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计会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531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7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计会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税收计会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税收计会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税收计会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税收计会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计会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计会统.docx(2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会统岗位实务第十章 计会统岗位实务【本章要点】本章以“省级核心征管系统”为依托,结合目前我省地税系统的税收计会统工作实际,对税收计划、税收会计核算及统计、税收票证管理及核算、税收收入分析、重点税源监控和税收资料调查工作进行详细性的介绍。第一节 税收计划管理一、税收计划概述(一)税收计划的概念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现行税收政策以及客观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的测算、规划与控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综合财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水平。二是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对未来的组织收入工作所作的部署与安排,是检

2、查和考核税收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体现出征管水平和工作质量状况,体现出目标管理的要求。(二)税收计划的作用税收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反映国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的政策要求,体现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水平,税收计划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能否实现和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2、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入的目标。税收计划一经批准,就具有严肃性。各级税务机关都要根据分配的收入指标,组织研究部署,层层落实,在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确保税收计划的完成。3、检查和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可以反映出

3、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征收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检查和考核的作用。4、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税收计划是经济计划的一部分,通过税收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可以综合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决策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二、税收计划管理(一)税收计划管理的内容税收计划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的经济税源调查、税收预测、编制、分配落实、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检查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经济税源调查。经济税源调查是税务机关对税源、税收变化情况所作的专业性调查,是税收计划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

4、作。经济税源调查以特定的调查目的,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搜集、整理社会经济税源情况,了解经济税源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书面报告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其目的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变化对税收的影响,分析税源变化发展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为编制分配税收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开展税收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经济税源调查贯穿于税收计划管理全过程,为税收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检查分析、预测等各项工作服务。2、税收预测。税收预测是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指导,以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和税收历史资料为基础,以统计方法、数学方法为手段,经过推理、计算,对未来税收收入

5、的前景做出比较肯定的判断的一项科学管理工作。它是提高税收工作预见性,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基础。税收预测一般根据需要,对月份、季度或全年的计划执行情况做出判断。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预测法和数学模型预测法。3、编制税收计划。税收计划的编制是税收计划管理的第一环节。要正确地编制税收计划,首先要开展经济税源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这是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切实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和影响税收的关键因素,并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编制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税收计划。其次,要在掌握大量有关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提出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案,这是编制税收计划的必要条件。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

6、方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税源和税收发展变化趋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计划编制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总之,编制税收计划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按照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和税收政策,参照历史的税收、税源资料,考虑计划期内增、减变化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计划编制的客观、科学、合理。年初各级地税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利于发展”的原则,积极与地方政府衔接好全年收入计划,并确保完成。计划衔接工作一般应在每年第一季度完成,并及时将衔接情况逐级汇总报省局。4、分配落实税收计划。税收计划的分配落实是保证税收计划圆满完成的关键。首先,要做好税收计划分

7、配的平衡,力求使分配的税收计划均衡、合理,防止出现畸轻畸重的不合理现象。其次,税收计划分配要求做到全额计算、全额分配、全额下达,不留缺口。第三,要做到税收计划层层落实,落到实处,职责到人。第四,要做好税收计划的组织、实施,制定保证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收入工作既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保证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进行。税收计划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下达考核指标,要求确保完成;另一种分配控制指标,即奋斗目标,要求努力完成。5、税收计划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考核。税收计划的检查分析是对税收计划执行状况和结果,结合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运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行对

8、比、归纳和综合检查分析,揭示影响收入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原因,反映组织收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问题,预测税收发展趋势的一项活动。为了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分析检查工作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首先要检查下达计划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全额下达、层层落实,分析计划执行单位制定的措施能否保证计划的实现;其次是通过检查分析,及时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监督计划的执行,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总结经验,以便采取措施、挖掘潜力,保证计划的实现。检查分析要形成制度,要按旬掌握进度,按月通报,按季分析报告。检查分析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按期书面报告,定期召开税收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会,重点企业产、供、销及纳税情况汇报会,深入基层实

