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604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规院: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蠡湖休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无锡市蠡湖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 12,汇报内容,1.认 知,2.背景分析,3.模式选择,4.开发策略,5.旅游项目策划,6.概念规划,7.蠡湖北岸休闲旅游区城市景观设计,8.规模预测与效益评估,1.认知,蠡湖地区是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十三个景区之一。其背依太湖,面向城区,成为无锡山、水、城重要的结合部。随着无锡城市规划发展既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无锡市旅游市场发展日趋完善。但总体来看蠡湖地区风景资源还是比较单薄,旅游资源的主导属性应是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与接待服务等。 无锡城市南向扩展直接影响的地域为蠡湖地区,湖滨景观优美地段在休

2、闲旅游度假产品未得到很好发展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可能面临杭州西湖所经历的同样威胁。为此重新定位设计与功能重置成为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特委托此项目。,本次规划范围约34平方公里。重点为蠡湖新城12平方公里的城区北岸线和休闲旅游区中3平方公里的核心地段。,项目重点及工作内容:,主要任务:,策划目标:,蠡湖休闲旅游区旅游策划,蠡湖休闲旅游区旅游概念规划,蠡湖北岸休闲旅游区城市景观设计,确定休闲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与发展形式,针对旅游区发展定位与总体发展策略、休闲旅游项目布局与概念设计、空间结构分析与主题景观、功能分区与用地布局、道路游线组织与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重点涉

3、及城市用地与功能空间调整、景观控制与项目设施内容,以及旅游六要素的城区空间配置等方面。即总体策划与概念规划、城市设计与核心区建设,同时包括三维动画的可视化效果等。,2.背景分析,2.1 区域背景, 世界六大城市带( “长三角”城市群、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伦敦城市群)之一, 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 经济总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人均收入水平居全国前列, 消费类型多样、能力升级由传统的实物型消费开始向服务型消费转变。消费结构由大众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区域大交通格局与旅游客运网络逐步完善, 区域旅游资源互补共享中国旅游金三

4、角,2.2 城市发展背景, 无锡市江南著名旅游城市集湖泊风光、古典园林、古城、吴文化和现代旅游景观于一处的、我国江南著名旅游城市。自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后,就成为中外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中确定“南拓北展、东联西优”为无锡城市发展方向, 南拓战略突出发展湖滨新城和蠡湖新城两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西优战略确定地处太湖地区的蠡湖新城,是建设无锡湖滨城市、山水城市和旅游城市的重要地区。,2.3 区域旅游环境,无锡市水、山、城相融,历史文化与江南风俗、吴地文化与近现代工商文化突出,是我国首批优秀的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文化、风景、度假旅游资源大市。无锡市旅游的总体

5、形象为:“游山水名城,寻吴地文化;伴江南民俗,听二泉映月”。, 无锡市域,集(长)江、(古运)河、(太)湖、(天下第二)泉、(善卷、张公、灵谷、慕蠡)洞、(惠)山于一体,构成无锡特有的水乡风貌。, 蠡湖,山外有山,湖中有湖 。太湖之滨有鼋头渚、蠡园、梅园、锦园、万顷堂、马山诸景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 。,2.4 历史文化环境,蠡湖地区作为无锡市的一部分,在延续无锡历史文化的同时,自身亦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可谓“包孕吴越”。,吴文化,运河文化,山水文化,园林文化,工艺美术,宗教文化,民间音乐,2.5 市场环境支撑, 无锡市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 长三角还是中国人口最为

6、密集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无锡国内外旅游市场游客增幅在都超过16%。, 无锡适应主流市场的特色购物街区、现代化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潜力巨大,地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有足够的市场依托和经济支撑。,2.6 现状环境,蠡湖新城是无锡环太湖的新建城区,优美的山水环境成为无锡极具发展潜力的边缘城市地区。蠡湖地区规划20平方公里面积中,水面积占48,山区占8,陆地占44。正在建设中的蠡湖新城中心区,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 当地地势、地貌平坦,气候条件良好,物产及景观资源丰富。,分析结论,蠡湖地区是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十三个景区之一。其背依太湖,面向城区,成为无锡山、水、城的结合部。是无

