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693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流体力学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流体力学CFD(2),离散化的基本方法,引言,引言,理论上,根据偏微分方程的解能得到流场中任意点上流场变量的值。,离散网格点,引言,实际上,我们采用代数差分的方式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离散网格点,引言,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组获得流场中离散网格节点上的变量值。,离散网格点,引言,从而,使得原来的偏微分方程组被“离散化”了。,离散网格点,引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离散网格点,泰勒级数展开:,有限差分基础,泰勒级数展开:,差分表达式,截断误差,有限差分基础,一阶向前差分:,上述差分表达式用到了(i,j)点及其右边(i+1,j)点的信息,没有左边(i-1,j)点的信息,且精度为一阶

2、,有限差分基础,离散网格点,泰勒级数展开:,有限差分基础,泰勒级数展开:,有限差分基础,一阶向后差分:,上述差分表达式用到了(i,j)点及其左边(i-1,j)点的信息,没有右边(i+1,j)点的信息,且精度为一阶,有限差分基础,两式相减得:,有限差分基础,得:,有限差分基础,二阶中心差分:,上述差分表达式用到了左边(i-1,j)点及右边(i+1,j)点的信息, (i,j)点位于它们中间,且精度为二阶,有限差分基础,Y方向的差分表达式:,有限差分基础,两式相加得:,有限差分基础,得:,二阶中心差分(关于二阶导数),有限差分基础,对Y方向的二阶导数有:,二阶中心差分(关于Y方向二阶导数),有限差分

3、基础,下面求二阶混合偏导数,上式对y求导得:,有限差分基础,下面求二阶混合偏导数,上式对y求导得:,有限差分基础,下面求二阶混合偏导数,两式相减得:,6,有限差分基础,下面求二阶混合偏导数,6,有限差分基础,二阶混合偏导数的二阶精度中心差分,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有限差分基础,二阶偏导数,四阶精度中心差分,高阶精度的差分需要更多的网格点,所以计算中的每一个时间步或空间步都需要更多的计算机时间。,有限差分基础,在边界上怎样构造差分近似?,边界网格点,有限差分基础,向前差分,只有一阶精度。,边界

4、网格点,有限差分基础,在边界上如何得到二阶精度的有限差分呢?,边界网格点,有限差分基础,不同于前面的泰勒级数分析,下面采用多项式来分析。,边界网格点,有限差分基础,设,边界网格点,在网格点1,,在网格点2,,在网格点3,,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得,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对y求导得:,在边界点1,,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得:,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根据,知,为三阶精度,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故,为两阶精度,为三阶精度,有限差分基础,边界网格点,为单侧差分,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对一个给定的偏微分方程,如果将其中所有的偏导数都用有限差分来代替,所得到的代数方程叫做差分方程,它是偏

5、微分方程的代数表示。,差分方程,考虑非定常一维热传导方程:,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截断误差:,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如果在右图所示区域内所有网格点上都列出差分方程,就得到一个联立的代数方程组。,差分方程,当网格点的数量趋于无穷多,也就是,时,差分方程能否还原为原来的微分方程呢?,差分方程,截断误差:,截断误差趋于零,从而差分方程确实趋近于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从而差分方程确实趋近于原微分方程,,如果,,截断误差趋于零,,此时我们说偏微分方程的这个有限差分表示是相容的。,差分方程,原微分方程与相应的差分方程之间的区别,截断误差:,差分方程

6、,原微分方程的解析解与差分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离散误差:,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显式方法,显式方法,显式方法,上述方程是抛物型方程,可以推进求解,推进变量是时间t,显式方法,边界条件已知,显式方法,边界条件已知,显式方法,显式方法中每一个差分方程只包含一个未知数,从而这个未知数可以用直接计算的方法显式地求解。显式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隐式方法,隐式方法,克兰克尼科尔森格式,隐式方法,对于排列在同一时间层所有网格点上的未知量,必须将它们联立起来同时求解,才能求出这些未知量,这种方法就定义为隐式方法。,隐式方法,由于需要求解联立的代数方程组,隐式方法通常涉及大型矩阵的运算。隐式方法比显式方法需要更多

