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743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届互联网参赛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背景:接“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任务之后,我认真地思索:这样的教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去选取,要经得起同事和教学对象的认可,怎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呢?那得上一堂公开课。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定格在一堂阅读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为了更好地践行它,在设计这课时,我采用了“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进行教学”的思路:首先揭示课题,了解“唯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围绕“作

2、为我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老妇人)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是在什么情况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理解老教授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进行课文的拓展。 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网看资料、做课件等,每一个流程都离不开它。在教学中,课件始终伴随着课堂,比如在理解转述的话语时,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所有的人都能一目了然,同时也能激发大家思考如何把转述句换成直接话语的兴趣;在教学结束时,用ppt的形式呈现老师赠送的话,也能

3、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互联网的存在确实给这堂课增添了不少光彩,它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它的作用。这一过程历经了两个多月,我为之付出了很多汗水与心血,反复地去实践,反复地去修改。即使是这样,难免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我相信我一直在路上!教学课题: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

4、。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本文篇幅较长,可以展开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

5、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秘密”蕴含的感情,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情境创造 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唯一的听众。请齐读课题。 (2)、质疑:

6、“唯一”是什么意思?“唯一的听众”指谁?(板书:老妇人),她是谁的听众?(板书:我)。老妇人是怎么做我的听众的? 二、研读:感受关爱与鼓励。(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哪几自然段在写她是怎么做我的听众的?(3-8)(2)交流:请你们快速浏览3-8段,边看边思考老人做我听众时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3)请同学们默读这几段,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4)同学们,谁来说说?老人对我说了些什么?第一次:“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第二次:“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

7、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第三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第四次: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找得很全,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不全的就请你赶快补画上。老人每次说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她为什么这么说?(1)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她说了什么?“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A、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交流: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为什么他想溜走?(因为他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8、。)拉小提琴是件很好的事?但为什么说是破坏呢?(因为琴技很差,差到爸爸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板书:音乐白痴)。B、老人为什么这么说?(板书:聋子,她自称聋子对我的爱护,老妇人是在爱护和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C、带着我们的理解,读读老人说的话。谁站起来读读老人的话?指导朗读,问号的语气,情感。指名读。D、通过作者对老人的语言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E、心地多么善良的老人啊!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老人说的话:“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2

9、)、第二次她说了什么?“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A、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说我拉不好),老人便对我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B、她为什么这么说?(“每天早晨”干什么?鼓励他坚持练琴)C、 多好的老人啊,耳朵虽聋了,但可以用心去感受我的音乐,谁用心地读一读?齐读(3)第三次老人说了什么,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A、很好!谁再来读老人说的话?请你读。好。“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B、请同学们反复读句话,思考这是在什么情况下

10、说的?C、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D、给了我几分自信的老人是多么可敬啊?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敬意齐读这句话吧!(3)、最后一次老人说了什么?(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A、这是一个转述句,把它变成老人直接说的话?谁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我就是那位小提琴手,老人对我说(引读):“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B、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C、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鼓励我在琴技上更进一步,不要满足。)(4)、师生合作读:可敬可爱的

11、老人啊,当我灰心时,她对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当我有几分自信时,她对我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5)、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朗读4-8段。2、研读老人平静的眼神。(1)师:老人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感动,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也令人难忘。请你们小声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划出来,反复读。 (2)交流:出示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

12、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齐读:同学们,你们看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平静”)指导朗读出平静的语气。指名读。有什么含义呢?同桌讨论一下:(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让我消除紧张的心理;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在老人的关爱和鼓励下,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沮丧 兴奋 小提琴手) 三、揭示主题1、老人真的是聋

13、子吗?她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老教授)2、现在回答我,为什么用“唯一”来形容听众?(板书:关爱 感激),带着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读最后一段。3、作者在展现人物的品质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四、拓展升华1、老人本不是聋子,但却撒谎自称是“聋子”,你怎么看待这个谎言?(善意的谎言)。在你的生活中有善意的谎言吗?2、总结:是啊,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能促使人们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困难,绝处逢生。善意的谎言,它能体现人间的真情,让人懂得感恩。3、最后,送同学们三句话:(屏幕出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不要吝啬自己

14、的鼓励和微笑!愿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 板书: 唯一的听众 老人-“聋子” -老教授爱关感激 沮丧 兴奋 我-音乐白痴-小提琴手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教学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让学生在多种朗读形式中来理解课文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师生合作读、反复读、快速读、小声读这九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

15、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二、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感悟理解老人的语言和神态,从而总结出在老人这样的关爱下,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三、运用板书来推进课文 板书一目了然,总结老人对我的关爱,让我从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当我成为一个小

16、提琴手后,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时,仍能想起那唯一的听众,表达了我的老人的感激之情,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口”字。展示完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之后,及时总结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加深了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记忆。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文,拓展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课内的“老人本不是聋子,但却撒谎自称是“聋子”,你怎么看待这个谎言?(善意的谎言)。在你的生活中有善意的谎言吗?”来引导他们说话,同学们说的很真实也很感人,我及时总结,达到了说话的目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五、改进的地方(1)、在读的形式上还可以改进,如男、女生读,部分同学读,分组读。(2)语调上改进,读老人的话,都是一个语调显得有点呆扳。(3)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上还要改进,要做到环环相扣,衔接自然。(4)文章的开始是否可以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完整地齐读课文,在朗读后,揭示出文章的主人公。 教学资源:课件(见附件) 参赛信息:姓名:蔡敏 参赛教案在文库中的访问链接: 省份:四川省 学校全称:广元市实验小学通讯地址:广元市利州区文化路47号邮编:628017联系电话:13698337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