7、锡地脉与文脉的汇聚区,成就了无锡市区与浩瀚太湖的精华地域;是无锡风景旅游城市太湖明珠的主要依托。蠡湖地区是太湖湿地生态锲入无锡城区的前端部分,是无锡城市生态的敏感区和前沿带,是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重心区和通道区。蠡湖地区是无锡太湖风景旅游资源的枢纽与中心区。除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外,其生态环境和休闲度假条件非常优越,是休闲旅游、商务会议的最佳生长空间,旅游接待服务、时尚卧城(edge-city)、城市高档房地产的优质基地。,目前开发现状,园林绿地(4个) 中央公园 蠡湖公园 蠡园 沿湖滨绿化带,湖滨饭店太湖饭店丽湖花园度假村紫京饭店山明水秀大饭店太湖花园度假村酒店玉泉山庄,旅游接待住宿设施项目(7个

8、),湖光山色威尼斯花园太湖世家太湖山庄泰德新城居住区一号地块蠡湖人家安置区,地产项目(7个),发展大厦、华侨城中国企业家培训中心、欧洲城、亚洲城、体育中心,商业项目(2个)及其他(4个),旅游区发展条件评价,六大发展优势,城市旅游功能的定向发展,给蠡湖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带来良好契机,蠡湖山水风景资源优势明显,区位整体价值高,创建新湖城区较高的利好效益,环湖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推动蠡湖新城个性化的景观建设,文化底蕴浓厚的蠡湖真山水,体现休闲旅游的特色内容,平山远水的风景形胜,尺度宜人,形成独树一帜的江南城景空间,旅游区位与环境资源条件良好,公众环境意识强烈,旅游氛围突出,五个限制条件,湖滨岸线城景

9、结合部的良好地区,正在被高强度的城市地产项目侵蚀和垄断,城市建设项目逐渐逼近风景名胜区,湖滨风景协调区内城市功能化现象严重,急功近利,粗暴掠用风景资源,滥用旅游地产的经济效应,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措施受制于市场经济压力,无法遏制市场经济的恶性冲击,风景名胜区的协调保护与生态环境条件要求,存在九个方面问题:,建筑外观造型、色彩突兀,在蠡湖山水精华地域,城市功能化趋变现象倾向严重。过多的规划,造成总体建设风貌的不统一。,西蠡湖南岸鹿顶山沿线植被等环境景观相对较好。东蠡湖沿岸的人工景观斑块过浓,缺乏自然的景观斑块。北岸滨河广场系列,风景与生态岸线保护不够。,现状建设与旅游功能结合不够紧密,旅游吸引物

10、与特色空间主题凌乱不成体系。旅游服务配套要素建设滞后,旅游要素设施呈零散分布。,城中水系未能加以合理利用,新城中的河流水系缺乏景观上的疏浚和相互沟通,缺少点景之作。,植物种植过于单调,旅游休闲区与城市建设区的界限不明显,缺乏自然树丛的镶嵌。,旅游区内外交通不分,过境交通对旅游区的干扰较大。,旅游吸引物不足,开发主题凌乱不成体系,景观建设中缺乏文化气息。,蠡湖地区风景资源单薄,山水环境协调区内城区功能渗透迅速,环湖建筑开发量大迅猛。休闲旅游空间局促不完整。,政府的决策管理难度较大。,3.发展模式选择,3.1 五种国内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模式一:产业板块与住宅板块重合,打造休闲景观地产社区,目的:

11、美化城市景观、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特点:黄浦江两岸为滨江景观带,在郊区打造富于欧陆情调的新江南小镇。发挥“国际社区”的功能。,目的:多元化大型休闲社区、高端房产。 特点: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优美的风景区、高尚房产有机结合。,上海,杭州,模式二:旧城核心地带滨水休闲旅游区,目的:再现300年前历史风貌,创造良好休闲氛围。 特点: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突出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目的:再现十里秦淮的繁华胜景,打造宜居城市。特点:具有南京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目的:打造历史风貌、文明社区、生态旅游特点:京城人文历景点景观。,西湖,秦淮河,什刹海,模式三:以渔村为载体的功能多元休闲区,

