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7058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9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对于大型生产企业来说,想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从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变革和创新的角度看,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和带动,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的工程。通过对太原钢铁公司深入调查,从太原钢铁公司的软硬件基础、信息化构建、信息工作流程以及信息化资金投入等方面了解太原钢铁公司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生产销售、生产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产销一体化、生产自

2、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对策。关键词:信息化;产销一体化;生产自动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zation has been showed up in various fields. For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increasingly open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arket dev

3、elopment, chang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and drive. For larg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build, in rela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Taiyu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the construction

4、of 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ital investment from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proc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mosphe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aiyuan I

5、ron and Steel Company, Taiyu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atus quo; the system functions as well as management issues;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in these areas.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rketing Integration; automatedpr

6、oduc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企业信息化介绍21.1 企业信息化内容21.1.1 信息化的定义21.1.2 企业信息化定义21.2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作用31.3 企业信息化特征32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52.1 太原钢铁公司简介52.2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62.2.1 软硬件基础条件62.2.2 太钢企业信息化构建72.2.3 信息工作流程92.2.4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92.2.5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基础103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3.1 太原钢铁公司产销一体化中的问题113.2 太原钢铁公司生产自动化中的问题123.3 太原钢铁公司人力

7、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143.3.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不全面143.3.2 缺少突出的厂商和软件产品153.3.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够164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对策184.1 有关产销一体化的对策184.1.1 TMETAL简介184.1.2 TMETAL系统功能结构194.1.3 TMETAL系统信息技术结构204.1.4 TMETAL系统实施步骤214.1.5 TMETAL产销一体化总结214.2 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224.2.1 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224.2.2 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水平224.3 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234.3.

8、1 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234.3.2 优化业务流程和调整组织结构244.3.3 培育突出的供应商和软件产品244.3.4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5结 论26致 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A30附录B3740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 言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又一场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目前,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从单项的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完成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

9、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有关工程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然而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单单从企业的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普及程度来看,因企业类型、行业所属和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而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新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比老牌企业快;而中小型企业,因信息化程度较低,竞争能力较差,企业获得的效益也低;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信息化发展与普及程度较高;同理,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信息化发展与普及程度较低。现在企业逐步提高了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开始有不少企业的信

10、息化建设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也年年增加。随着中国市场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领导已经感受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复杂,行业中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利用信息技术来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另外,正由于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商业有了供货能力不断增长、客户需求不断增加与全球性竞争不断增强的特征,迫使企业必须调整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与经营模式来快速适应这种变化。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在调整其生产组织与经营方式,采取更加依赖与信息资源的运作方式,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都将

11、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整体上看,我国有关鼓励支持企业信息化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截至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都处于战略转型阶段,现代的企业制度大部分只有架子,没有实际内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严重阻碍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1 企业信息化介绍1.1 企业信息化内容1.1.1 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12、 1这是一般性定义。而在我们的信息管理学中,关于信息化有着专门的定义,它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2。通常我们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1.1.2 企业信息化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

13、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3。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实际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如果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4。企业信息化还是一项集成技术,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1.2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14、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企业的管理流程中,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这样能使企业建立和完善起现代化企业制度,能有效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加快核心技术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检验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对企业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建立企业和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如今,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必须改变以前落后的管理模式,同时使得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业务模式、管理营运、生产技术

15、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等,都通过创新和变革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推动企业的市场进程,同时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市场发展及市场经济效益打下结实的基础。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它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和工作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继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打造中国百年企业,就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上上下下员工和领导的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使企业有一个质的飞跃6。1.3 企业信息化特征(1) 本质特征 “信息化”企业

16、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首先,不管什么企业,就必定会有其独特的核心业务,而核心业务的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同时,信息化也是“化”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拿出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来,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中坚力量。(2) 过程特征企业信息化的过程特征是指企业信息化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信息化从计算机单机应用、综合应用,再到网络应用的逐步提升;基层班组的计算机的网、部门联网、企业联网、产业链联网之间的相互不断融合,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连续不断可持续发展的特征。(3) 形态特征是指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

