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149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课程概述 从事会计职业,所要面对的考试是比较多的;在所有会计系列考试一、考试特点中,CPA考试是比较难的;在CPA五科考试中,会计的合格率是比较低的。以最近五年的考试情况为例,五门课程的全国平均合格率(合格人数参考人数)如下:科目 会计 审计 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法 税法 难度排序 1999年 14.41 % 15.34 % 15.34 % 16.84 % 25.70 % 1 2000年 9.47 % 20.14 % 17.66 % 19.32 % 11.86 % 1 2001年 5.47 % 13.60 % 9.27 % 7.96 % 6.81 % 1 2002年 10.89 % 33.3

2、3 % 9.34 % 32.06 % 11.65 % 2 2003年 9.17% 7.48% 10.36% 12.82% 12.01% 2从表中五科的比较可以看出,多年来CPA会计考试的基本特点是:考试时间长,考试难度大,考试合格率低。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1)目前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正处于构架完善之中,会计教材秉承了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每年变动较大,大部分考生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自身缺乏长期的专业积累,对考试的认识和准备不足。(2)新准则和新制度尚未全部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教材所述内容和实践中的行业会计制度有着较大差别,众多考生知识结构尚不完善,不适应而影响学习效果。(3)会计内容是考生职业

3、生涯中最熟悉的知识,导致会计科目每年报考和参考人数最多,抬高了分母基数,降低了合格比例。(4)五门课程在考试中虽无主次之分,但会计知识在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从而也决定了在控制考试难度上对会计这一门掌握较严。 二、教材变化(一)体例上的变化2004年教材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家应留意这些变化后面潜伏的一些信息: 1教材由过去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更名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表面上来看,教材名称取消“指定”两字,是因为2003年8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

4、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但是,如果研究一下历年考题就可以发现,当年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并不代表当年不会进行考核。在2000年考试中,考到了“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在2001年考试中,考到了“累计资产支出总额超过专门借款总额时如何计算利息资本化金额”;在2002年考试中,考到了“股权转让确认条件”,上述内容都是当年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点。这种情况虽然在社会上遭到一些非议,但必须要承认,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仅靠一本书籍的有限篇幅来界定,是不够的,也

5、是不科学的。今年教材的名称变化,暗示着在未来的考试中,这种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并具有了合理的借口。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中,除了掌握教材的讲述内容,还应适当地参阅一些必要的辅导材料,自学完成其它的一些相关知识。在课件中,我也会适量地给大家增补一些教材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2配套教材中不再提供历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试题、答案和分析。中注协规定,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对外公布2002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试题、答案和分析。这种做法在国外举办的一些考试中并不鲜见,比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1997年11月份起就不再公布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试题和答案。我猜想此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和国际考试制度

6、接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将逐步建立试题库,实行考试抽题。这种变化暗示着在未来的考试中,有可能会重复出现类似以前年度考过的试题。(二)内容上的变化同去年教材相比,2004年教材在内容上根据2003年4月14日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2003年8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的相关精神进行了修订,主要体现在: 1在“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等章节中,对接受捐赠资产的核算进行了修订,即不再区分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统一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相关资产科目,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

7、,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2在“所得税会计”一章中,增加了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的相关处理,包括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对以后各期折旧的影响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对累计折旧以及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减值以及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等内容。3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章中,完善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在定义中明确了资产

8、负债表日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和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重新规范表述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常见例子,对于调整事项,要求根据是否完成报告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分别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会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全部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即对除股票股利外的利润分配方案不再作为调整事项处理。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微变化,我会在每一章的课程讲义和视频讲座中给大家指出。三、教材结构贯穿全教材的主线实际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制度、十六项准则、四条规定”, 掌握了这些内

9、容也就掌握了教材全部。“一个制度”指企业会计制度;“十六项准则”指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存货、固定资产、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等具体准则;“四条规定”指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会计、期货会计、所得税会计等四个财政部下发的通知。对于会计教材的体系,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计理论 ,指“总论”一章。该部分内容只需一般了解。第二部分:会计要素,包括“货币资金和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10、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八个章节。对于每一个会计要素,应着重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方面来掌握。简单地说,“确认”是指经济事项发生后,是否计入该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定义和分类;“计量”是指计入该会计科目后,应该以多少金额来核算,根据流转过程,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发生时计量、持有期间计量和处置时计量;“记录”是指明确会计核算的要素名称和金额以后,如何编制会计分录;“报告”是指会计要素在会计报表中怎么列示。第三部分: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分部报告”、“合并会计报表”四个章节,应熟练掌握其编制方

