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750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两篇篇一: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想象红头会遇

2、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临危不惧的品格和对朋友真挚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文道结合,可谓“水到渠成”。篇二: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记叙

3、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在本课的教学中,吴晶老师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红头的着急、紧张、悲伤的心情,体会青头的热心助人。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转换,通过说话的训练来把握课文内容,体验这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历险。一、利用图示教学法,还原牛肚旅程吴老师借助课件引出主人公红头蟋蟀和青头蟋蟀,引领孩子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的情感。感知课文阶段,先让学生回忆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叫学生口头回答。在了解红头的旅程时,教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牛的图片,并在图上演示红头所经地点,再现了文本情境。学生可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红头

4、所经地点及牛胃消化食物的情况,为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作了铺垫,同时,更能让学生体验红头的危险遭遇,为红头紧张、担忧。二、展开想象,训练口语表达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吴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红头的表情动作,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着红头的情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表达能力。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之后老师再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的精神,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