9、地调查等。(二)税收计划编制各级税务机关的年度计划在每年3月份与地方政府衔接,由各级人代会审议通过,根据审议结果向上一级税务机关逐级报送。1、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计划与发展目标。国民经济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编制税收计划必须以国民经济计划为基础。首先要依据经济规模确定税收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时期税收收入增长就快,反之亦然,税收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应根据经济(GDP)增长率确定税收增长率;其次,经济结构决定税收计划结构与增长水平。由于各产业部门、各行业税收贡献率不同,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税收结构以及税收规模的变化;第三,要依据经济效益确定税收规模与结构

10、。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如果计划期主要经济指标定得较高,则税收计划增长率就可安排高一些。(2)当前的价格水平与趋势。产品价格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提供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高,则增加值就大,税收就多。因此,编制税收计划必须考虑当前价格水平,要充分依据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充分预见计划期主要商品、劳务的价格走势,将可预见的价格水平对税收增减的影响程度考虑进去。(3)经济税源现状与税收历史资料。通过掌握的经济税源现状资料,准确地把握税源存量与税收潜力,使计划尽可能地接近客观税源实际;通过对税收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本地区税收增减

11、变化的一般规律、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等,使各类别税收计划更为合理,避免出现大起大落、苦乐不均的问题。(4)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税收总量的变化,编制税收计划必须考虑已经实施、即将实施或可能出台的税收政策的影响,相应地调整税收计划。(5)宏观财经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财经政策的调整,有些给税收以直接影响,但更多的是通过影响经济再间接影响到税收。如财政体制的调整,必然带来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税收收入格局的变化;再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要求税收保持一定的增加额;又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高新技术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等,这些政策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而对税收收

12、入造成较大影响。编制税收计划时,这些重大因素对税收的影响程度要进行认真分析测算。2、编制方法(1)计算(测算)税收计划的一般方法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是编制计划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两种方法。直接计算法计划法。计划法又称计划项目计算法或微观计划计算法,它是以计划期某一行业、产品、项目的生产和销售(劳务)计划为依据,按照上年或历年该行业(产品、项目)实际平均税负水平,直接计算出该行业(产品、项目)税收计划。该方法具有直接、具体、明了的特点。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税收计划要求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量(课税数量)、额(销售额、增值额、营业额、所得额)、价(计税价格)、率(税率)。适用于单一税种、税目、行业和

13、产品税收计划的计算。间接计算法基数法。基数法是以基期税收入库数或预计入库数或入库调整数作为基数,参照历史税收增长水平及计划期有关经济指标增长幅度,确定增长系数,并考虑计划期可预见的重要增、减因素。基数法具有明白直观、简便易行、连续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其基本计算公式为:或:计划期税收收入额=税收基数(1+经济计划增长幅度)税收弹性系数土特殊因素说明:税收基数为基期年税收实际人库数,如果全年实际数据难以取得,则可采取以截至计算期实际完成数加上年内剩余工作日预计完成数为基数的办法,年内剩余工作日一般以月为单位计算,以便准确预计;税收增长系数即税收增长幅度,主要依据历年或上年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

14、计算,或根据历年税收增长规律确定;特殊因素主要包括新出台政策措施、新投产项目、停产破产企业、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等比较重大的增收或减收因素,这些因素必须是既定的或可以预见性的,不确定因素不应予以考虑。【例1-1】某地区2004年1-11月份累计完成营业税收入5800万元,从近三年收入规律分析,12月份预计可收500万元;同时根据计算近三年该地区营业税与GDP的弹性系数为0.9。该地区政府初步安排2005年GDP增长7%。特殊因素有三项:一是某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测算增加税收400万元;二是某大型酒店破产,测算影响当年营业税收入300万元;三是银行利率上调,经测算预计增加金融业营业税收入500万元。根

15、据上述资料用算大账的方法计算该地区2005年营业税收入计划。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2004年营业税收入基数:营业税基数=2004年1-11月营业税实际人库数5800万元十12月份营业税预计入库数500万元=6300万元第二步确定2005年营业税计划增长幅度营业税计划增长幅度=2005年GDP增长幅度7%近三年营业税平均弹性系数0.9=6.3%第三步计算特殊因素影响特殊因素增加额=工程项目税收400万元一酒店停业300万元十利率上调500万元=600万元第四步计算2005年营业税计划2005年营业税计划=6300万元(1十6.3%)+600万元=7296.9万元(2)用GDP税收负担率法测算税

