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 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坚持先进制造业与 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生 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 系建设,努力将建设成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期口现代 服务业高地,特制定本计划。实施期限为2021-2030年。一、发展目标L规模扩张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 2400亿元,年均增幅8%左右。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达3200亿元,十年年均增幅7%左右。2、质态提升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生产性服
2、务业占服务业 比重达60%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7%o到2030年,生产性服 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6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以上。3、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上升到1000家。到2030年,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达1500 家左右。4、企业培强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省级 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达10家。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一批 / I1 H柏口口 O5、产业协同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打造10条左右两业 融合、链条完整、龙头突出、技术领先的500亿元级优势产业链。 到2030年,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两业深度融合的
3、产业集 群。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1、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服务,及生产性专 业技术服务。结合323 + 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深化与大学 大院大所的合作,加快建设设计研究所协同创新研究院、汽车工程研 究院、生物医药创新实验中心、国家电网新基建研发产业化基地等重 大科创平台。通过模式创新提升科技产业综合体和创客空间,打造生 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创宜业宜居兼具的新经济社区。加快工业设计 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水平。支持机载系统共性技术研究院、 数据集成应用基地等机构创新研发与服务模式,开展产业共性
4、技术研 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推进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培植检验检测服务产业新优势, 全力打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提升检验检测行业公信力、服务水 平和贡献率。大力培育计量测试等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培育建设产品 质检中心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 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 深度融合。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 数字化为方向,推动工业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提 升企业生
5、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夯实数字经济统计基础, 构建完善数字经济推进机制。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 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 析服务拓展,将工业互联网标识与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的关键流程深 度结合,提升制造供应链柔性反应能力。加快制造技术软件化进程, 支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提升关键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加 快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制造场景有效结合,搭建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 共享设计、共享制造和共享数据平台。鼓励发展工业大数据分析,支 持提供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6、。3、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货物运输及辅助服务,仓储服务,搬 运、包装和代理服务,邮政和快递服务,培育互联网物流平台、通用 航空生产服务等新业态。围绕服务323 + 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 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货物运输服务、货物运输辅助服务、仓 储服务、搬运、包装和代理服务等业态。加快融入国省物流枢纽网络, 建成省级港口型物流枢纽、省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省级商贸服务 型物流枢纽。优化全市一板块十节点物流产业布局,培育生产服 务型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自动化、 智能化水平,带动制造业流程再造、模式创新、质态提升。积极招引 国内外物流品牌企业,布局定制供应链管理库存
7、、云仓公共仓、线 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服务项目,培育物流降本增效示 范项目。支持制造业企业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 库存(VMI)、精益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拓 展产品质量追溯、虚拟生产、报关报检等各类专业化供应链业务。加 快港江都港区铁路专用线的规划落地,推进港口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以 及与口岸联检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将港打造成公铁水 中转集散重要枢纽。4、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组织管理和综合管理服务、咨询与调 查服务、其他生产性商务服务及实物租赁服务。提升商务咨询服务的 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引导商务咨询企业开拓资产评估、会 计审计、勘察设
8、计等专业咨询服务业务。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引导运用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应用系统解决 方案等新模式。鼓励发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支持开展检索分析、数 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等市场化服务新业态。 加快培育龙头咨询机构及具有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打造自主 品牌。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有条件的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打造 细分领域专业化、特色化咨询服务平台,设立咨询业双创平台。加快 制定咨询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咨询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咨询业统 计调查制度,加强咨询业主要指标统计监测及行业运行情况分析。盘 活用好各类综合体和商务楼宇资源,鼓励发展楼宇经济。5
9、、金融业。重点发展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生产性保 险服务,及其他生产性金融服务,鼓励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 字金融、消费金融、信托投资、融资租赁、证券承销与保荐、责任保 险、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和业务。积极推进开展金融招商,不断壮大 传统金融服务规模,丰富新兴金融业态。稳步推进普惠金融创新,规 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科技贷款、 投资、担保、保险、中介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 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拓展 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应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新型抵(质) 押贷款服务。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担保、绿
10、色债券、绿色保 险等绿色金融。构建数字金融新生态,推动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 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 融资方式筹措资金,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积极支持邛江区、 瘦西湖景区等利用辖区商务楼宇资源,建设金融服务集聚区或基金小 镇等特色金融集聚区。6、节能环保服务业。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境与污染治理服务、 回收与利用服务,积极培育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程咨询、能源审计、 碳排放量化与评估、检查与监测、碳排放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环境综合治理托管、节能环保融资等业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园区污染第三方 治
