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222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基础知识,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陈庆萍,第一章 税收内涵,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税收的本质,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出现 税收产生,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税收产生的条件:1、社会条件国家(国家公共权力)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建立,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首先,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其次,税收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

2、的一种产品分配方式。2、经济条件私有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则有两种权力,国家凭借其自身的财产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收入,是国家的公产收入。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分配。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二、税收的发展税收同其他财政范畴和经济范畴一样,存在从萌 芽到定形的发展过程,税收的起源是一个过程的概念,而不是时点的概念。奴隶制国家刚形成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靠拥有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性质的收入、直接支配的奴隶的劳动成果、战败国献贡品和掠夺性收入,当时的财政形式是非常古老和不典型的,作为典型的税收是在国家公共权力日益增强、奴隶主或自由民土

3、地私有制形成后产生。,1、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1)我国税收的起源夏(贡)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落 所强制征收的土贡 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向 贵族或王室交纳的贡纳商(助)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 制度周(彻)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 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 给王室。,(2)我国税收的发展我国税收在西周至春秋的井田制时期处于萌芽状态,在鲁宣公“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第一阶段是萌芽期:夏、商、周的贡、助、彻三种低级形式。第二阶段是发展期:“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私有制并按田亩征税,成为税收发展的里程碑。,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4、,税收从形式到内容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古代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期):征收对象:单一土地税制度复式税制;征收范围:单一赋税和徭役名目繁多的税种;缴纳方式:实物税货币税;征管机构:形成中央集权制官僚体系。在经历了“贡、助、彻”、“田租、口赋、力役”、“租庸调”、“两税法”和“一条鞭”等一系列税制变革后,税收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了由赋役制走向租税制的重大转变。,第三阶段是嬗变期:清朝灭亡,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的税收是一种畸形又复杂多变的半封建、半买办、半殖民的税收。第四阶段是过渡期: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是成熟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新中国税收的改革

5、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今天,我国税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19491978年)第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1978 1993年)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94 年以后),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改革(19491978年)1950年建立新税制1950年1月30日,周恩来签署政务院通令,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共设立14种税收;1958年、1973年简化税制1958年,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1973年,新中国第三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税,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13种税收。,第一阶

6、段成果(197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519.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434.3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3.6%,所得税收入5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4%,财产税收入1.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0.3%,农业税、牧业税收入28.4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5%。,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 1993年)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从1978年底到1982年期间,是中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准备、起步时期;“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实施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

7、第二阶段成果(1993年):1993年,全国税收收入4255.3亿元,比1978年增长 7.2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7.8%,比 1978年提高51.9个百分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12.0%,比1978年降低2.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 05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71.4%,比1978年降低12.2个百分 点,所得税收入756.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5%,比1978年提高7.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1 50.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4%,比1978年提高3.1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税、牧业税收入90.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1%,

8、比1978年降低3.4个百分点。,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1994年税制改革(1994年-2000年)主要内容:第一,全面改革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规范的流转税;第二企业所得税改革;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第四,大幅度调整其他税收;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25种税收。,第三阶段(1994年-2000年时期)成果:2000年,全国税收收入12581.5亿元,比93 年增长200%,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3.9%,比93年降低3.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为12.7%,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8952.8亿 元,占全国税收收入

9、68%,比93年降低3.4个 百分点,所得税收入2439.5亿元,占全国税收 收入18.6%,比93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财产 税收入528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1%,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业税、牧业税收入 298.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3%,比93 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续)2001年以后分步实施的税制改革2001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完善税制,分步实施了 下列重大改革:(1)逐步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5 200

10、6年,先后 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屠宰税,农业特产税的烟叶产 品改征烟叶税;(2)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增值税从“生产型”“消费 型”;(3)完善所得税制。2007年统一内外资所得税;(4)完善财产税制,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成果: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达到54 223.8亿元,比2000年增长330%,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8.4%,比2000年降低5.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263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8.9%,比2000年降低9.1个百分点;所得税收入1645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1、比重上升到29.7%,比2000年提高11.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3 59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上升到6.5%,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总之,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的第20条款中,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内容被慨括为如下八个项目(1)改革出口退税制度;(2)统一企业税收制度;(3)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4)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5)改进个入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6)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7)在

