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960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2,3,内容提要,养生的总纲人体的生长规律四季变化与养生治未病,4,养生的总纲,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5,法于阴阳,一般来说,这应该是养生之道的一个总则,即人们在养生时需符合阴阳变化、交感之道。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起居饮食等要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6,和于术数,“和于术数”是说人的生活起居需遵循天地间潜在的一

2、些自然法则,尤其是五行之生克,在平时饮食、声色、情志方面都需注意。即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调配,怒喜思悲恐五志的节制,角徵宫商羽五音的修养等,失和则百病由生,遵之则万疾不起。,7,饮食有节,一方面在量上要节制,一方面在五味上要节制。即饮食气不可厚,味不可偏,量不可过多过少等。,8,起居有常,人们的生活起居应该取法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尤其是四时阴阳的变化。只有起居遵循四时阴阳变化之理,才会苛疾不起,才是得道者,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9,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过度的劳累,极易造成身体脏腑损伤,尤其易伤脾肾。恬淡虚无。太过劳心, 即思虑过极、欲望太多对于养生保命是极为不益的。,10,“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3、,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 以其德全不危也。”,11,人体的生长规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

4、子也。,12,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13,四季调神,春, “万物发陈”,夏, “蕃秀”,秋, “容平”,冬, “闭藏”,14,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

5、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5,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春天的三个月,可以称之为是承上启下吐故纳新的时节,此时天地自然的生发之气都已经萌生,万物可谓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天黑入夜则睡,日出而早起。不仅如此,还要解开紧束的头发,宽衣松带以便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精神也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得到滋养。,16,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此时,只可顺着春日阳气的生发而让自己胸怀舒畅,切忌不可杀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敛夺,多行赏而少责罚,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和顺的状况,这就是顺应春季时令进行养生的道理。不顺反逆的话,则会使肝脏受到损伤,而且还会因为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的不足而在夏季

6、引发身体的寒性病变。,17,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季养生,养心在乐 。养神 、人缘、知足 。春季养生,养肝在睡 。春季养生,养身在动 。,18,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9,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夏季有四、五、六三个月,可以称得上是“蕃秀”,即是万物繁荣秀丽的时候,因为此时天之气沉降,而地之气升腾,自然天地之气交相融汇,所以在这个时候,万物采纳自然之精华而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作为养生来看,

7、其间就应该晚点睡而早点起,并且不要对夏天的热与昼长夜短等产生厌恶的情绪;,20,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相反,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适应夏天“华实”,让内敛的气机得到疏泄,自我的情趣得到抒发。这就是适应夏季气候变化,颐养夭寿的养生之法。从反面来讲,如果违背了这样的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就为秋天的身体疾患埋下了祸根,自然,秋收之气不足,冬天也就容易再次出现危害健康的疾患。,21,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夏季养生,气壮需先理直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 。(1)迫在眉睫的夏季避暑 (2)夏季,身体疏泄的安全通道,22,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8、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3,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秋天的三个月,谓之容平。在这个时令里,多天高风急地气肃清,此时人应该像鸡一样夜黑而归,晨曦而起,即要早睡早起;让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收敛神气以使与秋季的容平相适应,故而不可神志张扬,以保持肺气清宁,这就是适应秋季时令特点而在养生上采取收敛人体之气的一种策略。,24,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并且因为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发生飧泄疾患。,25,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秋季养生,

9、先灭燥气之火 。秋季养生,需冻更需动 。秋季养生,从“心”开始。,26,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7,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冬天的三个月,从内养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闭藏。可以看作是春天万物勃勃生机的孕化与潜伏期,所以谓之为藏。这时候,水寒为冰,大地龟裂,面对这样一个时令特点,善于养生的人们就应该早早地安睡,而且等到阳光照射的时候才起床。对于心中的那些所谓的梦想、理想、抱负和追求等,为免扰动阳气,最好让他们和自己的心一起潜沉下来,看上去近乎一种若有若无的“休眠”状态一样。,28,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也像是一个人有什么小秘密,不愿意被人看出来似的。要躲避寒冷而趋近温暖,不要使皮肤干泄而令阳气不断损失,这就是适应冬季气候而进行的闭藏养生,违逆了这样的养生之道则会伤及肾脏,那么,提供给春生之气就会不足,所以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的疾患。,29,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冬季养生,去寒就温做足疗 。泡脚、搓脚、晒脚 。冬季养生,闭藏进补进行时 。,30,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