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817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诸子登岘山(上课用)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诗歌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生平简介】,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

2、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孟浩然,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作诗。继

3、漫游吴越,寻求出仕。四十岁时始入京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张九龄官荆州,引为幕府从事,后疽发背而卒。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其“学不攻儒,务掇菁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人王士源对他的赞美。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忆襄阳)。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教学目标:,1、

4、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朗读诗歌,初探诗意,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1.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2.颈联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因山上有名胜古迹,思考,水

5、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萧条、悲凉、邈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再读诗歌,体会情感,“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孟诗特点),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

6、起羊祜说过的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三读诗歌,品味语言,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颔联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

7、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势,更见新颖。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是全诗中仅有的写景。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衬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1.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 好? “浅

8、”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2.“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 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3.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

9、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4.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小结】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

10、的伤感;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名家点评,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唐诗鉴赏辞典),艺术特色,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从静悟中得之,语淡而味终不薄”。,首联:凭空落笔貌离神合颔联:由虚入实与上粘连颈联:远近景物一片萧条尾联:自然用典由人及己,总结:,孟浩然长于五言,与诸子登岘山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作业,1、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史印迹,才来登山)。 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王维诗和孟浩然诗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