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212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造制造强省领航型企业行动计划一、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0年,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3家,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工业设计中心24家,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工业设计中心340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000项以上,高热效率柴油机、大型冲压机床、己二庸制备、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实现突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等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1%,较十二五末提高12.6个百分点。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坚持问题

2、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打造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塑强新时代山东制造新优势。(一)依法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的原则,聚焦钢铁、炼化、焦炭、水泥、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依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产能,继续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巩固规模优势、提高质量效益的原则,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力度,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

3、延伸。力争到十四五末,化工、建材、轮胎、铸造、食品等行业规模保持全国首位,钢铁、有色、家电、造纸等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位,工艺现代化、产品精深化、研发创新能力、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巩固或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三)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培强核心能力、扩张规模总量的原则,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35%以上,制造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四)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瞄准前沿、重点突破的原则,在生命科学、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空天科技、深海远海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4、,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三、保障措施(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1、创新发展治理方式切实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将制造强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靠上研究部署,带头推进落实。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进一步树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巩固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2、全面推行链长制省级层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医药及医疗设

5、备、建材、食品、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市、县(市、区)层面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建立完善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的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打造一批更具特色优势的重点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3、强化产学研融合机制优化技术攻关组织方式,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深化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改革,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载体,集聚教育、科技、产业、金融等优势资源一体化建设全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平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模式。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聚焦技术

6、改造、智能制造、网络营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集聚发展一批解决方案集成服务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更好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二)强化财税金融支持1、优化财税支持方式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省、市、县三级财政加强资金统筹,综合采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2、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增加技改贷款,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优化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

7、、融资租赁等业务。强化中小企业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扩大首贷培植、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和信用贷款业务规模,健全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和增信分险体系,优化制造业企业金融生态。3、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充实扩大天使、风投、创投等各类基金,加大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重点支持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项目,加快做大潜力企业、谋划高端项目、引领产业转型。(三)加强要素保障协调1、严格控制能源消耗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在能耗总量只减不增的前提下,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

8、放用能,坚决遏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深度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腾出的用能空间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地区、优势企业、优势项目给予重点保障。2、加强环境容量保障强化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监管制度,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对环保意识强、治污水平高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优先保障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所需指标。优化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3、保障工业用地需求支持各级采取灵活方式保障工业项目用地供应,工业百强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的控制比例。4、提高单位要素产

9、出深入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依托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高端高质高效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低端低质低效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四)加快培育产业人才1、强化专家智库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力量,在制造业领域建设若干高端智库。2、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加强新工科建设,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子女入学、住房保障、薪酬奖励、出入境便利

10、等方面保障服务力度。3、培强优秀企业家队伍健全企业家培养、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分层次遴选表彰优秀企业家,择优给予相应荣誉,鼓励企业家多为社会创造财富,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加强对企业家的精准培训和青年企业家的接力培养。定期组织座谈研讨,推动企业家深度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大力宣传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舆论氛围。4、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竞赛选拔、技术交流、岗位使用、表彰激励等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企业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五)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市

11、场主体的合同权益、诉讼权益、创新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时清理、修改和废止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更好解决企业在产权保护、投资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的难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健全涉企政策制定全流程、重大项目落地全周期服务机制,推动部门协同、要素集聚、效益提升。3、有效降低制造业成本瞄准制造业成本刚性上涨压力,全面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

12、,综合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保障,指导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科学平稳生产。加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企业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化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优化油气供应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及常态化公示制度,严肃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4、加快构建优良产业生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的战略窗口期,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举全省之力锻长板补短板,培育更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龙头牵引更加有力、衔接配套更加紧密、双创要素更加集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的优良产业生态,切实增强对先进产业、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黏着度。四、打造领航型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运用跨产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系统思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核心竞争力的领航型企业。资料来源: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