12、目的:多元休闲区特点:休闲特色突出,配套设施齐全,目的:由渔业生产基地发展为渔业、休闲观光、教育和文化兼具的渔港。 特点:休闲、渔业、教育和亲水相结合,旧金山渔人码头,台湾渔人码头,模式四:河畔地区风格统一的城市重建,目的:注重“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优美的露天空间特点:多种文化节庆活动,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伦敦泰晤士河,美国波士顿,目的:崭新和古老、和谐与完美统一的“城市重建”运动。特点:再现历史风貌,突出海上公园和水上枢纽功能。,模式五:特色项目构建旅游品牌,柏林水上旅游,阿姆斯特丹水上旅游,莫扎特与萨尔斯堡,目的:综合滨水旅游活动特点:幽雅和谐的湖畔景观,目的:以莫扎特文化为载体的世界音乐

13、中心特点:突出的音乐文化特色,目的:打造风景优美、文化多样、交通便利的特色水城。特点:多种文化和谐发展,无锡蠡湖杭州西湖的重点比较:蠡湖近西湖蠡湖建新城与蠡湖旅游胜地杭州西湖周边综合治理主要问题多种矛盾交织,功能叠加人口剧增,建筑杂乱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发展战略 “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主要经验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管理体制中市场机制的引入,西湖模式研究,概念指标 西湖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流动人口8000,辖一个街道、5个行政村 西湖新格局: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 历史沉淀: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近现

14、代文化 西湖整治三大工程: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 西湖综合保护十五景: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 开辟杭州新天地的十大特色酒吧,西湖模式研究,3.2 模式比选,3.3 建设目标与模式设计,建设目标: 世界一流休闲区模式选择:开放式综合时尚休闲旅游区模式载体:江南文化 休闲元素:商务会所景观地产:时尚体验(观光、水上、大型节庆) 时尚娱乐(音乐厅、酒吧、餐饮、健身、购物)多元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财政收入:税源经济(税务为主,门票收入为辅),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区必须具备: 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于风景区外围 依托城区发展 较为完整的旅游设施配套区 产生宏观规模效应 具有吸引力和

15、特色的娱乐休闲场所蠡湖山水的市场品牌:旅游吸引物等级高 江南地域、吴越文化、明星影视、传统休闲 时尚娱乐、实景舞台、江南布景、文化体验 严格的注重环境质量的开发标准风景名胜环境保护需要:自然的、生态的、历史的、 环境氛围 生物多样性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舒适的旅游环境条件 宜人的高尚住宅标准 开放的公共游憩环境,3.4 蠡湖休闲旅游区的发展模式,4.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4.1 目标定位, 建设适应21世纪发展的旅游休闲配套区, 立足环境优势、发挥城市区位优势、塑造旅游休闲产业优势的发展策略, 终极目标 打造太湖沿岸高尚休闲区 成为无锡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新标志 形成无锡旅游的窗口形象区 建设

16、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4.2 市场形象, 策划与景观设计形象 真山真水太湖卷 江南真意 渔帆云影忆江南 蠡湖真意 山水休闲湖光色 灯火阑珊入人家, 旅游区主题、生态与文化要素设计风景健康艺术,4.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1) 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优先规划策略,(2) 城市旅游经济的价值产业链有机发展策略,(3) 环境优先、自然为上的空间发展策略,(4) 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与吴越文化相融一体的景观设计策略,(5) 和谐渐进的项目优化开发策略,4.3 发展策略,5. 景区重点项目策划, 七大景区: 渔光春曲景区 山水画廊景区 江南真意景区 湖畔水居景区 山林环境区 城市新城中心区 吴越文化景区 十大重

