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421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8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 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项目建设单位: 会理县鑫拓工贸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 年 12 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单位会理县鑫拓工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顺富联系人张顺富通讯地址矮郎乡车林村四组境内联系电话13908154933传真/邮政编码615112建设地点矮郎乡车林村四组境内立项审批会理县发展改革和商务局批准川投资备案部门文号513426150408010014 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非金属矿采选业 A10及代码占地面积0.72hm2绿化面积/(平方米)环 保 投总投资360其

2、中:环保8.5资 占 总2.36%(万元)投资(万元)投 资 比例评价经费/建成日期已经建成(万元)1 项目内容及规模1.1 项目由来目前会理县砂石属于紧缺材料,为了响应政府要求,让车林村在 830 地震灾后重建,现急需砂石修路修房。会理县国土资源局对本县境内的砂石市场调查获悉,随着经济转暖,新农村建设、工业企业建设、城镇住房建设等主要交通要道建设即将开工,会理县城附近的河床狭窄,河漫滩不发育,可供开发利用的砂、石矿少之又少,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因此必须以机制砂的方式取得建筑用砂石。本项目主要生产房屋、道路用砂石,开采出来的砂石只需经过简单的破碎筛分,即可外运出售。作为建筑用水泥混凝土骨料及

3、其制品用碎石、机制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因此,会理县鑫拓工贸有限公司决定在会理县矮郎乡车林村四组新建 6000m3/a 砂厂项目(砂厂目前已经建设完毕,沙石破碎和筛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1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委托四川省华中同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即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在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

4、告表。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 年主席第 5 号令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5、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起施行);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 21号);(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 33 号,2015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16)

6、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川环函【2012】811 号)。1.2.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1.2.3 相关资料(1)环评委托书;(2)项目营业执照;(3)会理县采矿权出让合同书;(4)占用矿

7、产资源储量登记书;(5)项目执行标准确认函;(6)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1.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砂厂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判断,本项目所用工艺、设备和产品不属于目录中规定的鼓励、限制和淘汰类产业。项目取得了会理县发展改革和商务局出具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川投资备案513426150408010014 号)。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要求。1.4 选址合理性分析砂厂位于会理县矮郎乡车林村四组,砂厂西北面 102261m 有 14 户居民,北面和东面均为农田,南面为山坡。项目最近敏感点距

8、离厂界为 102m(无组织排放源距离西北厂界 10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经现场调查周边无大型医院、文物保护、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初步分析是合理可行的。矿山位于会理县矮郎乡车林村四组,矿山西北面 102261m 有 14 户居民。经计算,矿山破碎场地卫生防护距离为 100m,项目最近敏感点距离厂界为 220m(无组织排放源距离西北厂界 10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经现场调查周边无大型医院、文物保护、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初步分析是合理可行的。1.5 拦沙坝合理性分析3

9、根据矮郎乡大夹沟砂厂水保方案报告书,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统计表 1-1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矿区1建拦沙坝座1土方开挖M321.5M7.5 水泥砂浆砌块石M393.8C20 砼M310.5撒播草种(采空区、弃土堆hm20.21放区)二、场内公路区1植树棵50小叶榕根据以上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已对新增水土流面积及影响区制定了防治方案,可 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本方案认为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无制约性因素存在,因此该方 案是可行的。1.6 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露天采场位于开采终了境界内,工业场地布置于矿区南部公路旁的平缓地带,并处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设简易的办公室、停车间、维修车间及

10、矿石堆厂等。平面布置简 洁有序,避免污染环境。综上所述,该项目平面布置合理。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会理县矮郎乡大夹沟砂厂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地点:会理县矮郎乡车林村四组4建设规模:年生产山砂 6000m3。(2)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2矿山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指标1占用资源储量万 m318.942保有资源储量万 m315.913开采规模万 m3/a0.6矿山服务年限年年工作日d3004日工作班班单班制班工作时间h8工作人员人13开采方式露天开采5开拓方案/公路汽车运输采矿方法/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开采高度m306开采深度m907总投资万元3

11、601.8 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1)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表 1-3 砂厂项目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运行期砂厂生采用山坡露天开采方式,挖掘机开采及铲装,汽车运主体产系统输。矿区面积为 0.36hm2。粉尘、固废、噪声、矿山工业场地布置于矿区乡道公路旁的平缓地带,并工程废水工业场地处于警戒线之外,设简易的办公室、停车间、破碎筛分车间维修车间及矿石堆场等。辅助拦砂坝对剥离出的松散堆积物要合理处置,建立拦砂坝,以/工程防不测公用供水矿权邻近矮郎河,水经过水泵抽取到高位水池。噪声供电当地电网/工程道路采矿运输道路,石油路面,路面宽 4m。噪声、扬尘环保洒水降尘设洒水车 1

