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174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设计 模块1 基本知识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块一 基本知识1.1 居住区的构成1.2 居住区的类型和规模1.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1.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内容和成果,居住区演变历史,“里”,唐长安城“坊”,宋代“街巷”的形成,知识点滴:邻里单位及其原则,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住宅区规划理论(如图1.1所示),它是针对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 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人车分流)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环境)

2、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公服设施) 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1.1 居住区的构成,居住区总用地,居住区用地(R),其他用地(E),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居住区的构成,1.2 居住区的类型和规模,根据地块能承载总人口规模:城市居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类型居住区各类用地的类型是指导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依据。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1.2.1 城市居住区(居住区),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

3、规模(30000-50000人)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2.2 居住小区(小区),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2.3 居住组团(组团),被小河道路分隔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分级: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户外活动场地的项目设置、规模是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行设置。道路有些情况下分为四级。

4、居住区规划分级依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人口、使用频率、以及居民的使用便利、运营的经济性。,表1.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注:本表各项指标按照户均3.5人计算,户数?居住区用地面积?,延伸: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在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内。(空间)(居住区、小区、组团、村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协作)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保证了基本的生活与生存的物质基础)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习俗、相同的宗教信仰/互不冲突、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住宅

5、区规划的目标:从社会学角度是要形成良好的社区。物质形态而言是要形成一些可供交流的场所。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居住区总用地,居住区用地(R),其他用地(E),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居住区的构成,1.1.1 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45%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按一定的人口规模配备。配件人口基数 该住宅区人口规模,1.1.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1.1.3 道路用地(交通)分级:,静态,动态,1.1.4 公共绿地(R04)(环境)

6、,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绿地+户外活动场地,1.1.5 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 1和表1.2规定,表1.1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表1.2 居住区用地平衡,注:“”为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项目,1.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体是“人”,在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准则应贯穿至终。同样,设计为了便于实施与操作,我们在设计中以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3.1 设计原则,1.可行性

7、原则(前提)可行性原则应该从多方面要素考虑。具体要求如下:1)依据上位规划要求 具体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地方相关设计法规为主要设计依据,确定该地区的用地属性及功能地位。,1.3.1 设计原则,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控制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要求。还应遵循该指导性原则,如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要求作为设计原则。 方案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这些内容。2)与周边地块的关系 设计应与周边地块相融合的原则。顺应并且利用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充分发挥周边现有基础设施或其他便民的设施,并在设计中考虑与现有设

8、施的功能对接或是功能的延续。,需求层次理论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住宅区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 生理要求和安全的需要 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对衣、食、住、行、空气、水、睡眠的需要,以及对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安全、劳动安全、就业保障等的需要。 2. 心理要求 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指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交

9、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等的需要与认可。 3. 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人的风格的追求即存在价值,如完整、完善、完成、正义、轻松、活跃、乐观、诙谐、丰富、单纯、秩序、独特、真实、诚恳、现实、美、善、自我满足等内容。,人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2适用性原则(生理需求)建筑朝向尽量满足南北向,同时考虑通风及风燥的干扰;严格控制日照间距,保证居民的健康生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合理,符合该地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人行出入口的设置尽

10、量靠近公共交通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尽量考虑人车分流,减少人车交叉干扰;合理分布公共活动空间及植物配置,符合居民日常行为需要及环境的美观性;户型设计应人性化,调查该地区居民对户型结构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适合需求来设计不同户型。,3经济性原则 设计方案中应该充分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保持合理建筑间距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建筑之间消极空间以及建筑红线外控制的用地。同时,在满足日照和通风的条件下,合理拼接住宅建筑尽量减少外墙裸露。4.艺术性原则 在解决了实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方案的艺术性。也就是说,通过艺术的手法让居住区内部空间丰富,建筑外形美观。,识别与归属 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

11、的社会心理需要。场所与特征场所:是一个空间,人们在其中产生某种事件赋予其意义。它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同一空间,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场所的营造使人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产生归属感。,识别性:从建筑的风格、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尺度、环境的氛围等方面去营造。,文化与活力 富有文化与活力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息、融洽的邻里关系、文明的社会风尚等等。,1.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内容和成果,编制程序:居住区规划编制应先进行现场调研,考察相关已有建筑及设施;第二步进行内页判读,绘制相关图件;第三步开始方案的讨论及绘制工作;第四步与业主和甲方进行初步交流,修改

12、和进一步完善成果;第五步,修改完善提交最后成果。,编制内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编制内容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建设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情况需区别对待,一般应包括:设计基地研究及调查估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构思规划结构与各个功能布局形式及各类用地布置方式各类建筑类型及平面形式市政工程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说明书及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核算表等。,成果要求,具体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文件成果包括现状及规划分析图、规划编制图、工程规划方案图以及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等。1、分析图1)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包括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区位条件等。(如图1.4所示)2)基地地形分析图:包括地面高程、坡度、排水等分析。3)

