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600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413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3页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3页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3页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3页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语言学ppt课件.ppt(4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播语言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说道: 编织一张只有一个网眼的鱼网或许也能捞到鱼,但这靠的纯粹是运气。 要想每次都捕到鱼,那就必须编织一张足够大的网,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罢了。,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 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 与书籍为伴, 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 哈佛大学校训之一,第一讲 有关传播语言学课程的阅读书目,A 类 :综合类 1. 齐沪扬 著传播语言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童之侠 编著 国际传播语言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 索燕华、纪秀生 著传播语言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 余志鸿 著传播符

2、号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李彬 著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余志鸿 编著符号 传播的游戏规则,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 李凤辉 著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 张颂 著 语言传播文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9. 俞香顺 著传媒 语言 社会,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版。,10. 李元授、白丁 著新闻语言学, 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11. 曹炜、高军 编著 广告语言学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13. 黄匡宇 著电视新闻语言学

3、,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14. 王泰兴 主编有声传播语言应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 15. 宋昭勋 著非言语传播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B 类 :语言类 1. 徐通锵 著语言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戚雨村 编著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纪秀生、王建设 著现代语言学通论,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 伍铁平 编著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论语言与语言学的重要性,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5. 钱冠连 著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6.

4、于根元 等著语言哲学对话, 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7. 宁基 编著行为语言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 陈忠华、韩晓玲 著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 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9. 王德春 著多角度研究语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 美德怀特 鲍林杰 著语言要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版。 11. 英罗宾斯著简明语言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齐沪扬、陈昌来 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 陈建民 著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4. 刘艳春

5、著 语言交际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英简 爱切生 著语言的变化: 进步还是退化?, 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C 类 :传播类1.美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 著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2.庄晓东 主编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 戴元光 编著 传播 人的本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 李珠 编著传播与Me推销自己的学问,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谭学纯 著人与人的对话,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王怡红 著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 人民出版社,2003年

6、版。,7. 李彬 著传播学引论, 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8. 邵培仁 著传播学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张国良 主编传播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 苟志效、陈创生 著从符号的观点看 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1. 张咏华 著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 孟建 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 理论诠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讲 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一、传播语言学 二、传播 三、语言,一、传播语言学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

7、融合,这种交叉与融合催发着新兴学科不断产生,这也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传播语言学就是这样一门新兴的交叉、综合学科。传播语言学是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学科理论的汇合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传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语言学和传播学结合的产物。 语言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方面有许许多多的交叉情况,这充分显示了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多边亲缘关系,也反映着两者从微观到宏观的密切联系及其必然性。 语言是构成传播内容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元素;传播是体现语言及其他传播工具社会功能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传播语言学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问题,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传播的

8、关系,考察语言的传播功能以及语言特性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今天的时代,正走向高度“综合的时代”。所谓综合,指的是本学科在两门或多门学科的融汇、交叉、渗透、结合、碰撞当中,产生出一个“中间地带”,这中间地带带给科学工作者一个新的意识,即一个纵深的新意识。 而今的时代,不仅是一个“综合”的时代,而且更是一个“应用”的时代。教育部很早就明确提出:我们的科学研究要“稳定基础学科规模,适当发展新兴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因此,大力开展作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传播语言学的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研究人类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规

9、律,探索媒介语言的传播奥秘,阐明人类语言的交际性质和发展规律已成为当代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无疑将会促进传播语言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一个成熟的、富有应用价值的传播语言学无疑也会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二、传播 “什么是传播呢?答案只需加一个字,即什么都是传播。” “如果我们把衣食住行改为衣食住行传来概括人类基本行为,就更加全面了。”,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 第一,强调传播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传播的材料。(信息是用符号传递的报道,报道的内容一般是未知的。)信息是传播行为实现的前提,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 第二, 强调信息的可流动性,就是信息从甲方(传播者)传到了乙方

10、(受传者) 。可以说信息的流动是传播实现的标志。 第三,强调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物质信息可以变为文字信息。信息可以转换,使得传播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媒介进行。 第四,作为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和变化的传播活动,还具有时间的储存性和空间的传播性。,三、语言 在我国语言学界中,有关语言的定义,基本上是围绕着本体结构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来诠释的。,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而且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系统联系,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因此,从结构上把握语言的本质特征,就要重点把握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从功能上看

