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719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S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作者姓名 阎维杰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指导教师 仇莉副教授 2011年11月中图分类号:F272.5 学校代码:10216UDC:658.5 密级:公开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用研究型)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究硕士研究生:阎维杰导师:仇莉副教授申请学位:工程硕士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所 在 单 位:经济管理学院答 辩 日 期:2011年12月授予学位单位:燕山大学A Dissertation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

2、TRUCTION OF THE GREENHOUSE VEGETABLE SUPPLY CHAIN MODE IN HAI YANGby YanWeijieSupervisor: Assoc Prof. Qiu LiYanshan University2011.11摘 要摘要自国家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海阳市蔬菜流通基本形成了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多种零售终端并存的蔬菜流通体系。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体系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蔬菜快捷流通的需要,而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均未达到完全的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现有的流通模

3、式仍然传统,根本没有供应链的概念,也没有形成供应链模式。各环节运输条件较差,流通过程中损失大,物流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市温室蔬菜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温室蔬菜物流,提高蔬菜综合效益,已成为当前海阳市温室蔬菜流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海阳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核心的精简有效的供应链模式,构建了供应链上供应商、销售商的选择指标及农村经济合作社应具备的条件,并对供应链的绩效提出了评价模型。其次,建立了合作社与超市利益分配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最佳订货量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海阳市地形以及各农村温室蔬菜生产情况,提出了海阳市温室蔬菜的物流规划。这一研究为海阳市温室

4、蔬菜供应链上成员的合作提供了参考模式,为供应链上成员利益的合理分配提供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激励成员间的合作,有助于供应链成员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关键词: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构建;绩效评价;利益分配;物流规划- V -AbstractAbstractSince our country imposes the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vegetable circulation in Haiyang city, basically formed a vegetable circulation system,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

5、e pedlars market, with market as the leading role and varieties of retail terminal coexistence.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is system is out-of-date, it cant meet the growing vegetable circulation needs, moreover, th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of rural as well as the manag

6、ement and informationization is backward, all didnt reach complete specialization, soc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current circulation mode remains traditional, there is no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The transport condition of each link is poor, and logistics is backward, all

7、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house vegetables. Thu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reenhouse vegetable logistic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vegetables, has become the key problem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circulation fields .This article take Haiyang city in Shandon

8、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put forward to the efficient supply chain mode with the rural economic cooperatives as the core, construct the selection index of supplier and vendor in supply chain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economic cooperatives, and propose evaluation model

9、 on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Secondly,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 about benefits distribution between cooperatives and supermarket, and optimal order quantity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Finally, combine with the terrain of Haiyang city as well as rural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p

10、ropose greenhouse vegetable logistics planning in Haiyang city. 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mode for cooper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member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he interest between supply chain membe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encourage the cooperation betwee

11、n the members, to form a long-term and stable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Keywords: greenhouse vegetable supply chain; mode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fit distribution; logistics planning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国外研究现状21.2.2 国内研究现状41.2.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5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结构5第2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72.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72.1.1 供应链的涵义72.1.2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72.2 物流规划基本理论82.2.1 物流规划的定义82.2.2 物流规划的原则与内容92.3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基本理论102.3.1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102.3.2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102.3.3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原则112.4 熵值法基本理论122.4.1 熵的概念122.4.2 熵值和熵权122.4.3 熵值法132.5 本章小结13第3章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选择及评价143.1 海阳市

13、温室蔬菜状况简介143.1.1 海阳市温室蔬菜生产情况143.1.2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3.1.3 海阳市当前温室蔬菜的主要流通模式163.2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构建173.2.1 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动因173.2.2 供应商选择203.2.3 销售商选择213.2.4 海阳市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建设283.3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实施313.3.1 制订相应的导向性策略313.3.2 温室蔬菜供应链战略地位的确定313.3.3 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沟通323.4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的绩效评价323.4.1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3.

