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69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内 容 提 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法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柳州市鱼峰区人民院作为广西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于2003年5月启动信息化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建设,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信访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工作中。2007年6月,最高法院颁布了全

2、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什么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成立了以黄志强院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对我院信息化建设五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回顾和分析,并到了山东省东营市中级法院、武汉市江汉区法院、青山区法院等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好的法院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还到区内已经安装清华紫光办公系统的法院进行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对鱼峰法院信息化应用情况以及遇到困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出

3、了建议。 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于200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最高法院先后制定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方案和管理规定,各级法院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007年6月,最高法院颁布了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于同年8

4、月召开了全国法院第二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了今后较长时间内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决定提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近期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各级法院的业务网络基本建成,以审判信息管理和司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类应用全面推进,技术和业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基本满足发展需求,审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基本完备,高素质技术队伍基本形成,信息化在促进司法审判管理、司法政务管理和司法人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在提高审判效率、保证审判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据2007年8月2日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以及最高法院

5、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有关信息化工作报告,结合考察了解的情况,课题组认为,当前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状况是: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国各个高级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近300个中院和月1400个基层法院已经完成局域网的建设或改造,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了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以及计划单列市中院的一级专网于2004年投入使用,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会议、专网邮件、庭审直播等功能。大部分一级专网节点完成了数据交换平台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完成二级专网建设,实现了高级法院和辖区中级法院间专线通信、视频会议、网站互联、公文传输等功能

6、。2、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技术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各级人民法院下大力气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庭审管理、法官管理、审判支持、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以案件信息管理为中心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使审限管理、文书制作、信息查询等能够快捷、准确地进行。3、制度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化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渐形成。自2001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国家“十五”计划期间人民法院物质建设计划、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人民法院专网建设技术方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

7、设管理规定等近20项,要求各级法院按照统一规划、持续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二)广西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我区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6年,但前期发展较慢,仍然停留在电脑应用于庭审记录、文书打印、数据统计等应用程度很低状态,到了2002年,也只有极少数法院如南宁市中院、柳州市中院建立起局域网,但应用范围比较小。2002年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后,全区三级法院领导转变理念,逐步重视信息化建设,我区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大部分法院克服经费困难和观念禁锢,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化网络系统初步形成,2003年高院完成与最高

8、法院联网的一级联网,2006年完成高院与各个中院联网的全区法院系统二级专网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专网电话投入使用,全部中级法院已经实现网络办公,绝大部分基层法院建立局域网办公系统。2008年10月,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区三级法院全面使用,并投入到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高院招标的清华紫光公司办公系统在部分法院安装,进行试用。经过十二年的建设,信息化技术在全区法院的审判、执行、司法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法院各项工作中凸显出重要作用。在看到成绩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与发达地区法院相比,我区法院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开发应用、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落后比较明显。(三)当前人民法院信息化建

9、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纵观当前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的普遍问题有:1、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大,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以及北方省份法院的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比较成熟,电脑普及率高;而西部地区法院受经济制约,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电脑普及率不高,大部分法院仍然停留在一般局域网办公状态。2、纵向信息网络建设快,横向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东部、北部的法院较早建设了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三级纵向网络,而法院自身横向运用于办公、审判、执行、行政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发展、运用较为缓慢。3、法院内部的网络建设重视程度高,法院信息化对外开放运

10、用程度低。没有把法院的网络充分运用到便民利民的方面。例如,法院电子档案的对外查询、语音查询、远程立案、远程办公,等等。4、法院信息网络与相关业务联系部门没有连接。如政府、工商、税务、公安、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信息网络,信息不对称,资源没有共享,法院对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没有发挥作用,也未能及时享用其他部门的信息使用于审判、执行工作中,较为典型是法院执行联动机制和威慑机制因受制于法院信息网络没有实现与相关业务部门联网,一直未能建立起来。5、法院内部计算机人才的缺乏。相对计算机应用行业从业人员收入而言,法院收入偏低,而且晋升的机会少,待遇未得到充分的落实,高水平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法院,经过法院培养的技术