11、法;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四个章节,应知晓其披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即“是否披露、披露什么、怎么披露”。 第四部分:特殊业务,包括“外币业务”、“借款费用”、“租赁”、“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所得税会计”、“商品期货业务”七个章节,也可以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方面来掌握会计处理方法。对于教材的全部内容,在课件中我尽量将相关的会计知识点予以归纳,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种形式来编排,以利于考生理解和记忆。会计学习方法 结合近几年来考试内容分析,会计试卷出题灵活

12、,多数试题难以在书本上寻找现成答案,因此,考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掌握,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一、教材为主,练习为辅考会计不是考数学,能否获取高分不在做题多少,因为市面上所有的习题都不会在考试中出现,不要低估出卷人的水平。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首先应保证熟读教材至少三遍以上,先精读,后泛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材会越看越薄。在选择参考书籍方面,宁缺勿滥,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之四)、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讲解(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之五)以及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合订本,这三本书籍都由财政部编写,比较权

13、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会计准则的出版有单行本和合订本之分,财政部如果发布新的准则或制度,或作问题解答和补充规定,编入合订本的相关会计准则也将作相应调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和企业会计准则单行本的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错误,已在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合订本中进行了修正,考生在使用时应辩证地加以区分。 二、覆盖全面,突出重点考试几乎章章有题,所以切忌押题猜宝。注册会计师考试高分者不多,及格线下边缘者大有人在,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浪费一年的努力。重点每年都有变化,很难猜测,特别是实行考试题库抽题以后。因此对各位考生来说,重点因人而异,你的难点就是你的重点。当然,通过近几年试卷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规律:(1

14、)每年教材新增加和新修订的内容,都会在考试中出现大分值的计算题和综合题,如1998年的现金流量表、1999年的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2000年的或有事项、2001年的借款费用、2002年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等;(2)有5个章节的内容会占到考试分值50左右,包括“投资”、“所得税会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等,在复习中可视为重点章节;有9个章节的内容会占到考试分值的30左右,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收入、费用和利润”、“外币业务”、“借款费用”、“或有事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在复习时可视

15、为次重点章节;有10个章节的内容会占到考试分值20左右,包括“总论”、“货币资金和应收项目”、“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会计报告”、“租赁”、“商品期货业务”、“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等,在复习时可视为一般章节。 三、纵横前后,融会贯通考试注重测试考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综合能力,经常出现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型,所以考生看书时要系统化、网络化。正如会计知识中的复式记账原理,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会导致两个或以上会计要素的变动,会计实务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复杂的“知识面”,考试的综合性是很强的。由于教材乃至本课件出于讲解的需要,在形式上只能以“知识点”为

16、基础展开,所以考生在学习中应尽可能做到“眼中有章,心中无章”,将孤立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面”,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结合改革,注重惯例注册会计师考试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当前会计改革紧密结合。大家会发现投资、所有者权益、合并会计报表、披露的几个准则一直是这几年考试的重点,如果联想到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和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经济热门话题,而这几章正是讲述这些业务的会计操作方法,就不难理解其原因了。在会计课程的学习中,应逐步提高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因为对于CPA会计考试来说,知晓是不够的,熟练是必要的。虽然CPA会计考试有三个半小时,但考试中综合题一般阅读量很大,某些客观题也以小型资

17、料题形式出现,给定资料在上百字乃至上千字,众多考生难以完成全部答题,致使考试失利。提高答题速度的方法,除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以外,还有一些应试技巧需要提醒大家:对于单选、多选等客观题,应尽量控制在1小时内完成,否则你肯定完不成答卷;对于篇幅较长的计算题和综合题,阅读资料容易前看后忘,造成面对问题无从下手进而反复阅读资料的尴尬局面,大家可以改变一下习惯,阅题时先看问题,后看资料,带着问题去看资料,可能会在审题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从而节约一些宝贵的时间。祝大家学习顺利,考试成功!第一章总论本章概述 一、本章内容提要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作用、会计核算

18、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等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应注意把握:(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概念;(2)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关系;(3)会计分期中的“中期”的新定义。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以分为三类:(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考生应在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着重把握

19、它们在会计实务处理中的具体例证,即在考核某项经济业务遵循了何种原则时,应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会计初学者来说,会计理论中使用的原则往往难以全部辨认清楚,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逐渐理解各个原则的适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一经济事项,有时会计核算原则之间会发生矛盾,此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则会权衡利弊,选择最重要的原则作为解决的基本点,提供一个普遍接受且社会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法。 会计要素可以分成两类:(1)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利润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会计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教材根据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