12、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8)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展望税制应改革和完善的两个方面:1、完善地方税制2、统一城乡税制开征新税种1、环境保护税2、社会保障税其他税种改革1、城市维护建设税2、证劵交易税和印花税3、取消过时税种,2、西方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国家的税收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中世纪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多种税制模式,但总的说来未有健全的税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其税制发展经历了从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的三个阶段。现行税制除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外,还大力推行和征收社会保险税和增值税。即消费税主体关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三、

13、税收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过程:自愿贡纳强制课征立宪征收基本规律:(一)税收发展方式的变化四个时期:自由纳贡时期承诺时期专制课征 时期立宪课税时期。(二)税收主体税种的变化(税制结构变化)四个阶段:简单直接税为主间接税收为主所 得税为主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三)税收缴纳方式的变化 征收形式:(力役)实物货币 名称上:非税税收(四)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 专制课征法制课征(五)税收地位发展变化 从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重视税收对经济的 调节,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税收本质是税收学最基本问题,说明税收存在的原因及其职能和作用、税制改革以至税收工作的根据,研究税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最一般规律,因此

14、明确认识税收本质对于稳定税收的地位、发挥税收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征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税收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2)税收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公共需要。(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征税体现强制性特征。第(4)征税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5)税收征收结果是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1、税收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人类需要分为两类:一是私人需要,指社会成员的个体需要 由市场满足二是公共需要,指在

15、一定社会整体范围 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 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 由一个代表大家共同利益的组织(政府)满足,公共需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整体集合性 公共需要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它们是一个完整整体、无法分散;二是效用非排他性 满足公共需要时无法将不缴费者排拆于对公共物品消费之外;三是消费非竞争性 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

16、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区分公共物品和私入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即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

17、的边际成本为零。,2、税收征收凭借的依据公共权力(政 治权利)权力: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 财产权力国家的公产收入(凭借自 身的财产所有权)政治权力税收(对私有财产行使支 配权),3、税收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税收强制性:指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所有者都普遍适用,依法纳税是人们不能回避的法律义务。尤科斯石油公司倾家荡产 2004年4月22日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和税务犯罪调查人员对位于莫斯科杜宾尼斯卡亚大街31号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部进行搜查,掌握了大量线索和证据,对尤科斯石油公司提出指控。税务部门认定该公司在1996年至2000年偷逃税

18、款30亿卢布,责令该公司补缴税款、欠税利息及罚款共计994亿卢布,约合35亿美元。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公司偷税案。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于2003年10月25日被捕。,直观地看,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作为强制征收,税收会带来两方面结果:一方面,对于政府,税收会带来收入,是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来源,也是 对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活动主体,税收会带来 负担,是纳税人的支出,也是享受公 共产品的代价。,(2)税收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入的偿还问题,税收无偿性是相对,称直接无偿。无偿性体现于国家征税时不向纳税人

19、支付等价物或报酬,不直接返还例:无偿性将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 别开来 公债:还本付息 规费:提供服务,(3)税收固定性:指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只能按预先标准征收,不能无限度或随意改变征收。,税收的三个特征是区别一种财政收入是不是税收的重要标志。资产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及其他收入。,4、税收是政府的一种分配活动税收是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一种分配活动。分配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利润、利息、租金、收费等形式,只有当国家以政治权力为主体参与的分配才是税收。,二、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也就是指税收存在的根本原因。1、国家论国家与