17、点策划项目: 江南音乐城、太湖人家、 茉莉花园、 江南写意、南国双秀、 水映鹿峰商务酒店群、 吴越人家、江南水城、 江南水岸、 鼋头渚风景名胜观光区,6.概念规划,6.1 山水形态与规划理念,两山夹一湖 临湖又观山城景相交融 相看一轴带 山阳水阴入城廓、翠廊画屏显风景,建立蠡湖自然为上的空间设计概念,山、水、城环湖带状拓展,构建圈层互进递减的大空间,体现环境第一要素的发展策略,三条城景交融带构筑湖滨休闲旅游环境,体现城区建设的人文关怀,双十字中心发展的视景轴线,组建山水相映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现城市品牌战略意图,一带三区的功能空间,营造城市景观的多元区域,体现风景旅游城市特性,6.2 空间形态结

18、构,6.3 功能分区,按照规划思路,整个蠡湖休闲旅游区共划分为三个圈层片区:现代城市景观区、旅游商务区和旅游休闲区等旅游功能区。其中旅游休闲区内包括了风景观光游览区、水上渔村民俗区、江南忆文化休闲区、滨水休闲娱乐区、江南水城观光区、山林景观抚育区等六个旅游活动区。,范围以青祁路为边界,至蠡溪路,再向西北延伸至环湖路,面积约3.9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现代城市景观为主体,体现边缘城市特征的中心组团区域,成为蠡湖休闲旅游区的城市依托中心地。发展思路构筑现代城区组团的中心景观为主要发展方向,体现与蠡湖山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无锡蠡湖新城景观现代水城的整体风貌。,(1)现代城市景观区(时尚卧城),主要项目

19、策划,作为蠡湖湖滨区旅游休闲带的城市依托和新城发展中心,主要提供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管理、综合服务、商业金融、商务会议以及城市建设的市政交通等公用基础设施等,形成蠡湖休闲旅游区城区配套服务建设的中心地区与开发地带。包括吴越人家、地标性景观建筑与大型国际和地方商业设施、水景于步行廊道等。,项目影响区,(2)旅游商务区,隐秀路以南、湖滨路以北,由蠡溪路与鸿桥路环围,面积约1.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蠡湖休闲旅游区综合功能配套区域,以建设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和高端园林住区的主题房产地为主,为蠡湖风景带与新城中心建设区相间的过渡区域。发展思路,范围,规划以高档酒店、旅游度假、高端别墅社区和旅游咨询综合服务为主

20、的功能区域。建设融山水城一体的旅游度假景观地带,通过特色建筑空间设计,创建富有地区魅力的酒店接待区。,主要项目策划,旅游产业支持中心、高档酒店群、吴越人家,(3)旅游休闲区,范围由鸿桥路向西南,包括整个蠡湖水域、鼋头渚一带山体以及东蠡湖金城湾一带,面积约为28.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休闲旅游项目的集中体现之地,承担该休闲旅游区的主体休闲旅游功能。兼游憩观光与特色旅游项目为一体的环境项目区域,打造休闲环境的精品地带。发展思路该区域集中了旅游休闲区的最佳风景资源,属资源保护为主的环境协调地带。围绕蠡湖发展了六个主题活动区:即风景观光游览区、水上渔村民俗区、江南忆文化休闲区、滨水休闲娱乐区、江南水城

21、观光区、山林景观抚育区等。为地区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主要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蠡湖新城风貌展现和无锡太湖形象窗口地区。,主要项目策划 江南音乐城、太湖人家、锦园游艇俱乐部 茉莉花园、江南写意、水影霓裳、 南国双秀庆典园、江南水岸、蠡湖百乐门 水上俱乐部、摩天轮、蠡湖影吧乐园 迷你高尔夫与湖景健身俱乐部 鼋头渚风景名胜观光区,项目影响区,6.4 土地使用与建设控制,总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节约土地资源,注重用地性质与景观因素的功能作用,因势利导各尽其用,发挥城区功能,建设社会、生态与经济综合效益协调统一的和谐社会。 控制范围: 与蠡湖新城行政界线基本保持一致,约34平方公里。 土地使用功能: 作为概