11、员因待遇等问题跳槽时有发生,计算机管理人才流失严重。6、法院缺乏软件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对软件公司依赖过高。从纵向到横向,从外部到内部均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使用软件,横向软件与纵向软件之间形成技术壁垒,影响效率,信息不对称,也达不到资源共享。7、相当多的基层法院对信息化在法院工作应用仍然持怀疑态度。思想认识上存在抵触,认为信息化建设当作“花瓶”,只看不用,程序复杂,增加工作量,因而对软件的升级热情不高,软件和硬件没有更新,也没有升级,应付上级法院检查。8、法院管理软件设计上没有结合各个法院实际。以购买软件产品替代管理和控制,如审判机制、人员配置等,往往照搬硬套,装上后使用不顺畅,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12、,资金浪费。9、建设与运用不同步发展。有些法院为了尽快赶上信息化先进法院,盲目投入,建设快,追求豪华,但实际实用性差,建设后使用程度不高。10、软件开发上。由于软件公司对法院工作不熟悉,需要法院提出设计方案,但法院技术人员业务单一,普遍缺乏审判业务知识,对法院的需求了解不全面,因此无法提供适合法院工作要求的方案,法院信息化应用受制于网络公司情况比较严重。二、鱼峰区人民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的情况(一)鱼峰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1、鱼峰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基本情况鱼峰区人民院作为广西法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2003年5月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在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帮助和指导下,经

13、过五年多的建设,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信访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鱼峰法院信息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以下三个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1995年至2003年。1994年底,市中院为城区法院配置2台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法律文书的打印,法庭记录仍然是人工手写,1998年,根据上级法院要求,城区法院首先引入电脑速录工作,为配套速录工作,鱼峰法院购置了一批电脑配置到各个法庭,开始应用于法庭记录,随后逐步配置到业务庭庭长和审判长,2000年,实行大立案后,开始将电脑应用于立案管理,如电脑排期开庭、案件登

14、记等,到2002年底,70%的干警已经配置电脑,但应用范围很窄,主要应用还是以撰写法律文书为主,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第二阶段:全面启动、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5月至2008年。2003年5月我院启动信息化,根据当时法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人机合一、信息同步、资源共享、效率优先”的工作思路,先后自行筹集资金350多万元,购买120余台计算机,1套安控设备、3个内外滚动屏,1台触摸屏,4台墙体视屏,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立案管理、审判管理、执行管理、案件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信访管理等七大系统,经过强化培训,全院干警都

15、能熟练掌握的电脑操作技术,从而能够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第三阶段:逐步成熟阶段,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审判工作的发展,我们发现原管理软件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评估分析各个工作岗量化结果不尽科学、客观和全面,管理系统的监督、保护、预警功能滞后,运行速度慢,统计功能较差,不能自动生成相关的统计数据,因而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前因基础和运用。2008年开始,我院对信息化运行四年来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拟出软件升级的计划和方案,并在全院范围征求干警意见,于下半年启动了软件升级开发工作。8月份,我院对审监庭职能进行调整,将案件流程管理、绩效考评、信访管理等归口由审监庭管

16、理,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为软件升级奠定基础,同时,为适应新的审判管理机制需要,更新了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定位为“系统独立、数据定制、分层控制、信息拓展、绩效考核、效率均衡”,在广大干警的支持和配合下,采取“边安装、边应用、边改进”方式,逐步推进,于2008年底已经完成系统软件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数据交割。2009年新软件正式使用,目前取得明显效果。2、鱼峰区法院信息化体系:包括两网、二十四系统、一中心“两网”:一是局域网,即法院内部网,法院办公和管理工作网络系统;二是外网,即互联网,我院于2005年3月开通互联网,并成为中国法院网会员单位,主要用于宣传法院工作信息、队伍建设等。

17、“二十四系统”是我院局域网运行的管理系统,包括:立案管理、案件流程管理、审判实务管理、执行管理、审委会表决系统、信访管理系统、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司法政务管理系统、队伍管理系统、法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车辆及油料管理系统、司法统计管理系统、安全控制管理系统、证据展示系统、庭审直播系统、庭审记录同步显示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电子屏滚动显示系统、案件语音查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门禁系统等。“一中心”是网络管理中心,配备3名技术人员,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独立的供电系统。(二)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打开办公系统,输入个人密码,进入计算机进入界面:图一:鱼峰法院计算机

18、信息管理页面根据分层控制要求,各个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及人员以切换身份的方式进入各自的控制操作系统,实现由上至下的管理控制。院长管理控制全院各大系统,各个部门领导和法官、工作人员根据授权进入工作平台,进行相关操作和应用。图二:工作平台经过五年多的建设,信息化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我院各项工作中,归纳起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十二个方面:1、信息化在领导办公和决策上的应用院领导通过【领导办公系统】,可以即时掌握全院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天上班打开电脑,进入院长办公应用系统,可以了解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可以不出办公室就实现对分管工作的常态管理。图三:领导办公模块(1)进行全院工作动态管理。根据分

