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复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复习ppt课件.pptx(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古代西方教育,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教育,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荷马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古风时代,公元前500公元前330,古典时代,公元前330公元前30,希腊化时代,荷马史诗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政治、伦理学空前发展智者派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五点变化,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奴隶主军事专制),雅典的教育制度(奴隶主民主制),智者教育,智者: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思想特征:相
2、对主义(本质主义的对立面)、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教育贡献:扩大教育对象 扩大教育内容 道德和政治教育 教育职业化、规范化,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智德统一”论: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知识就是智慧,即“知识即美德”。并且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他把知识教育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否定了道德天赋的观念,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苏格拉底讽刺连续诘问 定义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助产术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理想国七艺:算术
3、、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柏拉图),(智者),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论:自由教育论: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辩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闲暇”、“自由学科”,古罗马教育,“十二铜表法”学校教育机构(早期:农民-军人 家庭教育;后期:初中高三级体系)西塞罗,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初等教义学校高等教义学校,公元前509公元前30,共和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帝国时期,基督教教育的兴起,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代表作:论雄辩家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雄辩家
4、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素养:具有广博得知识(伦理学)、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它们代表了两个相反的政治体制类型和教育类型,他们又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根源。,比较古罗马学校教育和古希腊学校教育的异同,比较古罗马教育思想和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异同,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476年14世纪文艺复兴,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修道院学校: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宫廷学校,骑士教育,教育目的:为封建制度培养保护者影响:是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大学,思考分
5、析:,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公元14-16世纪,本章考核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快乐之家,伊拉斯谟,巨人传,蒙田,马丁路德,耶稣会学校,“快乐之家”,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以人文主义的理想教育学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意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体育和美育复兴了强调多方面教育、使学生身心和谐教育的古典教育的思想运用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愚人颂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
6、和非凡的智慧的人教育内容:以古典学科为核心的广泛教育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拉伯雷,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巨人传里。抨击了经院主义空洞繁琐的教育内容、机械的教育方法人文主义教育的理想:培养品行端庄、体格健壮、知识渊博、文武双全的“完人”教育内容:体育、知识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教育方法:强调理解在知识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直观方法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兴趣,蒙田,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对经院主义旧教育的抨击教育目的:培养“新人”,理想的绅士教育核心:古典学科 强调理解在学习中
7、的重要作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想和活动的能力,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马丁路德,马丁路德的两个教育原则: 1.国家办教育; 2.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同时主张建立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系。,耶稣会学校,耶稣会集中精力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基础教育。 耶稣会学校富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中国教育史,学而时习之,第一章 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中国原始教育起源的两重需要,中国的教育起源于原始时期,其产生的根源是:1.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2.社会生活的需要,原始教育的社会性,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提供了必要性,而原始社会
8、人类智力的进化、语言的产生以及人类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生产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如石器、陶器等的制造技术和经验的传递;狩猎技术和经验的传递;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传递等。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如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审美意识的产生;居住习惯的改变;出行方式的改变;婚姻家庭生活。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如祭祀、巫术等。,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西周
9、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的礼乐官,兼管国学教育事务。西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大司徒,也称为“教官”,主要职责是地方教化。,西周中央及地方官学的名称,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中央是国学,地方是乡学。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六艺教育名称及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之教是军事训练课。“书”、“数”之教是基础文化课。,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落的原因,1、世袭制度造
10、成贵族不重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西周官学和诸子私学的区别,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之上;私学则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2、管理制度不同。官学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私学则以”学在四夷“为其主要特征,政教分设,官师分离,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3、施教对象不同。官学被奴隶主贵族子弟所垄断;私学则向平民开放,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4、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同。在教育内容上,官学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私学则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
11、治观点、道德思想及新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方式上,官学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基本设备,制度上比较规范化;私学则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也较简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私学兴起的意义和作用,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私学的繁荣。私学取代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依靠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本意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国别。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教育。因材施教:
12、孔子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问题,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 不同的回答,孔子也很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六经:在孔子教育内容体系中,主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课程。孔子最为重视的是礼、乐,尤其是“礼”。,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2)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3)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5)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
13、都揭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孟子教育思想,“大丈夫”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五伦”教育:孟子明确概括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以“五伦”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仁、义、礼、智四德教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荀子教育思想,化性起伪: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能中并不存在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明确区分了“性”和“伪”。“伪”指人为,泛指通过一切人为的努力而使之发生的变化。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任何人只要肯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虚壹而静:虚,虚
14、心,不要先入为主,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阻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接受。壹,不以一种知识或见解排斥另一种知识,专心研究某一问题,就全力以赴,不一心二用。静,不能用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或者感情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想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只有做到虚怀若谷、精神专注、头脑清醒,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孟子教育作用论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荀子教育作用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能中并不存在仁义礼
15、智等道德品质。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任何人只要肯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综上,孟子与荀子基于人性论认识的不同提出了教育不同的作用,但其共同点在于承认了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学及学记,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教学原则第一,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
16、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二,尊师重道: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第三,藏息相辅:正课教学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第四,豫时孙摩:”豫“是预防性原则;”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孙“是循序渐进原则;”摩“是学习观摩原则。第五,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第六,长善救失:要求教师懂得掌握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文教政策,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颁行的关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政策
17、,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其基本目的。,秦朝文教政策具体内容,(1)“书同文”,“行同伦”形成新的文字“小篆”,编写识字课本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行同伦目的“黔首改化,远迩同度”,“匡饰异俗”;(2)以法为教将法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实行合法律、教师、官吏为一体的“吏师制度”。(3)颁“挟书令”、“禁私学以吏为师”导致“焚书坑儒”颁布“挟书令”,禁止私学,士人求学,以吏为师,由政府统一的实施法制教育。“焚书坑儒”影响、评价秦始皇在文教领域内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造成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摧残,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其
18、灭亡的重要原因“焚书坑儒”是秦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的确立,董仲舒根据当时政治需要,把“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的原始儒学改造成夹杂大量迷信成分的神学化儒学,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建元五年(前136年),西汉政府决定专置五经博士,从而结束了延设百家博士的局面,儒学独尊政策得以确立。,黄老之学,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施行“修养生息”的基本国策,推崇“黄老刑名之学”。,玄学,正始年间,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形成儒道兼综的“新学”-玄学。教育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为地区、各民族和学派间的文化教育发展创造了有
19、利条件。,八股取士,明王朝推崇程朱理学,首创八股取士,从“五经”和“四书”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重振儒术,(1)内容唐朝统治者确立了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同时,提倡佛教和道教。(2)影响促进了当时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学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干,同时发展佛教寺院教育,对官学和书院等世俗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建立太学,这是封建中央官学之始,也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宫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内容以孝经为主,兼及尚书等儒学。鸿都门学:汉灵帝光和元年(1
20、78年)创置,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的反抗而另立的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是近代文学艺术大学的嚆矢。,“国子学”、“国子监”,西晋初立国子学:晋武咸宁二年(276年)设立,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隋文帝时期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国子寺(后称国子监),下设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隋唐中央官学体系,五学(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唐:六学二馆唐朝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属于直系。东宫设有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亦为皇族
21、子弟受教之所,属于旁系。集贤殿书院隶属中书省,是中央图书馆。,北宋及元明清教学改革,学田制:苏湖教法 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办学,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注重经义和时务。设“经义”、“治事”两斎,经义斎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斎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史称“苏湖教法”,在当时和以后都有很大影响。三舍法 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和上舍,生员升舍均需经过考试。上舍生考试列为上等的,不再经过科举考试而直接授予官职。这样学校就不仅担负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了。监生历事制 明朝国子监实行“监生历事制”,是挂职实习的雏形。升斋积分法
22、,四书集注,元代采用“遵用汉法”的政策,笼络汉族士人,理学成为元代统治者的“治国安民”之道,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官方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文翁兴学,汉代地方官学始于文翁设学。汉代地方学校制度:郡国设学,县、道、邑、侯国设校;乡设庠,聚设序。学、校置经师1人,庠、序置孝经师1人。所习内容均为儒家经典。,元代“社学”“阴阳学”,元代的教育体系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为官学,有汉人、蒙古、回回三所国子学,外加司天台和太史院两所专科学校。地方分官学和私学,官学中包括诸路、州、县的儒学,小学(蒙学),诸路的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农村地区创立社学;私学中有书院,不过元代的书院逐渐官学化,还有私塾、义塾等形