22、念规划主要强调规划的总体控制与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应僵化土地使用功能,提倡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选择,积极引用混合使用概念,突出土地使用的灵活性与旅游服务业的综合性。,开发强度控制 一般行政办公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0%-35%,容积率控制在1.0-1.5;商业金融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45%,容积率控制在2.0-3.0;文化娱乐用地控制35-40%,容积率控制在1.5-2.0;商住混合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40%,容积率控制在1.5-2.5;多层住宅建筑密度控制在20-30%,容积率控制在0.8-1.8;底层住宅建筑密度控制在15-35%,容积率控制在0.5-1.0;高档低层住宅建筑容积率不

23、宜超过1.0。对于环境类建设项目的旅游设施区,则根据实地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而定,设施密集区则一般控制在0.2-0.8之间。,建设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从北向南纵深渐变式控制; 建筑高度从东向西横竖节奏化调节。 接近湖区1公里的范围内高度不宜超过树高的1-2倍,距离湖区1-3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建设密集开发地段如太湖路和青祁路两侧,则可适当提高建筑高度,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限制于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落。,湖区滨水地段控制 总长36公里的湖滨岸线,环蠡湖一周的滨江路两侧地域。沿湖内侧控制在300米左右的,沿湖滨路外侧控制宽度在50- 100米左右。总宽度控制在400米左右。湖区滨水土地利用要求 规划控制要求在湖

24、滨路靠近水域地带未禁建区,该区严禁建设各类永久性设施,满足景观设计要求。外侧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安排游憩设施与综合服务设施,形成特色休闲旅游服务带。,规划区土地利用平衡表(见右表),规划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湖中避城看景:满足绿色通透、水进绿出、城退景前,以自然园林为主的中微观设计层面要求; 城中看水望山:构筑一条中央视景轴带和多条视景廊道,以及3-5个城区高层鸟瞰点,达到框景式园林视窗和全景鸟瞰效果; 山上观湖看城:达到水岸葱绿,城区朦胧,远山近水,南北纵深有致,东西曲线起伏,达到宏观整体化设计效果。 隔水相视自然;达到山水相映、堤岛相连,水湾幽深、水鸟啼鸣的天光云影,水清岸绿、渔港湖泊的自然

25、景观。,湖滨景观风貌从绿化景观控制、岸线水系形态控制、湖滨构筑物高度、形式及色彩控制、天际轮廓线控制、特色风貌控制区等方面来考虑。,6.5 湖滨景观风貌,道路交通组织分析,十字相交的外部交通组织 三环相套的内部交通组织 整合统一的旅游开敞空间,构 建水陆穿接的江南特色画廊 水陆兼通的旅游交通组及 九条旅游路线,6.6 道路交通组织分析,旅游服务设施是为游人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提供服务的,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置。配套建设项目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交通及游客中心及景区标识等。,6.7 旅游要素链系统布局,现状目前,无锡地区的高档特色饭店大都集中在

26、太湖沿岸,区内的旅游接待设施已经具备一定的档次和规模,中高档宾馆饭店有湖滨饭店、太湖饭店、丽湖花园度假村、紫京饭店、山明水秀大饭店等5处,以及各式休疗养院等,淡旺季明显,旅游接待量四季不平衡,且建设水平良莠不齐。随着今后旅游业发展,游人量增加以及休闲旅游区的逐步成熟,对区内住宿接待设施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游客中心(太湖游客中心)位于西蠡湖北岸,是太湖旅游区的游客接待、咨询、服务、引导中心,为游客和景区景点服务。景区标识设计特色标识系统,合理布局,尤其在景区入口、路口、景点等处设置。同时合理安排旅游区内的休憩设施,为游人提供方便的休息场所。,旅游服务设施配置表,六大旅游产业板块,依托蠡湖新城两

