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449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口腔功能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口腔功能,石河子大学一附院口腔科 周政,第一节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神经系统 调节 (颌面肌+TMJ+牙合)口颌系统,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 1、浅感觉:舌、唇、口腔黏膜、咽周组织。 2、深感觉:TMJ、肌梭、牙周韧带。(二)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三)下颌的反射活动: 1、下颌闭口反射(jawclosing reflex): 提颌肌的牵张反射 2、下颌开口反射(jawopening reflex): 分布于TMJ、牙周、口腔黏膜和面部皮肤的多种感受器。 3、下颌卸载反射(jawunloading reflex): 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伤害反射咀嚼食

2、物时,如果牙齿突然咬到坚硬物,牙齿和牙周组织遇到有害刺激,下颌会反射性迅速下降,使牙齿脱离有害刺激的物体。,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1、右TMJ不变 2、左TMJ不变 3、牙合可人为调整(调牙合) 4、神经肌肉被动调节,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1、开闭口运动 (1)开颌运动(jawopening movement) a、小开颌运动 b、大开颌运动 c、最大开颌运动 (2)闭颌运动(jawclosing movement) 2、前后运动: (1)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 影响因素前牙牙合关系,内倾

3、型深覆牙合影响前伸运动最大。 (2)后伸运动(retraded movement) 3、侧方运动(lateral movement) 不对称运动: 工作侧 非工作侧,(二)下颌运动的范围:1、边缘运动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做的最大范围的运动。 代表下颌、TMJ及其韧带、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临床应用。2、习惯性开闭运动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3、功能运动包括咀嚼、吞咽及言语。,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一)直接观测 1、开口度与开口型上下切缘垂直距离。 (1)开口度 正常34,三指 异常: 2.53 二指 1.52 一指 1 (2)开口型正常:

4、“” 异常:“?” “?”,(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多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andibular kinesiograph, MKG)。 1、优点下颌运动轨迹描不受干扰,可精确 再现下颌运动; 可从三维方向描记下颌运动的切点轨 迹; 与肌电图仪联机,可同步记录下颌运 动轨迹相关肌肉的肌电图。 2、不足深覆牙合的患者使用受限。 不能记录髁突的运动轨迹描。,(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1、髁突铰链轴(hing axis)的确定铰链轴也称转动轴。 2、髁突前伸运动的矢状面观 3、下颌侧方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与矢状面上的投影。 (1)Bennett运动下颌的侧方运动称为之。 (2)Benne

5、tt角非工作侧髁突B向下、前、内运动的轨迹在水平面与矢状面所构成的角度G,称为之。 4、下颌做运动轨迹描侧方及前伸边缘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第二节 咀嚼运动 定义: 1、咀嚼 (mastication)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颞下颌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动。 2、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将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颌骨、牙、牙周组织及与其有关的神经血管,视为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整体,简称为咀嚼系统。,一 咀嚼的神经控制: 咀嚼过程包括随意和不随意活动。(一)咀嚼的发动: 随意的咀嚼活动,受大脑皮质和皮质 下中枢神经活动的控制。(二)周期性咀嚼

6、的神经控制: 反射学说认为:外周输入的变化控制 开闭口运动交替发生,结果产生周期 性咀嚼运动。(三)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二、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一)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提下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类杠杆。(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1、后牙的牙合运循环在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过程中,受食物的性质影响,如韧性强者,则下颌磨牙颊尖的舌斜面往往需要从中央窝沿上颌磨牙舌尖的颊斜面滑行,约至其一半处而分离,再重复上述运动,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2、在后牙牙合运循环中非工作侧踝突虽向工作侧移动,

7、但仍为翼外肌、颞肌、舌肌上下肌群以咬肌与翼内肌收缩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构成第类杠杆。,三、咀嚼周期1、定义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之。2、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 轨迹图形具有似滴泪水形态。 时间变化为: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瞒(咬合接触)。 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平均为0.875秒,其中,咬合接触时间平均为0.2秒,两者间之比约为4:1,四.咀嚼运动的类型: 双侧咀嚼:又分:双侧交替咀嚼及双侧同时咀嚼 单侧咀嚼:单侧咀嚼及前伸咀嚼常因牙合障碍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六、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一)咀嚼肌力实际为提颌肌收缩时

8、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二)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三)1、最大牙合力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2、最大牙合力特点:男性女性。 最大牙合力大小的顺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牙合力约为330,七、咀嚼效率 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一)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称重法 2、吸光度法 3、比色法(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牙舟组织。 颞下颌关节疾患。 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习惯等。,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九、

