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696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知差异和个体行为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认知差异与个体行为第一节 认知与行为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行为第三节 归因理论,2,第一节 认知与行为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一)感觉与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一切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要从感觉和知觉为基础。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与外界的许多事物接触,它们直接作用于感官,从而在人脑中产生各种感觉。例如,人们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等。还有人们自身的状况也作用与神经系统,在大脑里产生舒适、疼痛、饥渴等感觉。,3,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组合成整体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于是在大脑里产生事务

2、的整体形象。例如我们品尝苹果时,苹果的颜色、气味、形状和味道等个别属性分别作用眼.鼻.舌.手等器官,形成了完整的苹果的影像,这就是对苹果的知觉。(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两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两者的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整体反应。两者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4,二、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寻求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有所不同,人们只能在众多

3、的事物中选择一少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比如,人们对体育感兴趣,就会非常关注体育新闻;人们对股票感兴趣,就会非常关注股市的波动,而不太关心其他事物。(二)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事物是有许多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人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并不将它分割为孤立的部分,而是将其作为整体来知觉。如,当我们观察三角形的时候不是把它看成是三条直线。又如,我们听音乐时,所感知的并非是个别的音符,而是旋律。,5,(三)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由于知觉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保持相对稳定。1、形状恒常性当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4、,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形状不断变化,但是我们并没有知觉到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认为物体的形状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 2、大小恒常性物体在眼睛仲成像的大小随着任何物的距离远近而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环境还提供物体远近的线索,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映像基本固定不变。 3、亮度恒常性当照明条件改变时,在人的知觉当中,物体的相对明亮程度保持不变,叫做亮度恒常性。,6,(四)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对象。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在现实中,人的知觉往往出现偏差,甚至出现错觉,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一)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人在兴趣爱好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会影响知觉

5、的选择性。通常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务最容易知觉,而对不感兴趣的事务“熟视无睹”。2、需要和动机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知觉选择。一般来讲,凡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合乎其动机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和注意的中心。如,一个干渴难耐的人,将注意力面前的水喝饮料,而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7,3、知识和经验个体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知觉的选择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对通一台戏剧节目,外行人和内行人的知觉就有很大区别,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4、个性特征个性也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多血质的人知觉速度快,但不细致;而黏液质的人知觉速度慢但比较深刻

6、。(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具有一定的规则:1、接近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如,一个车间的两个工人同时要求辞职,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串通一气。,8,2、相似律具有相似性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女孩子胆小。3、闭索律人们能够把分散而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象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火车车厢里面面对面坐的若干乘客,比背对背坐的乘客,更容易知觉为一伙。4、连续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在电影院售票处,人们往往把排队购票者视为一个整体。(三)知觉对象的环境因素1、适应是指由于刺激

7、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白天进电影院时,开始感觉一派漆黑,慢慢会辨别出周围物体的轮廓。,9,2、对比是指同一器官接收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吃了糖以后在吃广柑,觉得广柑很酸。3、敏感化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的现象。如某一个运动员因为服用了兴奋剂获得了某运动赛事的冠军。 4、感受性降低是指由于知觉的相互作用、人的生物和心理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感受性降低现象。如欢娱嫌夜短,寂寞恨夜长。,10,四、知觉的类别(一)自然知觉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形状、大小、深度、距离和方向知觉。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连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包括自然界的周期变化

8、等。 3 、运动知觉是对运动特性的知觉,包括对距离、速度、节奏等方面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11,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行为一、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1947年提出来的,用来表示人们的知觉过程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二)社会知觉的类别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主要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是指对他人外部表情和外部行为特征的知觉。,12,(1)面部表情:是通过面部不同区域的活动变化来

9、表现的。人门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是通过额眉、眼脸、鼻颊口唇等三个区域的肌肉运动来实现。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目表情,可以猜测他人的心理活动。(2)言语表情:通过语言.语调.语速.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的。语速轻快;情绪紧张时,语音中经常夹带杂音,声音不连贯。言语表情的变化能充分表现人的期望.动机.态度.情绪状态。(3)体态:是指人的身躯和肢体和肢体各部位的表现形态。例如,点头.摇头.手臂垂直等。这些都反映个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态度。(4)行为方式:是反映深层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的重要依据。了解一个人做什么.怎么做,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于此人准确的知觉印象,都很有帮助。,13,2、对自我的知

10、觉是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自我知觉主要包括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知觉。在自我知觉中,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结果感觉到自我符合或基本符合标准,个体就会满足,否则不满。3、人际关系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一般而言,人们越是彼此接近、交往频繁、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就会形成友好的关系和情感。如果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发生过一些利害冲突的人际知觉,又未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则会建立对立的关系和情感。4、角色知觉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行为的社会规范的知觉。,14,(1)对本人的角色知觉。