11、,语言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 语言之所以产生和存在,人们之所以要用语言,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这些本质功能,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因此,如果要给语言下定义,可以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考察: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也有学者 从工具性、符号性和信息性等语言的基本属性角度来给语言下定义,认为 “语言是一种以人类的大脑为物质前提、发出的声音为物质载体、作为思维和交际工具的符号信息系统。” 应该说,无论是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来定义语言,还是从工具、符号、信息三方面

12、来定义语言,都是比较准确地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本质,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语言学的研究状况。,此外,我十分赞同许国璋对语言的看法。 许国璋在许国璋论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世界和描写世界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卷),关于语言概念的认识大致分析出了五种类型: 一是交际工具类,主要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二是结构系统类,主要有“语言是一种表达观

13、念的符号系统”(索绪尔);,三是能力、行为和活动类,主要有“语言是说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能力”(乔姆斯基)、“语言是以传达思想和感情为目的的人类活动”(叶斯帕森);,四是综合类,主要有“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的、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体系性特征的、处在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运动过程之中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相结合的符号体系”(王希杰);,五是其他类,主要有“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是存在的住所”(海德格尔)、“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唯一方式,而世界也只有进入语言之中才成为世界”(伽达默尔)。,“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

14、 “语言是人进入社会的重要通行证” “语言是人的第二外表”,第三讲 语言的运用 第四讲 语言的类型(汉语如是观),第四讲 语言的类型(汉语如是观) 一、语法结构类型 二、语言亲属分类 三、语言气质风格类型,一、语法结构类型 1. 孤立语(汉语) 2. 屈折语(英语) 3. 黏着语(日语) 4. 多式综合语(印第安语),孤立语: 汉语-“缺乏形态” “形态”:一个词形单位,由于它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I love her She loves me 我 爱 她 她 爱 我,汉语语法的特点 “缺乏形态”-“句子成分与词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法与句法类型基本一致”-“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

15、的重要手段”-“量词丰富,有语气词” 英汉对比-“像连环”、“像散沙”、“像散文”、“像和尚”、“像吸铁石”,在语言结构上,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主要靠意合法组词造句,西方语言是有形态变化,主要靠形合法造句(强调形态变化规则及其系统)。比如说汉语,它不像形态语言那样追求外部的结构意义符号形式逻辑的要求,而是着眼于内在意念、意象的把握,力求简洁,多省略、跳跃。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可连在一起,而较少受形态成分的约束,像“烧火”、“晒太阳”、“吃大碗”、“吹风”、“一匹马骑二个人”等等。这正是汉族人整体思维制约汉语的产物。也就是说,汉语的语句,必须从句法、语义、语境等方面联系起来作“整体”的观察,才

16、能领会。而不能只孤立地通过句法达到理解。像元代马致远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只用了两个动词,前三句全部是名词,要理解这首词就必须从整体上去“意合”。,一个民族总有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重认识活动的细节;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础,比较注重从整体方面来把握对象。譬如说在伦理和道德观方面,中国人强调以国家、民族、宗族和家庭为重,乡土观念浓重,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落叶归根”等意识。在思想、行为活动和道德准则中,群体、宗族具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伦理意识在于追求

17、尽善尽美、圣人完人,以慎言为美德。西方社会意识则以个人为生活重心,在思想、行为和道德准则中,个体意识具有中心地位。为人不拘一格,“四海为家”,居住迁徙广为流动;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奋斗和生活为荣,乐于谈论个人一得之见,社会生活和个性色彩具有多元化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人生准则等方面,它反映在语言上也是极其明显的。例如,在姓名排列上,中国人一般先是宗族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人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或教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个体。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时、分、秒为时间顺序,地址则按国、省、市、县、街道、门牌

18、号码的顺序排列,突出的是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习惯以秒、分、时、日、月、年为时间顺序,地址则按门牌号码、街道、县、市、省、国家的顺序排列,突出的是个别向整体的合成关系。,二、语言亲属分类 亲属语言是语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是从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发展出来的,有同源关系,它们是亲属语言。有些语言学家把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基础语”,而把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叫做“子语”。这里所说的“亲属语言”、“母语”等都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和生物学中的“亲属”、“母子”等是两回事。生物学的母子,