20、税收相伴而生,没有国家就没有税收的产生和存在,认为税收的根本依据是国家。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其职能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表明税收的本质,是以国家作为税收的分配主体,体现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2、公共需要论国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执行公共事务,而执行公共事务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活动,因此,税收与公共需要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由于公共需要的特点:即主体整体集合性,效用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需要的提供者只能由政府承担。税收的定义:“税收就是国家(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征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21、种形式。”表明税收的本质(1)税法出发点从国家转移到纳税人;(2)在决定税收重要内容时,根本依据不再是国家意志,而是根据隐藏于国家意志背后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纳税人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本质建立在公共需要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1)提供生活福利水平,既要关注私人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又要关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2)消费者和纳税人,要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买单;(3)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特征不同,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本质上税收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纳税人角度税收是一种支出,是其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政府角度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

22、品的经济来源,是对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可见,纳税人支付税款与得到政府好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三、税收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税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 夯实基础二、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制收调控职能,促 进经济社会直辖市发展三、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四、推进依法治税,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思考题:1、税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2、简述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阶段。3、简述税收发展历程的基本规律。4、如何理解税收的内涵?5、税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国家论”和“公共需要论”。6、如何理解税收与收费及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

23、不同。,第二章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运用税收取得收入和调节经济时,为正确处理政府需要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制定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通俗说,税收原则是研究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税的问题,是政府设计税制、实施税法遵循的基本准则。,第一节、税收原则概述,税收原则在中西方都得到相当的重视,在税收学说史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对税收原则发表过重要的论述,主要内容有:,1、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巨著国富论,他提出了著名的“平等、确实、便利、节约”四大原则,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对税收政策方面的基本要求。2、魁奈:重农学派代表,

24、著作赋税论和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一是强调从征税对象和征税形式方面来建立一个税制的基本框架;二是,提出了税收不可侵蚀资本的原则;三是,对征税的规模也有原则限制。,3、休谟:哲学家,著作论赋税,税收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度原则:二是公平原则;三是隐蔽原则。4、尤斯蒂:是站在国有观立场上来研究如何适当征税的;与斯密的不同之处在于;(1)不侵害公民自由权。(2)以国情为原则。5、西斯蒙:征税原则(1)以收入而非资本为对象;(2)对低收入者应该免税;(3)赋税应避免使资本外逃;(4)要以轻税为原则;(5)税制要尽理简化,遵从成本小。,6、萨伊:提出了有名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即财 富的生产

25、、分配和消费三部分,三者在逻辑上有着密 切联系。基于这种思想,萨伊的赋税原则:(1)税 率适度;(2)超额负担小;(3)“在最小程度上妨 碍再生产”(4)有利于引导公民的行为。7、瓦格纳:德国著名的财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教程、财政学,他不但将斯密赋税四原则加以 扩大,并主张以赋税作为调节财富与收入的再分配、降低贫富差距的工具。提出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 则:财政收入原则:收入充分和税收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税源和税种选择的原则。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和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原则。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 则”,即瓦格纳法则。,8、凯恩斯经

26、济学派: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议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加来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通过税收再分配的作用来扩大个人的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他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增加的支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使个人收入增加,财政赤字无关紧要。9、福利经济学派:创始人庇古,提出的税收应符合公平和效率两项原则:(1)公平原则:包含横向公平,纵向公平;(2)效率原则:税收征收应尽可能达到确定、便利和节约费用的原则;税收课征应尽可能避免额外负担,不扭曲经济行为的中性税收;税收的课征应尽可能促使市场经济有效运行。重视运用税收工具来改善社会收入

27、分配状况,使得总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初步形成了现代财政学“公平、效率、稳定”的原则体系。,10、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作为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陷入危机时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联系松散、各自为阵的学术派别。供给学派断言,在经济增长的自然动力被窒息的地方用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长,只能带来通货膨胀,而累进的高所得税率则是窒息经济增长和抑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主张降低累进所得税率,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预算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不是“需求”而是“供给”,“需求自动创造供给”的观点是错误的

