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69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 1 -1 前言- 2 -2 沼气发酵原理- 3 -2.1 沼气发酵特点- 3 -2.2 沼气发酵过程- 3 -3 沼气的发酵产品的综合利用- 5 -3.1 能源效益- 5 -3.2 肥料效益- 5 -3.3 环境效益- 6 -4 国内外发展状况- 6 -4.1国外发展状况- 6 -4.2国内发展状况- 7 -5 河南省发展沼气的条件和出现的问题- 9 -5.1 有利条件- 9 -5.1.1 国家政策- 9 -5.1.2 农业大省- 9 -5.1.3 秸秆沼气工程- 9 -5.2 出现的问题- 9 -5.2.1经济问题- 10 -5.2.2管

2、理和服务问题- 10 -5.2.3技术问题 - 12 -6 河南省发展沼气对策及建议- 14 -7 河南省发展沼气工程前景-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0 -关于河南省沼气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沼气使用和管理中的矛盾也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农村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了沼气工程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农村沼气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农村地区;沼气建设;对策AbstractRecently, the biogas constructio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middle-west rur

3、al of China. However, some conflicts also appeared in biogas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biogas in rural area of Hen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s arisen in biogas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 for rural biogas development was put forward.Keywords: rur

4、al areas; Biogas; Strategy 1 前言面对人口急骤增加、需求水平提高、资源供给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涉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潮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基础作用。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扩大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调整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重大措施,我国农业已基本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就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充分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证明,符合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高效、经

5、济、低耗生态农业模式之一1。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能源和资源。近年来能源需求、资源有限、环境恶化已是全球化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有效利用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的今天;能源紧张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都日益突出;世界开始将目光聚集到新生能源领域,在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诸多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是最安全、最稳定的能源;也是目前国家重点鼓励的新能源领域2,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它是一种重要的富含有机质的生物质能源3,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一种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沼气4。厌氧消化(沼气化过程)是解决当前环境、能源及卫生等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6、厌氧消化的特点是物料处理过程中伴有能量产生(沼气)、余料可作生态肥料、致病菌可有效去除等5。从生化角度讲,厌氧消化本身是一个微生物催化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有机物料从投入到气体产出主要包括四个过程,即水解、酸化、乙酸化和沼气化。终端气体产物即沼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约60)和二氧化碳(约40)6,因此消化得到的沼气是一种可实际利用的能源载体。用于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有工业有机废水、市政有机固体垃圾、畜禽粪便、生产燃料乙酸及生物柴油剩余的下脚料以及农业废弃生物质等7。沼气作为新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我国曾在农村掀起发展沼气的热潮。

7、但由于建设技术、池型缺陷、日常管理不当、后续服务管理跟不上等问题,被迫减缓了建设速度。1979年全国沼气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加大了沼气池型、建设工艺及相关技术、配件物资的研发,弥补了原有的缺陷和不足,使沼气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8。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家对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已被列入农业七大建设体系之一。2 沼气发酵原理沼气发酵(Biogas Fermentation、Methane Fermentation)又称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是在厌氧的环境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终生成沼气的过程。其产

8、品是沼气和发酵残留物。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成份:甲烷CH4(55%-65%),二氧化碳CO2(30%-40%) 还有少量H2S,CO,H2,O2等。随着其产生的地点和原料的不同有着多种称呼,最通常的称呼是沼气(Marsh gas)和生物气(Biogas)。2.1 沼气发酵特点沼气发酵与味精发酵、柠檬酸发酵不同,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发酵底物复杂,米源广泛各种有机质单一或混合均可作为发酵原料,终产物都是可燃性气体一沼气;能处理各种浓度的废水和废物,能处理COD含量50000mgL以上的有机废水和固形物,含量较高的工农业废物及垃圾;沼气微生物自身耗能少,在相同条件下,厌氧消化所释放的能量只有好

9、氧分解的130l20;发酵装置种类多,温度范围广从构造到材质各种装置只要设计合理并满足厌氧的条件制取沼气,温度从低到高(1065)均可产生沼气;要求严格的厌氧环境产甲烷菌要求氧化还原电位330mv以下的生活环境,除氧以外,凡是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的强氧化剂,对沼气发酵也不利。2.2 沼气发酵过程Gujer和曾德尔(1983)提出的有机物质厌氧发酵原理 9如下: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作为三个重要的初步材料。2.2.1图代表四个方面的有机物质消化阶段10(沼气化):2.2.1有机物质消化的四个阶段第1步 水解化过程水解是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转化成简单的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

