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279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用电基础知识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用电基础知识,授课人:杜 昆日期:2013.12.02,2,安全用电的意义,防止对人体的伤害防止电气火灾或爆炸防止损坏设备保障生产顺利进行,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4,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的

2、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触电的伤害程度取决于流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流过的途径、持续时间、电流的频率、电压的高低、人体电阻的大小等诸多因素。而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触电者的伤害程度起决定作用。,5,触电方式,(一)单相触电 ( 1)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性点一般都是接地的,当人体与任一根相线接触时,即有电流通过人体,与人体电阻比接地体电阻很小,电压几乎全部加在人体上。危险!,图-1 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6,触电方式,(一)单相触电(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系统

3、中,如图-2所示。当人体触及某相线时,由于每相输电线对地存在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此时电流经过人体和另外两根相线的对地电容同样构成回路。只是当线路对地绝缘水平较高时,可降低触电的危险程度。,图-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7,触电方式,(二)两相触电在三相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触带电的任何两相电源所造成的触电称为两相触电,如图-3所示。一旦发生两相触电,不管供电系统的中性点是否接地,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为线电压,流过人体的电流只取决于人体的电阻,因此,电流很大。,图-3 两相触电,8,触电方式,(三)跨步电压触电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高压电网的一根导线断线落地等原因,导致电流入地点附近存在一个产生危

4、险的跨步电压的区域(20米)。当人行至此区域时而导致的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安规”规定,发生接地后,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米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以内;进入时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触电方式都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带电体,但在低压触电事故中,相当多的触电情况则是触及在正常工作时并不带电的意外带电体。,9,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一)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

5、能。,10,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一)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工作绝缘 - 又称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保护绝缘 - 又称附加绝缘,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双重绝缘 - 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加强绝缘 - 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 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单一绝缘。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1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一)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双重绝

6、缘和加强绝缘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类设备。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接零等安全措施。标志:“回”作为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类设备。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的绝缘电阻: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兆欧;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兆欧,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低于7兆欧。,12,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一)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屏护 即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1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一)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间距 就是保证必要的

7、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1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接地 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 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

8、中,保护接电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 按接地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15,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常将系统的中性点接地,这种接地方式称为工作接地,如图-4所示。,图-4 工作接地,16,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工作接地目的 如果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当一相接地而人体触及另外两相中的任意一相时,触电电压将为线电压。但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触电电压等于或接近相电压,从而降低了触电电压;降低了电气设备和输电线的绝缘水平;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很小,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而切断电源

9、,接地故障不易被发现,不利于安全。而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一相接地后的接地电流较大,从而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达到断开故障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采取工作接地。,17,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保护接地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保护接地,如图-5所示 保护接地宜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宜采用保护接地。,图-5 保护接地,18,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供电系统的零线(或称中性线)作可靠的联接称为保护接零,如图-6所示。保护接零宜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

10、中。,图-6 保护接零,19,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保护接零 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采用保护接零方式,设备发生外壳漏电,接地短路电流通过该相和零线构成回路,由于零线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大,使低压断路器或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20,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将零线相隔一定距离多处进行接地称为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是防止

11、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一般重复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欧姆。但必须强调指出几点: 1)不允许在同一电源上同时采用一部分用电设备接地,另一部分用电设备接零,当保护接地设备漏电后,由于电压分布,使零线带电,所有保护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图-7 不正确的接地接零保护,2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重复接地 2)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只能采用保护接零,而不允许采用保护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只能采用保护接地。不允许采用保护接零。如图-8所示,图-8 不正确的保护接零,22,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二)接地和接零:重复接地 )采用保护接零时,零线必须牢固,以防脱

12、线。一旦发生零线断线,则接在断线处后面的设备相当于没有保护(无重复接地的情况),如图-9所示。因此,在零线上不允许装熔断器和开关设备,并要求零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图-9 中性线断开后的危险性,2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三)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又称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简称RCD(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单相电击保护;也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还可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它主要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也可做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组成:检测

13、元件、中间环节、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外加辅助电源、试验装置。,2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三)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检测元件、中间环节、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外加辅助电源、试验装置。,25,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三)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正常情况下,三相负荷电流和对地漏电流基本平衡,流过互感器一次线圈电流的相量和约为零,即由它在铁芯中产生的总磁通为零,零序互感器二次线圈无输出。当发生触电时,触电电流通过大地成回路,亦即产生了零序电流。这个电流不经过互感器一次线圈流回,破坏了平衡,于是铁芯中便有零序磁通,使二次线圈输出信号。这个信号经过放大、比较元件判断,如达到预定动

14、作值,即发执行信号给执行元件动作掉闸,切断电源。,26,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三)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A、 触电、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和新、改、扩建工程使用各类低压用电设备、插座均应安装。B、对新制造的低压配电柜、操作台、试验台等,必须考虑漏电保护。C、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手持式电动工具(除III类外)、移动式生活日用电器(除III类外)、其他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险性大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D、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他导电良好的场所。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2

15、7,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四)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大,电流也就越大。因此,可以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一电压就叫做特低电压,又称特低安全电压,旧称安全电压。特低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28,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四)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的导则中有关慎用“安全”一词的原则,上述安全电压的说法仅作为特低电压保护型式的表示,即:不能认为仅采用了“安全

16、”特低电压电源就能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安全电压必须由安全电源供电,可以作为安全电源的主要有:安全隔离变压器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即使在故障时仍能够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值的电子装置电源等。,29,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四)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 凡手提照明灯、高度不足2.5米的一般照明灯,如果没有特殊安全结构或安全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安全电压。 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特别潮湿、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 水下作业等场所采用6V特低电压。,30,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五)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

17、目的构成等电位环境,将环境内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防止电气事故,也是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之一。 低压配电线路进建筑物处必须实行等电位联结。 主等电位联结(Main Equipotential Bonding) 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设备PE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结。 辅助等电位联结(Supplementery Equipotential Bonding) 在某一局部将上述管道构件相连结。(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31,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五)等电位联结:建筑物内总等电位联结图1保护线

18、; 2总等电位联结线; 3接地线; 4辅助等电位联结线;B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端子板; N外露导电部分;C装置外导电部分;P金属水管干线; T接地极,32,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六)特别提示:1.零线不能加保险、开关2.插座、灯头等零线火线不能接反,插座左零右火(从接线端看);螺口灯头火线要接到中间的弹片上;开关要切断火线。,33,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七)注意事项: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

19、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3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七)注意事项: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8、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