14、4.2 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的绩效评价333.5 本章小结36第4章 供应链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374.1 供应链利益分配的内涵374.2 合作社与销售商的利益分配374.2.1 合作社与销售商利益分配模型374.2.2 合作社与销售商利益分配的结果评价394.3 合作社与供应商的利益分配404.3.1 合作社与供应商利益分配模型414.3.2 合作社与供应商利益分配的结果评价414.4 本章小结41第5章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规划425.1 总体目标425.2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框架结构建设425.2.1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网络平台建设425.2.2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445.2.3

15、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技术平台建设455.3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规划具体布局465.3.1 设计思路及结构465.3.2 物流节点体系的建设475.4 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规划的政策与措施495.5 本章小结50结论51参考文献52附 录5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6致谢57作者简介58第1章绪 论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海阳市地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开放窗口城市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2003年,全市总面积1 886.84平方千米,总人口67.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4万人。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海阳市农业生产蒸蒸日

16、上,尤其是温室蔬菜,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海阳市对蔬菜生产非常重视,并大力发展温室蔬菜,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其总产量也是基本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速度比较稳定,有较大的温室蔬菜物流发展空间,蔬菜业作为海阳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多年以来,海阳市温室蔬菜的产量一直稳步上升,但是从当前海阳市的实际情况看,蔬菜类农产品的流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1)传统的流通模式物流成本高、损耗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目前海阳市温室蔬菜的流通要经过多个环节,这势必大大降低了蔬菜流通的速度,导致蔬菜质量

17、的下降。(2)大部分蔬菜通过集贸市场进行交易,流通环节繁冗。由于物流过程中的流通环节过多,每一级中间环节都要加价,价格从农户价批发商价分销商价超市价消费者价这样一层层的提升,消费者最后买到的蔬菜价格往往是很高的。(3)蔬菜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体现在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信息获取的滞后性。通常来说,农民今年种植什么一般是根据前期经验来制定生产计划的,从不与外界沟通,这样必然导致农民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行生产,使市场风险增高,造成滞销或者缺货,带来严重地浪费。另外,与蔬菜类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大量性、集中性相比,海阳市蔬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设备的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农产品“卖难”、“

18、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就成为非常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温室蔬菜供应链就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之所在。1.1.2 研究意义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国内外物流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促进农产品物流,更加符合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蔬菜作为农产品的一个分支,在宏观意义上说,研究构建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可以有效把握温室蔬菜的需求信息,使得供需平衡稳定,流通环节减少,流通价值提升,物流成本降低,实现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反应,从而推动蔬菜类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微观意义上说,本文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本文在分析研究多种农产

19、品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核心的精简有效的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的具体规划做好了铺垫。第二,建立了合作社与超市利益分配的数学模型并求出最佳订货量,并以此来分析合作社和超市的利益分配,为供应链上成员的合作提出了一种模型方法,为供应链上成员利益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进一步激励成员间的合作,有助于供应链成员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多数学者对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本文以运筹学的库存理论为依据研究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拓宽了对利益分配的研究思路。第三,结合海阳市地形地貌以及各农村温室蔬菜生产销售情况,对海阳市温室蔬菜

20、物流进行具体的规划,必将对优化当地蔬菜供应链,对发展当地蔬菜物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农民而言,蔬菜销售有路,收入增加;对消费者而言,买得便宜,吃得新鲜。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1 对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应用于研究危急中的美国杂货店。现如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荷兰、欧盟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美国以家庭农场为主,农产品物流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做到了商物合一,即当前意义上的物流中心,能缩减流通环节,增加产品价值。日本农业协会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最主要的运作主体

21、,日本中央批发市场和地方批发市场承担着物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荷兰充分利用欧洲中心的地理优势,建立了纵向合作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和完善的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其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农产品配送中心为主,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另外,一些例如供应链理事会这样的国际组织也在积极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并取得显著的结果。总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和农业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Frank和Henderson(1992)认为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出现较多的是垂直协调,垂直协调涵盖了正式及非正式的契约协议,用来连接供应链相邻阶段1。Zuurbier等(1996)提出了食品供应链的概念,认为食品供应

22、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2。J.K.Gigler等(1998)利用动态规划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模型3。Victoria Salin(1998)讨论了创新型农产品与功能型农产品在使用IT技术上的区别,并指出在农产品及食品供应链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4。Tatum等(2000)研究了基于TQM法管理牛肉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5。Golan E等(2002)根据食品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阶段,认为典型的食品供应链可以分为哑铃型、T型、对称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6,7。Van der Vorst等(20

