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748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羁旅诗鉴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羁旅诗鉴赏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羁旅诗鉴赏,什么是羁旅诗?,古代,诗人们或由于山长水阔,或战乱频仍,或久戍边关、或宦游不归、贬官异地 ; 长期漂泊在外,滞留他乡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心中所感触发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

2、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乡之情。,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蜀道后期张说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清江引 秋 怀张可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勃,羁旅之人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呢?,叙写羁旅之苦,漂泊哀伤、生活潦倒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3、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盂浩然宿建德江,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文人失意之情。,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的登高,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因兵役长年戍边,是羁旅行役诗,也可归为边塞诗,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望月怀远: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鸿雁传书: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寒蝉:悲凉;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落花 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

5、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柳,“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6、“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五柳先生“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

7、凉、惆怅之情。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来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

8、如“故人”;,其他常见词语: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飘蓬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常见的还有: 日暮、暮霭、暮钟、落日、夕阳(斜晖)、暝色、圆月(

9、残月、明月)、浮云、辰星; 流水、西风(秋风、晓风)、寒山、青山; 落花、杨花、梧桐、芭蕉、芳草、浮萍;飞蓬、老树、枯藤 天涯、海角、长亭、古道、茅店、高楼、危楼、客船、孤帆、故园、孤灯(残灯),挖掘关键信息,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归”等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清明、寒食、七夕、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高适的除夜作,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常见术语:,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 幽寂清冷情:羁旅

10、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羁旅思乡诗突出特点之“手法”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对比、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白描等。2、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需要强调:乐景衬哀情。侧面(从对方入)落笔。,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1、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具有什么特点2、结合

11、诗人境况,分析始终关键词语,把握诗人感情?3、诗人是怎样把个人情感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一、(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 江 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诗句大意: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如

12、旧,而我这渡客却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沙鸥起烘托的作用,鉴赏对照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

13、交游落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意象及作用概括,扬子江头:如旧风波:西飞白日:南去青山:孤枕不胜:敝裘:,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衬托“客愁新”,象征时光易逝,衬托诗人一路北行离乡越来越远,烘托浓浓的思乡之情,衬托羁旅生活的漂泊无依,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奔波忙碌,时光易逝,思念家乡羁旅漂泊,孤独感伤之情,二、(201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

14、):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诗歌大意:秋天时阴时晴渐渐到了傍晚,变得满庭院凄冷无比,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夜深人静,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意象及作用概括,秋阴向暝鸿雁寒声云遮雁影人去寂静孤灯照壁酒醒,点明季节与时间,奠定基调,衬托诗人内心的凄

15、凉感伤之情,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烘托孤独的情感,烘托孤独的情感,悲伤之人最怕清醒之时,表达难以排遣的羁愁乡思之情,(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补充:鸿雁寒声衬托凄凉感伤之情,云遮雁影表达家书无托的悲情,(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 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深入

16、鉴赏: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此句点明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奠定了诗歌的抒情基调。 “变一庭凄冷”,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 “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久久伫立,静听寒声,可见人之心寒与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 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

17、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人去”二字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一盏孤灯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三、(0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请从“景” 与“

18、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杪:mio1.树枝的细梢。2.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岁。月。秋。,蒹葭,“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结。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而诗人

19、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意象及作用概括,蒹葭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江水小舟棹歌,象征心有所恋象征希望与失望寄托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衬托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寓情于景)表现行旅的状态反衬相思之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借景抒情,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

20、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1、,四、(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写出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与落寞。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

22、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意象及作用概括,悠悠江水风紧云轻欲变秋凭楼红袖,以景写情(或寓情于景)江水缓慢悠远,表现诗人平静孤寂之情景中含情,天气的变化表现诗人情感的变化衬托此时诗人凄凉的心境一反衬,凭楼女子的闲适反衬诗人的孤迥二衬托,凭楼女子远眺江面,等行者归来,正安慰了诗人孤迥的心。,(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

23、的思家之情)。,(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游子思归的孤寂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对本诗颔联高度赞赏,说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颔联。(3分)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3分),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

24、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

25、,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

26、始行之“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

27、相补充。(大意对即可),(1)颔联运用白描手法,分别描写了鸡叫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清霜等景物,渲染了清晨天气阴凉,道路辛苦难走,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愁思。,六、(06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远书:表现思亲情绪归梦:表现思乡的情感空床:衬托孤独的情感素秋:渲染萧瑟的气氛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寓情于景,青苔与红树在雨中寥落月色下

28、愁苦,渲染凄迷的气氛,诗人移情于景,正写出了自己浓浓的思亲之情,(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七、阅读下面这

29、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杆?注: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4分)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4分),梨花一堆雪:比喻,写出贞洁之景,析题:主旨,即思想感情,析题:“炼字炼句”,即字词,淮阳:用典,诗人自比汲黯,表现怀才不遇的情感,“明年谁此凭栏杆

30、?”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

31、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一、羁旅诗中常见意象:,1.“望月怀远”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32、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2 .“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3.“鸿雁传书”传达思乡、思亲之情; 4.“杜鹃啼血”表达悲伤、悲凄之情。 其他还有芳草、梧桐、鹧鸪、扬花、水、浮云 等,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二、羁旅诗常表达的情感:,1.叙写羁旅的愁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思念亲友,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热爱与思念 ;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4.戍守边关,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总结鉴赏羁旅诗的几个切入点,三、羁旅诗常用的表达技巧:,1.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2.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喻、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等;3.修辞方法的运用。,规范表述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烘托(渲染)了(某某)的气氛(氛围),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