9、咀嚼与牙齿的磨耗(一)磨耗与磨损 1、磨耗(attrition)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称为磨耗。 2、磨损(abrasion)是指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二)磨耗的生理意义 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 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所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 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性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十、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1、舌在咀嚼中的作用 推送并保持食物

10、在上下牙列间,以便对其切割、捣碎和磨细。 转送食物,避免造成局部负担过重。 搅拌食物。 选择咀嚼完善的食团以便吞咽和进一步咀嚼。 清扫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辨认食物中有无可致创伤的物质。 压挤食物。,2、唇在咀嚼中的作用 对温度和触觉敏感,可防止不适宜的食物进入口腔。 帮助转运食物。 防止食物或饮料从口腔溢出。3、颊在咀嚼中的作用4、腭在咀嚼中的作用,十一、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十二、吞咽功能(一)吞咽的反射控制(二)吞咽过程 1、第一期食物由口腔至咽。 2、第二期食物由咽至食管上段。 3、第三期食物由食管下行至胃。,(三)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1、吞咽时,舌体从内

11、侧向牙弓及颌骨施加向前方和侧方的压力。 2、吞咽时,提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牙尖交错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的生长发育。 3、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第四节 言语功能一、言语与呼吸二、发音三、语音由元音和辅音组成。(一)元音: 1、定义系声带发出之音,不受阻挡,不遭间断,随口腔、咽腔形态的变化而有改变。如a、e、I、o、u等。 2、口腔器官的活动约有三种状况: 舌尖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软腭上举与向前的咽壁接触,形成腭咽闭和,以免气流进入鼻腔。 口腔形成不同的形状。(二)辅音: 系气

12、流出声门,在咽腔或口腔的某些部分,受到阻挡而发出的声音。如b、p、m、f等。,四、共鸣(resonance)1、定义某一音调的声波,通过一种介质(通常是空气)并与一物体(如空腔)相遇,如该物体的振动次数与该声波相同,则物体亦随之发生振动,此即共鸣。2、舌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在言语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五、言语的神经控制(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言语功能与大脑皮质活动紧密相关。(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与言语有关的神经为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六、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1、牙缺失前牙尤其是上前牙缺失,对发音影响最大。发齿音(s、z)和唇齿音(f、v)都受影响。

13、 2、唇裂或唇缺损发双唇音时夹杂有s音。 3、舌缺损或畸形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如巨舌畸形者,以th替代s和z发音;舌系带过短者发r、s和z均受影响。 4、腭裂腭裂者口鼻腔相通,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 5、下颌后缩或过小难以发双唇音。 6、下颌前突或过大影响发齿音和唇音。 7、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第五节 唾液功能唾液(saliva)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为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光色的粘稠液体,比重为11.009。PH约在6.07.9之间。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

14、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和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溶菌酶等。唾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氯化物、碳酸氢盐和无机磷酸盐等。,二、唾液的分泌和调节1、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是10001500?2、其调节是完全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唾液的正常刺激,包括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刺激。 引起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为后天所得,即通过视、听、嗅觉等产生。如“望梅止渴”。,三、唾液的作用 消化作用。 溶媒作用。 保护和润滑作用。 清洁作用。 杀菌和抗菌作用。 稀释和缓冲作用。 粘附与固位作用。 缩短凝血时间作用。 排泄作用。 其他作用。,第六节 感觉功能 口腔除具

15、有一般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外,还具有特殊的味觉功能。,一、味觉(一)味觉感受器和味觉传导1、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于舌背沿界沟排列的轮廓乳头,舌尖和舌侧表面的菌状乳头和舌后部两侧的叶状乳头内。2、味觉传导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二)基本味觉 1、有四种,即酸、甜、苦、咸。 2、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侧面对酸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而舌的各部分对咸味均敏感。,(三)影响味觉的因素 嗅觉 年龄 内分泌 精神和心理因素 消化系统或全身疾患 局部因素 修复体 遗传性味盲 温度,二、触觉和压觉 1、Meissner触觉小体散布在舌尖及唇部。 2、Meckel环形小体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及唇部,其作用为当受到刺激时,使人能确定某物体持续性的接触。 3、牙周膜本体感受器分布在牙周膜内,能感受牙体受力的大小、方向等感觉。 4、游离神经末梢不仅能感受疼痛刺激,也参与接受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刺激。 5、口腔黏膜各部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不一,最敏感者为舌尖及硬腭前部,较迟钝者为颊、舌背和牙龈。,三、温度觉,四、痛觉,第七节 口腔与呼吸 一、喉的结构和功能 二、呼吸功能的检查 三、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 四、呼吸方式与颅面、颌、牙合的发育 五、呼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