23、02)认为,对于松散合作和链长较短的食品供应链,常选择电子商务市场模式或信息链模式,而对于紧密合作或链长较长的食品供应链则选择虚拟企业模式或价值链模式8。1.2.1.2 对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的研究国外对于利益分配的研究方法较多,LS Shapley教授提出了N个局中人合作的利益分配公式9,后来,他又提出了Shapley值的合作博弈解概念,并得到广泛应用10。Lyer和Bergen(1997)描述了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并进一步研究了在生产企业通过约束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来增加利益的方法11。Duca和Vanhoose(1998)提出了市场竞争条件下利益共享的理论模型12。Burrows(199

24、8)对澳洲六家大型会计公司的合作关系及其利益共享组织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研究,讨论了公司内部激励系统的设计13。Srinagesh Gavirneni(2001)研究了由核心生产企业和多个销售商的生产和利润分配问题14。Mariotti(2001)分析了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利益分配形式和企业收益增长的途径15。Jochen(2002)的博士论文则分析了供应商与采购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16。Ilaria Ginaooccaro(2004)提出了供应链契约的模型,通过改变契约中的一些参数来实现合作利益在供应链成员中的合理分配17。从这些资料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国外对供应链

25、成员间的利益分配的各方面均有涉及,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主要是集中在博弈理论。1.2.2 国内研究现状1.2.2.1 对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王宇波、马士华(2004)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了界定18。谭涛、朱毅华(2004)提出了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和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两种主要的供应链整合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约束机制的有效的组织模式19。任迎伟(2005)研究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小型生产组织改善其弱势地位的对策20。庞胜明等(2005)提出了以批发市场

26、为核心建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21。陈淑祥、王宇波(2005)认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特征还表现在:市场主体过度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核心企业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生产能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22。蒋侃(2006)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23。李晓锦(2006)研究提出了基于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24。邓俊森、戴蓬军(2006)提出了以超市和企业化的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25。阮承健等(2007)提出了以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以上游农户以及批发市场、下游生鲜超市为主要节点企业的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模

27、式26。杨为民(200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27。张学志(2009)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分别分析了以现代化的农业集团为核心的供应链、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以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等供应链运作模式28。侯玉梅等(2010)分析了河北省农产品供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龙头企业+终端消费市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29。王立鹏(2010)从食品安全的视角出发,提出以连锁超市为核心企业的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30。邱忠权(2010)对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物流网络优化进行了研究31。杨学义、李新卯(201

28、1)研究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32。这些学者的研究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丰富了农产品供应链理论,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定量分析比较少、现象描述比较多以及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价格层层递高。1.2.2.2 对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的研究近几年,国内关于供应链成员之间收益分配的研究也有不少结果,基本是基于博弈的方法。蒋阳升(2004)研究了基于Nash谈判模型的分配方法以及基于Shapely值的分配方法等33。卢少华、陶志祥(2004)对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供需链上相邻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情况对动态联盟的利润分配

29、进行了讨论34。此外还有许多基于博弈思想的分配方法讨论。王岳峰、刘伟(2005)研究的考虑权重的Shapley值法虚拟企业伙伴利益分配策略的改进,避免了传统的利益分配不能合理考虑投资、风险和贡献等因素的缺陷35。潘会平、陈荣秋(2005)利用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分配比例对合作双方利润产生的影响36。蒋鹏飞、王震(2008)研究的三级供应链合作博弈分析,建立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的合作博弈模型37。以上文章主要是比较分散的基于博弈论分析了供应链,尽管如此博弈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却因他们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普遍的重视。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在国内外文献中,对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研

30、究主要是集中在现象描述比较多,深入的定量分析比较少等,如果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的学术论文中,虽然研究较多,讨论也极为深入,但从博弈模型入手较多,而从运筹学库存理论涉足的论文甚少。因此,本文选取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做了进一步的探讨。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结构本文所研究的是海阳市温室蔬菜供应链的构建模式及利益分配问题,首先提出供应商、销售商的选择指标,进而完成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设计并进行评价,然后建立利益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做利益分配分析,最后,对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进行具体规划。具体研究内容