16、收计划GDP税收负担率法是以计划期GDP和一定时期的平均GDP税收负担率为依据,计算编制税收计划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计算方法:方法一: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一定时期GDP税收平均负担率说明:一定时期GDP平均税收负担率,是按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入库数之和除以同时期实际GDP之和,加权平均计算求得的。为了计算口径的可比性,GDP一般按现价计算。【例1-2】某市2005年GDP计划400亿元,2002-2004年GDP实际完成数分别为310亿元、330亿元、360亿元,税收实际人库数分别为18亿元、21亿元、24亿元。请用GDP税收负担率法测算该市2005年税收计划。第一步计算该市三年GD

17、P税收平均负担率该市三年GDP税收平均负担率=(18+21+24)(310+330+360)100%=6.3%第二步测算2005年税收计划2005年税收计划=4006.3%=25.2(亿元方法二: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一定时期GDP计划偏差系数一定时期GDP税收平均税收负担率说明:在实际工作中,GDP计划与实际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消除因GDP差异对税收计划的影响,需要设置一个GDP偏差系数指标对GDP计划进行修正。【例1-3】在上例中,假定其他数据不变,某市20022004年GDP计划分别为315亿元、336亿元、375亿元,测算该市2005年税收计划。第一步计算GDP偏差系数GD

18、P偏差系数=(310+330+360)(315+336+375)100%=97.5%第二步测算2005年税收计划2005年税收计划=40097.5%6.3%=24.57(亿元)方法三: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一定时期GDP计划偏差系数一定时期GDP税收平均负担率土特殊因素说明:由于采用GDP税收负担率法计算税收计划,是“算大账”的宏观计算方法,难以兼顾特殊情况,而有些特殊因素是编制税收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因此按基本公式测算出税收计划后,还应加上特殊因素。【例1-4】接上例,经调查测算,某市在2005年度因几项重点工程技人建设可增加税收2.5亿元,同时因落实某项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税收收入1.6亿

19、元。测算该市2005年税收计划。2005年税收计划=24.57+2.5-1.6=25.47(亿元)方法四:计划期税收计划=计划期GDP一定时期GDP偏差系数一定时期GDP税收平均负担率士特殊因素士分摊差额说明:在计算出本地区税收计划后,要与上级下达的税收计划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应按一定的分摊系数分摊到各地。分摊系数一般采取各地税收占总体税收比重的方法。【例1-5】接上例,2005年上级税务机关对某市下达的税收计划为26亿元,该市自行计算税收计划为25.47亿元,差额为0.53亿元。该市所属某县2004年税收收入占全市总收入比重为9.2%,自测2005年税收计划为2.1亿元,在考虑分摊差额情况下

20、,测算某县2005年税收计划。某县分摊差额=0.539.2%=0.05(亿元)2005年某县税收计划=2.1+0.05=2.15(亿元)方法五:营业税税源GDP=计划期建筑业GDP+计划期第三产业GDP一批发零售业GDP一定时期营业税税源GDP营业税平均负担率=100%计划期营业税计划=营业税税源GDP一定时期营业税税源GDP计划偏差系数一定时期营业税税源GDP营业税平均负担率土特殊因素说明:将GDP税收负担率法做进一步修改,可以应用到分税种、分行业、分项目税收计划的计算。(三)税收计划的分配落实1、税收计划分配(1)分配原则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是税收计划分配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公平合理,就是要求

21、从各地税源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个别地区的特殊性增收、减收因素,合理落实税收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形成苦乐不均,将影响税收计划的落实与实现。统筹平衡的原则。税收计划分配既要照顾到地区之间的平衡,还要考虑到预算级次之间、税种之间的平衡,并尽量与各级财政预算相衔接,兼顾各个方面的需要与可能,使税收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统筹平衡是在财政预算安排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内的平衡,它不要求层层加码,但可以积极平衡。比如当本级据实测算的税收计划比上级下达计划大时,可以按本级测算计划向下安排。全额下达的原则。就是要将上级下达的计划或本级确定的计划全额分配下去,既不可层层挂账“留一块”,也不要层层加码“