11、理,大力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 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业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节能 环保服务业发展。积极鼓励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 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节 能环保服务向咨询、管理、金融等多产业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 务延伸拓展。推广多种形式的合同能源、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探 索实行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环境监测服务,支持建设一站式合同 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回收与利用服务,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体系,创新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 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畅通汽车、家电、电子信息、钢铁等产
12、品生产、 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7、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业。重点发展职业中介服 务、劳务派遣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其他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教育和 培训I。培育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支持专业机构发展人才招聘、 人才培训I、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 鼓励发展人力资本价值评估、评测和交易等服务。推进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公 共就业社保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服务园区发展为 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鼓励企业开发能满足不同企业生产需 要、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
13、务 水平,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供求对接,引导各类企业通过专业化的人力 资源服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使用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 资源配置效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公共实训、 师资共享、产学研等四大平台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模式, 用好各类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集成创新平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 业。以新工科为主要专业方向打造优质公共实训项目。推进中职 与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联合培养或分级贯通培养,建成一批省级职 教平台。三、以融合创新为路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L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培育工程L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增强进规入库对生产性服务业小 微企业吸引力、获得感和荣誉感
14、。将近三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 税收的地方留存部分全部用于规上企业培育壮大工作。2、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头部企业。编制全国生产性服务业五百强 企业及各重点产业百强企业名录,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引进 一批规模大、质态优、模式新的头部企业,发挥鲤鱼效应,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活力和创新水平。3、大力培育本土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给予本地企业家与招 引落户企业家同等礼遇,重视并协调解决企业在新上项目、新增用地、 新增用工等领域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扎根、做大做强,成长为独角 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同时激励推进本地 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培育中小微企业集群生态,引导中小微企业 打造
15、隐形冠军。4、培育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用好省发改委推进“331 工程契机,建立市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省级生 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强化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提 升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在全省的影响力。5、实施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制造服务业领域标准化提 质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服 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以制造服务业为主体,深入开展高端品牌 培育、特色品牌集聚、国际品牌创建、知名品牌保护,打造一批生产 性服务业精品品牌。四、实施两业深度融合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L大力招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 服务业招商和
16、项目建设的主方向、竞赛考评的主战场,优先发展科技 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 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以制造服务业 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围绕323 + 1先进制造业集群需求提供生产性服务业供给。(1)实施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行动,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多 种方式精准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增强高水平产业技术供给。积 极推进系统设计、绿色设计、文化创意发展,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创建 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 )实施 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行动,围绕323 + 1先进制造业集群,深 入实施
17、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5G+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实施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3)实施制造业供应链优化升级行动,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 和精准施策,完善供应链体系,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分销 等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服务。实施供应链服务企业成长工程,大力 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4)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行动,探索 发展绿色新模式,推进行绿色化改造。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深入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重点行业碳达峰、 碳中和专项行动,推进低碳技术突破。培育省级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 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3、培育省市级两业深度融
18、合试点单位。建立市级两业 深度融合试点培育库 撤好省级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申报工作, 着力打造一批两业融合发展最佳实践和标杆引领典型,充分发挥 标杆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形成突破,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协同互促和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协同发展工程L提升市级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示范)区发展质态。以园区型和楼宇型为主要形态,开展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升级工作,重点提升集 聚区公共服务水平、主导产业集聚水平、营收和税收贡献水平,培育 一批市级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影响、有形象、有
19、效益的集聚区。2、强化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与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协作。围绕开 发园区主导产业,强化现有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 用。国家级经开区用好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智谷科技综合体, 提升科创能力,发挥省级物流示范园港口物流园作用,推进一体化发 展;国家级高新区用好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邛江科技创业园、市级服务 业集聚区清扬智能装备科技园,提升数控机床研发、检验检测及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3、补齐开发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板块。在试点基础上,省级以上 开发园区全面建成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科技 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知识产 权、物流信息等综合配套服务,并逐步建成服务主导产业的特色化生 产性服务业集聚区。4、培育省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 动现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同时,围绕服 务开发园区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省市级业态高端复合、 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集聚示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