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348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体制、危机干预机制方案健全领导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 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县(区)建立 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由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 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社会心 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 解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社会心理服务纳 入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平安XX建设、健康XX、文明城 市创建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XX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规划和实施方案,与社会治理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衔 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监管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法制化、

2、 规范化建设,促进心理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心理疏导体制和危机干预机制。 搭建多样化、多层次的XX市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平台。以 医院和社区为依托,建立普惠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满足大众 心理需求;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吸纳各种社会力量组织为信 访部门、婚姻登记机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为服务对象提 供免费心理疏导服务;市工会或市妇联牵头为职工的心理健康 提供服务平台;社会民办力量作为盈利机构补充不同层次社会 需求。加强机关、社区、学校、事业单位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 设。构建心理健康康复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 询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健康志 愿

3、组织的合作机制,形成社会心理服务完整连续服务链条。完 善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热线电话、网络、手机APP、 微信公众号等提供便捷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大数据、云技术手 段,建立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及心理健康信息库。建立健全社会 心态的监测预警干预机制,将心理问题管理纳入网格工作范畴, 组建专门心理干预队伍,根据不同类别的情况实施干预。对流 浪乞讨人员实施心理救助,对服刑、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 属实施心理援助,对涉毒、涉稳、邪教等人员实施心理 纠正,对特殊利益群体实施心理干预,对社区矫正人员 实施心理疏导,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救治救 助。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和技术方

4、案,完善社会矛盾冲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心理援 助体系,建立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和心理疏导干预 有机结合的服务机制,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 社会心态。将街道、社区二级综治工作平台与心理服务工作衔 接,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利益诉求,消除和减少负面情绪。将 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信息, 提高法律素养和防护能力。将心理服务与帮扶救治结合起来, 对家庭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失常人员等提供帮扶救助, 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对多发易发的矛盾冲突和危机进行及时疏 导和有效干预,减少突发性群体性重大事件。搭建信息化的市 级心理援助公益服务平台,建立市、县(区)两级心理

5、援助公 益热线。依托各地心理援助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组织 等,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建立心理 人才库,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加强社会心理 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心理学专业人才 培养,支持本地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的本专科和专 业硕士培养方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 招考,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普及型社会心理服务人才 队伍,依托本科、大专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培 养普及型的、掌握一般实操技能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充分调 动心理学专业在校学生、高校辅导员、中小学老师、村(居) 委会

6、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等加入心理志愿者队伍, 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理念、工作方法、 伦理守则与实践技能。加强对社工的社会心理服务知识培训力 度,在年度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援助培训课程, 实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社工+志愿者(义工)双工联 动,壮大社工心理服务队伍。建立一批市、区实践教学基地, 探索符合社会要求、有民政特色的社会心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 学方法,提高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胜任力。加强社会心理知识及服务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心理服务 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热线、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渠 道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 区、进

7、单位、进企业,充分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提高社会 心理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实现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 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o2022年度网络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新型 网络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科学认识、把握新型网络安全风险的新形势、新特点,充 分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方法、途径,把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 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提升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健全 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构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新高地。一、构建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责任机制。完善市域网络社会综合 防控领导与责任机制,成立市域网络安全风险事件应急指挥部。 加强市域网络安全防控机构建设,建设市域

8、网络安全监控中心, 强化对全市网络安全的统筹管理,深化网安警务室建设。建设 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市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将专 业治安防控力量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风险。完 善互联网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作用,强化 对互联网从业者的法律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树 立法律思维,促进市域内互联网行业组织完善行业自律管理规 范,督促网站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互联网行业实施常态化 自查自检,提升行业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网络安全标准,完善 相关防控措施。完善

9、互联网行业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网络 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和网络安全风险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 民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健全网民监督举报机制,畅通举报 渠道,建立网民举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处理、发布、反 馈的完整链条。构建打防管控 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立 健全市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预警机制,利用现代化网 络技术手段,加强市域内网络安全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对 网络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分析,及时做出预警和防范。 常态化开展全市网络安全大检查,建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 妥善处理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网络安全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

10、理流程。 强化网络安全执法,增强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震慑力 度。加强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 控技术保障。加强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网络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二、完善网络空间净化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 体平台,拓展网络红色阵地建设。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监管,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全天候监控网络话语动态,坚决防 范杜绝网络不良内容发布,及时清除不良信息,消除不良内容 生长的土壤,压缩有害信息的生存空间。加强网络社会主义主 流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 统文化,着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依法加强对

11、QQ软件、 微信、自媒体、视频软件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监管, 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整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净化网上政治生态, 更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政法网军建制机制体制建设。 在省党委政法委领导和指导下,建成覆盖市域内各政法单位的 地方网宣铁军,建立健全政法网宣铁军工作考评、激励、培训 机制。凝聚有利于政法事业发展的网络力量,团结一批三观 正、有影响的网红大V,引导他们主动传播正能量。组建网宣 智库,在重大涉法舆论引导中提供权威的专业支持。建设 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化网络文明志愿者招募选拔工作,形 成多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网络文明传播格局。将网络文明 传播纳入各县(区)精神文明建设考

12、核内容,纳入文明单位复 查考核内容。加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管理,适时定期组织网 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集中培训,提高志愿者传播文明、引导舆论 能力。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网络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 表彰。三、健全打击遏制网络犯罪体系加强网络犯罪防范体系建设,推动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严 抓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强化行业 监管。发挥市级部门优势,健全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 协调处置等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市跨区域协作,深入打击 整治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 套路贷等网络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利益链条。完善市、 县两级打击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服务平台,建立网络犯罪举报热 线,建立呼叫中心,设置来电名片盒挂机短信,实现批量号码 短信群发提醒,常态化开展打击治理新型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 动。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落实网络安全主 体责任。强化宣传发动,着力形成全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良 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