17、制与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生产、设计、办公自动化。(4) 阶段特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加上基础信息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信息化的信息化目标也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必须是全面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抓住重点项目先进行信息化建设实施改造,这样就提高了信息技术利用率。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投资也是不可能一次就完成的,它具有分阶段连续不断的特征。(5) 信息化效益的隐性特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对产品的技术改造所得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是通过对产品的生产线进行技术

18、改造,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企业是单方面收益的,其获得的效益是显而易见;而进行信息化建设则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合理分配,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效益是从多方面反应出来的,但是由于现行阶段的管理水平约束,我们难以以定量的形式来衡量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6) 企业信息化的内部关联性特征企业信息化建设依靠技术创新和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应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要在企业内部实施体制改革与业务流程重组,调整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从企业体制上为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创造条件。(7) 企业信息化的外部关联性特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依赖于

19、外部良好的国民经济环境和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形成,同时又依赖于社会信息网络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所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的逐渐完善。有了外部环境的良好支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更方便的,效率更高的进行下去7。2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通过对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正处于实施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下的企业进行实施信息化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理论内容来分析下太原钢铁公司的信息化实施情况。2.1 太原钢铁公司简介太原钢铁公司,即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钢),前身西北炼钢厂,始建于1934年,1996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是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

20、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营业收入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太钢致力于不锈钢、特殊钢和高等级碳素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质量保障能力。太钢技术中心在全国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第二。目前已形成了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为主的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集群,重点产品批量进入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铁路行业用钢、双相钢、耐热钢、车轴钢等30多个品种国内市

21、场占有率第一。太钢坚持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钢坚持推进国际化经营,实施海外资源开发,参与山西省内煤炭资源整合,推动煤钢战略联盟,构建起安全、稳定的战略供应链;加快建设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冶金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开发和成套技术输出;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同美、德、法、英、日、韩、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太钢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全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

22、谐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西省模范企业”、“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信用示范企业”、山西省“红十字奉献之星”和“博爱一日捐银奖”等荣誉。“十二五”期间,太钢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做强主业、延伸发展、多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8。2.2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现状2.2.1 软硬件基础条件太

23、原钢铁公司的技术大部分由太钢技术中心提供的,它是1996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2003年,从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研发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对技术中心进行了全方位再造,投入1.6亿元完善科研、试验手段,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2007年再投入1亿元用于建设功能完备的中间试验场。太原钢铁公司与国内、国际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钢铁研究总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哈尔滨焊接材料研究所等

24、科研院所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9。太钢近两年来获得2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高质量不锈钢板材技术开发”、“太钢含氮不锈钢生产工艺及品种开发” 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80余项专利和70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其中100余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太钢技术中心设有不锈钢、冷轧硅钢、板材、型材、铁路用钢、资源综合利用、铁前、炼钢等工艺研究及品种开发研究室。现有研发人员570余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6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51人,国内特聘专家25人,国际特聘专家17人。同时,实施“515”人才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选送优

25、秀科研人才赴韩国、德国、美国等著名大学进修、深造或到国内重点科研院校实习,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太钢技术中心理化实验室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近年,实验室检测和研发手段不断完善,主要研发设备有:深冲性能试验机、热模拟试验机、铁素体撕裂试验机、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化学腐蚀仪、周期浸润腐蚀试验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等离子耦合发射光谱仪、场发式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自动显微硬度计等236台(套),其中大型分析仪器32台,为研发提供了先进的手段。逐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热模拟、显微分析、数值模拟、腐蚀、成型、焊接、涂层等16个科研实验室,

26、并通过不断再造,建成具有冶炼、热轧、冷轧、热处理等功能的中间试验场10。2.2.2 太钢企业信息化构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企业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资产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任何企业想要拥有竞争优势,就必然要走信息化道路。钢铁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了大型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不可能采用以前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是必须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想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大系统控制理论中的多层次控制原理来进行建设。按照功能将钢铁企业分解成多个较小的系统,每个小系统之间按照