28、,根据税收原则的工作内容,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从财政、社会、经济、管理四方面,把税收原则慨括为“财政、公平、效率和法治”四个原则。,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聚财之道”二、西方思想家的聚财思想三、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聚财之道”我国历代理财家、思想家在如何筹集财政 收入问题上的主要思想有:1、取之有度:反对横征暴敛、竭泽而 渔,认为财政收入应当有一个数量界限。2、轻税思想:认为可征可不征的税收尽量 不征,必须开征的税收应从轻征收。,二、西方思想家的聚财思想西方学者认为在筹集财政资金时,应注意充足和有弹性两个方面:充足:就是税收收入应能完全满足国家财政需要

29、,以避免发生赤字;弹性:指的是一旦国家财政需要量增大,税收应能自动增加。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根据经济情况来增减税;供应学派主张轻税。,三、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税收财政原则包括收入充裕、收入弹性、收入适度三个方面:1、收入充裕收入充裕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要求足额稳定,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使税收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同时,要关注和重视“乱收费”问题,“乱收费”(1)影响了税收收入,(2)扰乱经济程序,(3)盲目建设“政绩工程”,(4)助长不合理行为和腐败行为。,2、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具有随国家财政需要变化而伸缩的可能性,包括经济弹性

30、和法律弹性两个方面。经济弹性又称“自然弹性”,税收随经济升降和国民收入增减而自然伸给;法律弹性又称“政策弹性”,通过税收政策调整或修改税法,提高或降低税率,使税收有可能增加或减少。,(1)经济弹性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ET=(T/T)/(Y/Y)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ET1时,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2)政策弹性从我国历次的税制改革可以折射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变革的阶段历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政策),可见税收“政策弹性”的作

31、用。,3、收入适度收入适度是指税收收入在满足国家财政需要时,必须兼顾负担的可能。税收征收一般不应突破三个禁区:一是不应当妨碍简单再生产;二是不能妨碍民间投资,违背了税收的中性原则;三是妨碍劳动力再生产,即税收不要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即适度合理-取得收入要适度:要防止取之过度而影响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损害公平和效率;-取得收入要合理:要科学区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形式和非税收形式,不应当把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的收入也用税收形式加以筹集。,图中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收收入 E点是最佳税率点。在E点以上提高税率,只会使产量和收益同时下降;在E点以下政府会入不敷出。,第二节 税收的公平

32、原则,一、我国古代税收的公平思想二、西方税收公平思想三、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一、我国古代税收的公平思想我国古代税收公平思想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按土地等级或其所处地理条件 课不同数额的税。第二阶段是按纳税人劳动能力的强弱制定 不同的征税等级。第三阶段以占有财产的数量为标准课税。,二、西方税收公平思想在西方,税收公平思想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受益原则:该原则要求个人税收负担应根据个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 大小来确定,征税和受益是对等的。纳税人从政府提供 的公共物品中受益多者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根据公 共物品受益多少判定税负是否公平。2、支付能力原则:税收公平从按能力负担角度看,根据纳税人

33、的纳税能力 来判断其应纳税额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纳税能力强 者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支付能力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具有同样所得或收入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 纵向公平:所得收入不同的人应纳数量不等的税,三、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税收公平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遍征税、平等课征和量能课税三方面的具体内容。1、普遍征税普遍征税是税收公平的第一层次,反映税法的形式正义问题,具体内容在于强调国家征税面要宽、纳税人要普遍。,2、平等课征平等课征是税收公平的第二层含义,体现税收的实质正义,即国家在税法中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征税对纳税人来说人才是公平的。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税收。税收横向公平衡量标准有三种:

34、一是按照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来衡理;二是以纳税人的消费或支出为标准;三是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所得为标准来测定。,3、量能课税量能课税就是要求税收实现纵向公平。税收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所谓的税收纵向公平就是指税法对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的收入分配应如何干预才是公平的。如累进税率,税收公平有了新增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的公平:税收负担公平、税收经济公平、税收社会公平。税收负担公平:同等纳税人纳同样的税,纳税人付出等于所得。税收经济公平:就是通过课税机制建立起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也就是要使竞争的出发点相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税收社会公平:税收应当对天赋及其贡献保持中性,对劳动及其

