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8294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查自评报告根据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浙食药安办(2022)8号)有关要求,对照创建细则,经认真自评,我县(市、区)创建工作基本达到创建标准,现将创建工作情况自查自评如下。一、长兴县创建工作情况自启动创建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努力推动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食品安全事件,监管部门各项硬件设施和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风险管控能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群众满意度、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

2、五个明显提升(一)党政同责落实到位。一是党政同抓,组织有力。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调研和检查,及时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题听取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和创建汇报,制定出台长兴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方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二是三级联动,责任到位。继续完善基层食安办能力建设和协管队伍建设工作,实现县、乡两级食安办规范化创建全覆盖,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协管员队伍100%全覆盖。持续做好

3、村居网格员培训考核工作,深化运用“掌上基层APP,强化基层网格智慧化监管建设。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报信息58137条,问题发现率60.14%,事件办结率达98.91%。三是经费保障,运行畅通。县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各乡镇(街道、园区)积极加大配套投入,重点加强对创建工作中软硬件建设和协管员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真正做到了硬件促达标、软件上水平。(二)风险治理深化改革。一是加强监督抽检。坚持“全覆盖、细分类、突重点”,充分发挥监督抽检在靶向监管、风险定位、隐患排查、精准整治等方面的有效作用。依托国抽和双随机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督抽检力度,及时处置抽检不合格食品,并做到1

4、00%全公示。截至目前,完成抽样1563批次,完成年度任务65.1%;核查处置91起,不合格处置率、80天按时办结率均为100%。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全省率先推进“抽、检、研、处”一体化建设,成立全国首个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组建食品抽样、风险研判、核查办案三支队伍,建立健全快速筛查发现、风险研判会商、分类核查处置等工作机制,打造形成具有长兴特色的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新模式。今年以来,已开展风险研判会商4次,推动专项整治5次。健全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及报送机制,实现县域全覆盖。三是严格执法威慑。在做好日常巡查检查工作的同时,坚持行刑对接,通过加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业理论建设,

5、落实线索源头管理、线索研判、线索落地等机制,持续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舌尖上的威胁今年以来,共立案食品类案件608起,办结567起,移送公安10起。(三)整体智治有效提升。一是核心业务数字化应用全面推进。全面推进“浙江外卖在线”系统应用,截至目前,已完成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任务数898家,在线率93.49%,激活“浙江外卖在线”商户端1003家。加快“浙食链”系统应用推广,目前全县完成新增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共2135家,完成阳光工厂建设82家,完成样样赋码数907个,完成件件扫码数个。二是全程闭环管控体系巩固深化。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

6、强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的通知,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重点推进“浙冷链”“浙农码”建设和使用。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码”“四个不得”“三专二亮”工作要求,对冷链食品落实“专用通道货、专区存放、专柜(摊)销售,亮浙冷链码、亮进口冷链食品告示牌”等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冷链运输车检查卡点共出动各类检查人员5942人次,检查冷链车辆12098辆,分类处置51件进口冷链食品问题。以本地农业公用品牌“长兴鲜”为突破口,通过赋“浙农码L统一归集不同农业信息系统数据,实现“码”上追溯,保障本地农产品质量,并有效指导本地农业企业发展和管理。(四)社会共治走出新局面。新增五

7、星级食安办1家,四星级食安办5家,三星级食安办全覆盖。提质扩面食安保险,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批农贸市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公益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超、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等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单位参保商业险。第一时间处理食品药品类投诉举报事件,实现处结率和满意率两个100%o持续开展系列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五)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参与制定省级标准2个,牵头制定市级标准1个。“长兴漾荡河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成功争取中央资金450万元,争取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落户我县。深入推进粮

8、食产业“五优联动”“放心粮油”示范创建、“优质粮食工程”等建设,实施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近3万亩,成功通过全省第一批“放心粮油示范县”复审(全市仅我县1个)。新增3家“民生药事服务站”(累计9家),累计建成放心城乡农贸市场13家,推动17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完成HACCP.IS022000体系认证。持续推进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新三年行动,21家名特优食品作坊100%实施“5S”管理提升。二、创建自评情况(一)否决项情况。近一来来,我县未发生重大级别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发生三次以上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未发生因履行食品安全职责不到位,引发系统性、区

9、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不存在弄虚作假、干扰评价工作的情况。2021年度在上级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为良好,已经达到相关要求。(二)综合评分情况。创建以来,我县一直以创建评价与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围绕28项评价内容74项评价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基本实现了党政同责落实到位、风险治理举措得力、整体智治创新有为、社会共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示范引领走在前列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自评综合得分105分。三、存在问题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对照党和各级政府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点多面广,监管力量仍待强化;新产业

10、新业态的风险隐患不断凸显;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对监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风险监测、预警交流、会商研判等体制机制建设还存在漏洞,离全程无遗漏监管、问题闭环处置还有差距。四、下一步举措我县将以此次评价管理为契机,严格按照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完善、深化提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努力推动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聚焦示范创建抓党政同责。以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为目标,全面实施长兴县食品安全重要事项督查督办和通报约谈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同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新增四星级食安办5个,五星级食安办2个,推动

11、我县“食品安全指数”走在前列。二是聚焦关键重点抓项目建设。依托“浙冷链”继续筑牢进口冷链食品物防防线,确保不发生“物传人”事件;高效应用“浙食链2.0版”,健全食品安全闭环追溯体系;全面融合“浙农码”合格证、“浙土码”产地信息等系统,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贯通;深化餐饮线上线下综合治理,实现“外卖封签”“阳光厨房“全覆盖。以“全受控、真闭环”为目标,推动“抽、检、处、研、控”一体化建设走在前列。三是聚焦问题导向抓从严监管。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抓牢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的监管,大力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残留促提升”等专项整治,高标准推进“铁拳”“亮剑2022”“2022昆仑”“2022剑锋”等系列统一收网行动,严肃查处一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突破道德底线的食品违法案件。四是聚焦共建共享抓责任落实。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在责任保险、投诉举报、科普宣传、社会监督等方面聚焦发力,全方面落实经营主体、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等各方责任,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以星级食安办评价工作为抓手,持续提升各乡镇(街道、园区)在食品安全工作上的综合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