27、一定的层次关系,有次序的组合在一起。层次之间具有信息紧密结合和互相影响的关系。那么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更好地将各层次的信息数据统一收集、记录和利用,也可以将大量的历史数据保存起来加以分析。这样就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缩短交货周期的同时也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企业竞争力。什么是大系统控制论呢?大系统控制论思想核心是,在工业生存系统中按照其功能把企业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直接关联层、指导性层、自适应层、自组织层和信息共享层。(1) 第一层是一个被控制对象和系统的控制决策部分间的接口。它的主要作用是获取数据,从被控制对象的传感器中把数据传送给控制器,在传递过程中对数据作一定的处理。(2) 第二层是指导层

28、,主要作用是根据原假设的数学模型,达到对象的最优性能同时为第一层指定它所要执行的任务。(3) 第三层的主要作用是自适应功能,它通过将观察值和模型模拟结合后对第一、二层用到的算法和参数值进行修正。(4) 第四层是组织层,主要作用是对下面几层如何选择算法结构进行选择,以及从系统总体关系上考虑性能指标。(5) 第五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前四层的数据存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并针对前4层的模型参数,提出具有建议性的修改意见。具体情况,如图2.1所示。L5数据仓库系统铁区过程机炼钢过程机连铸过程机热机过程机精整过程机生产设备基础自动化系统L3L4L2L1热机MES系统钢铁ERP系统炼钢连铸MES系统铁区MES

29、系统图2.1 大型企业信息化体系架构示意(1) L1级是面向钢铁企业设备生产的。主要是用于设备的检测和控制,是一个基础的自动化系统,负责执行上层下达的指令,同时收集生产实时的数据,及时向上一层传递。(2) L2级是负责控制生产线或生产机组的生产过程和进行物料流跟踪的。包括数学模型计算、优化生产控制、采集数据等。(3) L3级是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或称为“生产控制计算机系统”。L3是面向各个生产线的。主要是对该区域L2级别的过程控制计算机进行生产实时数据采集以及对该区域的物流进行跟踪管理、生产产品库房的三维动态管理、工序的作业计划和命令管理。(4) L4级被称为钢铁ERP系统,是以财务为

30、中心,实现从合同签订、产品出厂、账务结算到用户的服务的计算机全过程的管理。(5) CS是企业数据仓库系统。它是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提供决策支持的基础平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集成了统计系统以便对各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功能覆盖各个业务部门。数据仓库系统是对各个在线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这5个层级之间主要利用企业的光纤主干网实现网络通信。在这5层结构中,前四层因为主要负责企业的业务,故称之为业务系统,而第五层主要负责分析,则称之为分析系统。这里面第四层的ERP和第五层的数据仓库系统对整个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ERP系统是信息系统的躯干,它负责整个信息系统运转。而数据仓库相当于信息系统的

31、大脑,它负责记忆整个系统的数据,并供决策者进行分析,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2.2.3 信息工作流程太原钢铁公司的信息流程是:当用户在网上或者其他渠道完成订单确认后,呼叫中心系统通过PDF外拔系统自动往外呼叫该电话,和客户确认交易产品和金额,并澄清疑问。呼叫中心一方面有助于公司掌握和记录客户以往的采购信息,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配货效率。顾客电话打进来之后,不仅系统提示其个人数据和采购信息,而且订单也会随即生成,几分钟之内,相应部门就看到了订单,并且可以做到当天就可以完成配货。2.2.4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太原钢铁公司各级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毕竟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

32、企业的效益,因此高度重视、积极实践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集团公司上上下下的战略思维和自觉行动。公司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这个职位,由此可见公司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以及要把信息化做好的决心。从整体趋势上看,公司正在实现由分散建设向统一规划的转变;从应用软件上看,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由依赖外部产品到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突破;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的健康轨道。从太原钢铁公司花费200万元自建物流配送系统可以看出,太原钢铁公司的领导对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相当重视的,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企业的信息化设施。管理方面,太原钢铁公司的员工都要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入职。公司