20、例赋予了六个会计要素新的内涵,考生应对其概念和特征加以识记和理解。 二、历年试题分析年份 题型 分值 考点 1998 多项选择题 2 会计法内容,已不适用现行教材 1999 单项选择题 2 会计法内容,已不适用现行教材; 会计分期 2000 多项选择题 2 一贯性原则判 断 题 1 资产要素 2001 0 2002 单项选择题 1 收益性支出 2003 多项选择题 2 一贯性原则 三、本章变化内容与2003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无变化。 知识点详释知识点详释 - 第1节 - 知识点1 1.1.1 会计的概念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

21、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职能在理论上,会计有“两职能”论,即反映和监督;也有“三职能”论,即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教材采用了“两职能”论,即在会计定义里包含了会计的两个职能:一是“反映”,反映的内容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是“监督”,监督的内容是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 III知识点练习 (无) 1.1.2 会计的作用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在日常工作中,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循环。 虽然会计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扑在编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上,但对外部使用者而言,对他们有用的只是会计报表,因为会计报表上集中了其想获得的会计信息

22、,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大概只有审计人员比较关心。 由此看来,会计的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成“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作用正是阐述了“向谁提供会计信息”的问题。 会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二、向经济责任考核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作用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原则。 比如,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需要

23、提供给银行(企业外部的债权人)、董事会(经济责任考核部门)和总经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III知识点练习 1单项选择题会计的作用,体现了下述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 A客观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明晰性查看答案【答案】C【解析】会计的三个方面的作用,表明了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需要,符合相关性原则。 知识点详释 - 第2节 - 知识点1 1.2.1 会计主体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一)会计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的载体,其主要作用是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缺少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也就没有了服

24、务对象。明确会计主体的目的有: 1划定经济业务空间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不能将其他企业的收入作为自己的收入,不能将其他企业的费用拿来报销。 2把握会计处理立场。明确会计主体,使企业面对经济事项,知晓自己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如果是参与者,企业应如何选择处理立场。比如一个投资事项,企业只有明确自己是投资企业还是被投资企业,才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3区分会计主体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虽然企业归投资者所有,净利润最终也要分给投资者,但是绝不能因此可以在企业中报销投资者的个人花销。 (二)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法律主体是

25、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也可以称为法人。从概念上讲,会计主体的内涵要广,即会计主体包容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在过去的教材中,曾经提及“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由于法律主体在概念上包含了无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其后教材也就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生产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III知识点练习1多项选择题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关系是( )。 A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D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

26、体 E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查看答案【答案】AD【解析】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关系是: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解析】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关系是: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知识点详释 - 第2节 - 知识点2 1.2.2 持续经营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一)持续经营的概念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原则和核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否则就应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按照预

27、计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否则就应准备将资产变现清算。 (二)特殊问题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III知识点练习(无) 1.2.3 会计分期 I历年考题 11999年单选题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的基本前提或原则是()。 A谨慎性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查看答案【答案】C【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准,产生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II知识点讲解(一

28、)会计分期的概念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正是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准,产生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分期的方法会计分期可以以一年为标准,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会计期间是人为划分的结果,为了核算方便,通常以“1年或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为一个会计期间。 “1年或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实质含义是,如果企业营业周期短于或等于1年,划分标准为1年;如果企业营业周期长于1年,划分

29、标准可以是一个营业周期。相应地,对于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划分依据和会计期间的划分依据相一致,即应视具体情况,可以以“1年”作为划分标准,也可以以“1个营业周期”作为划分标准。 为了和计划年度、财政年度一致,我国会计期间以公历日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具体再划分半年度、季度、月度。对于半年度、季度、月度,均称为“中期”。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在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中期计息”的概念,这只是一种习惯说法,一般是指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期末,也就是说,计息时间一般与会计期间相联系,由企业自行掌握,根据具体

30、情况按年、半年度、季度、月份计息。相应地,教材中的“期末”的概念可能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比如,企业应对各项资产在期末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发生减值,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通常为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在编制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报告时也应按同一原则在各期末检查各项资产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中期期末是否需要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具体确定。如果中期期末未进行检查的,企业至少应当在年末对上述各类资产进行检查,当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III知识点练习(无)知识点详释 - 第2节 - 知识点4 1.2.4 货币计量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