19、权控制,院长通过【动态管理】系统可以查看全院干警的工作“日记”,即每天工作动态,分管院长可以查看分管本名干警的工作动态,掌握每个人的工作量及承办案件的进展程度,部门领导则可以查看本部门干警的工作日记。如下图示为审判管理办公室一干警2009年1月8日工作动态,电脑自动记录这名干警的工作轨迹,精细到“秒”,为绩效考评提供真实依据。图四:动态管理示图(2)掌握审判工作进度情况。进入【审判进度】模块,了解全院当日或当月收案、结案情况,了解全院未结案件情况,发现快超审限案件,指示审管办发出摧办通知,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调研,以便作出决策;进入【庭审动态】了解案件排期情况,对当天开庭案件,如想进一步了解

20、庭审情况,进入视频系统,即可观看庭审活动。下图为【审判进度】模块:图五:审判进度模块(3)通过司法统计和(院)绩效考评评估动态分析(决策分析)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决策。院领导进入统计模块(目前已经授权到部门负责人),根据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后,作出分析和应用。(4)对具体业务的管理和指导。院领导可以进入分管部门具体案件了解案件的进展以及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可以查看,但不能对有关数据进行改动,如改动,在案件的“日记”将记录任何人查看或修改的记录。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法院领导实行队伍管理、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了原始真实的依据,提高了领导能力和管理效率。2、信息化技术在立案管理上的应用

21、2008年8月以前,全院案件流程管理和审限跟踪职能由立案庭负责,8月份成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即审判管理办公室后,该职能归入审判管理办公室,目前立案庭主要负责各类案件的审查立案、执行备案登记以及执行案件立案前财产调查、上诉案件和司法鉴定案件移送、信访接待、诉前调解等职能。立案庭对案件的审查、受理、司法鉴定移送等各项工作实行流程管理。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立案庭人员直接把案件相关的信息输入立案信息表中,以此为案件的信息源头,各审判组、执行组在电脑设定的各类文书就会自动生成立案信息表的信息,对程序法官、实体法官、执行法官而言,因大量信息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立案庭把案卷及电子档案一并移送给业务

22、庭内勤即日起,案件管理自动生成审限,审判管理办公室开始进行审限跟踪。图六:立案管理模块信息化技术在立案管理应用主要模块有:【1】立案登记包括案件查询密码、不予立案、执行备案登记;【2】立案业务处理,主要有移送司法鉴定、上诉移送、委托送达、诉前保全、证据保全、委托调查、上级调卷、案件移送、申诉复查、信访接待、导诉(分流)、立案分析等;【3】“速裁”业务对接,主要是诉前调解。上述业务都在网上操作,进行动态管理。3、信息化技术在审判业务上的应用图七:审判实务模块我院实行审判实务与审判管理分离,审判实务包括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的案件管理,主要应用包括:(1)对案件进行流程管理。从案件移送到业务

23、庭后进入庭前工作、庭审工作、判决、报结案、案件质量评查直至案卷归档等全部流程进行管理。庭前程序:业务庭庭长接受立案庭移送的案件后,将案件分给有关审判组,并输入分案信息,程序法官在接收案卷的同时,在电脑上也输入交接信息,按分权运行要求进行送达、庭前调解、证据交换、排期等工作,并录入相关信息,使电子档案的信息与办案过程同步,如具备庭前调解条件,由程序法官或实体法官进行调解而结案。庭审程序:程序法官完成送达等程序性工作后,再将案卷及电子档案一并移送给本组的实体法官,实体法官接案后,按程序法官排定的开庭时间进行开庭。开庭时,记录员全部用使速录机或计算机进行记录,做到开庭完后即可打印出庭审笔录,由当事人