12、辆,移动喷洒降尘扬尘工程垃圾收集设垃圾收集桶 2 个生活垃圾51.9 矿区范围矿区范围由 14 号拐点圈闭而成,其各拐点坐标见下表。表 1-4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1980 年西安坐标系直角坐标(3 度带)XY1294259934506722229425993450717232942849345071724294284934506722开采标高: +1930+2020m,矿区面积:0.113km21.10 主要设备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 表 1-5装载、运输设备表名称型号生产台数备用总计挖掘机,斗容:0.8m31 台1 台2 台装运设备装载机:1.2m31 台1 台2 台10t 自卸

13、汽车1 台1 台2 台生产设备破碎机1 台/1 台筛分机1 台/1 台1.11 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 本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详见下表。 0 1-6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名称年耗量(单位)来 源备注能源电10 万(kWh)当地电网/水量水3348t矮郎河/1.14 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本项目砂厂职工定员 13 人。根据生产特点,采用单班工作制,每天工作 8 小时,年 生产 300 天。厂区内不提供职工食宿。6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地、植被、矿产、水利等):2.1.1 地理位置 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

14、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2102?8,北纬 26?27?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 180 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 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 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 金沙江相望,辖元面积 4527.73 平方公里,共有人口 43.91 万(2012 年)。本项目砂厂位于会理县矮郎乡车林村四组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2.1.2 地形、地貌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轮廓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幅员

15、面积的 40%、丘陵约占 50%、平坝约占 10%。境内山脉均为北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县东北部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主峰,海拔 3920 米,为县境内最高峰; 最低海拔为金沙江畔的濛沽村 839 米;全境相对高差在 8001000 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差 3081 米,一般海拔高度约 2000 米左右。2.1.3 土地资源2010 年,会理县全县可使用土地面积 44 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 0.3 万公顷,商 业用地 0.2 万公顷,住宅用地 0.5 万公顷,农业用地 3.3 万公顷,林地及其它用地 14.8 万公顷。2.1.4 气候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

16、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 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 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 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 43。全县 1 月份平均气温 7,7 月份平均气温 21;年极端最高气温 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 1200 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 1158.7 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 800 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 7 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 266 毫米;年平均降雨7量 1211.7 毫米,降雨量 90%以上集中在 610 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

17、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 237 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 152 小时,全年达 2421.5 小时;无霜期250 天左右。2.1.5 植被、生物多样性会理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南缘台地干性常绿松、栎亚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 257.7 万亩,森林覆盖率 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 105科,450 余种,其中木本 81 科,372 种。会理县林业用地 341294 公顷(5119410 亩)。其中:有林地 183881.5 公顷(2758222.5 亩),疏林地 6096.8 公顷(91452 亩),灌木林 地 51134.3 公顷(767014.5 亩),未成

18、林造林地 8439.2 公顷(126588 亩),苗圃地 2.2公顷(33 亩),无林地 91740 公顷(1376100 亩);主要分布于太平、益门和鹿厂等区。 林型主要为:高寒灌木林,分布在海拔 35004000 米之间,主要树种为杜鹃、栎类;高 山阴暗针叶林,分布在海拔 28003500 米之间,主要树种有冷杉、铁坚杉、桦木、柏树、 高山栎等;云南松纯林,分布在海拔 16002800 米之间,主要是松纯林和松阔混交林; 稀树灌木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城河两岸海拔 9001600 米处。全县森林资源总蓄积12017231 立方米。珍贵稀有树种主要有:樟树、银杏、偃柏等。县内太平、益门等区大

19、 片森林中,还生长着小熊猫、熊、獐、麂、狐以及穿山甲等珍贵动物。中药材有沙参、 党参、天麻、黄连、麝香、牛榜根、蒲公英、川乌、草乌等。鸟类有啄木鸟、黄豆雀、 点水雀、四喜、竹鸡、秧鸡、翠鸟、大雁、野鸭、鹊、白颈鸦、乌鸦、鹰、鹞、鹳、鹭、 戴胜、斑鸠、杜鹃、喜鹊、黑头哥、鹧鸪、长尾雉、猫头鹰、麻雀、锦鸡、山喳等。野生菌类有鸡棕、大脚菇、青塘菇、早菇黄、“一群羊”、毛菇等。本项目矿山不涉及敏感区和珍稀动植物。2.1.6 矿产资源会理县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矿藏 60 多种,300 多处。这些矿主要以铁铜铅锌为主,铁矿石保有储量 3.5 亿吨;其中钒钛磁矿 2.8 亿

