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292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 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题解】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难点注释】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2.长歌行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题解】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难点注释】晞:晒干。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古诗今译】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3、。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3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题解】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难点注释】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蒙一带。阴山就是大青山,在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见同“现”,呈现。【古诗今译】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

4、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4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题解】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作者简介】唐初诗人,与王勃、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难点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古诗今译】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

5、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5风 (唐)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题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作者简

6、介】峤(644713),字巨山,州赞皇(今属省)人,唐代诗人。他的诗大部分为五言近体诗,其中咏物诗有120首。诗作用词精心刻画,描述贴切,但诗兴不足。【难点注释】1. 解:分开。2. 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3. 二月:指春天。【古诗今译】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6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

7、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难点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绦(t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古诗今译】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题解】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难点注释】1

8、.老大:年纪大了。 2. 衰:疏落,衰败。【古诗今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8凉州词 (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题解】“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市)人。曾官文安县(今属)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

9、六首。【难点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今译】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9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解】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难点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古诗今译】夕阳

10、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10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题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难点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古诗今译】春天夜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大亮。醒来听见外面传来鸟儿欢快的、婉转的歌声,想到了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

11、不知在风雨飘摇中有多少花儿被摧残打落。11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题解】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作者简介】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难点注释】1凉州:今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4催:催促。5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12、【古诗今译】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12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马度阴山。【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难点注释】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13、【古诗今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难点注释】寒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古诗今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名句】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题解】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另一说698759),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祖籍祁(今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苏轼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点注释】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返景:指日落时分,返射到东方的景象。【古诗今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

15、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题解】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难点注释】使:到某地;出使浥:(y):湿润,沾湿。更尽:再喝完。.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省敦煌县西南。.故人:老朋友,旧友。【古诗今译】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6九月九日忆兄弟

16、(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题解】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难点注释】:指华山以东(今),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倍:加倍,更加。.遥知:远远推想。.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诗今译】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7静夜思 (唐)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

17、作者简介】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太白全集。【难点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2.疑:怀疑,以为。3.举头:抬头。【古诗今译】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8古朗月行(节选) (唐)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题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

18、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作者简介】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著有太白全集。【难点注释】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19望庐山瀑布 (唐)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解】这是诗人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难点注释】1、 香炉:香炉峰,是庐北部一座高峰。2、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古诗今译】香炉峰在的

19、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20赠汪伦 (唐)白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题解】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难点注释】1汪伦: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泾县西南。【古诗今译】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

20、情深。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题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难点注释】1之:到达。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5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的尽头【古诗今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2早发白帝城(唐)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21、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题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难点注释】1白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2江陵: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啼:叫。【古诗今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23望天门山(唐)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难点注释】1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22、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4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5出:突出,出现6日边来:指孤舟从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24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难点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

23、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古诗今译】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25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题解】这首诗是杜甫闲居在浣花溪草堂时写的,共写 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难点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

24、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26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题解】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难点注释】.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

25、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径:乡下的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的别称。【古诗今译】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7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题解】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

26、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难点注释】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古诗今译】春天的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名句】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2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题解】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27、莺恰恰啼。【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并称“大杜”,人称“诗圣”。【难点注释】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江畔:江边。【古诗今译】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忽入眼帘,如火如荼,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29枫桥夜泊(唐)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解】唐代著名诗人继途

28、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自从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作者简介】继,唐代诗人。字懿。襄州(今襄樊)人。生卒 年不详。天宝十二载 (753)中进士。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 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难点注释】1江枫:江村桥和枫桥。 2姑苏:的别称。 3寒山寺:在今市西枫桥镇。【古诗今译】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 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名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29、到客船。30西涧 (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题解】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剌史时,游览至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诗集、10卷本韦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刺史,世称“韦”。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难点注释】.滁(ch)州:今省市。 .西涧: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城西水库)。

30、.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黄鹂:黄莺。 .深树:树荫深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古诗今译】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解】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31、。【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武康(今德清)人,祖籍平昌(今临邑东北),先世居(今属)。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难点注释】.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意恐:担心。.言:说。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照耀着我们。【古诗今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

32、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名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河阳(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难点注释】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绝胜:大大超过。 5皇都:指京城长安

33、。【古诗今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满城的暮春。 【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3渔歌子 (唐)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题解】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珣、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作者简介】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人。其父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难点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

34、塞山:在今省市西面。一说在省市。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一中竹子。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4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题解】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首诗写将军雪夜率兵追敌的壮举。【作者简介】卢纶(约737-约799),

35、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省永济县)人。【难点注释】1月黑:没有月光。 2单于(chn y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3遁:逃走。 4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古诗今译】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35望洞庭 (唐)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题解】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作者简介】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

36、,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难点注释】.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盘:形容洞庭湖。【古诗今译】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36浪淘沙 (唐)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题解】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难点注释】.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

37、翻。【古诗今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3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题解】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今新)。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

38、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难点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枯:枯萎。.荣:繁荣茂盛。.远芳:草。.侵:侵占,覆盖。.晴翠:下翠绿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王: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8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

39、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难点注释】.艇:轻便的船。.解:懂得。.浮萍:池塘里的水草。.采:摘取;收集。【古诗今译】天真无邪的小娃娃独自撑着一艘小船儿,悄悄地划到荷丛中摘了许多白莲蓬回来。兴高采烈得都不知道隐藏起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浪。39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题解】白居易曾在江南和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

40、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难点注释】.忆江南:是词牌名。.旧曾谙:从前很熟悉。.江花:江边的花。.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古诗今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0小儿垂钓 (唐)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再现了小孩认真专注,天真可爱的神态。【作者简介】令能,隐者。全唐诗仅存其诗四首。【难

41、点注释】1蓬头:头发蓬乱松散。.稚子:小孩。3垂纶:垂钓,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映:掩映,遮蔽。.惊:受惊。【古诗今译】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坐在潮湿的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体。当过路的人前来问路时,他只是远远地摇手示意,不让问路的人走近,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问路的人。41悯农 (唐)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题解】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锄禾日当午”写的是农民锄草时间,正午时分锄禾效果是最好的,但炙热难当,以此来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辛。“粒粒皆辛苦”,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告诫人们应知

42、道珍惜。悯农二首相辅相成,集中鲜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最普遍的矛盾。【作者简介】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今)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难点注释】1禾:禾苗。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2悯农 (唐)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题解】悯农二首(又称古风二首)是诗人年轻时的佳作,这是第一首。诗人的思想较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诗歌创作也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诗的前两句写农事耕作情况,农作物丰收了。后两句叙述丰收后的农夫仍然吃不饱,仍然被饿死的悲惨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剥削阶段的憎恨,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难点注释】1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2子:谷子。3四海:全国之。4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5犹:还是。【古诗今译】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