10、质量巨大,无法透过细胞膜,需要在细胞外酶的水解作用下转变为小分子之后才能被细菌直接利用。例如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水解作用下生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短肽和氨基酸,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等。这些有机物的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于水,并能够在通过细胞膜之后被细菌直接利用。第2步 酸化过程酸化过程是要在微生物参与酶的催化作用下,由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发酵细菌共同作用完成的。酸化的进行过程中,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的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决定了酸化的末端产物的组成。以糖为底物,酸化产物主要有丁酸、乙酸、丙酸等,CO2和H2则为酸化的附属产物。而以氨基酸为底物,酸化的主要

11、产物与以糖为底物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附属产物除了CO2和H2之外,还有NH3和H2S11-14。第3步 乙酸化过程在发酵酸化阶段由于底物结构性质结构不同,经反应之后末端产物是不相同的。而完全厌氧反应的产甲烷过程只能利用一种底物,那就是乙酸,所以必须把全部有机酸经乙酸菌作用转化为乙酸。第4步 甲烷化过程甲烷生产是有两个途径的。由acetotrophic和hydrogenotrophic细菌作用。acetotrophic产甲烷反应和hydrogenotrophic产甲烷如下:醋酸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水。3 沼气的发酵产品的综合利用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

12、烷为主的可燃气体。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一是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能源;二是消化液(沼液),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三是消化污泥(沼渣),主要成分是菌体、难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是一种优良有机肥,并有土壤改良功效。 3.1 能源效益沼气是沼气生态农业的副产品, 作为清洁能源和农村热能已被农户普遍应用。一个容积50m3沼气池, 日可产沼气12.5m3, 可供7 个以上35个人口的家庭使用。农村家庭每年用煤气以6 瓶计算, 一个50m3 沼气池的能源效益相当于42 瓶煤气的价值, 其经济价值约4000 元。3.2 肥料效益沼气的生成物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农产品使用沼肥,不仅能使农产

13、品增产增效, 品质优良, 而且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从而减轻或避免农业面源污染15-16。3.2.1沼气废液种作物高产又环保北京农业2009 年2 月上旬刊3.3 环境效益 用沼气池厌氧发酵猪粪便, 基本达到养殖环境无蚊蝇无臭味的效果。经环保监测中心对沼气池污水排放测试: 未经处理的养殖污水, 其化学需氧量(COD) 为10000 个单位; 沼气池厌氧发酵后沼液的COD 为1000 个单位, 减少了90%;沼液再经氧化塘氧化后, COD 可以达到400 个单位的国家农用灌溉水排放标准17 。 4 国内外发展状况4.1 国外发展状况欧洲的沼气工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

14、设,90年代进人快速发展期,到2000年以后,欧洲的沼气产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1997年,欧洲仅有沼气工程767处,2004年发展到4000多处。以德国为例,在1997年拥有沼气工程500处,2000年发展到1000处,截至2006年,已经突破3500处。欧洲沼气工程技术主要以高浓度有机废弃物联合消化工艺(CSTR)为主,绝大多数配备热电联产系统18。欧洲沼气工程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原料复配,产气率高。欧洲沼气工程原料不仅包括牛粪、猪粪、鸡粪等畜禽粪便,还有玉米、土豆等能源作物,以及屠宰场废弃物、城市餐厨垃圾、城市污泥等。通过这些原料的混合和合理复配,可以提高原料中的碳、氮含量,并

15、调整出可使产气率最高的碳氮比。德国90以上的农场沼气工程采用混合原料发酵19。(2)工艺统一,热电联产,效益高。在德国和丹麦,90以上沼气工程选用CSTR工艺,统一的工艺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同时便于接管运营后续服务的开展。热电联产指产出的沼气主要用于发电,约33一37的能量转换为电能20,在发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用于CSTR加热和农场或社区供热,提高了沼气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3)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便捷。利用厌氧消化系统专用的自动控制系统与软件,实现沼气工程的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工程生产效率。比如国内一万头牧场大型沼气工程

