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1399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坚持妇女发展规范评估实施方案一、妇女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35%,孕产妇死亡率5.09/10万,控制水平居全国前列。妇女常见病筛查率91.54%,婚前医学检查率89.19%,两癌检查覆盖所有县(市、区)。江苏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2岁。二、坚持规范评估各级妇儿工委应当完善纲要规划评估工作机制,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开展自查自评、专家评估,接受上级检查评估。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应当根据纲要规划目标任务分工,对本系统纲要规划实施状况进行自查和自评。三、妇女与社会保障1、完善惠及妇女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政策和运行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推

2、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支持灵活就业女性参保,实现所有妇女应保尽保,缩小社会保障的性别差距。积极落实各项社保补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便捷办理。加强社会保险分性别统计、信息动态监测和管理。加强城乡、区域生育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巩固提高生育保险覆盖率,完善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制度。妥善解决妇女在就业和领取失业金期间生育保障问题。加强灵活就业妇女、新业态就业妇女等妇女群体的生育保障,将城乡妇女全部纳入生育保障制度范围。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成效。3、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女职工和城乡女性居民持续参加基

3、本医疗保险。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互补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妇女提供医疗救助。巩固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最低标准。规范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待遇标准和直接结算范围。大力推动补充医疗保险发展,建立覆盖全民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推进建立互助性质的女职工大病保险,发展宫颈癌、乳腺癌等重大

4、疾病商业保险。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提高妇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女职工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提高妇女养老保障水平。5、健全城乡统筹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稳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失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畅通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渠道。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女职工办理失业保险,提高女职工参保率。保障符合条件的失业女职工按时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强化失业保险促就业防失业功能,支持女职工稳定就业。及时贯彻落实特殊时期失业

5、保障政策。6、扩大妇女工伤保险覆盖面增强工伤保险预防工伤、保障生活、促进康复的功能,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新业态领域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将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妇女纳入保障范围。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高风险行业单位依法为女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确保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实施超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继续就业期间和实习生实习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推进建筑、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合理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水平。7、完善困难妇女的兜底保障机制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分层分类和城乡统筹,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完善

6、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妇女延伸,加大支出型困难家庭妇女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力度,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实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和符合条件的困难妇女应救尽救。推动建立统一的救助信息平台,加强社会救助分性别统计,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8、不断满足妇女的社会福利需求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扩大社会福利范围,提高妇女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升高龄、失能老年妇女和残疾妇女等的津贴补贴待遇,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扩大适合妇女特殊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残疾人专项福利政策,动态调整补贴标准。9、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

7、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提高老年妇女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水平。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式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等新模式,探索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养老模式。完善老年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和居家探访制度,全面开展以老年人为重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改造提升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建立智慧型养老服务体系,试点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服务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

8、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10、健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进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及相关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形成制度并与长期照护服务有机衔接。健全老年女性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支持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机构建设,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床位比例。为家庭长期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务、照护培训、心理疏导等支持。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的短期照料服务。11、提高对妇女的关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县为单位的农村留守妇女信息台账,加强分类管理和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

9、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在乡村振兴和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拓展对妇女群体的关爱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为生活困难、残疾、重病等妇女提供权益保护、生活帮扶、精神抚慰等关爱服务。四、城乡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和救助项目推动用人单位将两癌检查纳入女职工体检,推进城镇未就业妇女接受两癌检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妇女纳入两癌检查对象范围,优先保障贫困妇女接受两癌检查,将两癌检查人群拓展到全省城乡适龄妇女。逐步推行HPV疫苗接种,强化两癌筛查与后续诊治、随访服务的衔接,不断提高两癌早防早诊早治率。积极推进国家救助款+地方财政专项+社会慈善力量+女性安康保险四位一

10、体的救助模式,确保贫困重症患病妇女得到救助。提高两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五、全民健身进家庭项目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开展公益健身讲座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全面参与、科学健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妇女健身场所和设施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发挥全省五级广场舞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领妇女和家庭成员广泛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慢跑等健身活动。强化学习强国进家庭全民健身进家庭互联网+健身等举措,将体育健身情况纳入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标准,提升体育健身家庭覆盖率。六、十四五妇女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迈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践行争

11、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妇女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数字江苏等,为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要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影响,妇女事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社会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身心健康素质和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妇女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创新创业就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

12、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有待全面提升,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妇女整体素质与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妇女民生保障和美好生活期盼短板亟待补齐,妇女发展的城乡、区域和群体差距依然存在,妇女工作数字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同时,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变革给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带来新挑战,让性别平等全面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实现江苏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七、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认真执行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在深化两聚一高创新实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统筹谋划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能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合法权益得到

13、切实保障,广大妇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三五期末,妇女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体现妇女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1、妇女经济参与和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放大,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女性比例逐年增加,以女性为主体的直播带货、微商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女性成功创业人数不断增多。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妇女占比达46.3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逐年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妇女参保率、参保人数增幅均居全国前列。首创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制度,妇女平等就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2、妇女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

14、升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35%,孕产妇死亡率5.09/10万,控制水平居全国前列。妇女常见病筛查率91.54%,婚前医学检查率89.19%,两癌检查覆盖所有县(市、区)。江苏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2岁。3、妇女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女性平等接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加切实保障,全省普通高校167所,数量居全国第一,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4%,全省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达47.81%,48.75%o女性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女性比例达到44.65%o江苏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19%,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3.84%,持续六年居全国省份第一。4、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在法治江苏建设中推进妇女权益保障,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有效实施,HO部政策法规经过性别平等评估,全省建设受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163个。美丽江苏建设强力推进,全省用人单位和公共场所建成爱心母婴室4126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区域供水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以上,妇女用化妆品、保健食品等抽查合格率均稳定在99%以上,妇女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资料来源: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