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学科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42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学学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学学科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学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总结汇报,甘肃中医药大学李金田,汇报提纲,学科简介学术水平 学科队伍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科管理,学科简介,本学科自甘肃中医学院建院之初成立,主要进行伤寒论的版本和注家学术思想整理、理法方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5名;在校研究生博士1人,硕士23人。2009年被评为学校院级重点学科,2006年伤寒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学科简介,本学科现有25名成员,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导3名,硕导9名。2名教师获“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名教师获“

2、园丁奖”,1名教师获甘肃省“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1名教师为甘肃省领军人才,3名教师为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学科简介,研究方向有4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经方防治外感热病研究经方防治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经方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伤寒论的文献整理及注家学术思想研究。均有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成果支撑。,学术水平学科特色,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明确,并就名词术语规范化开展研究。内涵以伤寒论以及注家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外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为佐证,以临床运用为目标。

3、学科成员参编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即将公开出版。,学术水平学科特色,建立了内容完整、实用性强的数据库。系统整理了于己百、周信有的学术经验,建立了经方方剂研究数据库,以及敦煌医学数字化素材数据库;系统整理了历代伤寒论的版本流传情况,建立了伤寒论版本资料库。对汉以后历朝历代中药剂量演变进行了总结,建立了中药古今剂量演变相关资料库。,学术水平学科特色,学术水平学术创新,通过归纳、分析,提出了张仲景养生学说,并已出版。著有专论提出本学科发展的方法学。提出伤寒论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标志性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皇甫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专利3项。,学术水平学术影响,推动中医药学

4、术进步及实际应用的贡献建设期间参与编写的伤寒论研究大词典得到行业和本学科领域认可;建设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教学:神农本草经选读、张仲景养生学、经方古今剂量折算与临床临床:芪蛭皱肺胶囊、理肺化纤方、复肝宁、关节炎丸、车前子胶囊、慢支咳喘宁、延经丸科研:益气活血化痰法的机理研究,学术水平学术影响,研究成果在同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以国家973项目为纽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对汉以后历朝历代中药剂量演变进行了总结,明确了汉代一两折合13.8g,得到同行的认可。,学术水平学术影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与本学科领域相关单位

5、的学术研究与合作很好,主办3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内有3家协作单位,学术研究与合作关系良好。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出版专著;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联合培养博士;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学科,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国外有2家协作共建单位: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岐黄中医学院。,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建设期间主办了3次学术会议第17次全国仲景学说学术会议第10次全国养生康复学术会议甘肃经方论坛,学术水平学术影响,针对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开展协作攻关。 北京中医药大学:六经实质研究、度量衡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六经体质、经方药证与汤证陕西中医药大学:六经辨证临床应用研究,学术水平学术交流,与

6、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取得良好效果国内有3家协作单位,长期稳定合作。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学科。国外有2家协作单位。吉尔吉斯斯坦岐黄中医学院乌克兰岐黄中医学院。,学术水平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完全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广州中医药大学1-5届国际经方班暨经方临床运用与研究高级研修班15人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1-2期“经方学堂”8人次,学术水平队伍结构,共有25名成员,学科人员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队伍结构,学科成员团结协作,整体素质高。高年资教师充分发

7、挥传帮带作用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队伍整齐,在医、教、研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学术水平学术带头人,周信有教授、于己百教授均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周信有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于己百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周信有教授直接指导学科发展,于己百教授发挥了较强的影响力两位带头人均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对学科带头人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学术水平学科带头人,李金田教授具有正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学术分会常务委员等。主持2项国家自然

8、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建设期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并主编伤寒论选读等教材3部以上,获得专利3项。在医、教、研一线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本学科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术水平后备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赵鲲鹏、刘光炜均具有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建设期间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规划教材各1部;两人均在医、教、研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建树和影响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较好的协作精神。,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健全,制度得以有效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按照甘肃中医药大学高层

9、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文件执行,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并得以有效落实;人才培养层次齐全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人才培养层次齐全,培养模式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中医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导师队伍强大,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合理;现有博导3名,硕导9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5名。在校生2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3人。师均研究生2.6人,数量合理。高层次人才和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富有成效;建设期内,新增博士后1人,博士3人,学科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通过验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富有成效。学术带头人周信有教授定期进行临床经验交流及学科建