16、,操作管理人员达30人之多,而同等规模工程在欧洲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只需12人。1948年在德国的Odenwald小镇出现第一个沼气设备。在3070气温条件下,沼气从粪水、有机的垃圾、污水或食物残渣中产生甲烷气体。有机物分解时沼气产生甲烷气体是可以燃烧的。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能源危机使德国不得不努力寻找其他可替代的能源由此对生物质能源或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十分重视其中沼气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在间歇式干法沼气发酵技术的研发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999年春季德国农村中农户共拥有600个沼气设备,目前已发展到800个 21-23 。4.2 国内

17、发展状况我国沼气工程技术现状我国沼气产业始于70年代,经历了两落三起,现在处于第三个高峰发展期。据统计,至1998年,我国已有大中型沼气工程748处,年处理废弃物1990万吨24。到2005年底,已建养殖场沼气工程3500处,年可处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8700万吨。至2010年,国家支持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左右(不包括地方政府支持和大型养殖场自主建设的项目)25。近年来,农村沼气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通过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每年新建户用沼气池超过400万户,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达到2650万户,占适宜农户的17.

18、72%26 国家新增30 亿元资金建设农村沼气国务院近日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 项措施之中有4 项涉及“三农”问题。在中央做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后,农业部迅速采取行动, 编制完成了2008 年新增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涉及中央投资总计51.5 亿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 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上百亿元。其中,作为农村能源建设和农村节能减排重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总投资达30 亿元, 用于建设225 万户户用沼气、3 万多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和7 500 多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以下仅以河南省开封市农村沼气建设池情况来看:年度

19、新建池数(户)累计建池数(户)2003309486120041887674820054949116972006306354233220073225674588200830393104981 4.2.1开封市2003年以来农村沼气建池情况统计表(开封市农林局)5 河南省发展沼气的条件和出现的问题5.1 有利条件5.1.1 国家政策沼气是一种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积极发展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不仅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解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20、5.1.2 农业大省我省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冬冷夏炎、四季分明、气侯温和,日光相对充足,土壤湿度良好,畜牧业、养殖业和秸秆作物有比较优势,发展沼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极其广阔的前景。沼气作为技术资源,是系统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及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心环节,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的技术支持力量。5.1.3 秸秆沼气工程省内剩余的大量秸秆(除去部分秸杆还田外)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利用途径。因此,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污染环境威胁交通安觉参与秸秆沼气的积极性。秆沼气消除桔秆焚烧现象的强烈意愿27。为秸秆沼气提供了有利条件。5.2 出现的问题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

21、题的高度重视,国家对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已被列入农业七大建设体系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用上了沼气。目前,沼气池的推广应用规模居世界首位,计划到2010年,国家支持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左右(不包括地方政府支持和大型养殖场自主建设的项目)。然而,如此巨大的建池量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带来的管理压力可想而知。而且,目前,我国农村沼气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农户对建池后的运行管理知识也知之甚少,很多常见故障无力排除,沼气综合技术的应用还远未充分。因此,急需专业持续的技术指导,保证农民用上并用好沼气,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农户在使用沼

22、气或沼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概括:5.2.1经济问题当沼气只用于烧炉灶时其经济价值很低在国外,大多数的沼气生产者采用可供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所谓“集团热电装置”即由一个汽油机驱动的发电机组生电。由此产生的余热用于供暖。通过这种方式,农户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用电和供暖,而且所产生的每千瓦的电都可以输入公共电网供使用。发展沼气产业德国为了促进沼气的研究开发。已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两级完善的研发体系。这两级体系包括来自农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建设和统计等各有关方面。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到了沼气生产的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28-30。在全国上下建立完整的体系。对推动沼气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3、。在德国,以前世代沿袭的农民。现已成为沼气发电上网的经营者。一个新的产业沼气产业正在产生和发展之中。能源农业将成为21世纪农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31。再者多数户用沼气池规模偏小,沼气的综合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尚不突出。从个别县区的实践看,农民使用沼气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好,而经济效益则不尽如人意,沼气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一些农户的建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那些以非农产业收入为主的农户。1个户用沼气池1年所节约电煤等费用不足1000元,对一些家庭吸引力不大推广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热、市场凉的状况。各地沼气建设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受资源、环境、技术经济条件以及认识没有跟上