11、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充当着某些角色,如家庭中的角色、性别角色、职业角色、群体角色等。角色知觉既有对他人所充当角色的认识和评价,也有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的认识和判断。(2)对职业的角色知觉。人们通过人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形成角色意识。例如,一般认为教师的角色时仪表端庄.学识渊博.谈吐文雅.细致耐心等;商人的角色行为是善于推销.斤斤计较.富有心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等。5、因果关系知觉。是对有关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因果关系的知觉。一个车间主任感觉到许多员工对某一员工非常敬重。他可能认为这个员工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原因是由于该员工经常为帮助了很多人的缘故。这就是因果关系知觉。

12、,15,二、主要社会知觉错误人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并不总是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会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偏差,比如错误理解别人的动机,不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工作业绩等等。社会知觉领域常见的几种错觉是:(一)社会错觉1、首因效应: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例如某人初次面试就给面试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在后面的几轮面试中左右面试官对他的评价。当形成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时,在后来的认知过程中,就用最初获得的印象来解释这个人所有的行为举止。这就是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离现在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比如,年底绩效考核快到了,某员工因为过于疲劳将操作工具损坏,尽管他这一年来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13、但是,部门主管给他的总体评价却很不理想,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作用。,16,3、晕轮效应:又称放大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个人的特点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之后,距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知觉对象的某个特点会被知觉主体放大,故被称为晕轮效应。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一个著名实验,验证晕轮效应的存在。实验向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并告诉第一组被试者,照片上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告诉第二组被试者,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结果,第一组被试对该人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表明他心中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表示他犯罪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则完全相反:深陷的眼窝,表示他富有智慧,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科学研究道路上

14、不断前进的毅力。 4、定势效应:对某一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就是社会知觉的定势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17,如认为教授必然博学,商人必定唯利是图,会计多半斤斤计较,工人总是性情豪爽等;认为美国人富于冒险,英国人绅士派头十足,日本人尚武有野心,中国人勤劳勇敢等;认为山东人身材魁梧,豪爽正直,吃苦耐劳,而江浙人“身材短小、精明能干”等。 5、宽大效应: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大都对他人进行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人们作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是由于积

15、极的评价会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会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愉快的事情比不愉快的事情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对事物作出高于平均水平的评价。6、相似错误:人们容易接受与自己项类似的对象,而对与自己有较大差异的的对象抱有偏见。相似的特点包括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地缘、个性等等。在绩效评价和面试中,与主试官或者绩效评价人有相似特点的会受到更好的评价,而其他人则遭到贬低。,18,7、对比效应:当刺激物与环境或者与知觉的其他目标形成鲜明对比时,这种由对比形成的差异往往被人为夸大。例如,在各种比赛中,如果前面几个人表现平庸,一般来说,这个人可能受到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前面几个人优秀,则后

16、面一个人则得分较低。 8、投射效应:是以己度人的知觉方法。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有这种想法。例如,自己心胸狱窄,就经常怀疑别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这种知觉方法。,19,(二)社会错觉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1、对知觉对象的真实信息获取不足或不够准确根据知觉的信息加工观点,人在某一事件只能关注一个知觉对象。因此获取知觉对象更详细的更准确的信息,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1)增加对知觉对象的观察频率主管人员增加对下属工作行为的观察,从而搜集更多下属工作业绩的信息,提高对系数工作绩效行为评价的准确性。(2)保证所获取信息对知觉对象真实状况的代表性。如果观察者以随机取

17、样的方式观察知觉对象,则能提高知觉的准确性。如企业可以使用电子监控手段观察工作现场。 (3)有意识地让自己对那些不符合个人期望、信念的信息给予特别注意。观察者对知觉信息的取舍,常常关注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信息,忽视那些与自己的期望不相一致的信息内容。,20,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招聘评价过程中,应聘者表现良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该员工的表现平庸。也就是说,招聘评价中获得的信息,并没有真正代表他的实际工作能力。评价者获得的信息不具有代表性,是片面的。2、个人对知觉信息过分简化人的“刻板印象”是导致知觉信息简化的根源。因而,提醒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刻板印象,可以帮助克服信息过分简化。另外,如果个体在

18、知觉过程中能够放弃刻板印象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尽力放弃刻板印象,并通过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接触,使自己的刻板印象更加丰富、细化和准确,与某社会群体的真实状况相吻合。3、认知启发,包括表征性启发和获得性启发表征性启发是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1,如第一次会见顾客,经过简单交流,发现他注重清洁、语言丰富、内向、衣着朴实。这时,你会将它的信息与一些职业的典型特征进行比较,就会判断它是一位研究人员。表征性启发常常是准确的,但是,某个特定个体的特征经常与所在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大不相同。比如研究人员也可能打扮时髦、能歌善舞。在这种情况下,表征性启发就会导

