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道路规划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道路规划与设计.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区规划,道路规划设计,7 住宅区的道路与交通,7.1 交通方式与特征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4 道路系统规划,7.1 交通方式与特征,7.1.1 交通方式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7.1 交通方式与特征,7.1.2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体 能交通时间交通费用,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2.1 人车混行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主要用于车流量小的基层道路,如组团,邻里单位内部的车辆需减速缓行得道路。,6.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2.2 人车分行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车行道旁附设平行的人行道;人车各设独立的道路
2、系统(常用于山地或居住区内坡度较大地段)以及人车立交分行(即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6.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6.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2.3 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7.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1 道路的类型1)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3)步行道,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2 道路的分级1.分级的依据功能上布局上技术
3、上,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2 道路的分级2.红线 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界限叫做红线。,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6.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2 道路的分级3)道路的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7.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系。红线宽度20-30米。,(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设有公交车道时,车行道宽度10-14米,人行道一般在2.4米左右,当人流较大时,可设置自行车和人行道,自行车道单车道1.5 m、两车道2.5m,人行道最小宽
4、度1.5 m。,(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一般为7-9米,道路宽度大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道,人行道宽度一般在1.5-2米左右,居住区小级道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3)居住组团级道路 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8-10米,车行道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的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居住组团级道路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3.5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8米(无供热管线区)或10米(需敷设供热管线区)以上。,(4)宅间小路 指一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
5、住宅单元,连接居住组团道路的作用。路面宽度常为2.5-3米,宅间小路通向各户、各单元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6.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曲 阳 路,中 山 北 一 路,密 云 路,东 体 育 会 路,玉 田 路,赤 峰 路,大 连 路,6.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一般地,对于居住区内的一条道路来说,从形态方面来看基本呈现三种形态:(1)贯通式 曲线式、直线式(2)环通式 圆环式、半环式(3)尽端式,通过组合,这三种道路可以形成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1)格网模式:由若干条贯通式的道路纵横交错组成。这种道路形成的居住区拥有多个出入口,住宅群均匀的分布在网格
6、形状的块状空间内。,格网模式,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实例昆明跨世纪经济示范居住区,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车混行的格网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位于周边,东面临河流。共有六个出入口,五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将整个小区划分为五个大块。每个块内部又由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路)划分为不同的住宅群,住宅群间依靠宅间小路相互连接。整个小区布局完整,道路网结构清晰。,主干道,次干道,宅间小路,(2)内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干道穿过居住区中部,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周边。这种道路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附近的空间内。,内环
7、模式,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实例绍兴袍江世纪街规划,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内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位于周边,西面临河水,河水穿过整个小区。小区共有三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外侧为中高层住宅区,内层为高档别墅区,避免了相互之间影响,同时共享了小区基地内的河流网。,主干道,次干道,住宅群,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内环模式道路。整个小区围绕着中央湖泊水景。小区有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环绕整个小区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若干次干道联系各片住宅群。,主
8、干道,次干道,实例苏州市姑苏雅苑,(3)外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干道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的一侧。这种道路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附近的空间内。,外环模式,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实例兰州市黄河家园住宅区,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外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位于周边,小区共有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外部。从主干道的单侧发散出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整个小区营造出了向内围合的舒适空间,内部有环形的河流网,河流周围布置景观。整个小区内的住户可以同时共享
9、小区内的河流。,外环主干道,主入口,次干道,次入口,我国现有的居住区其实质上都是来自格网模式、内环模式和外环模式这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这三种道路模式在交通可达性、效率性、安全性、道路私密性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结合前面的例子,我们从交通可达性、交通效率、安全性、私密性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交通可达性:通常表现在居住区对外交通方面。格网模式的居住区出入口较多,方便对外出行,对外交通的可达性最高。环状模式由于出入口较少,且支路多为尽端式,故而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式最低。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僵化地运用格网模式,会对居住生活产生干扰,并且不利