35、贡献给予鼓励。,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有限,并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很快完善,财政分配的重点应当在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解决现阶段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不是放在限制高收入上面,而是放在增加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上面,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教育、失业人口等,应成为财政重点考虑的对象。因此,我国矛盾的焦点应集中在社会公平问题上面,财政应当抓住这个主题。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我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在优先保证社会公平的同时,也要强调税收的经济公平,它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特别是经济公平是

36、以效率为目标的,要使税收有效率,就需要经济公平。因此,如何使税制更具公平,以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是我国进一步税制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第三节 税收的效率原则,一、我国古代税收效率思想二、西方税收效率思想三、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一、我国古代税收效率思想税收效率一般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率衡量;更严格地说,用成本的增量与收益的增量之比来衡量。比值越小意味着税收效率越高,比值越大意味着税收效率越低。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税收效率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二是税收的确实和便利,二、西方税收效率思想西方税收效率思想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斯密本人提出、体现

37、在中性税收政策主张以及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3个原则中的税收效率思想。第二阶段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税收效率思想。判断税收是否有效率,要看税收作用的结果是否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第三阶段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以实现宏观经济均衡为目标的税收效率思想。西方学者的税收效率思想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倡导一种经济型治税模式。,三、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税收效率的3个层次内涵:第一层次是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的对比衡量。要求税收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最低,有效率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税收成本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成本率越低越好。,第二层次是税收的经济效

38、率这是从整个经济系统的范围看税收效率原则。主要从征税过程对纳税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负效应方面判断税收是否有效率,是税收效率原则的更高层次。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层内容税收“额外负担”最小税收额外负担,就是征税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它是税收行政成本以外的一种经济损失。第二层内容要求是保持税本政府征税应尽量避免税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发挥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三层内容(最高层次)通过税收分配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

39、不会提高效率。,第三层次是税收的社会生态效率用税收的社会生态成本和税收的社会生态收益进行比较。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有学者把体现税收生态效率的税收称为绿色税收。,第四节 税收的法治原则,税收法治原则是指国家税收要通过税法来规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依率计税,依法纳税。强调平等,反对特权,注重公民权利的保障,反对滥用权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纳税人义务设置服务于本质(纳税人权利公共产品享受权)的实现,征纳机关权力的运行服务于本质(纳税人权利公共产品享受权)的实现,纳税人权利在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法治实践里处于核心主导的位置。具体地

40、体现在纳税人权利和纳税人义务关系方面。,二、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可以把税收法定主义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原则:(1)课税要素法定原则。(2)课税要素明确原则。(3)税收程序法定原则。三、坚持税收司法主义税法司法主义是指税法司法在税收法治中的意义受到关注和信仰,税法司法化得到很好的实现。,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原则发表哪些重要论述?2、税收财政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什么叫税收弹性系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4、结合“拉弗曲线”谈谈你对税收收入适度的理解。5、如何理解税收的公平原则?6、税收的经济效率包含哪些内容?什么是税收的“额外负担”、怎样理解?7、什么是税收的法治原则?,第三章

41、税收的职能作用,一、税收的职能二、税收的作用,第一节 税收的职能,税收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政府需要的能动性,是政府运用税收干什么的问题税收职能的发展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单纯收入手段职能时期 第二,收入手段职能与调节手段职能 并存时期,1、财政收入职能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取得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物质需要的能动性。()税收收入的特点(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来源的广泛性 形成的稳定性 获得的持续性,()税收收入的规模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应该多大,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需要和政府取得收入的可能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财力)需要A、提供纯公共品的需要(

