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1508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性服务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产性服务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产性服务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产性服务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产性服务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性服务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性服务业,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服务(而非最终需求).它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并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2007-200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非常发达,从国民经济贡献看,部分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55%左右。个别国家甚至达到75%以上,而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总值中的比重接近70%。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2、国家发改委外贸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的文章中也提出,从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转型到知识型、高增值服务业,从国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转型到国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是一个大趋势。要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增值的服务环节,如研发创新设计、物流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投资、信息咨询专业服务等,其意义在于,首先,能够创造出多层次、大容量、关联强的新就业机会;其次,能够带动制造环节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环节延伸,尤其是通过总部经济的发展,包括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销售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集聚人才

3、,提升管理,延伸服务,技术增值;再次,能够带动各种形式的跨境服务提供,在服务贸易层次上引入外来竞争压力,促进服务业的国际合作、国际交换及国际竞争。,制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基本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时期,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大规模发展的等待阶段,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市场化程度过低缺乏发展动力,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管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较高的进入门槛和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甚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所有制结构单一,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

4、流入不足,弱化了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结果是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我国工业经济中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以至陈旧的生产模式,竞争策略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工业企业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外包项目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由于劳动用工体制僵化,业务调整和人员精简还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导致对外包服务需求不足,也束

5、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高端管理和专业人才短缺,生产性服务业就其本质而言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的产业,其中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尤其重要。缺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已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障碍之一就是人才问题。然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更需要实现与产业平台、技术平台和教育平台联动的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针对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需要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强化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分工优势;加强产业关联,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加强区域协调,构建职能划分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层级区域分工格局。,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加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现代服务部门,提高竞争程度,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建立公开透明、高效规范

7、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工作,减少和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打造分工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分工优势,就是要对重点行业实施税收优惠。如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要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对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关联,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

8、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围绕外资制造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同时,建立健全中介体系,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支持自主创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以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

9、力。,推进集聚式发展,从深化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等方面,打破束缚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同时,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尽快消除针对服务业的政策性歧视,对生产性服务业在用水、用电和用地上实行与制造业同等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应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构建层级区域格局,制定并实施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并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以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发展的利益调整机制,对区域协调中可能发生的地方利益流失尝试引入补偿机制。依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城市间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总的来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走势,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Thank you!,组员 王灵莉 胡佳妮 陈启璐 斯佳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