3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各个业务流程如何操作都有相应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章程操作。2.2.5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基础太原钢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太原钢铁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努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基础,并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在组织经营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对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战略、原则等进行筹划与设计。信息化需要配置各种各样的资源,能否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规划决定这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而人是最主要的他们是完成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制定一个好的信息化规划既需要一个懂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又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方法。太原钢铁公司

34、的首席信息官负责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目标,并且带领公司的信息化团队制定公司的信息化规划。规划设计与建设整合企业信息系统,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执行与实施公司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和管理公司数据库资源;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考虑和提出企业的信息战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生产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源调配等。3 太原钢铁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生产企业对实施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此类系统的主动性不强,系统实施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生产企业不完善的产销系统、落后的生产设备和低下的产能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矛盾,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

35、理理念相冲突,所以企业的产销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和组织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因此,针对太原钢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产销一体化、生产自动化以及管理方面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将进行详细分析。3.1 太原钢铁公司产销一体化中的问题我们先说说“产销一体化”的概念,“产销一体化”是指以经营联营形式把生产企业和特选的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经过某种约定的关系,规定了生产商只能把产品交给联合营业的企业做销售,而作为联营企业中的中间商也只能销售系统里面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而不能销售系统外的企业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间的联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使得企业

36、利益最大化。产销一体化是企业竞争战略中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产销联合,即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另一种是产用联合,即从事初级产品的企业与从事加工制造的企业进行联合。对于一个原材料生产者来说,产销一体化有助于生产更多种类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摆脱原材料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对于制造商来说,产销一体化可以建立享有监督销售商特许权的连锁店方式,也可以建立本公司专营或联营的零售、批发商店网,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另外,制造商还可以在各地区建立销售办事处或销售分公司,而不是通过代理商或独立的经销商来销售自己的产品。现在很多钢铁企业有这样的困惑:市场无法预测,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

37、市场淡旺季产品销售的波动。这些困惑直接制约了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内部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匹配不足,如采购能力、设备能力、技术能力等;于此同时,外部表现则为交货延迟或断货,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是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国家曾经出台的有关钢铁企业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到了,产销一体化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一环。为什么钢铁企业生产信息化体系如此复杂呢? 这是钢铁行业生产自身特点复杂性决定的。首先是产品的制造生产是多分厂联合制造的,产品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其次是因为钢铁需要大规模定制生产,炉次、浇次、轧次的组织要有规模定制,并遵守复

38、杂工艺约束;最后是因为生产条件严格,物料配置必须符合M:N 式,对产品质量必须严格把关。 这种复杂性使得那些基于BOM表、面向离散行业的通用ERP软件无法实现详细物料需求,只能作粗计划,无法实现每日生产排程。而在钢铁企业中,生产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生产排程不能完成,就无法实现产销一体化,依据生产排程返回的作业实绩就无法得到,因此ERP软件无法得到可供参考的实时数据,财务不能核算到生产工序,ERP软件的系统功能便难以发挥。 因此对于太原钢铁公司来说,结论是ERP 系统不能实现全公司的生产排程(APS),只能由钢铁专门MES(制造执行系统)来完成,而且没有MES系统支持,ERP系统如同空中楼阁,无

39、法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钢铁企业的核心矛盾是产销矛盾。从市场销售来看,钢铁企业必须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按订单生产,并充分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争取最广泛的细分市场。从生产角度来看,若按上述要求则很难把企业的全部产能释放出来,达到产量的最大化。而在钢铁行业,不实现产能最大,只是一味追求按单生产,追求每一个客户满意,赢得细分市场,这样企业内部只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关键是如何把握企业生产的产能和订单销售之间的平衡,同时又能很好地释放产能,实现产能最大化,又能很好地实现按单生产,这成为中国每一个钢铁企业要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当然也是太原钢铁公司的主要问题。下章我们会说到,解决上述问