24、及审理案件的法官分别签名后,作为实物案卷材料。同时记录员把庭审记录文档通过局域网发送给案件主办法官,案件主办法官在制作法律文书过程中,可以共享“庭审记录”,一般制作一份裁判文书只需要30分钟左右,而以前制作一份裁判文书一般需要半天时间,与过去对比,极大提高了制作法律文书的速度。实体法官完成案件审理及法律文书制作后,通过网络报送有审核权的庭长或副庭长审核(庭长主办的案件报送主管院长审核),案件经过领导审核返回实体法官后,实体法官再将法律文书发送给中心打字室编印(核对)。实体法官对打印好的法律文书进行再次校核无误后,再将整个案卷移交给程序法官,并在电子档案中输入交接信息。结案程序:宣判和送达裁判文

25、书后,程序法官输入相关结案信息向司法统计员报结案件。案件质量评查程序:司法统计员在核准结案的同时,电脑自动生成移送评查期限,程序法官将案卷装订后移送审判监督庭进行评查,超期移送评查将被扣相应的绩效分值。案卷归档:审监庭评查结束后电脑自动生成归档期限,程序法官必须在期限内将案卷移送到档案室归档入库,超过期限将被扣分。案件实行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分权运行,电脑上显示的工作轨迹清晰,责任清楚。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倒查,明确责任,网络电脑记录的轨迹清清楚楚的客观记载下来。以(2009)鱼民初(一)第191号案件为例:该案2009年1月19日立案,1月20日立案庭录入信息(表单的第1

26、、2、3项信息),1月21日案件移送到民一庭,民一庭庭长黄钿分案给李锡仁审判组(表单第四项信息),程序法官李妮进行庭前工作(财产保全、文书送达等,表单第59项信息),实体法官庭前调解(由于该案直接进入庭前调解,表单10、11项为实体法官工作信息),调解结束后进入程序法官庭后程序(包括送达文书、报结案、减半退费程序等,表单1220项信息),案件评查程序(表单第21项信息)。图八:案件流程管理图示(2)对程序工作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根据分权运行机制,我院对各类裁判文书、延期审理、中止审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审理程序转换、报结案、财产保全、司法鉴定、刑事案件的取保候审以及实行逮捕等程序性工作,进行严

27、格的网上审批程序,只有经过逐级审批,才能通过网上提交到文印中心进行打印文书,没有审批或审批手续不全的,自动拦截,无法交付打印,从而规范了程序工作,有效地杜绝了程序工作的漏洞。图九:审批表(3)快捷的文书生成系统,提高了办案效率。立案庭录入案件信息后,这些信息自动录入文书生成系统,如各类裁判文书、笔录、报告、证票、通知、公告等相关基本信息已经自动生成,承办人需要制作文书时,由于这些信息已经形成,节省制作的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比如,调解结案的案件,承办法官只需几分钟时间,从调解笔录中粘贴调解协议等内容,就可以制作好调解书。如,调解书模块,已经载明原被告基本信息、审理情况、尾部等,图十:调解书格式

28、模块(4)预警系统对审限进行预警,有效防止案件审限或财产保全超期。案件立案后,案卷网上移送到业务庭时,根据已经确定审理的程序,在案件流程表单的右上角就自动生成案件审限(如果审理程序经过审批后转化的,则自动形成新的审限),采取倒计时方式,每天自动显示审限剩余时间,审限或执行期限届满前10日,进行自动预警,出现快超审限符号,同时审管办将以此发出督办令。对于采取财产保全的案件,也是同样进行预警。实行信息化办公以来,我院案件没有出现超审限情况。如鱼民初(二)第17号案件,审限剩下10日起,案件流程出现预警符号,同时在案件实体法官、程序法官的打开电脑进入电脑的主页“预警系统”发出提醒,与此同时,审管办、

29、主管院长的工作机同时出现提醒,审管办的案件流程管理监督员将会向实体法官、程序法官、书记员发出督办令。图十一:督办图示(5)审委会表决系统。2006年5月,我院与网络公司开发了审判委员会讨论系统。在审委会会议室,每个审委会委员面前都有1台电脑,案件汇报人面前有1台主控电脑,审委会讨论时,审委会委员可通过电脑看到案件承办人汇报案件的电子文档,可以自行查阅承办人办案的电子案卷,通过网络查询法律条文,可以在电脑中看到承办人的证据展示,还看到审委会书记员记录的情况,讨论结束后,委员当即在电脑中通过手写板进行签名确认,书记员将讨论笔录通过网络发往档案室归档。该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审委会讨论的效率和质量,也使