31、讲解(一)货币计量的概念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以币值稳定为条件,恶性通货膨胀对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对货币计量的要求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三)非货币指标企业会计核算应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但为了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性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非货币性指标是不以货币计量的指标。这类指标可以弥补货币计量所无法涉及的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重要信息,因为企业中

32、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比如净利润、资产总额、流动比率就是货币指标,但材料耗用率、职工学历结构、小时产出率等通常是难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但是这类指标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需要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III知识点练习(无)知识点详释 - 第3节 - 知识点1 1.3.1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I历年考题 12000年多选题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

33、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查看答案【答案】BE【解析】法律要求变更以及为使会计信息更相关、更可靠而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属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范畴,并没有违背一贯性原则。 2003年多选题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规定对固定资产预计使

34、用年限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查看答案【答案】CDE【解析】C选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D选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它们不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E选项减持股份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也不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II知识点讲解(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据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即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原则,其余十二项原则的运用,不能违背

35、客观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比如,选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编报财务报告,就是可比性原则的体现。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 (三)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指企业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选定,就不能变更。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适当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因坚持一贯性原则而违背客观性原则。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更会计政策就是合理的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

36、度的规定,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一贯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从总的方面来说都属于可比性要求,但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比较。 (四)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即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要。比如,编制内部管理报表以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会计目标包括满足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和经济责任考核三个方面的需要,都是相关性原则的体现。 (五)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指会计人员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

37、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比如,企业要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确认和披露,就是为了贯彻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月度会计报表6天内报出、季度会计报表15天内报出、半年度会计报表2个月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4个月内报出,也是及时性原则的体现。 (六)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指会计信息要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运用。比如,企业的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企业的制证和记账必须依据合法、对应清楚、摘要完整,企业的会计报表应该勾稽关系平衡、项目完整、数字准确,都是明晰性原则的体现。 III知识点练习 1单项选择题根据(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A一贯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38、C相关性原则 D明晰性原则查看答案【答案】B【解析】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知识点详释 - 第3节 - 知识点2 1.3.2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I历年考题 12002年单选题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 B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 C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 D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查看答案【答案】C【解析】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运杂费及安装费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记入当期损益。 II知识点讲解(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

39、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比如,企业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就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比如,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中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都是配比性原则的体现。 (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比如,会计要素

40、的计量应基于交易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都是历史成本原则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辩证否定,是为了达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而采取的一种较易进行的处理方法。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资产的增值在账面上一般不予确认,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则必须予以记载,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

41、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和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价值。比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应合理区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就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体现。 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 III知识点练习 1单项选择题配比原则的目的在于( )。 A正确计量收入 B正确计量成本 C正确计量费用 D将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对比,正确结算损益查看答案【答案】D【解析】配比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

42、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期间内确认,以便正确结算损益。 知识点详释 - 第4节 - 知识点1 1.4.1 资产 I历年考题 12000年判断题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查看答案【答案】【解析】根据资产的特征,资产能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某项资产不能满足这个条件时,应予转销,不再确认为资产。 II知识点讲解(一)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资产的特征资产的定义中包含了资产的三个特征:(1)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比如,

43、经济合同订立的是未来的交易或事项,所以不确认为资产;计划中的经济业务交易也不会形成企业的资产。(2)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一般指取得所有权,控制一般指未取得所有权。判别是否属于企业资产,不仅仅是看所有权的归属,而是要看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虽然没有获得所有权,但具有控制权,也应确认为资产。(3)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比如,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时,应予转销,不再确认为资产。再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在过去是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做法,虽然将其作为一个会计科目核算,但在期末前应处理完毕,不能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因

44、为已发生损失的资产不会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样的项目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三)资产的确认标准任何资产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一是符合资产定义,二是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即使符合资产的定义,满足资产的三个特征,也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四)资产的计量基础资产的计量可供选择方法很多,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但是资产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 (五)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按有无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III知识点练习 1多项选择题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要素特征的有(

45、)。 A、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 B、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D、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E、有形和无形均可查看答案【答案】ABD【解析】有形和无形属于资产的分类,不属于资产的特征。 知识点详释 - 第4节 - 知识点2 1.4.2 负债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一)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负债的特征负债的概念中包含了负债的两个特征:(1)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对于未来交易事项,企业不确认为负债。注意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特殊性,虽然它需要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但它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结果的预计。(2)负债的清偿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有两层含义:负债将来是要清偿的,比如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