19、是分开的个体,可以并存;而从原始基础语分化来的若干种语言与母语不能并存。法、意、西、葡、罗等语言共同来自拉丁语,英、德、荷兰、瑞典、丹麦等语言共同来自日耳曼语,俄、保、捷、波、塞尔维亚等语言共同来自古斯拉夫语,因此,这些语言都是亲属语言。拉丁语、日尔曼语、古斯拉夫语、梵语则都来自原始印欧语,也是亲属语言。,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在各个语系中,印欧语系是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甚至可以说,“语系”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和发

20、展起来的。汉藏语系的研究还相当年轻,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有较大进展。汉藏语系究竟可以分为几个语族和语言?现在语言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除汉语外还包括侗台、苗瑶和藏缅三个语族。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有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三、语言气质风格类型 恩格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文化气质。他说:意大利语像和风一样清新而舒畅;西 班牙语像林间的清风; 葡萄牙语宛如海边的浪涛声; 法语像小河一样发出淙淙的流水声; 荷兰语宛如烟斗里冒出的一缕浓烟,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

21、觉。,罗蒙诺索夫(17111765 )俄语语法:罗马皇帝五世曾说,用西班牙语跟上帝,用法语跟朋友,用德语跟敌人,用意大利语跟女性说话都是合适的,可是如果他娴于俄语,那么这种语言都适合。因为在俄语中都可以找到西班牙语的庄重、法语的生动、德语的坚强、意大利语的柔和,此外,更有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优美。 (汉语:简洁优美而富有表现力),强悍型:德语庄重型:西班牙语敦实型:荷兰语活泼型:法语娇柔型:意大利语,强悍型:蒙古语 庄重型:纳西语敦实型:藏语活泼型:维吾尔语娇柔型:傣语,强悍型:东北话庄重型:北京话敦实型:山西话活泼型:广州话娇柔型:苏州话,第五讲 语言在人类传播阶段中的主导作用,加拿大思想家麦克

22、卢汉在媒介通讯:人体的延伸(1964年)认为:语言影响了传播方式;语言影响了媒介的表现力;影响了人体的延伸。, 语言的运用延伸了人的五官和整个身 姿; 印刷媒介中的语言运用,延伸了人类 的耳朵; 电视中的语言运用,延伸了人类的眼 睛和耳朵。,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重要阶段,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把它们称之几次重要的传播革命,并且还有一段很形象的说明。他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比作只有24小时的一天来计算,那么在这个“传播学时钟”上,1小时就相当于41666年,1分钟就相当于694年,1秒钟就相当于11.6年。,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次革命 - 人类语言的出现,发生在10万年前(我

23、们以为,人类最初的原始、零星的有声语言活动可能出现在10万年前,而成熟的、有系统的有声分节语言的历史可能距今仅仅只有4万年左右的历史23点),相当于这一天的21:36;,人类在公元前3500年的第二次传播革命中发明了文字,在“时钟”上大约为23:53(“最后7分钟”);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公元620年发明了印刷术,此时约为23:59;1450年,戈登堡发明了第一部手摇式印刷机,此时为午夜前46秒; 1844年,当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并迎来电讯传播(电波、电话、广播、电视等)的曙光时,离午夜只差13秒; 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这时离午夜仅3秒钟。,(1)语言传播阶段

24、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可以肯定地说,人类语言的出现,即使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惊天动地的大事之一。 这是因为语言的产生,是人类摆脱动物界的决定性的一步 ,其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远祖第一次的直立行走和离开森林。,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成就了人类。 语言为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提供了最为得力的工具,也为人类进行思考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其产生过程或许是漫长而“煞费苦心”的,但一经出现便因其具有简便易行、内涵丰富的特点而倍受青睐,因为它可以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

25、累为后人所继承。有论者这样对人类语言的传播价值作了如下评价:,语言第一次在人与自在世界之间嵌入了中介物。语言的产生出于认识世界和与他人交流的需要。 首先,语言使世界成为客体和对象,语言意味着对世界的描述和表达,世界以语言的形式进入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中,从而成为我们的对象。, 其次,语言意味着区分。语言从表面上看是给原始世界中的事物贴上标签,但是语言绝非如此简单被动。事实上正是语言对混沌的原始世界做出区分,并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这种区分。语言就像是一幅地图,浑然一体的世界被这幅地图所分割,并呈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语言意味着建构。人类通过语言建构了一个不同于原始世界的不可见的意义世界。像自由、平