30、委员们更清楚的了解了案件的事实和处理的情况。4、信息化技术在执行管理的应用图十二:执行管理模块(1)执行分权运行管理。我院2004年开始实行执行权、审查权、监督权三权分离运行信息化管理,在执行庭内设三个组,即审查组、内勤组、执行组,通过分层控制,授权各个组的职能,审查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对立案庭送至本庭的执行案件进行前期审查和案件指导,审查组必须对每一个案件交至执行员前进行执行方向的业务指导,对执行组内的执行法官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遇到案外人提出异议、参与分配、追加、变更执行主体、案外人提出异议等10种情形进行讨论并作出裁决,体现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的分离。执行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实施执行

31、实施权和部分执行裁决权。内勤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分案、案件统计与分析、报结案登记、送卷至审监庭评查,办理委托评估、拍卖手续,选择案件拍卖机构,兑现执行回款物等。(2)对执行案件进行流程管理。(一)执行申请权登记备案:在立案受理执行案件时,执行法官与立案法官组成的财产调查小组,先行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被执行人下落进行调查,如被执行人不明或者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符合区高院制定的执行申请权登记备案制度规定条件的,直接对该执行案件实施执行申请权登记备案,并进入本院互联网,不再交付执行局执行。(二)立案前执行和解,对于具备和解条件的案件,由立案庭法官直接组织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或通知执行法官主持执行和解,

32、如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就不再进入立案程序。(三)执行案件的分案:执行案件移送执行局后,由执行局长对案件在网上分案,只有执行局长网上移送案件,承办人签收,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四)执行组法官执行流程:执行法官签收案件后,按照案件流程管理,在电脑上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发送到有审批权限领导签发后,才能发送到院中心文印室打印文书,在完成执行程序后必须进行电脑录入信息,如没有按时录入信息,出现信息不同步情况,审监庭评查时将被扣分。(五)执行财产的评估、拍卖流程管理:执行财产需要评估、拍卖,先由执行组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合议后报审查组审查裁决,再依次在网上报局长、主管院长审批并签发文书,最后由内

33、勤组在院纪检监察室派人监督情况下,组织抽签确定评估、拍卖机构。(六)执行结案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案件移送到内勤组,由内勤装订案卷后网上做好移送评查信息同时将案卷移送审监庭进行评查,评查合格后将案卷移送档案室归档。图十三: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在执行程序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要在网上完成信息的录入,电脑自动记录执行法官的工作轨迹,形成每一天的工作“日记”,成为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3)在执行案件信息上报管理上的应用2006年11月,最高法要求在全国法院系统中推行运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我院经过研究,决定在我院的计算机局域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共享、数据连接”的网络技术,将本

34、院已有的文本型数据(由执行办公自动形成的执行工作信息),对应最高法院执行管理上报系统所需求的执行管理信息(数据)进行软件开发对接。2006年11月开始了执行上报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经与广州锐新软件公司共同合作研究,于同年12月合作开发了局域网执行案件上报信息软件,并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之前,安装在本院的计算机管理局域网中,制定本院上报执行信息的管理规定,从而使上报信息的管理有序,信息完整,数据准确、能够完全对称执行上报管理信息的要求。我院依托的是莲花型计算机办公系统,它的特点是能够在各项工作中形成抑制模块管理的工作流,将工作管理目标量化在各个工作岗位,形成各种工作信息,这种工

35、作信息转化为上级法院需要的上报数据。我院在开发运行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及其设备,没有加大本院人、财、物的投入,在局域网信息对接的软件方面,因我院与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故也未支付开发费用。在系统运用之初,我院已充分认识到上报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的重要性,因此,新开发的局域网信息对接软件的一个重要技术设计就是对上报信息的有效监督管理,在本院的局域网里院领导、局领导、系统管理员都能简单、快捷地查阅到上报信息的情况,并实现了公开化,加之将上报信息纳入了本院计算机动态绩效考核的范畴,有效杜绝了漏报、延报、瞒报的情况,对干警错报的信息或是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也因系统管理员

36、在局域网内审核和网管员在互联网上报信息过程中得以及时排查,从而保证了上报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从而实现了本院局域网的案件信息与全国信息系统的信息同步。图十四:执行上报管理模块5、信息化技术在司法政务管理的应用。我院根据本院司法政务管理工作分工以及人员配置情况,开发了政工科、监察室、办公室、法警大队的管理软件,提高了服务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1)司法行政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司法行政管理上的应用主要包括:(1)对财务收支(预、决算)、诉讼费管理、代管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差旅费管理、车辆油料管理、办公用品出入库管理,全部实行流程管理,进行网上登记和审批,领导通过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本院财务运行