24、等原因影响,全省沼气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地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视可持续发展。5.2.2管理和服务问题随着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数量上,沼气池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凸显。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两年来,国家发改委共安排国债资金2.49亿元,建设村级服务网点约1.09万个。与此同时,河南、河北、山西、湖北等地方也安排资金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并形成了一些包括沼气协会、沼气物业站、沼气物业公司、沼气合作社等可推广的成功模式。但是,按2007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2650万户计算,需要建设

25、约7万个沼气基层服务网点,显然,目前的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难以满足沼气用户的需要,而且随着养殖业由分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的新变化,给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沼气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摆在与沼气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农村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实做好。服务体系滞后。目前,全省尚未建立完善的沼气建设、使用服务体系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后续服务”的问题。农村中涉及沼气的中介服务组织运行不良,或没有建立起来,有关农村服务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和农民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26、影响了项目效益的持久发挥。“有气没气在于建,气多气少在于管”,“三分建池,七分管”这都充分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用上、用好沼气的关键。只有走建管结合之路,才能保证沼气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际从事农村沼气建设的技工数量不足。据调查,实际从事农村沼气建设和生产的技工约占50%60%。由于县与县之间培训技工人数与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不对称,一些县区对技工的组织、使用与管理不力,导致以前农村建设的一大批户用沼气池,很多都没有继续使用而前功尽弃。调查发现,约85%的沼气用户从政府培训和其他使用者那里获得相关的沼气使用知识,尽管如此,仍有61%农户对沼气相关技术知识一知半解,仅40%农户对沼气的使用感到

27、满意。这是因为沼气池发生故障后,除自行解决之外,无法寻求简便、快捷的服务,从而导致17%的沼气池停用。调查还发现,农户对沼气的要求不高,绝大多数认为只要能用就行,然而在沼气池的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农户希望得到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服务(图5.2.2.1)。农户对沼气日常维护管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相关知识培训、定期上门服务和专门除渣换料等3个方面(图5.2.2.2),相反对快速更换配件的需求较低,农户倾向通过相关的培训解决简单问题,通过定期上门服务和除渣换料降低沼气池的故障率或解决用户难以解决的问题32。图5.2.2.1 日常维护管理的需求状况图5.2.2.2 沼气技术服务的需求状况5.2.3技术

28、问题 33(1)要有严格的厌氧环境。沼气发酵微生物包括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两大类,它们都是厌氧细菌,尤其是产生甲烷的甲烷菌对氧特别敏感。它们不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哪怕微量的氧存在,也会使发酵受阻。因此,有一个不漏气、不漏水的密闭沼气池,是人工制取沼气的关键。 (2)足够和优良的接种物。接种物是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厌氧活性污泥,也称菌种。只有具备足够优良的接种物才能保证沼气发酵高效运行。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接种物一般来源于老沼气池的沼渣(沼液)、阴沟的污泥、粪坑底部的沉渣等。接种物用量一般占总发酵液的30%左右。现在农村的户用沼气大都是6-8立方米的,其中又以6立方米的池子占绝大多数,沼气

29、池容积的大小通常是按照农户家庭成员人数和饲养牲猪等畜禽养殖数量进行计算的。因此,农户只要保证年存栏25公斤以上的猪3-6头,其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所产生的沼气就完全能够满足四口之家的生活、生产用能及沼气综合利用的需要了。自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原料则需要购买一些猪粪,只要能保证稳定、持续的原料来源,沼气池就可以当然应同时将运输、劳力等成本计算在内。农民普遍觉得很麻烦,因此沼气工程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更加明显。(3)必要的发酵温度。沼气发酵菌种在860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并且温度越高,发酵越活跃,产沼气越多。因此,作为常温发酵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应尽量使其发酵温度保持在8以上。冬天沼气池的产气情况始终

30、不太理想,要在进出料口和水箱上覆盖厚厚的农作物秸秆和塑料布(或油毛毡);也可以从进料口加入一些热水;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将沼气池建在塑料温棚内。(4)适宜的酸碱度。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沼气菌适宜在中性或微性的环境中繁殖。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6.87.5为宜。如低于或高于此值,沼气发酵就会缓慢,甚至不能正常进行。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都采用常温发酵,它一般可以自动调节发酵原料的酸碱度,正常的PH值应在“7”左右。但农户通常不习惯用PH试纸去测试发酵原料的酸碱度。然而,酸碱度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沼气池的产气状况。(5)适宜的发酵浓度和碳氢比。作物秸秆、青草、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沼气发酵的原