26、等、幸福这些概念,如果不是由于语言,它们永远不会存在,至少不能够被我们清晰地理解、表达和传播。,总之, 由于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得以交流并为集体所共享;因为有了语言,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才有可能延续下去并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语言,才使人类从心理到行为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加速其进化的“核能”。语言成为轻便的达意工具,是文字符号出现之前最便捷、最普遍、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方式。,(2)文字传播阶段文字在人类交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早在1877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就在古代社会中强调指出:“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

27、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后来,英国的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中,又进一步提出以文字的使用和人口5000以上的城市的出现、复杂的礼仪中心的形成作为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几种古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圣书文字、苏末人(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中美洲人的玛雅文字等,都是表意文字体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古时期使它在突破语言空间限制、增加群体间的社会联系方面增强了应用范围。 可以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和提高、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交流和发展,因而也就有助于社会走入文明时代。,十 取 七 得,对汉字的评说 1. 汉字的功绩 -“活化石

28、”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培养儿童智力的魔方” 2. 汉字简化,儿-兒 为-為 华-華 历-歷 圣-聖 聪-聰 爱-愛 尘-塵,小 妻 私 朱 出 酒 美 佛 喜 疑(凝),文字的产生之所以能够促使人类脱离蒙昧,跨入文明的门槛,还可以从文字产生以后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得到说明。文字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既记录了语言,又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上的局限,加强了语言符号的标志功能,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使社会群体的记忆飞跃性地增长,异代人们之间的交际渠道更加畅通。这样一来,群体的世世代代都可以高效率地学习并利用祖祖辈辈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把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变成后人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发展文化的起点

29、。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的使用大大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有助于社会全面地摆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期。,文字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记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言这一新的存在形式。这对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提高语言的效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增进了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和作为思维形态表达形式的能力,从一个角度推动了民族的直观思维向概念思维转化,从而有助于一个民族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其次,它促使了语言语汇的积累和更新,语言成分的加工和锤炼,语言表达方式的增加和改进,从一个侧面推动语言向丰富、精密、规范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使文学艺术得以发展并趋于成熟。最后,它拓展了

30、语言的应用范围,使之形成了历史和科学的文献,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民族文化水平,增强了民族的历史观念、传统意识和聚合能力。,(3)印刷传播阶段文字产生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纸的发明(中国:公元105年,蔡伦)为印刷传播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人类的文明发展,自从有了印刷术,一切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很少再失传。印刷的主要产品书籍,被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术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

31、”。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很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制更为方便。1450年左右德人戈(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印刷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从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外,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印刷和制版的方法。,

32、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在社会组织(1909)一书中的观点,报纸、书籍和杂志作为新的大众媒介,它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一句话,印

33、刷传播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4)电讯传播阶段如果说印刷传播阶段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讯传播阶段则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瞬时传播。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成为“顺风耳、千里眼”。自从美国人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电报,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法国人马瑞根据中国灯影原理于1882年发明了摄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影、广播、电视的相继出现,人类远距离瞬时传播的梦想开始一步一步地实现。,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知识传播瞬间万里,而且克服了印刷传播中的运输等障碍,为信息知识传播开辟

34、了一条省钱、省力、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成为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电讯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人群的信息接收能力,由于广播电视(尤其是广播)的覆盖面广、成本低廉,而且没有接收门槛,这对缩小不同群体的信息差距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广播电视已成为最为普及的大众媒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由此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5)网络传播阶段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是一百多年以来的电讯革命、五十多年以来的计算机革命、二十多年以来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PC(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

35、革命,以及最终导致的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革命的产物。它产生的前提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革命,它使各种文字、声音和图像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来存储和传输。,作为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网络传播,是被人们称之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或“新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充分自由的反馈机制,以及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关系的改变、“距离感”的消失。大众传播的薄弱环节是反馈。即媒体居于传播活动的中心,信息是由点到面传播的,只能使用单向联系的技术,这样使受众对传播者几乎没有充分的反馈机会。而在网络传播中,反馈是及时而充分的,传播者

36、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平衡互换”模式,原来横亘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诸多距离消失了。不同国家、种族和阶层地位的任何人,只要加入网络传播媒体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目前,网络传播仍处于迅猛发展之中。据报道,互联网现在已经覆盖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网上数据信息量每月以10%的速度递增。仅以电子邮件(E-mail)为例,每天就有1500多万人次使用互联网的E-mail信箱发送电子邮件。我国自从1994年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7月16日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中国的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