31、如下: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第2章介绍了论文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主要包括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物流规划理论、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熵值法理论,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第3章是本文的重点,建立了温室蔬菜供应链的构建模式,并对供应链成员进行合理选择,以及温室蔬菜供应链模式的实施和绩效评价。第4章是在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分配研究并做具体分析。第5章对海阳市温室蔬菜物流进行具体规划。最后对论文的研究结论做了总结。 - 59 -第2章基本理论与概念第2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2.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2.1.1 供应

32、链的涵义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后来,随着供应链的概念问题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注意到供应链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半成品和产成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一个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38。马士华对供应链较为完整的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39。它的共同目标是供

33、应链的核心企业,服务对象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40。2.1.2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2.1.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围绕核心企业,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商流、业务流和资金流的计划和控制职能,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和原则,把供应链中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作用,以达到供应链整体获益为目的41。2.1.2.2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1)以客户为中心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买方市场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在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的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供应链始

34、于客户需求,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的管理都是以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运作的。(2)强调成员间的合作共享以前,企业之间的合作纯粹是交易关系,彼此遵循单向有利原则,考虑的主要是自身利益,而对其他成员的利益置若罔闻。在供应链管理中,成员企业已经超越了组织机构的限制,转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建立了新的客户关系,使企业认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参与市场竞争是很疲惫很危险的,只有通过供应链实现各成员企业的合作,建立具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使彼此企业之间发展稳定的、持续的、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达到各成员企业共赢的目的。(3)注重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在供应链中,信息是保证供应链成员之间沟通的纽带,供

35、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企业主要是通过信息这条纽带而集中在一起的,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为提高整条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快速准确的信息是成员企业进行决策的有力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运作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升整条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因此,信息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信息管理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的集成,通过构建信息平台,把供求信息及时准确的上传到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实现信息共享。(4)强调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各个成员企业的经营中都会出现,以前是间歇性的,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协调,最终使整体竞争力下降。而供应链管理则强调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起来,通过实现供应链上成员

36、之间的流程集成化,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的目的42。2.1.2.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客户服务最优化、总成本最低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总库存最少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矛盾,达到供应链绩效最优化的目的43。2.2 物流规划基本理论2.2.1 物流规划的定义狭义的物流规划,定义为制定或实施某一物流计划的过程。广义的物流规划有三种定义:第一种:物流规划是指对物流的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是对物流制定详细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将来的长期性、基本性、整体性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以此来制定将来的整套可行性方案。第二种:物流规划是指对长时间、大规模、大范围的物流信息与资源开

37、发的总方向和总目标的设计,是一种从战略角度出发的全局设计方案,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全面权衡利弊来统筹全局,制定将来的发展规划。第三种:物流规划是为国家或地区制定长远的物流发展计划,是对未来物流发展的一种长时期的指导性纲领和组织实施策略。它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的物流规划以及集团物流规划和企业物流规划等。2.2.2 物流规划的原则与内容物流规划通常是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这是由物流技术应用和服务运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的。因此,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物流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基本原则44,45:(1)支持规划目标实现的服务原则在制定物流规划时

38、,不要盲目追求技术新、规模大、功能全,不要过分搞形象工程,应注重改善当地的物流服务环境,立足于城市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使物流业成为将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整合现有资源的系统原则物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通过对各种物流节点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因此,在物流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设施设备等资源,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等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各种物流要素,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避免浪费,实现全市的物流方式优势互补。 (3)各节点有机衔接、合理分工原则在制定物流规划时,需要对物流节点进行有机

39、衔接、合理分工,否则,不合理的节点布局会使物流停滞,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增加风险,同时也会间接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4)全方位、多渠道的协调发展原则近几年,许多城市在着手制订各自的整体规划,在物流规划的过程中,应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出发点,协调和整合各方面因素,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协调机制,整合发展。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选址、物料搬运、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网络规划、物流中心等内容。2.3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基本理论2.3.1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靠,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对蔬菜类农产品进行合理高效的仓储、运输、加工、装