20、 吨;铜金属量 117 万吨;铅锌金属量 112 万吨;锡金属量 6 万吨;镍金属量 3 万吨;黄 金金属量 6560 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十分丰富。2.1.7 水利资源会理县境内水系发达,积水面积 2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 42 条,总积水面积 4244 平方公里,长 999 公里,出境流量 75 立方米/秒,河网密度 22 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平均降8水量 1212 毫米,径流深 518 毫米,年径流总量 23 亿立方米,地下水 6 亿立方米。会理县境内河流流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55.4 万千瓦,人均1.38 万千瓦,是世界人均的 3.5

21、倍,全国人均的 4 倍。2.1.8 光热资源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 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 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 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 43。全县 1 月份平均气温 7,7 月份平均气温 21;年极端最高气温 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 1200 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 1158.7 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 800 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 7 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 266 毫米;年平均

22、降雨量 1211.7 毫米,降雨量 90%以上集中在 610 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 237 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 152 小时,全年达 2421.5 小时;无霜期 250 天左右。2.1.9 旅游资源会理旅游资源集丰富的历史名胜、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淳朴奇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共有主类资源 8 种,亚类资源 31 种。会理古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 年)距今 600 余年,古建筑保存完好,现有明清古民居(古建筑)17 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明代城北门(城鼓楼)、钟鼓楼、城隍庙戏楼、科甲巷、小巷、金江书院、明清大院等;1992 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省级历

23、史文化名城,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理是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35 年 5 月,红军长征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 入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主要景点有红军巧渡金沙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馆)等。会理自然景观丰富,主要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龙肘山, 此外白马寺、东岩瀑布、西岭泉琴、葛砧白塔、铁厂仙人洞等景点均负盛名,常有游人。 会理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独具魅力;尤以彝族大号唢呐、蹢脚舞、民歌流 传广泛,影响深远,深受群众喜爱。彝族长号唢呐、彝族蹢脚舞、会理绿釉陶瓷手工技 艺、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

24、产”名录项 目;小黑箐乡、关河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会环境简况(行政区划、经济结构、教育、文化):2.2.1 行政区划92014 年会理县辖 3 个街道、9 个镇、40 个乡、1 个民族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关街道、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 甸镇、老街乡、果 元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 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黎洪乡、金雨乡、树 堡乡、江竹乡、新安傣族乡、普隆乡、竹箐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木古乡、富乐乡、 海潮乡、芭蕉乡、横山乡、马宗乡、法坪乡、槽 元乡、黄柏乡、仓田乡、

25、白果湾乡、下 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2.2.2 经济结构2013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15 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 12%;地方公共财政收 入 13.5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05 元,增长 9%;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75 元,增长 14%。第一产业2008 年,会理县粮食产量达到 27.06 万吨,增长 6.01%;烟叶产量达到 70.08 万担, 增长 52.2%,烟农收入 5.57 亿元;全县石榴产量 7.74 万吨,果农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肉类总产量达到 9.15 万吨,增长 12.1%;大力实施林业“4+2”工程,种植麻枫树 12 万亩,实施退

26、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 3 万亩,天保工程常年管护森林 302 万亩;编制南亚热作经济带发展规划,启动建设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 9 个;兑付国家财政惠农补助资金 532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 2.8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2.5 亿元。第二产业2008 年,会理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 31.64 亿元,较 2007 年增长 90.51%。“六路一桥”建设推进,3 条通乡油路基本完成;全县年末耕地面积 3.894 万公顷;投入资金2.79 亿元,完成水利工程 1713 处;大海子水利工程在省政府下达封库令后,前期工作进入移民规划阶段;加快城河一、二级电站开发和大草坝电站技改立项工作,加快鹿厂 220

27、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黎溪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7.76 亿元,较 2007 年增长 25.82%;贷款余额 12.45 亿元,较 2007 年增长 22.49%;此外,农机、气象、油运、火工产品等要素服务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第三产业2008 年,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等 9 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公园路片区改造等 7 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春天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首期项目等竣工投入市场;加快推进石榴一10条街、九榜农特物流交易中心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 45 万人次;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6.08 亿元,