37、第一。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数据表明,网民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有人认为,网络传播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一场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播的革命,标志着人类文化“后传播”时代的到来。,从人类传播活动的五个重要阶段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的传播阶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能力,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语言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为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提供了最为得力的工具;文字的诞生成为人类文明伊始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使得

38、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首次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使人类由人际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电讯的传播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与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出现则使得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 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其实,把人类的传播活动严格地划分为五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并不十分科学。它把一个有机的过程简单化了,而且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仿佛五个传播阶段在历史的长河中此起彼落,前仆后继似的。事实上,这五个阶段虽然是依次出现的,但它们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是前后相续而是前后相叠。 也就是说,每个传播阶段都是从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比

39、如,电讯传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印刷传播的结束,网络传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电讯传播的结束,至于语言传播更是在人类传播的其他阶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六讲 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一、符号性(线条性、任意性、系统性)二、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局限性)三、社会性(后天习得性、渐变性、 全民性),二、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局限性),语言的概括性 语言(语词)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性的符号系统。所谓概括,就是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同类事物抽象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是,有了概括性的名称,人们就能够把客观事物中特殊的东西当作普遍的、一般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当作简单的

40、东西来掌握。这是人类语言的一大优点。 例如,现实世界里的苹果有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差别,而语言里统统给以“苹果”一个名称。“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可以不管这种水果的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种种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只概括地反映所有苹果共同具有的一些特征,以便把它和桃子、梨等其他水果区别开来。 再如“人” 。,问题一:“所有的词语都是概括的” 实词 虚词 专有名词,问题二:“所有的词语都是概括的”,但是概括性的词语一旦到了语言环境中,马上就会变成具体性的了。如: “我”;“花”; “手表”; “她在织毛衣”;,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体。,问题三: 词语的“概括性”

41、是有“高低” 区别的( 概括程度的不同) “抽绎阶梯” 人-男人-男同学-大三男同学,运输工具 陆运工具 机动车 轿车 福特牌轿车 福克斯轿车 白色福克斯轿车 自动白色福克斯轿车 抽绎程度有高低之分,抽绎的程度愈高,它与具体实际的依存关系就愈是间接。,阶梯愈是向上,被摒弃的细节就愈多,离具体的实际就愈远,给人的感觉也就愈模糊。在抽象阶梯的顶端,虽然可以较迅速地处理信息,比如用“太阳系”一词,显然就比逐一列举“太阳、地球、月亮、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并说明其相互关系要方便得多。但语言越是抽象,就越容易误解。比如,提到民航飞机,有的会想到波音747,有的会想到波音734,误差还

42、不很大;等提到飞机时,有的就会想到战斗机,有的则会想到运输机,这个误差就比较大了。,语言的概括性与新闻语言 新闻工作者是用具体的事实说话。事实本身就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它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就是说,新闻语言应该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应是笼统的、抽象的。新闻语言的具体性,要求新闻写作应该是:写清“新闻五要素”,做到人格化;少用母概念,多用子概念;要描述事实,不忘捕捉细节。,新闻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然而,我国媒体中却存在大量毫无质感的抽象、生硬词语和套话。如“深入贯彻”、 “积极开展”、“大力推进”、“在 精神鼓舞下,在 共同努力下,让我们高举 旗帜,开创 新

43、局面”等等。这些抽象概括、空泛模糊的词语,缺乏具体可感与生动的形象,给人的只有枯燥、干巴的感觉,用这些词语堆砌起来的新闻对受众是不会产生吸引力的。新闻应该强调的是对新闻事件原本而具体的描述,是对新闻发生过程的原生态的展示,绝对不能用一些概括抽象的语言来代替具体发生的事物。,问题四:语言的概括性导致了语言模糊性的出现语言模糊性:词语界限不明 (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或所指) “所有的形容词都是模糊的” 如:“大、小”,“美、丑”,“上、下”,“冷、热”,“南、北”;“近日”、“相关人士”、“初步统计”等等。,“副词”、“形容词”是新闻语言的天敌,问题五:语言的概括性是导致“名不副实”现象产生的根本原

