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610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8.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历史上册,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过秦论,当时天下百姓对秦统一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新课导入,秦朝统一天下,原因有很多。民心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秦始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样在上有了天子,所有的百姓就都希望靠他来安身活命,没有谁不倾心想望皇上能有个好的政治。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秦朝统一后的地图,公元前230-前221年,相继

2、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战国动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因为封建割据,关卡林立,限制了工商业者的进一步发展。”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一: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材料二: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陆贾新语无为,材料三:文帝曾经想作一露台,召工匠计之,置百金,便放弃

3、了这个念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他常衣绨衣,还令他的夫人穿衣不得拖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淳朴。,材料四: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户,小者不过五六百户。”,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统治者的政策?,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 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一、西汉的建立,历史再现:“与民休息”,(1)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2)剧本:汉高祖:(坐牛车出场,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大臣乙:大王莫愁。本

4、臣认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大臣甲: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所以要休养生息,方能缓和农民的反抗,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众臣争论不休,如果你是天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二、休养生息政策,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休养生息的含义是什么?(2)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西汉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影响?,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的含义,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

5、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休养生息的原因,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具体措施:卸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三、“文景之治”,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

6、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之治”的内容,汉初的三位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司马迁:德至盛也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四、汉武帝大一统,请同学们思考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的困境?,西汉前期形势图,分析西汉初期政治形势的变法,两幅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

7、做的?,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政治上:“推恩令”,经汉武帝之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到了汉武帝时,经济发展起来了,国力日益强盛,继续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合统治者要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治国思想,以维护加强君权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陛下请听我说,思想上不统一,董仲舒,董仲舒,“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经济上:盐铁专卖,展示材料,通过上述材料,概括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吴有豫

8、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吴王濞列传,(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2)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五铢钱,拓展方向:,西北:匈奴 东北:朝鲜南方:闽越、南越 西南:西南夷,军事上:北击匈奴,外交沟通,汉武帝时期疆域: 北绝大漠、西愈葱岭、东至朝鲜、南到大海,秦朝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大一统的疆域得以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大一统的意义:政治:为中国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基础经济:安定生活,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汉武帝时期在领土疆域拓展方面的成就有哪

9、些?在北方,发动一系列征伐匈奴的战争,互有胜负,并修筑长城。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纳入汉朝版图。在南方两广地区,灭亡南越国,赵建德被处死,设立七个郡。在西南,臣服夜郎国。在朝鲜半岛,灭亡卫氏朝鲜,设立四个郡。,问题探究: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光武中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材料展示,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五、东汉的兴亡,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

10、,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范晔后汉书郡国一,材料展示,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也时伏时起。,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柔道”治理天下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

11、:“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问题探究,比较一下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相同点:都是治世局面;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有分裂割据的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什么?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9.5

12、岁;24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问题探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长期存在?,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光武帝加强了皇权,在中央“三公”只有名分却无实权,皇权缺少制约。当继位的皇帝年幼或无能是,宰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问题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黄巾起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组织分别是什么?,(1)原因:政治腐败、租税严重

13、、灾荒连年;(2)爆发的时间:184年;(3)领导人:张角;(4)创立的组织:太平道。,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六、两汉的文化,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天马二首其二两汉:刘彻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造纸术的发明,材料展示,材料一 吾

14、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竹 简,帛书,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 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原始社会刻画符号,商朝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蔡 伦,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