22、加一块”。指标确认的原则。一方面是指上级税务机关在对下分配税收计划时,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达,予以确认;同时下级税务机关在落实上级税务机关下达的税收计划时,也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报告落实情况予以确认。税收计划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下达考核指标,要求确保完成;二是分配控制指标,即奋斗目标,要求努力完成。(2)分配程序拟定计划分配方案。主要是编制各地区分级次分税种计划,交领导部门审定;告知拟分计划。税收计划分配一般在年初系统工作会议上进行,在会议上向各地书面告知拟分计划;讲解计划分配口径。由计划编制人员集中讲解计划分配的有关口径,主要包括计划分配的原则、依据、计算方法、特殊因素说明等;听取反馈

23、意见。做口径分配说明后,计划分配部门应分别听取各地对拟分计划的意见和反映,针对所提意见或反映的问题分别做出进一步说明、解释,或记录在案做进一步研究;据实做局部调整。在充分听取、广泛收集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对确有问题需要考虑或指标计算错误,或数据出人较大的地方,据实做出调整并写调整说明,呈领导进一步审核;正式下达计划。计划经调整修正并经领导审定后,要以正式文件下达各地分税种、分级次以及单列项目的税收计划,至此税收计划分配工作即告完成。2、税收计划的落实税收计划一经下达,所属税务机关应及时予以落实。主要做到“两个落实”:一是指标落实。不仅要落实总任务,而且要落实分级次、分税种计划;不仅要落实必保计划

24、,而且要落实奋斗目标、超收任务等;二是要认真研究落实大力组织收入、完成各项计划的工作措施,如加强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签订组织收入目标责任状、实施税源监控、加大清理欠税力度、开展专项检查等。税收计划落实下去后,要以正式文件向上级税务机关及时上报计划落实情况报告,包括落实的程度、落实的时间、落实的方法、落实的措施、建议与要求等内容。3、税收计划的调整年度税收计划作为政府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做调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及时调整计划就可能影响组织收入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计划执行结果的短缺、失真或扭曲,适时调整税收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计划调整,既可是局部性的调整,也可是全局性的调整

25、;既可是增加计划的调整,也可是减少计划的调整。允许税收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做出某些调整,并不是对税收计划严肃性与刚性的否定,而是实事求是精神的要求与反映。(1)税收计划调整的条件年度税收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可按照税收管理体制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财税体制、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税源发生重大变化;行政区划变动; 局部征管范围的调整;对年初计划误差的局部修正;政府为平衡预算临时追加计划。(2)税收计划调整的方法税收计划调整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全面调整,计划足额增加或减少。如税收政策的重大变化、政府临时追加预算等调整,都带有全面性;二是局部微调,计划总额不变。像局

26、部税源转移、行政区划调整、某些财税体制变化等都属于此类。(3)税收计划调整的程序搜集、确认计划调整依据。包括上级文件、本级相关材料、下级报告、纳税户资料等;依据税源实际计算调整计划。税收计划管理部门根据调整依据,进一步调查核实,据实计算,编制调整方案,报局领导审定;向所属有关单位下达调整计划。计划调整方案经局领导审批后,以正式文件通知所属有关单位执行调整后的计划,并按调整计划考核。(四)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1、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日常检查内容(1)收入进度。包括总收入进度、分地区、分税种、分级次、分行业收入进度等。(2)税收增减收情况。主要反映税收总收入、分项目收入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收或

27、减收情况。(3)与税收收入进度有关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欠税变化情况、查补税款人库情况、其他需要实施日常检查的项目。(4)日常与经济比对。主要包括:季度GDP与税收比对、行业税负比对、重点税源监控数据比对等。2、税收计划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包括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相关度和税收计划执行结果。(1)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考核指标收入任务完成率。指当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与年度税收收入任务的比例,用以考核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收入任务完成率=当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年度税收收入任务100%季度收入进度差异率。指季度实际税收收入进度与上级局核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进度之间的差异程度,用以考核税收均衡人库程度。季