42、国防、行政管理)必须由政府提供,税收收入规模首先取决于提高公共产品所需要的收入规模,这是政府税收收入规模的最低需要。B、提供准公共品的需要(社会福利、教育、交通)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使政府在提供准公共品的税收方面有较大弹性,这是政府税收收入规模的第二层次需要。,政府取得收入的可能A、收入来源税收收入规模取决于国民收入规模,国民经济越发达,税收来源越充裕。B、征税能力要使国民收入转化为税收收入,使税收收入的可能转化为现实,取决于政府的征税能力。,(3)税收收入适度合理足额:税收足额是个相对的量的概念,是相对于政府支出而言,政府支出受财政收入的制约;稳定:税收收入要相对稳定在国民收入

43、或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水平,不宜经常变动;适度:税收收入取之有度,避免伤害税源;合理:在总量适度前提下,保证纳税人负担合理。,2、税收的调节职能(经济职能)税收的调节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调节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动性。主要包括: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实行税收中性,减少效率损失(对于税种、税基、税率和价格弹性的选择);运用税收杠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纠正外部经济、平衡产销供求、调节级差收益),(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影响收入分配例如: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差别税率消费税对个人收入分

44、配的影响社会保险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社会保险税的累退效应社会保险税的综合效应,(3)调节经济总量职能(宏观调控)调节价格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税收通过对劳动供给、储蓄、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来促进经济增长)税收政策抉择(扩张性的税收政策、紧缩性的税收政策),3、管理职能包括:(1)税收反映职能(2)税收检查、监督职能,第二节 税收的作用,一、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二、税收与经济效率三、税收与社会公平四、税收与经济稳定五、税收政策目标选择,一、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税收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

45、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因此,税收成为政府用来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1、市场失灵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严格假设前提的,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可能万能,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1)市场失灵的根源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把市场失灵的主要根源区分为8类,即垄断、共用品、外部效应、市场不完善、信息不足、失业与通货膨胀、收入再分配、优效品。前6个原因说明,市场有可能达不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需要政府干预;后两个原因说明,即使经济达到最优状态,政府也

46、有干预经济的正当理由。他的这种划分方法是从整个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出发的,即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通过税收、支出、规制等进行干预。,(2)市场机制的特点之所以出现市场失灵,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下列特点:(1)自发性;(2)滞后性;(3)不稳定性。,(3)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全体表现在下列方面:一是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二是外部负效应问题;三是竞争失败垄断;四是失业问题;五是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六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七是公共资源过度使用;,2、税收调控(1)政府干预手段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A.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

47、略和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C.财政手段。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2)政府干预失效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A政府决策失误;B寻租行为;C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d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

48、位”。,()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一般而言,政府宏观调控应当坚持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政府尽量不直接参与资源配置;二是政府如果参与资源配置要以市场手段来进行。,()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搞好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政府要建立各种制度和机制,制定目标和规划,创造良好的“软件条件”;政府要运用经济调控手段,“熨平”经济周期;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缩小各种差距;政府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经济效率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1、税收效应的内容税收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主要包括以下

49、四个方面:(1)总量效应一方面税收总量要适度,其增幅应与GDP增幅基 于同步;另一方面,税收总量的调节不仅要靠所得税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还要通过税收的奖限政 策发挥作用;,(2)结构效应: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配置,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3)周期效应一是税收的周期调节手段(如增税、减税措施)的有效使用,以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二是根据经济增长原理,在一个经济增长周期采 用最优税收政策,可促使经济出现持续增长;三是根据税收次优原理,提高效率;(4)关联效应要跳出就税收论税收的思路,转变税收增长越快越多越好的观念。,2、税收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如何有效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经济效率提

50、高,是我们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一、提高效率要体现在税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二、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重点关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三、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三、税收与社会公平市场机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会形成明显的贫富差距,税收在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有重要的作用1、贫富差距的负面影响(1)影响国家安定团结;(2)引发社会安全问题,实践已经证明,社会 治安与贫富差距存在直接关系;(3)富人过度奢侈消费会牺牲社会整体效率;(4)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贫富差距的测量方法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用于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