28、较 2007 年增长 29.8%。2.2.3 教育概况2005 年,会理县内城关二小、通安中学整体搬迁,城北幼儿园、校安工程、“十年行动计划”34 个项目推进。全面实施“两免一补”,3.45 万名学生获生活补助 4749.8 万元,农村学校 4.85 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2.2.4 文化、卫生、事业2005 年,会理县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费用总体下降 25%;门诊费用人均减少 10.3 元,下降 22%;住院费用人均减少 117 元,下降 29%。人民医院与蓝海之略成功合作,3 个中心卫生院、35 个村卫生室基本完工,增加乡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编制 340个,11 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

29、面开展,45.97 万人次受益。2005 年,会理县境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已开放活动场所13 处,宗教教职人员 13 人,信教公民 2 万余人,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白马寺、报恩寺、文塔寺、飞来寺、白云寺等寺庙,教职人员 7 人,信教公民有 6 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传入会理县,现有白云庵、老君庙 2 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 2 人,信教公民 600 多人。天主教,1863 年传入会理县, 现有天主教堂 2 座,教职人员 3 人,信教公民 6 千余 人。基督教,光绪三十年(1904 年)传入会理县,现有活动场所 4 处,教职人员 3 人,信教公民 8 千余人。2009 年,会

30、理县“五大保险”累计支付保险费用 9050 万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支出低保费用 2439.9 万元。五保供养人数 2610 人,失地农民纳入社保 539 人。完成 731套廉租住房建设,完善 860 户国有直管公房管理使用,启动“三房”、危房、住房风貌改造等建设工作,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538 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986 元,较2008 年增加 1630 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07 元,较 2008 年增加 390 元。2.2.5 人口2012 年,会理县总人口 43.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9.14 万人,占 89.1%;乡村从业人员 23.4 万人,人口密

31、度 97 人/平方公里。会理县内有汉、彝、傣、傈僳、回、苗、白等 27 个民族,其中,汉族 36.53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3.2%;彝族 6.99 万人,占 15.92%;傣族 2513 人,占 0.57%;傈僳族 561 人,占 0.13%;回族 214 人,占 0.05%;白族 16611人,占 0.04%;苗族 149 人,占 0.03%。此外,黎、蒙古、藏等 20 种少数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间婚姻嫁娶等因素迁入。县境内历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傣、 傈僳族、回、白等 6 种民族。2.2.6 交通概况截止 2012 年,会理县鱼鲊大桥,108 国道、3

32、10 省道、会太路、城河大桥等改造工程竣工通车,2015 年前龙泉、马宗、仓田、法坪、六民 78 公里通乡通畅公路完工。2.2.7 项目所在乡镇概况(1)矮郎乡矮郎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 45 公里。面积 86.8 平方公里,人口 0.4 万。会(理)小(黑)箐公路过境。辖茶花、车林、老营盘 3 个村委会。12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地面水、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委托会理县环境监测站于 2016 年 9 月对项目区进行了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体为项目周边

33、收纳水体,无名沟,本项目共设置 1 个监测断面,连续监测三天。表 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置断面号河流断面位置备注1无名沟渠项目污水排放口下游断面2、监测因子监测项目为 pH、CODcr、BOD5、NH3-N、SS、石油类。3、监测时间及频率每日采样 1 次,连续监测 3 天。4、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注明监测断面的环境特征。监测结果如超标,请注明超标原因。3.1.1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其公式为:Si,jCi,j/Cs,j式中: Si,j标准指数Ci,j评价因子 i 在

34、j 点的实测浓度值,mg/L; Cs,j评价因子 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对于 pH 值:SpH.j(7.0-pHj)/(7.0-pHsd) pHj7.013SpH.j(pHj -7.0)/(pHsu -7.0) pHj7.0式中:SpH,j单项水质参数 pH 在 j 点的标准指数; pHj水质参数 pH 在 j 点的浓度;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上限。3.1.2 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0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项目污水排放口下游断面)项目08 月 29 日08 月 30 日08 月 31 日pH(无量纲)7.

35、277.697.44CODCr8.87.48.2BOD51.581.361.44SS332527NH3-N0.4070.3180.375石油类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表 3-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监测项目pHBOD5CODNH3-N石油类断面标准限值69(无量纲)4201.00.05测值范围7.277.691.361.587.48.80.3180.407未检出最大标准指数0.420.3950.440.4070超标率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评价结论: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监测因子中 pH、COD、NH3-N、石油类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 1,均达标,区域内地表水体水质参数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3.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根据导则、工程布置情况和拟建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大气环境共设 1 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见监测布点图。14表 3-3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