31、料。但发酵原料需满足(2030):1的碳氮比和满足6%10%的发酵浓度。当然,碳氮比和发酵浓度在夏季可适当低些,在冬季可适当高些。 (6)经常性的搅拌。沼气池在不搅拌的情况下,发酵料液明显地分为3层:上层结壳层、中层清液层、下层沉渣层。发酵液分层不利于产气,所以,应考虑采取搅拌措施。搅拌的目的是使其不分层,让原料和接种物均匀分布于池内,增加微生物与原料的接触面,加快发酵速度,提高产气量。此外,搅拌也有利于沼气的释放。对有加热装置的沼气池来讲,搅拌有利于热能的传播。目前,采用的搅拌方法主要有3种:机械搅拌、液搅拌、气搅拌。 (7)严防加入抑制剂。抑制剂主要是一些重金属离子、农药及一些有毒性物质。

32、这类物质不能加入沼气池,未采用“三结合”即将猪圈、厕所与沼气池结合起来的沼气池就需要经常用人工添加发酵原料而且还要注意:不能使用经过药物消毒的发酵原料,因为消毒水、农药、电池等有毒物质会杀死原料,也就是粪便里的发酵微生物。6 河南省发展沼气对策及建议34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适应养殖业变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新形势,研究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央国债项目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投资比例,提高农村户用沼气的补助标准,推进沼气健康发展,提高沼气建设效益,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各地一定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调研,创新理念。没有

33、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近三年来,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组织了7、8次调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报告”,制定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等。各省区发改和农业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本次会议结束一个月内要联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或座谈会的形式,研究落实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具体措施。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技术。沼气池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沼气池建设的池型大小,不能千篇一律地作统一要求。在农户自愿情况下,只要条件能达到,就应当允许每户或多户共建一池,为了使老百姓满意,还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好建池工作。

34、农户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前,要首先规划好沼气池,建议乡镇以及土地主管部门在审批建房宅基地时应事先作好安排和规划,以免事后重建给老百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发展永无止境,需要边探索边完善。要针对农户分散养殖减少,规模养殖增加,部分村庄和农户不搞养殖,沼气原料短缺的情况,积极推广秸秆沼气,研究解决进出料和连续产气等问题。要在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和集约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可以减少修建沼气池的重复性投资和技术人员培训。三是建管并重,创新机制。目前,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要通过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

35、管理。充分发挥好政府推动农村沼气建设的主导作用、农民在农村沼气建设和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市场机制的配置资源作用。县(市)级以下各乡(镇)要建立农村能源工作机构,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并健全服务网络,安排固定的沼气技工,对沼气用户进行维修服务,并对沼气设施进行年检、日常检查和维护。四是增加投入,重视激励。国家要适当提高农村能源项目沼气池建设的补助标准,每个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应提高到10001200元。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国家规定的配套资金足额安排到位,并实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查验制度,确保合理使用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要多层次,多渠道。并建立层层激励制度。哪个省哪个市工作做得好,一要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

36、,二要多增加对他们的资金投入。对于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养殖企业要在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考虑。五是做好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都应规划先行,沼气建设也不例外,进村入户,必须搞好统筹规划。沼气用户保有量多少,需要建多少村级服务网点,如何布局,各地要深入实际,摸清底子,认真做好基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规划,在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根据轻重缓急,有步骤推进。使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地方政府也应当制定相对稳定的扶持政策,对各级农村能源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统一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应将农村能源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37、确保农村能源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六是加强培训,增强素质。要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技术推广人员和专业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效果。七是加强沟通,增加合力。各级政府农村能源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确实使广大农民懂得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使用沼气优越性的宣传,使农民朋友对沼气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推动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沼气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合作,加强协商、协调和协作,包括发改和农业两个部门之间,中央、省、市、县之间等横向和纵向的沟通,通过联合调查、开会、行文