28、度收入进度差异率=季度税收收入进度一季度税收收入目税收收入)上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100%收入增减率。指当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与上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的比例,用以考核税收收人的增减变化情况。收入增减率=(计划年度实际完成税收收入一上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上年实际完成税收收入100%(2)税收与经济相关度考核指标税收负担增减率。通过对计划年度与上年税收负担率的比较,考核税负增减变化情况。税收负担增减率=计划年度税收负担率一上年税收负担率计划年度税收负担率=计划年度实际完成税收收入计划年度国内生产总值100%国内生产总值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税收弹性系数增减率。通过对计划年度与上年税收弹性系数的比较,考核其

29、增减变化情况。税收弹性系数增减率=计划年度税收弹性系数一上年税收弹性系数计划年度税收弹性系数=计划年度税收增长率%计划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现价)%上一年度税收弹性系数=上年度税收增长率%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税收计划执行结果的考核主要考核各项税收任务是否达标,是否与本地经济发展、行业运行态势变化、税收政策变化等相适应3、考核的方法(1)通报税收收入进度情况,揭示各项税收收入形势,必要时进行预警通报;(2)开展税收分析,及时公布分析结果;(3)及时编印税收旬报、税收电月报、重点税源监控月报情况等,为税收征管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4、考核的要

30、求(1)明确考核职责。考核工作既可由计统部门专门负责,也可按工作职能由征收、管理、穰查等部门分工负责;(2)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既有定性的要求,更有定量的规定,尽量做到科学、严密、详细、具体;(3)明确奖惩办法。在确定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可采取年初逐级签订考核目标责任状,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等形式,明确奖励或惩戒办法;(4)开展考核评议。在季末或年末,由考核部门按考核标准组织开展考核评议;(5)落实奖惩兑现。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对超额完成计划目标、考核优良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有效发挥计划执行考核工作的激励与促进作用。(五)税收预测1、税收预测的概念税收预测是以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

31、和本地区税收历史资料为基础,以统计方法、数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的趋势和前景做出比较恰当的推算与判断。2、税收预测的内容税收预测是以整个税收工作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1)经济税源的发展变化。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专题调查资料以及经济主管部门提供的情况,预见经济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2)税收计划完成进度。根据税收统计资料,在对客观经济税源发展态势做出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对税收收入在预测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完成计划目标的可能程度做出推测,从而便于及时采取对策,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3)税收政策实施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见税收政策

32、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以便及时提供政策实施的反馈信息,为有关部门修正政策提供依据。(4)税收征管措施落实效果。根据不同时期本地区所采取的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办法来预见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从而揭露矛盾,发现优劣,促进征管水平提高。3、日常税收预测工作流程(1)月度税收预测。在每月上、中两旬对当月税收收入进行预测,预测工作与旬报报送同时进行。预测内容包括当月税收收入预计数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收人预计数。(2)年度税收预测。根据本年度前期税收实际完成情况和未来经济增长趋势,对全年税收收入及分税种收入进行全面预测并逐级上报。进入12月后,随五日报和日报报送年度预测。(3)税收预测情况

33、考核为加强税收预测工作,各级税务机关应定期对所属下级单位税收预测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月度税收预测数据的准确率。误差率计算公式:4、税收预测的方法(1)直接推算法直接推算法是调查与预测对象有密切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直接推算预测对象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点面推算法。是指采取抽样调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一个点或一个局部的资料,据以推算总体的预测方法。如在预测个体税收时可以将本地区个体纳税户按纳税多少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在三种类型中分别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户进行调查,获取各类型的平均税收额,即可测出本地区的个体税收总额。用点面推算法预测税收会产生两种误差,一种是预测误差