37、、固定资产状况。(2)对水电设备维护、通讯设备维护、车辆设备维护、打印设备维护、办公用房维护等实行流程管理,使用人在审批表登记后逐级审批,才能进入维护程序,比如车辆管理,使用人在网上表单申请维护载明维修原因,先报庭长审批,然后自动提交主管院长审批,最后才提交给车辆维修员,没有经过审批的维修,维修费就不能报账;(3)档案管理,对档案归档、利用登记、档案信息查询平台都进行流程管理。图十五:车辆维修管理模块(2)法警队警务管理科技化。法警的警务,如提押人犯、训练、安全、值勤、公务出勤管理、协助执行等各类业务都在网上进行登记,并进行流程管理,形成“工作日记”,考核法警工作量。2006年我院成立了监控室

38、,在接待室、立案大厅、各个审判法庭、院大门口、前后院等36个部位,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法警在监控室值班,足不出门可以对全院安全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出警。(3)队伍管理智能化。近年来,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包括:【1】党建工作、工会、青年团、妇女、人民陪审员、退休人员管理;【2】人事、工资、福利管理;【3】学习、培训管理;【4】考核院领导管理;【5】规范化建设管理及督办规章制度,这些业务都在网上进行登记并进行流程管理,形成工作“日记”,实现对政工干部动态管理。【6】对干警实行绩效考核,分为月评、季度评、年终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警晋升、提拔主要参考依据。6、信息化技术在案件质

39、量监督管理上的应用2005年,鱼峰法院实行“五个一”的审判模式,为了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对审监庭职能重新定位案件质量管理部门,主要从事案件质量评查,并开发了案件质量评查软件,实现了案件质量评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2008年8月,根据民诉法修改后基层法院审判监督庭工作面临的问题,转变审监庭职能,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案件质量管理职责,加大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1)对案件的监督随着案件流程进展同步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事前、事中监督。审判管理办公室通过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对案件的流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质就是预警和督办,在案件审限或执行期限届满前按照电脑提示的预警,对

40、案件办案组的实体法官、程序法官和书记员发出督办令,受到督办的审判组组长必需在规定时间进行答复,其目的是促使各个部门量化目标的落实,强化责任意识,有效防止案件超审限,近年来我院审理或执行的案件没有出现超审限情况。审判管理监督员每天主要工作是打开电脑进入各类案件流程管理,督办范围主要有下:(一)对立案管理的预警与督办,包括:对立案信息表中所记载的内容信息进行监督,如立案案由、审理程序、案件基本信息等;对立案部门信访接待表所记载信访流程管理的督办与控制;(二)对程序性工作督办,是指案件经立案庭立案登记后,分流至本业务庭,由庭长签收案件后并制作案件排期表,该表单已被庭长指定了审判组(配席),程序法官依

41、次进行庭前准备工作,并生成相关信息,如审判管理办公室核查庭前准备工作的某一项信息错误,即发督办令,并将信息追踪至承办人(组),直至纠错为止。(三)对实体性工作产生信息监督与控制,从案件开庭审理至宣判阶段发生的全部信息,监督关口前移到庭审时通过视频系统巡视公开开庭的情况,发现法官庭审着装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对于裁判文书的监督是案件报结后进入评查阶段的通过评查进行监督。(四)对书记员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庭审笔录和开庭公告信息错误的,发出督办令纠错。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间,立案庭、审管办共对案件审限、财产保全快超案件发出督办672件(次),其中2005年最多达298件(次),随后逐

42、年减少,2008年82件(次)。图十六:督办通知表单(2)信息化技术在案件质量评查中的应用图十七:案件质量评查模块一是制定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并开发评查软件。2005年开始,我院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案件质量评查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了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自动化与人工评查相结合的智能评查模式,构建法官个人办案质量电子档案库。2006年自治区高院下发办案数量和质量竞赛的评比标准后,我院按照该标准修正了软件,基本实现了案件质量评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干警的绩效考核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提高了审判监督庭案件质量评查的工作效率。二是实行每案必查制。我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对案件质量评查,是对本院已审、执结的刑事、民商、行政