7、、更复杂的计算。,隐式方法,隐式方法,A,B,Ki 均为已知量,隐式方法,A,B,Ki 均为已知量,隐式方法,在网格点2:,A,B,Ki 均为已知量,T1 为边界条件,已知量,隐式方法,在网格点3:,A,B,Ki 均为已知量,在网格点4:,在网格点5:,隐式方法,A,B,Ki 均为已知量,在网格点6:,T7 为边界条件,已知量,隐式方法,于是有关于T2,T3,T4,T5,T6这五个未知数的五个方程,A,B,Ki 均为已知量,隐式方法,写成矩阵形式:,隐式方法,系数矩阵是一个三对角矩阵,仅在三条对角线上有非零元素。,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标准方法是高斯消去法。应用于三对角方程组,通常采用托马斯算法

8、(国内称为追赶法)求解。,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较,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较,对于显式方法,一旦x取定,那么t的取值必须受到稳定性条件的限制,其取值必须小于等于某个值。否则,计算不稳定。因此,t必须取得很小,才能保持计算稳定,要算到某个给定的时间值,程序要运行很长时间。,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较,隐式方法没有稳定性限制,可以取比显式方法大得多的t,仍能保持计算稳定。要计算某个给定的时间值,隐式方法所用的时间步数比显式方法少很多。,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较,对某些应用来说,虽然隐式方法一个时间步的计算会比显式方法花的时间长,但由于时间步数少,总的运行时间可能比显式方法少。,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

9、较,另外,当t取得较大时,截断误差就大,隐式方法在跟踪严格的瞬态变化(未知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时,可能不如显式方法精确。,不过,对于以定常态为最终目标的时间相关算法,时间上够不够精确并不重要。,显式方法与隐式方法的比较,当流场中某些局部区域的网格点分布很密,采用显式方法,小的时间步长会导致计算时间特别长。,例如,高雷诺数粘性流,物面附近的流场会产生急剧的变化,因此,物面附近需要更密的空间网格。,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隐式方法,即使对于很密的空间网格,也能采用较大的时间步长,就会减少程序运行时间。,误差与稳定性分析,误差与稳定性分析,在从一个推进步进行到下一步时,如果某个特定的数值误差被放大了,那么

10、计算就变成不稳定。如果误差不增长,甚至在从一个推进步进行到下一步时,误差还在衰减,那么计算通常就是稳定的。,误差与稳定性分析,A=偏微分方程的精确解(解析解),D=差分方程的精确解,离散误差=A-D,误差与稳定性分析,D=差分方程的精确解,舍入误差=N-D,N=在某个有限精度的计算机上实际计算出来的解 (数值解),N=D+,误差与稳定性分析,数值解N=精确解D+误差,数值解N满足差分方程,于是有,误差与稳定性分析,数值解N=精确解D+误差,精确解D也必然满足差分方程,于是有,误差与稳定性分析,数值解N=精确解D+误差,两式相减得,误差也满足差分方程:,误差与稳定性分析,当求解过程从第n步推进到

11、第n+1步时,如果i衰减,至少是不增大,那么求解就是稳定的;反之,如果i增大,求解就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求解要是稳定的,应该有:,误差与稳定性分析,根据von Neumann(冯诺伊曼)稳定性分析方法,设误差随空间和时间符合如下Fourier级数分布:,则,误差与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要求,故放大因子,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下面采用von Neumann(冯诺伊曼)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如下差分方程的稳定性:,由于误差也满足差分方程,故有,误差与稳定性分析,由于误差也满足差分方程,故有,而,则,误差与稳定性分析,解得,放大因子,误差与稳定性分析,要使,放大因子,必须满足,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上式就是差分方

12、程,的稳定性条件。,对于给定的x,t的值必须足够小,才能满足上述稳定性条件,以保证计算过程中误差不会放大。,误差与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条件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差分方程的形式。,的差分方程,是无条件不稳定的。,比如,一阶波动方程:,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但如果用,则,(Lax方法),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令误差,则放大因子,式中,误差与稳定性分析,则放大因子,稳定性要求,则,误差与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要求,式中的C称为柯朗(Courant)数。,误差与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要求,上式称为柯朗弗里德里奇列维(Courant-Friedrichs-Lewy)条件,一般写成CFL条件。,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下面来看CFL条件的物理意义。,CFL条件:,也是二阶波动方程:,的稳定性条件。,误差与稳定性分析,下面来看CFL条件的物理意义。,二阶波动方程:,的特征线为,CFL条件的物理意义:要保证稳定性,数值解的依赖区域必须全部包含解析解的依赖区域。,误差与稳定性分析,CFL条件的物理意义:要保证稳定性,数值解的依赖区域必须全部包含解析解的依赖区域。,误差与稳定性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