13、规划设计分析图:包括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分析。,图1.4 规划用地现状分析图,2、 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1)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包括各项用地界线确定及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布点及社区中心布置、道路结构走向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等。(如图1.5所示)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住宅各类型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等。,图1.5 规划设计总平面图,3、工程规划设计图1)竖向规划设计图:包括道路竖向、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定位、室外挡土工程、地面排水以及土石方量平衡等。2)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包括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等基本管线的布置,在采暖区还应

14、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需考虑燃气、通风、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1)全区鸟瞰或轴测图(如图1.6所示)2)主要街景立面图3)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立、透视图。,图1.6 规划设计总鸟瞰图,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1)规划设计说明: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任务要求、基地现状、自然地理、地质、人文条件;规划设计意图、特点、问题、方法等。2)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算等指标。,引 例,下面,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以上内容详细说明。该规划方案设计

15、充分利用地形,通过住宅区内的景观轴线和建筑层次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景框。根据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充分结合地形及现状条件,以社会化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雅,美观超前,标新立异的高品位、可持续发展社区。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充分体现现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同时路噪音干扰。,1、交通系统在交通系统方面采用集约式布局,大量利用地下空间,为地面争取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1)设计采用了严格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2)规划一条宽5.5米的环形主车行道,贯通整个小区,靠红光路设计人行出入口,基地东面城市道路设计两个车行出入口3)地下车库出入口靠近小区出入口设置,

16、停车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在小区北面和东面设计了地面停车位,满足临时停车需求。,2、临街配套商业在临界配套方面,采用了围合式布局形式,在小区低层及外围设置商铺及公服设施。既方便居民,又不对其生活产生干扰,同时也兼为周边地块提供服务以保证各公共服务设施的良好运营。,3、景观规划设计规划配套商业、幼儿园、会所等服务设施。小区西面设计隔音墙和绿化屏障,降低隔音。1)小区总体景观设计主要考虑了三个基本要素: 绿地及开敞空间要素精心设计的绿地,以及开闭兼容的不同建筑空间丰富了小区的整体景观 建筑设计要素本次规划在住宅方案上做了精心的推敲,力图使立面效果充满时尚和现代气息 色彩配置要素小区在基本色彩上具有鲜明

17、的个性特征,尤其是树种色彩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小区视觉形象2)主要景观带及景观节点 景观带(轴线式):景观带为小区的主要线索,成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形成绿树成荫的景观氛围,也调整生态环境形成宜人的小气候。同样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本设计从活动特征,节点空间,界面空间等方面体现景观系统的细部外观。景观节点:分为标志性节点、交通性节点、休闲性节点。小区内部也设计不同特色的休闲场所,结合绿化成为居家休闲生活与邻里交往的理想场所。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结合住宅底层,开辟不同特征的休闲场所:如儿童游戏场、青少年活动场地、老年人交往场所等等。小区的休闲性节点采用

18、较为开放式设计手段。,3)丰富的景观界面修养身心是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在生活的空间中感受自然的一种方式。离自然的边界越近,便越能感受到生命元素的灵动与美好。 本次规划强调绿化脉络与居者生活活动的有机融合。以贯穿整个社区的绿化带,辐射整个社区的绿化系统、带状林荫步道和集中的中心绿地,分为中心绿地、组团绿带和院落绿化三个层次。绿化带向相邻地块延伸、呼应,绿地向各个组团内部渗透。中心绿地、体育活动场地、休闲步道、组团绿地、自家院落等多层次网络状的绿化景观系统使每户住宅都能享受到优美的绿化环境,即景观的均好性。4)配套共建设施幼儿园和会所结合规范要求的指标进行布置,设计结合1#楼架空层处理,正对小区主入口,强调空间感。在小区的东北角规划垃圾转运站一处,1#楼和5#楼架空层设计公共厕所两处,临街裙房二楼设计物业管理用房300余平方米。在充分考虑规划地段总体布局和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力求处理好小区与该城市地段的景观、结构关系。在小区的空间组织,外部轮廓塑造,单体造型以及绿化和公建的配套设计上与城区现有建筑风格保持协调、统一,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图1.7 用地规划红线图,图1.8 规划用地区位图,图1.9 规划用地现状图,图1.10 规划用地规划图,图1.11 规划用地鸟瞰图,图1.12规划用地夜景鸟瞰图,图1.13 多层住宅建筑透视图,推荐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