23、式。,私学,私学是学者私人授徒讲学以传授文化,培养弟子的教育活动。私学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二者既有初级、高级之间的联系,又有其办学的独立性。,蒙养教材,蒙养教材是指童蒙阶段所使用的识字课本。宋元明清时期使用最普遍、流传最广的蒙养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汉代史游所做的急就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急就篇盛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以至于南宋。,北宋六大书院,北宋初期的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南宋四大书院,书院在南宋得到极大的发展,几乎取代官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机构。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四书院。南宋书院与理学家讲学有密切关系。,
24、书院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1)书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莅临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3)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书院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5)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6)书院的组织机构比较精干,经费多以自筹为主,有较大的自主权。书院的负责人一般称“山长”(白鹿洞书院的负责人称“洞主”)。(7)书院一般订有“学规”。学规是书院教学的总方针。宋代最著名的学规是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
25、示”。这是后来书院学规的一个范本。,察举制,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皇帝亲自出题策问,是汉代选举取士的开端。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为汉代举“孝廉”的开始,并进而制度化。察举科目中最主要且影响最大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贤良方正”是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举孝廉的目的,九品中正制,三国魏,曹操“唯才是举” 曹丕行“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地方设中正官,他们的职责是察访、了解士人的家世(又称“品”)和德才(又称“状”)情况,并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始于魏国。,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
26、的产生。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开科考试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声名德望不再是主要依据了。,第五章 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1)兴办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基于董仲舒的建议,汉代在中央设置太学,标志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董仲舒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 这一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实行思想专制,达到以儒学统一思想的目的,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三种伦常君为臣纲:忠
27、德父为子纲:孝德夫为妻纲:妇顺之德,男尊女卑,正义明道,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王充 人才培养的四个层次,王充把人才划分成四个层次:鸿儒 、文人 、通人 、儒生 。鸿儒是理想的培养目标。,颜氏家训,颜之推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家,代表作:颜氏家训,后人以为家教规范,流传极广。(1)实施早期教育 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2)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溺爱和偏爱的后果(3)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父母应善于以身作则,做出榜样,供子女效仿。,韩愈,师说(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 肯定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作用。(2)
28、明确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三者的地位(3)提出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把“道”作为择师的根本标准。(4)论述了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苏湖教法,胡瑗实行“分斋教学”,设有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的学生主要学习儒家六经等经典,以培养未来的封建统治人才为目的。在治事斋中分“治民”、“讲武”、“堰水”(水利建设)和历法算术等科,主要培养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一改革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一个创造,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三舍法,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
29、“三舍法”。经过整顿,太学规模方较完备,管理办法趋于细密。创立太学”三舍法“,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经新义,三经新义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王安石亲自阐释周礼,即周官新义。诗、书由其子王雱和吕惠卿共同诠释,与周官新义合谓三经新义,朱熹,小学:小学阶段:8岁至15岁,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朱熹专门编著小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表现读“四书”的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2、熟读精思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对于所读之书,要通过思考,理解精深;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将自己身入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5、着紧用力:读书要抓紧,有发愤忘
30、食的精神。6、居敬持志 :读书做事,收敛此心,敬于读书。,第六章 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教育,马礼逊学堂,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用中英文教学的马礼逊学堂,该校是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中体西用,中学指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主要指经史之学和纲常名教理论)及其教育制度;西学指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及其文教制度(包括西文、西艺和西政等重要内容)。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体”指根本或原则,“用”指形式或应用。“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根本,以学习西学为中国所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以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张:(1)主张改革传统教育 ;(2)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31、的主张魏源著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太平天国平运动改革教育内容,编辑新教材主要有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干字诏等。,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和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京师同文馆:1862年在北京开设,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在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容闳留学教育,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的先河。 最著名的是容闳率领120名幼童留美。,维新运动新式学堂,万木草堂:于1891年到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设立。课程中西兼学,又分为内课、外课。内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
32、文字之学;外课:校中(演说、劄记)、校外(体操、游历)两种。时务学堂: 1897年10月,由熊希龄、陈宝箴、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在湖南长沙创办。办学目的:使学生有变法思想,有广博的知识。京师大学堂:李端棻首倡创办京师大学堂。梁启超代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办学方针,办学宗旨。 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京师大学堂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先河。,壬寅学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虽经公布却未实施。学制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初等教育 (3级)-简易实业学堂第二段:中等教育 (1级)-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第三段:高等教育 (
33、3级)-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癸卯学制,纵向来看,学制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游戏、歌谣、说话、手技 初等小学(5年)-八门完全科目,两门随意科目 高等小学(4年)-九门教学科目,三门随意科目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12门教学科目。第三段: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公共课程+三大类学科 大学堂(3-4年)-分设八科 通儒院(5年)-研究院性质,自学研究辅导为主横向来看,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初级师范学堂-培养高、初等小学堂教员。课程包括普通学和教授管理之法优级师范学堂-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教员、管理员。课程分三种。实业教育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