19、致判断失误,导致社会认知偏差。克服表征性启发失误的方法是对那些与典型特征不一致的信息给予特别关注。 获得性启发是指人们认为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是更可能发生的认知策略。的确经常发生的事情容易回忆起来。但是这种获得性启发很容易产生偏差。,22,三、管理者的社会知觉与管理方式管理者的社会知觉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何种管理方式。(一)人际知觉与人际关系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能够重视与职工交往,并与职工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就能获得丰富的人际知觉,从而领会到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形成相应的意识,这样,他们就能自觉地采用和执行与“社会人”假设相适应的“人际关系”管理方式。如关心职工,满足职工的需要,特别是

20、人际关系的需要,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等。 (二)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在各种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发现和了解自己,并形成某种“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他就会倾向于采用和执行“自我实现”的管理方式。如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开发员工的潜力,发展他们的才能。,23,(三)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管理者如果通过经常与员工接触和交往,了解到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相应的意识,把人作为复杂人看待,可以采取和执行“应变”管理方式。如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和奖励方式。(四)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如果管理者善于进行角色知觉,掌握各种角色

21、行为标准,形成相应的角色意识责任心,就可能运用人们的责任心,采取和执行责任制的管理方式。,24,第三节 归因理论一、归因就是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与相关事实获得基本了解后,分析和探究行为背后原因的过程。简言之,归因就是探究行为背后原因的过程。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内因和外因内因:个体的品质和特征: 个性、情绪、动机、需要、能力、努力水平。外因:环境:外界条件、情景特征、其他人的影响。内因和外因对人的行为表现所起的作用不同。内因一般是行为的动因,外因是行为的条件,两者共同制约人的行为。人们在对其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时,实际上是要判断行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外因还是内因。,25,二、归因理论

22、为了分析和说明行为背后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很对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海得在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问题,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1965年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相应的推断理论,从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论行为意图。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归因理论是: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和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一)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即个人、他人和环境。归因就是在这三者中,寻找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他根据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进行比较来判断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据此提出了归因依据的三个原则:,26,1、区别性原则看他是在众多的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

23、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如,一名员工上班迟到了,看这一迟到现象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出现的。如果是经常性的,就说明这种行为的区别性低,是内因所致的。2、一贯性原则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下任何时候,对同一事物做相同的反应。如,一名员工总是上班迟到,但他在这一周从未迟到过。表明行为的一贯性高,观察者倾向于做内部归因。3、差异性原则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映。如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人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高,进行外部归因。如这条路线出现了交通堵塞。,27,(二)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是分析工作成败的原因、工作成败后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映以及管理者对下属工作进行归因和采取管理措施的理论。这个理

24、论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下属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因素可以根据内外因、稳定不稳定、是否可以控制三个纬度分类。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 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不可以控制。,28,维纳的归因模式如表3-1所示。,29,人们对工作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对随后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映有很大影响。表3-2汇总了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模式和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30,在绩效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成功与失败也会做归因分析,管理人员对下属工作归因的结果直接影响指向下属的管理措施

25、。表3-3管理人员对下属工作的归因结果及管理措施。,31,三、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在评价他人行为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当销售代表的业绩不佳时,销售经理倾向于将其归因于下属的懒惰,而不是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2、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行为者倾向于外部环境归因,而观察者倾向于内部归因。当销售人员的业绩不佳时,销售人员往往倾向于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销售经理往往倾向于强调员工的能力差或不够努力3、自我服务偏见个体对成功进行内部归因,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其原因可能是要给他人留一个好印象,希望他人认为自己是有能的或者是勤奋的,因此倾向于自我标榜。,32,四.印象管理

26、:影响别人的社会知觉和归因在社会情境中,每个人在知觉他人的同时,也成为别人的知觉对象。人们很关心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印象管理就是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或对自己归因的过程。印象管理策略大体可分为两类:1、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加出色或者试图增加自己对某个积极结果的影响作用。(1)讨好:通过采用顺从、取悦他人或向他人提供帮助等方式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喜欢程度。(2)自我抬高: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或贡献。,33,(3)自我设障:故意让别人认为自己达到的成果是克服了克服了很多障碍完成的。(4)联合:让别人知觉到自己于

27、某个成功者具有同样的或相似的特征或品质。2、防御性的印象管理策略尽量避免别人将某个消极结果的责任归因于自己。(1)辩解:试图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从而使别人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由于客观原因所致。(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时,通过表达悔恨换取他人的谅解,弥补自己即将受损的形象。(3)划清界限:当时清进展不顺利时,努力使别人觉得自己与这件事无关,从而避免自己的形象受损。,34,第二章 思考题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什么是社会知觉?研究社会知觉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意义?3.社会知觉包含哪些内容?4.举例说明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5.怎样预防社会错觉的产生?6.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是怎样影响管理方式的?7.什么是归因?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8.什么叫归因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