27、岸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基础环境,具体构筑旅游区内六大特色旅游经济区块。,山水画廊式酒店,江南风貌区,名品购物区,异国风味区,文娱表演区,健身休闲区,该区的绿地系统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环,三带,七区,多点、片、系”的绿地空间系统布局。,绿地系统结构,生态保护规划 体现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维护蠡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育与开发相协调。,道路绿化结构设计 蠡湖休闲旅游区北岸区域依据道路路网的结构,可形成“二街、三道、五廊、多节点、多水系”的绿化结构形式。,6.8 生态保护规划,7.蠡湖北岸休闲旅游区城市景观设计,7.1 休闲旅游区总体形态与结构,综合运用“生态自然环境”、“江南园林环境”和

28、“现代城市环境”三者渗透结合的方式,组织一个满足于外来游客休闲旅游与城市居民工作休憩的多元化空间。依此提出 “一轴、四 带、两片、多区”的 结构框架。,7.2 分区与特殊政策区,(1)隐秀路以外 隐秀路以外,沿太湖大道和青祁路,定位为城市新区功能,该区域内容积率较其它区域高,更接近于市区内的标准,兼有金融、商业、居住等多种城市功能。,(2)隐秀路与鸿桥路之间 在隐秀路与鸿桥路之间地块,定位为城市边缘区功能,用地性质以酒店、旅馆、高端居住、旅游产业支持中心等项目为主。,(3)鸿桥路以内近湖滨区 在鸿桥路到湖滨的地块,定位为休闲旅游功能。用地性质休闲旅游类、歌影剧院类、会议度假类、生态绿地类项目为

29、主。,7.3 城市空间设计,道路系统 按照区域地块性质的不同将道路分为:城市商业景观街区、交通性景观道路、休闲旅游景观通廊、和景观游步道四种类型。滨水空间 通过“水乡”、“水巷”和“水街”三种不同风格的主题营造,将水系贯穿于整个规划区域,使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以及观景的主要场所。,开敞街头绿地 根据“生态位”原则,构筑完整的乔、灌、草、藤复合群落,使城市绿化达到与潜在的天然植被特征相接近状态,以增加总体物种的共存数量与规模,为生态景观系统的丰富多样创造良好条件。主要分为城市新区内街头绿地、城市边缘区内街头绿地 、环湖路沿线街头绿地 。公园绿地 主要有中央 湿地公园 、近湖 滨区生态绿地 。,7.

30、4 建筑实体控制,7.5 城市设计要素控制,标志物 在以下区域设置标志性建筑物: 太湖大道与青祁路交叉口的中央商务区标志性建筑物;中央湿地公园的标志观景塔;江南音乐城建筑群;现有的市体育馆建筑群;太湖大道沿线的商业金融建筑群。,绿轴 大绿轴从中央商务区、中央湿地公园延伸至湖滨。 绿轴串起绿化、水面。 绿轴的绿化等可以与周边地块的绿化有所区别,从树型的选择、造景的方式上,突出绿轴。,视廊 主要的视廊有望山路、望桥路、望湖路、大绿轴等通往西蠡湖,在近湖滨区也有许多小的视廊联接休闲旅游区与蠡湖。 沿视廊中心线,两侧各控制30米宽,共60米为视廊核心区。 以观景点为顶点,视廊核心区为中线,水平15度视

31、角范围内区域为视廊控制区。,7.5 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天际线 强调蠡湖与城市的整体性: (1)建筑高度从北向南纵深渐变式控制 (2)建筑高度从东向西横竖节奏化调节,公共艺术 庭院广场的形式以简洁为主,用以展示短期或长期的雕塑及艺术品。 鼓励在片区设置能营造地方感、提升视觉特色及社区质感的多元化的特色艺术品。 提供一条具有视觉效果、连续的、具有观赏性艺术品浏览途径。 明确各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的主题。,按照无锡市旅游总体规划中发展规模预侧和蠡湖地区资源的客观情况,以及多年来蠡湖地区游客接待量数值预侧,初步估算近期项目区域内的年旅游接待总量为200250万人次,床位规模控制在6700张以内。,8.规模预测与效益评估,主要项目回报匡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