34、,即预测结果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误差;另一种是代表性误差,即点和局部的预测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选取样本时必须注意其代表性。比例推算法。是根据预测对象与某一已知数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从已知比例去推算预测对象值的方法。如以本地区近几年或上年宏观税负推算本年的税收预期目标。【例1-18】某市2005年GDP计划安排为160亿元,近三年宏观税负平均值为3.06%,则该市2005年税收预期目标可表示为:2005年税收收入规模=1603.06%=4.90(亿元)速度推算法。是根据税收收入的发展速度(或平均发展速度)来推算同类税收现象未来时期数值的方法。预测公式为:A=AtXK其中:A为预测期的预测

35、值;At为本期实际值;XK为平均发展速度;K为t期向前预测的时期数。【例1-19】某市1995-2001年的税收资料如表1-2-3所示,要求预测该市2005年税收收入预测值。首先计算出1995-2001年税收的平均发展速度:式中:At为本期实际值;Ao为期初水平;n为时期数。然后代人平均发展速度预测公式,即可求得该市2005年税收收入预测值。表1-2-3 单位:亿元年份税收额19954.O19964.719975.619986.519997.320008.020018.82005年税收收入预测值=8.8114%4=14.86(亿元)本年月(日)均收人推算法。即根据本年已实现税收的月(日)均数来

36、推算全年收入的一种方法。【例1-20】某地区2001年1-6月份实际税收收入50亿元,欠税10亿元,估计全年四季度税收大检查可增收3亿元,则本年税收收入预测值为:2001年度税收收入=(50+10)612+3=123(亿元)【例1-21】某市在2001年3月中旬末已累计人库营业税128万元,该月制度征收日为25天,已过17天,现要求测算到3月末止可能人库营业税多少。以Xl代表到期末可能完成的税收数,X2代表期初至计算时期止的实际平均日征收税收数,X3代表累计完成的税收数,t代表本期剩下的制度征收工作日数。则:X1=(X2t)+X3=(128178)+128=188(万元)后期收入推算法A、本年

37、后期收入平移法。即以上年后几个月的税收收入作为本年后几个月收人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本年收入=1至本月实际十后几个月的上年同期收入【例1-22】某地区2006年1-9月份实际人库税收85亿元,上年四季度入库税款35亿元,则本年税收收入预测情况是:2006年度税收收人=85十35=120(亿元)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考虑不严密,既未体现出税源情况,也未体现出收入的增长情况,测算的误差会比较大。B、上年后期收入增长法。即本年后几个月的税收收入以上年同期为基数增长一定幅度从而预测全年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本年收入=1至本月实际十后几个月的上年同期收入(l十1至本月末累计增幅)【例1-23】某市1-

38、9月份实际入库90亿元,同比增长10%,上年四季度人库税收35亿元,则本年收入:本年收入=90+35(l十10%)=l37.5(亿元)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易行,考虑的因素较少;不足之处在于如果税收入库不均衡,势必会引起较大误差。(2)直线趋势预测法直线趋势预测法是对税收收入完成指标所组成的时间数列资料,用数学方法配合一个适当的直线模型进行税收预测的方法。根据数学知识,配合直线趋势的数学模型是:YABt。式中:Y代表趋势值,即税收收入预测值;t代表时间,即自变量;A代表趋势直线的起点值;B代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若选用一定的预测方法估计模型中的未知参数A、B值,将A和B的估计值代入模型中,即可

39、求得t期的趋势值(即预测值)。求解参数A、B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全列平均数法全列平均数法是计算整个时间数列资料的平均数,用以代表全数列的一般水平,并作为预测今后水平数据的一种方法。根据数列变化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按各期发展水平的序时平均数预测【例1-24】如表1-2-4所示,把上年平均每个季度的税收作为次年每季的税收预测依据,预测2007年税收额。表1-2-4 2006年某税务所各季的个体税收 单位:万元季 度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合计税 收10.610.41111.643.6平均每季征收税收Y43.6410.9(万元)如果假定2007年个体集贸税收变动不大,就可用2006年平均

40、每季入库税收10.9万元作为2007年各季入库税收的预测数。这种方法预测条件是要求数列资料无显著的变化,也不受季节变动影响。B、按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预测【例1-25】某县2002-2006年营业税完成情况如1-2-5所示,试预测2007年营业税。表1-2-5 某县2002-2006年营业税完成情况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合计税收(万元)491531569605644-逐期增长量-40383639153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153438.3(万元)预测2007年营业税64438.3682.3(万元)预测2008年营业税682.338.3720.6(万元)这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是数列资