38、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这种互相制衡、互相协调的机制,也减少了投资风险。八是细化措施,注重效果。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服务体系是关系着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各省区要将本次会议作为工作的新起点,发改和农业两部门要积极联合开展调研活动,统筹安排明年的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服务网点建设工作。7 河南省发展沼气工程前景沼气工程,又被称为农村生态康庄园建设,是以利用发酵技术以及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为基本途径,带动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可以使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沼气的优越性,形成“一气”(沼气)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促“五

39、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出“三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循环经济新格局,逐步在农村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改革开发20多年来,中国沼气建设稳步发展,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来沼气推广普及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年产沼气总量将达到155亿立方米,适宜农户普及率将达到30;2020年,适宜农户普及率将达到70。沼气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是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性基础产业。继能源和环境危机后,金融危机的出现又一次促进其发展,有人把沼气产业作为“危机公关”产业。其实,沼气产业不仅是避免污染、提

40、供能源和有机肥的产业,而且是有机体和有机物回归自然的途径,随着原料从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到所有生物粪便、果实和尸体(包括人体)及其衍生物,用途从生活供气、发电、制肥到汽车燃料、制氢等,其内涵、用途和空间不断拓宽,必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周期35。综上所述河南省发展沼气工程前景可观。参考文献1 邹剑.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2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3 Ralph P-Overend .Biomass,bio-energy and biotechnolo

41、gy:a futuristic perspective M. Biomass, Energy Development,Plenum press,New York and London.1985:1-16.4 陈小华,朱洪光.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297.5 Gerardi MHThe microbiology of anaerobic digestionJohn WileySons,IncNew Jersey,USA20036 Berglund MBiogas production from a system analytical perspe

42、ctivePhD thesis,Lund University,20067 李开传.瑞典绿色发展道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8 蒋志毅,陈曦,陆海. 关于贵阳市农村沼气综合建设的思考J.中国沼气China Biogas, 2006,24(2):63-649 van Haandel AC, Lettinga G. 1994. An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Wiley, Chichester, UK.10 Gujer W, Zehnder AJB. 1983. Conversion processes in anaerobic dige

43、stion.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 127-167.11 Dean-Raymond D, Alexander M. 1977. Bacterial metabolism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3, 1037-1041.12 van Ginkel CG, van Dijk JB, Kroon AGM. 1992. Metabolism of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in P

44、seudomonas Strain B1.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58, 3083-3087.13 Nishiyama N, Toshima Y, Ikeda Y. 1995. Biodegradation of alkyl trimethyl ammonium salts in activated sludge. Chemosphere, 30, 593-603.14 Patrauchan MA, Oriel PJ. 2003. Degradation of benzyl dimethyl alkyl ammonium chlorid

45、e by Aeromonas hydrophila sp. K.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94, 266-272.15袁翠枝,刘经荣,张美良.沼肥配施化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4):236-240.16王伟楠,任广鑫,杨改河等.叶面喷施沼肥对杏树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132-136.17龚辉,吴红艳,朱彩芳.沼气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问题探讨J.宁波农业科技 2008,(2):18-19.18 王淑宝,张国栋,曹曼.欧洲大型沼气工程技术国产化方法探讨J中国沼气China Biogas, 2

46、009,27(2):42-43.19邓良伟,陈子爱欧洲沼气工程发展现状J中国沼气,2007,25(5):233120Sannaa Mohamed NajibThe Developmentof BiogasTechnology in Denmark:AchievementsObstaclesGDenmark: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Technology and Social StudiesDenmark:Roskilde University RUC2004:1121 德国农村沼气利用概况J世界农业World Agriculture,2005,1(总309):36-3

47、8.22刘亚飞,郭瑞林,王海燕等.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108-111.23谈国伟,潘家祯,许洪朋等.用于纤维素连续酶解的混合轴研究及其混合模拟J化工装备技术,2009,30(2):19-20.24 王锡吾中国沼气技术发展与展望J农村能源,2000,94(6):172025 中国沼气协会秘书处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J中国沼气,China B iogas,2007,25(3):46.26 全国部分省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大中型沼气建设管理座谈会在河南安阳召开J沼气与农业工作简报 ,2008,116(18):2-6. 27李洪典,张海洋,赵云. 关于驻马店市发展秸秆沼气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期大田农艺 28赵金才.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沼气的利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2):160-162.29张强,李娜.火花点火生物质气发动机性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06):133-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