34、,富国裕民为宗旨,分为三级五类。,科举制改革和废除 改革科目递减中额停止科举1905年科举制度终告停止,在形式上宣告了封建教育的终结,预示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康有为大同书新学制,康有为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反映在大同书中 。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评价:是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者的良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空想色彩。,梁启超关于学制的设想,梁启超关于新学制的设想:借鉴外国学制,按学生年龄特征,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受相应的学校教育。幼儿期:(5岁以下)-家庭教育
35、,幼稚园教育儿童期:(6-13岁)-小学教育少年期:(14-21岁)-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成人期:(21-25岁)-大学教育,第七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民国新教育宗旨,1.民国初期的教育宗旨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颁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2.北洋政府的教育宗旨袁世凯颁定教育要旨将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简约为“注重道德实利、尚武,并运之以实用”。3.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1)党化教育(2)三民主义教育,党化教育,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为适应革命的需要,以孙中山的联俄、联共、
36、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号召实行党化教育,拟定“党化教育大纲”。党化教育指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实质是把全体国民的教育演变为一党的教育,强化国民党对学校的专制统治。,三民主义教育,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教育宗旨: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 初等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实际生活之初步的知能; 中等教育:三民主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事职业所必具知能 高等教育:三民主义,具有实用科学的知能实质是
37、“党化教育”的代名词,是蒋介石“以党治国”思想在教育上的表现。,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问题,9月颁布学校系统令。横向: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纵向:17-18年,三段四级进步性初、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缩短了23年,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推广,在客观上增加了民众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女子教育在学制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初步体现了资产阶级男女教育平等的思想。取消了清末的贵胄学校,中小学废除了读经课等改革措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色。局限性:有关法令、法规大多效仿日本和德国,有脱离当时中国实际的倾向;初等教育年限仍显偏长,与当时普通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有差距;女子受教育
38、的程度低于男子,其内容偏重贞淑教育,因而男女受教育权仍未完全平等。,壬戌学制,1922年颁布,又称“六三三制”。初等教育阶段: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等教育阶段: 普通中学校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专门学校进步性:小学年限缩短和初中可单设,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和发达地区向初中教育普及过渡。中学三三分段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单列系统地位更加突出。中小学加强了文科和理科课程,并废除了男校和女校的区别,体现了时代的新要求。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减轻大学的负担和提高其教育质量;设置单科大学,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水平。,南京鼓楼幼儿园,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幼稚园有192
39、3年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强迫教育章程,民国时期初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提倡和推行。清政府学部在光绪三十二至三十三年(1905-1906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强迫教育章程。,庚款兴学,1908年,美国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堂的经费。1924年,全部退还庚款“用以发展中国之教育及文化事业”,英法比荷相继效仿,形成留学热潮。,留法勤工俭学,一战期间,协约国劳力紧张,中国贫寒学子走上了出国打工留学的道路。留法勤工俭学开创了出国半工半读留学的先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40、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他针对当时幼稚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活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健全的身体、建设和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以大单元和活动中心为原则编制和实施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等方面活动的“五指活动”课程。“活教育”的方法:突出“做”,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综合教学方法。评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实验明显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反对死读呆记的中国传统幼稚教育,力图探索和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教育,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黄炎培,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重要
41、奠基倡始人。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出了“大职业教育”思想。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才能养成学生实际的有效地生产能力。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敬业乐群”作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1)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2)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3)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4)大学的改制,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是克伯屈所创,1917年输入中国。,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帕克赫斯特所创,1922年起介绍到中国。,瑞金时期苏维埃文化建设总方针总任务,总方
42、针是:“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总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方针及政策,以夺取抗战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这一总目标为出发点制定。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教政策:文教工作中坚持统一战线干部教育第一注重生产劳动教育国民教育实行民办公助,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体系,(1)干部教育共产党早期开办的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主要有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平民女学、农民运动讲习所和
43、陆军军官学校。(2)普通初、中等教育瑞金苏维埃政权根据地延安时期,抗日根据地(3)社会教育“写”“看”能力是根据地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展了全民性的识字运动。,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1)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首先,坚持把干部教育置于首位;其次,重视政治教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办学。,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黄炎培号召人们在“为己谋生”的同时高举“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旗帜。这一思想对现实社会中的从业者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认识“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陶行知主张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儿童创造能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