10、设指导,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学位点建设富有成效。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时间较长。科学研究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发展方向成熟稳定。,人才培养教学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有研究论文发表;有伤寒论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索、伤寒论教学易于忽视的几个问题等研究论文10余篇发表,其中1篇获得省级奖励;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特色突出;制定有完善的72学时、54学时教学大纲;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级教材2部;,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学术成果纳入教材、教参或讲义;如讲授外感热病学最新研究进展;开设神农本草经选修课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具体的

11、改革举措,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提出“以问题为引导的案例式教学”、“伤寒论翻转课堂模式构建与探索”、“基于传承-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案。伤寒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获得省级教学团队,获得厅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比赛3等奖1项,行业教学比赛2等奖1项。,科学研究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建设期内共主持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共20项;科研经费满足科研需要科研总经费2019.7万元,满足科研需要。,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与转化,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皇甫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1项,专利3项。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绩效明显;建设期内,部分研究成果如 “车前子粗多糖肠溶胶囊”等成为院内制剂,产出绩效明显。,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与转化,成果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较好地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中医临床或中药生产,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学科成员研制的“慢支咳喘宁胶囊” 、“平胃胶囊”、“车前子粗多糖肠溶胶囊”作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本学科90%老师在附属医院参加门诊、病房、社区等层次的临床医疗工作,年均接诊21000人次以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之于临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与转化,学

13、科成员主编张仲景养生学,副主编中医养生学国家级创新教材,学科承担全国第十次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推广养生理念,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基于伤寒论研究的六经体质养生及系列讲座受到群众好评。,科学研究论文及论著,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情况;学科内骨干人员发表与本学科建设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54篇,年均10篇以上;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专著10部(副主编以上);参与编写并出版本学科相关教材参与编写并出版本学科相关教材5部(均为副主编及以上);,条件建设基地建设,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教研室及研究室或科研实验室;拥有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14、于己百、周信有名医工作室(研究室),中医临床基础科研实验室;基地建设达到国家相关基地建设标准;与附属医院合作,拥有呼吸、消化、内分泌、风湿免疫四个基地(均为三甲医院标准化科室);,条件建设基地建设,基地能够提供开放服务,取得效益。临床基地能够提供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人才培养和医疗保健的开放服务;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室可提供科学研究;临床基地可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条件建设公共辅助体系,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信息化建设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本学科建有图书资料室,现有纸质图书2537册,电子图书2320册,基本涵盖了伤寒论古今各个版本、历代著名注家的著作和国内外研究专著

15、。订有中医杂志、国医论坛等杂志10种。学校馆藏图书4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6万册,古籍2.7万余册。开通了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网络平台镜像站点,同时还购买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5000余种方正电子图书,10万种时代圣典电子图书。可为教学科研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条件建设经费筹措能力,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学科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渠道多,主要是学校投入、科研项目支撑、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费等。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10%;创收经费再投入的比例为11%。筹措的经费充分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条件建设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仪器设备根据建设需

16、要能够及时更新和添置;重点学科实验室下设2个功能实验室。仪器设备根据建设需要能够及时更新和添置;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现有仪器设备16台(套),总值230.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台(套), 总值188.8万元。拥有的仪器设备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条件建设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本学科的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本学科能开出满足科研需要的各类实验,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本单位科研试验中心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圆满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规

17、划书中的阶段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两次及时修订和完善本学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规划中阶段性与中长期目标和任务明确,针对性强,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管理水平组织管理,学科管理组织机构为学科办,机构健全;学校学科办充分发挥作用;学科带头人李金田教授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每年从事本学科工作时间9个月,责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学科对检查工作准备充分。,管理水平运行管理,李金田校长、李应东副校长对学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学科办、科技处制定有相关的重点学科、科研管理制度,有效地健全不同组织管理层面的管理制度;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学院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搭建了基础研

18、究、临床研究平台,使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管理水平经费管理,制订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能够落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学科各项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投入经费30万元以上。目前共投入经费440.5万元。,经费投入情况(2010-2015年),建设单位投入经费 260.47万元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争取的项目经费 180万元合计440.5万元,经费使用情况(2010-2015年),学科研究 130.0万元队伍建设 30.0万元人才培养 20.0万元数据库建设 2.0万元学术交流与协作 6.0万元研究室建设 14.0万元实验室建设 230.47万元论文、专著发表费 3.0万元学科管理费 5.0万元,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