10、于对于小区的管理。,交通效率:通常反映在道路的网格化程度,出行路线的多样化程度以及机动车的通达性和非机动车的易达性方面。格网模式由于主支干路交错,可供选择的线路较多,交通效率最高,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式最低,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交通的安全性:格网模式中贯通式道路交错十字路口较多,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互相并行,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安全性最低。外环模式属于典型的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方式,道路的布局使得机动车最大限度的被限制在居住群的外部,居民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内环模式的安全性介于两者之间。,道路的私密性:格网模式中的贯通式道路很容易对家居生活造成干扰,很多住宅与街面相邻,生活私密性最低。相对而言,内环
11、和外环模式中均存在着尽端式道路,容易营造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非常强,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在实际的运用方面需要分析三种道路模式的优劣,通过对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进行排列、叠加、变化等变异衍生,互相弥补不足,最终得到灵活变化的道路网和丰富的住区空间的形态。,常见的六种道路结构形式,7.3.3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常见的类型1为格网模式和外环模式的结合形式。内环挂在格网的骨架上。,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将整个居住区均匀地划分为不同的块。对于由居住组团组成的居住区来说,居住组团内部的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常常为外环式,这样外环式道路的外部主干道路就与格网道路的主干相重合,
12、整个居住区的道路网更类似于一个格网的模式。这种道路布局通常适合于安置大量的居民的居住区。,上海南桥镇关港村居民点详细规划,主干道,该小区为关港村居民安置小区。总用地面积10.88公顷,总宅基地面积626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584平方米,容积率0.56,规划户数372户,规划人口1224人。该小区的这种道路布局,将整个居住区均匀地分成了若干个居住组团。道路网结构清晰。,居住组团,外环道路,尽端道路,常见的类型2为双重环路的套用。多为内环道路与外环道路的结合,以及两重内环道路的叠加。,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外环形或者内环形。第二重环形道路系统从第一重道
13、路系统衍生来。对于居住组团来说,内部的道路(居住小区级或居住组团级道路)就为第二重环形道路,环形道路发散出尽端路,通往各个住宅群。因而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呈现双重环路的道路形态。,任庄街坊小区规划,小区主干道,组团道路,该小区主干道采用了内环式道路,南北方各一个出口,环绕整个中央水景。在内环式道路的西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各延伸出内环式的道路,作为居住组团道路。,常见的类型3为格网模式的变异,通过对加法、减法原则,减少局部路段,增加尽端路衍生而来。,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将整个居住区划分为面积不同的块。居住组团内部的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常常为尽端式。这种道路布局通常适合
14、于地形比较特殊的居住区。,某南方小区规划,主干道,组团道路,该小区的道路形式属于格网式道路的异样化。整个小区被主干道(居住小区级)不均匀地分成各个区域。其中东侧临近马路区域为中档住宅楼,西侧临近河流的区域为联排别墅区。两区域被河流的直流和道路分开,互不影响。,常见的类型4为内环模式,格网模式和尽端式道路的结合。,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模式多见于大型居住区,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内环形。对于其中的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来说来说,内部的道路多为格网模式和尽端路的组合。整个居住区的布局因而呈现轻松活泼的形态。,某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该居住区主干道呈渐开线状的内环式道路。内环式道路的四周发
15、散居住组团道路。居住组团内部道路呈现格网模式。,居住区道路,居住组团内部,常见的类型5为内环模式与外环模式的结合,并且布置在格网体系之上。,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内外双环形。居住组团集中在“两环”之内,同时通过贯通式的道路与“两环”相联系。,某住宅小区规划,外环道路,内环道路,常见的类型6为外环模式的分解与衍生。,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方式比较自由,一般地,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呈外环形,将整个居住区包围,从外环的道路上发散出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居住组团集中在内环式和尽端道路周围。居住区的布局常常结合地形,呈现出轻松自由的形态。,广州富力世外桃园规划,外环
16、道路,该居住小区由两块别墅群组成。每个别墅群周边都有外环式的主干道路。别墅群内部的道路结合湖泊、河流等水景自由地布置。,别墅群,外环道路,别墅群内部,别墅群内部的道路结合湖泊、河流等水景自由地布置。内部的呈现出内环式和尽端式布局的特征。,内环道路,尽端道路,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1)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周边条件、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3)道路分级设置,满足不同要
17、求;,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4)道路走向布局注意日照、通风条件;,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6)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7)旧区改造中注意结合原有设施,并为建筑、绿地布置创造良好条件;,7.4 道路系统规划,7.4.1 设计原则8)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9)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1)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在150米以上,与道路交角不小于75度;,居住区车行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以
18、及道路交叉口70 m范围内。,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2)无障碍设计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交通;,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5)适当的停车场地;,停车场地设置方式探索,结合住宅组团(邻里单位)、设置户外集中停车场;利用自然地坪的高差,在住宅组团(邻里)内部空间设置架空平台,平台下作停车库,并与各住宅楼相连,平台作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人车
19、分流;结合住宅的底层空间或是高层住宅综合体的裙房(或地下)的停车库;利用小区内社区中心(广场)、集中绿地、活动场地的地下设置的停车场库;独立设置的多层停车库;适当加宽小区道路的沿道路的停车场。,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6)纵坡设计要求;,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7)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米时,应设不小于4x4米的消防车通道。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步行通道。,7.4 道路系统规划,7.4.2 设计规定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7.4.3 路网设计的原则步行与车行空间分开;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路应设适当数量的停车位,尽端路的尽端必须设回车场;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设施串联起来,并深入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顺而不穿,通而不畅,保持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性;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安全,一般不允许跨级相接;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街道空间;满足日照、通风、地下工程管线、防灾救灾的要求。,7.4 道路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