40、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配送、信息传递等活动,同时利用网络系统将生产者、经销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统一整体的网络结构模式,实现蔬菜类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物流成本降低、蔬菜损耗减少以及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的目的。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需要供应链上各个成员能够互相支持与协作,摒除传统的单一目标或单一企业利润最大化,各成员必须意识到自身是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一员,要为共同目标的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而协同合作发展。2.3.2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蔬菜是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特点是季节性、易腐性、相对价值较低,这使得蔬菜类农产品的物流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但是当前蔬菜类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持

41、续性以及生产的长周期性与包装、运输的短周期时间差很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和物流技术水平下,要满足其时效性的要求并非易事。具体来说,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特征如下:(1)从生产方面来看,蔬菜类农产品的生产比较零散。生产规模小,多家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起来才能构成“经济运销单位”,因而在生产区需要统一集货。(2)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自然条件对蔬菜类农产品的生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是消费是持续性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具备加工和储藏服务。(3)生产的整个过程不可分割。蔬菜属于有机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成长,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简单分开生产再拼装,而且也不可能做到蔬菜规格一致(

42、如大小、形状、甜度等),所以在运输与出售前,进行必要的分类、分级包装加工。(4)需要低成本运行。蔬菜类农产品的一般单位价值比较小,包装也比较繁重,需要特殊的储运装备和技术,这势必增加物流费用。(5)包装难度大。蔬菜类农产品的价格低、数量多、体积大,产品的形状各种各样,要求包装具备较强的抗冲击、抗压和保鲜保质的功能,而且在包装过程中要防止污染,保证卫生,这都使得低成本包装困难重重。(6)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蔬菜对人类身体健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蔬菜怕挤压、潮湿,要使得蔬菜质量得以安全保证,就要大大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运输又快又稳,这就给蔬菜提出了非常高的运输条件。(7)仓储难。蔬菜

43、类农产品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蔬菜对温度、湿度要求苛刻,每种蔬菜类农产品的仓储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各有差异,这使得仓储成本上升,仓储技术要求高。2.3.3 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构建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应注意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对供应链的功能进行有效整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相互补充,实现功能整合,加强各功能之间的衔接性,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价值。同时,由于各节点成员在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中所处在的位置不同,尽管构建供应链的目标是实现整体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各个成员的组织体系、经营方式等各有差异,除了要通过核心企业发

44、挥协调作用,减少各成员之间的功能重叠之外,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各成员在供应链上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避免孤军作战,还要在管理、组织及控制上实现整体性,提高信息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2)适农性原则构建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蔬菜类农产品的快捷流通,但是蔬菜类农产品易受季节和自然天气的影响,无法实现类似工业品那样的拼装。蔬菜类农产品种类繁多以及易变质的特性,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专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类农产品需求的持续性,要确保蔬菜的供应充足。因此在构建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特点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构建

45、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3)精简性原则构建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过程是从农田到餐桌,从农户到消费者,整个流通过程中涉及到的成员众多,而为了能使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灵敏迅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该精简、具有活力,供应链每个节点企业之间都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参与的节点企业数量最简,各成员能建立起稳固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减少蔬菜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共同为实现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目标而努力。精简节点企业后,科学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统筹规划,为减少蔬菜损耗和降低运输成本,节点企业间需要密切配合,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提高运输效率。(4)顾客导向性原则蔬菜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应该通

46、过细致周密的市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情况和需求决定服务方式和水平,满足不同消费者在购买时间、地点和服务上的需求,以确保供应链整体的赢利。2.4 熵值法基本理论2.4.1 熵的概念熵是度量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偏离平衡态的程度。根据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而熵却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二者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因此,当系统可能处于某几种不同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时,熵的大小通常用式(2-1)来度量46: (2-1)2.4.2 熵值和熵权熵值是系统状态不确定性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系统信息已知多少的一种度量,可以用来衡量系统风险的大小。系统的熵值越大,系统越混乱,非确定性越强,风险越大;反之,熵值越小,所蕴含的信息量就越大,风险就越小。熵权是指各指标传递给决策者的信息量大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权数。熵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可直接根据各备选方案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2.4.3 熵值法在有个评价指标,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简称评价问题),给出原始矩阵。其中,表示评价对象在第个指标上的值。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1)将指标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指标之间不同量纲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2)将各指标值归一化,计算第项指标下第个对象指标值的比重: (2-2)(3)计算第个指标的熵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