41、料的各期增长量要大体相同,增长相对平衡。按初期数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乘积预测。计算公式为:式中:y。为最初一期水平;为平均发展环比速度;t为序号。【例1-26】某县1994-2000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如表1-2-6,试预测2001年税收收入。表1-2-6 某县1994-2000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表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序号t0123456税收(万元)435457480503529555583环比发展速度(%)100105.1105104.8105.2104.9105平均环比发展速度:这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是:各期税收收入的发展同是上升或同是下降的,而且每

42、期上升或下降幅度大致相等。按环比发展速度的加权算术平均数预测。计算公式为:式中:为最末期水平;为加权平均环比发展速度;t为序号。【例1-27】某地区1994-2000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如表1-2-7所示,试预测2001年税收收入。表1-2-7 某地区I994-2000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表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税收(万元)600066007392776290821100613576环比发展速度(%)100110112105117130115表中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不同,若采用权数0.(1)0.(1)0.(1)0.(2)0.(2)0.3对环比发展速度加权,可求出

43、环比发展速度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为:110%0.1112%0.1105%0.1117%0.2130%0.2115%0.3116.6%2001年税收收入13576116.6%15829.6(万元)这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是: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有差别,对下期的预测值影响程度不一样,近期的发展速度对下期的预测具有更大的影响。(2)分段平均数法分段平均数法就是将税收收入组成的时间数列分为若干段,每段分别计算平均数,从而得出一条趋势直线,来预测未来税收收入发展趋势的方法。分段平均数法又可分为下面两种:两端平均法。即将时间数列资料分成若干段后,只计算首尾两段的平均数。【例1-28】某市1994-2004年税收完成情

44、况如表1-2-8所示,试预测2005年税收完成数。最初3年平均数(28.126.328.4)327.6(万元)中点在1995年(T12)最末3年平均数(30.230.831)330.7(万元)中点在2003年(10)表1-2-8 某市1994-2004年税收完成情况表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序号t1234567891011税收y28.126.328.42829.429.631.130.630.230.831连接、两点成一条直线,可用abt表示,则:ab27.60.39226.8226.820.39t则:2005年税收收入26.

45、820.391231.5(万元)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用奇数项平均,如(3)(5)7等,否则确定平均数点困难。半数平均法。即将时间数列资料分为两段,分别计算每段的平均数。【例1-29】在上例中舍去1994年数据,则:前段(26.328.42829.429.6)528.34中点在第3年(t13)后段(31.130.630.230.831)530.74中点在第8年(t28)采用两点法求得趋势模型:26.90.48t则:2005年税收收入26.90.481132.18(万元)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当时间数列资料是奇数项时,可舍去最初一期资料或变动最大的一期资料。(3)季节变动预测法季节变动预测法。是由季节

46、变动的特点决定的。季节变动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的变动有规律;二是每年重复出现;三是各年的变动幅度一般相差不大。上述特征可归纳为季节模型,即一个数列在一年内变动的典型状态。季节模型是由一套指标组成的,主要分为两种:季节比率,又称季节变动系数。如果时间数列资料不含长期趋势,计算公式如下:如果时间数列资料含长期趋势,计算公式如下:B、季节变差,是用绝对数表示的季节变动指标。如果实际数列资料不含长期趋势,计算公式如下:季节变差=各月(季)实际数值一月(季)平均数值如果时间数列资料含长期趋势,计算公式如下:季节变差=各月(季)实际数值一月(季)趋势数值季节变动预测的方法A、直接平均法。是直接对各年同月或同季的收人数据进行平均,再将同月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进行对比,求得季节比率来进行预测未来税收收入的方法。【例1-30】请根据表1-2-9中所列资料,预测2007年各月税收收入。第一步,求同月平均数。即将各年同一个月的数值加以平均,如:表1-2-9 某县2003-2006年饮食业营业税完成情况 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