43、(含非诉行政审查)、执行等各类案件进行评查。操作流程是:业务庭在案件审、执结后三十日内将案卷初装与电脑信息同步移送审判管理办公室,上诉案件在上级法院退卷后四十五日内移送审监庭评查,案件质量评查员初步检查,如发现质量有瑕疵(如,合议庭笔录或法庭笔录没有签字等)以及信息没有与电脑信息同步,拒绝签收,要求移送人拿回补正后再送审判管理办公室评查。评查案件必须在收到业务庭移送评查案件之日起三十日内评查完毕。案件评查结束后,分别制作案件质量评查表,做到每案一表附卷归档。三是加强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审判管理办公室经过评查后,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处理:发现存在瑕疵,发出整改通知书并退卷回承办人及

44、时改正;发现已结案件中在实体和程序处理上有重大问题,影响案件公正的,向主管院长汇报,由主管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如发现承办人存在违法违纪则移送监察室启动监察程序立案处理。如:(2006)鱼民初(一)字第1072号民事案,该案系民间借贷纠纷案,承办法官以调解方式结案,在评查时发现调解协议违反法律规定,调解协议被告还款方式实际上是以其农村房产抵价给原告,而原告为城镇人口,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同时双方的还款方式事实已经转变为变买卖关系。审监庭发现问题后,报告给主管院长,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并对案件承办法官进行处理。四是作出案件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估报告,对干警进行讲评

45、和业务培训。审判管理办公室每季度写出案件质量评查报告,对评查案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该报告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在全院大会上进行讲评通报,并在网络系统内部发布,反馈给案件承办人及所在庭室的庭长。干警从每季度的案件质量评查分析会也得到教育,对提高办案质量和业务水平起到了学习和促进作用。这份案件质量评查报告成为全院每季度必行的业务学习之一,深受干警们欢迎。(3)信息化技术在司法统计的应用2008年以前,我院的管理软件中,司法统计智能化程度较低,许多统计的数据需要经过人工统计。2008年8月,我院将司法统计工作归入审判管理办公室,一是基于案件从立案源头到审判各个阶段的流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其

46、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司法统计的内容真实,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二是便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应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借鉴清华紫光技术,开发了司法统计软件,兼容了清华紫光的智能化统计功能。信息化技术在司法统计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对结案流程实行逐级审批制度,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设定的统计路径为:一是各个部门(庭、组)报结案必须通过本部门庭领导(设定为网络控制第一层的管理员)的计算机向“审管办”的司法统计员报结,其它路径是无法报结案的。二是所报结案的案件必经过司法统计员确认,确认报单内容准确,时间符合统计的规定(这是第二层的控制)。三是由计算机司法统计软件进行后台控制(最后第三层的控制),进入统计报

47、表的控制系统之后是无法更改的传统的司法统计所涉及的人员多,层次多,最容易出错,往往导致数据的不准确,通过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司法条件数据准确性,有效防止假结案现象出现。二是对司法报表及数字(三级连网)上传的信息进行监督。网络公司已设置了数据上传的转换平台(最高法院2005计算机技术标准)软件,在(连网)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实施数据上传。司法统计报表实行司法统计员统计责任制和院长署名责任制。三是司法统计智能化程度高,统计范围十分广泛。经过升级后的管理软件兼容了清华紫光强大的统计功能,进入统计模块,需要掌握某种数据,如某个庭收案、结案,某类案件收案、结案,调解结案,等等,只要输入统计类别、某时间起始

48、日期,电脑自动对该时间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数据,完全实现了司法统计的实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减轻了司法统计员工作量,而且数据准确。7、信息化技术在绩效管理上的应用鱼峰法院于2006年开始实行绩效考评管理,根据本院特点,开发绩效考评软件,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操作性较强。2006年,自治区高院确定鱼峰区法院为全区实施法官考评与评价制度的试点法院,进行法官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的改革试验。由于绩效考评软件对各个岗位、人员考评不尽完善,我院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标准的指导意见,借鉴外地法院的经验,以权重分值对综合绩效、业务绩效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新的绩效考评体系,2008年已经制定出绩效考评升级方案,目前已经进入软件开发阶段。绩效管理考评的应用程序包括以下几方面:(1)成立绩效管理机构。为实施绩效管理,我院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主任,其他党组成员担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设立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绩效管理日常工作。(2)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绩效管理是根据上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将全院各项工作的责、权、利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及个人,制定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依托管理软件进行量化考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管理,实现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3)绩效管理实行日记、月评、季度考核、年终综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