44、因 “里海” “铅笔” “糖精” “无花果” “阿拉伯数字”,问题六:语言概括性的局限 “言不尽意” 如:什么是“好”、“红”、“幸福”?,好:优点多、使人满意;红:像鲜血火石榴花的颜色;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邦达列夫也曾有同感:“出色的作品留在作家的脑海里,而那些已经写出来的,反映在纸上的东西未必能有它的一半,色彩、气味、情调、语气、情绪都失去了。”因此,“在创作结束时,我并没有心满意足因为每部作品中总要留下言不尽意的痕迹。”,的确,有关语言笨拙、乏力、“痛苦”的感受,是每一位文学创作者都曾经有过的体验:“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45、忘言”(陶渊明)、“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陈与义)、“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唐庚);“语言不能说它不会说的事,而不会说的事却又是我们最核心的生命本质之一,难怪也就有了无语问苍天的时候”(南方朔),“语言不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交流的隔膜与障碍一旦把脑袋里的想象与心中的感受化为文字,就很难通过这些文字找到最初那种形象的鲜活状态”(冯骥才)。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更是抱怨说:“所有的语言都是缺憾不全的没有人能够说出保持血肉俱全的真理从美学的立场来说,当我想到语言无法通过某些键匙重现事物的光辉与灵气时,我是如何的沮丧!”高尔基在慨叹自己的写作生涯时,也时常讲起诗人纳德松的一句话

46、:“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其实,不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语言的这种“痛苦”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感慨:“我真不知该怎么说好”;“黄山之美丽神奇真是无以言表”;“苦不堪言”、“妙不可言”等等,这一系列表述并不能完全说是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所致,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无能”所造成的,即人类没有足够的语言符号与丰富、复杂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相对应。概括性的语言,就像一张巨大但又稀疏的网,它经纬有序地网络了整个世界,但同时也遗漏了许多旨趣和意蕴。,语言的局限固然是困扰人类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它也是语言自身更新与发

47、展的生命力所在。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说,语言的力量就在于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人类所以选择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恰恰在于它既能给人以必要的限制,又能给人以无限的自由;既能给人一定的束缚,又能给人以创造的可能。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语言所设定的界限、语言所构成的牢房,又只有语言本身才能打破它,而且必然总是被语言本身所打破:语言在其活生生的言说中总是有一种锐意创新、力去陈言的冲动,而且总是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它总是要求并且能够打破以前已形成的界限和规定,从而使语言本身处于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断地打破自身的规定性。正是这种既设定界限又打破界限、既

48、建立结构又拆除结构、既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的运动,使语言成了“最纯真的活动”。,在这方面,文学家尤其是诗人利用语言并在超越语言中做出的贡献最突出。他们“不仅有运用而且有重铸和更新语言使之形成新的样式的力量”,同时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信念,勇敢地投入到与人类语言的局限抗争的搏斗中,并创造出一部又一部语言精品。,比如说,抽象、概括性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类内心特殊的情感时,诗人们就以形象性的表达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缺陷。例如同是一个“愁”字,古典诗词中却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通过不同的语言运作,进入不同的文学的可能世

49、界。 李煜说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多少?它恰似一江的春水东流而去。 李煜又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似乎有了酸甜苦辣的味道; 李清照则说“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愁”又有了重量。 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这“愁”似乎又有了长度。 秦观说:“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愁”有了形状、大小。,这些关于“愁”的表述,都是诗人微妙复杂的难以言明的一种心境,诗人不愿沉默,不甘沉默,他们总是力图用富有张力的语言传达出某种心态、情绪。正因如此,他们的诗作就有了难以穷尽的内涵,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引导读者去

50、想象、去思考,去完善。,小结: 1语言是静态的,而实际是动态的世间的万事万物,无处不在运动之中。正像切斯所说:“不同时间的一个客体是相同的吗?我们把这个苹果在桌上放一个月,难道它还是同样的苹果吗?苹果10月1日跟苹果11月1日是相同的吗?显然不是。一个月后,它的鲜艳的果皮变成土色,并满身生了皱纹,酥脆的果肉溃烂了。因此苹果是一个过程,它不断在量变中,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与刹那以前的自身是完全相同的。”,2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 温德尔约翰逊(1972)指出,英语共有50万到60万个单词,但它们要表述的却是几百万种不同的事实、经验和关系。康熙字典中的4.7万个字,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