40、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企业的产销一体化系统。所谓产销一体化系统,就是把钢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由信息化系统来综合平衡、优化设定生产销售的模式,由信息系统来进行生产计划排程,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宝钢、鞍钢、武钢等都先后投资建立了产销一体化系统,而它们的实践效果也证明了钢铁企业建立产销一体化系统是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 3.2 太原钢铁公司生产自动化中的问题想要了解太原钢铁公司自动化生产的问题,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企业生产的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只有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所设定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人所期望的

41、目标的过程。这就是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钢铁企业中,钢材的生产需要极高的温度,以及及其复杂危险的工序,如果是人工直接参与的化会有高的生命危险。因此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只是单纯的实现生产自动化是不行的,如果生产信息得不到反馈,企业就不知道产品生产状况,一样会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失。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把信息化和自动化结合起

42、来。因为信息化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首要特征,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日益在制造业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决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制造技术。制造技术的信息化带动了自动化的发展,改变我们队传统制造自动化的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自动化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综合自动化。只要企业完成了制造自动化,也就是生产自动化,那么可以明显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增加产品品种、改变和调整产品成本结构、不断缩短产品交货期,信息化的确是促进了自动化的提高,而且可以说,信息化是更高层次的自动化。

43、钢铁行业是制造行业的典型,多年的实践证明,自动化已成为钢铁企业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钢铁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应该重视本企业内外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对企业的信息化来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信息化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组织机构的性能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伴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集成化的步伐。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现在还在稳步上升,但是还不成熟,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不是很好。在太钢,最大问题是自动化设备严重依赖从国外引进。像这种高科技产品如果严重依赖进口的化,不仅对企业会造成危害,对国民经济也可能造成危害。依赖进口会对我国的自动化设

44、备生产厂商会带来严重地冲击,进口的淘汰机制会使得进口行业中有一部分自动化生产商遭受到损失甚至退出市场,因此也一定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我国该行业的发展,使得本国不能获得这些行业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如果不能获得从这些行业的规模经济带来利益,尤其是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衰落带来我国钢产量的下滑,再考虑到当出现战争或者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时,不能进口到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而本国短时间内又不能生产,可以想象我国会出现的怎样的混乱,同时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也会降低了我国将资源用于技术进步的水平。3.3 太原钢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依托先进的

45、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它既不是一种目标实现,也不是一些软硬件的简单配套组合,而是一项庞大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改革。这种变化和改革使企业需要有快速反应、更加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也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扩充,同时与组织的财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等进行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统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具有明

46、显的优势。在钢铁领域里的大型企业,比如太钢,开始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来降低企业成本,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刚在我国兴起,虽然太原钢铁公司在我国是国家重点发展企业,科研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但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而且由于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太原钢铁公司的效益下滑,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其他因素,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它的问题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更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3.3.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不全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应该包括:人力资源

47、规划、招聘、工作分析、考勤、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投资,使得软件开发难以成功,这方面问题将在下一小节重点说明,而开发人员往往因为资金和经验所限,不能够完全领会用户提出的需求要点;很多厂商在设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时候,很少考虑客观因素,如一些绩效考核系统,往往只能够支撑用户使用一年左右,由于考核体系发生了变化,或者因为领导觉得过于透明,不符合该组织的实际情况而淘汰不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总的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的并不全面,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已经实施人力资源管

48、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4。目前,太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在人事、薪酬、招聘、考勤等事务处理中集中体现,而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自助服务等事务处理涉及的很少。这就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太简单;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需要改善或改变;系统缺乏稳定性、速度慢等。3.3.2 缺少突出的厂商和软件产品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发展是任何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在我国,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市场尚未成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出来的产品本身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要求。系统软件偏重一般性,不能完全涵盖组织特有的管理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