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教材-领航咨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教材-领航咨询.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领航咨询 战 略 管 理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战略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基本知识。目 录第一章 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29第二章 战略管理过程 30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3第四章 计划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39第五章 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46第六章 企业总体战略 49第七章 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50第八章 目标市场与市场营销战略 55第九章 职能战略 61战略管理第一章 战略的概念和特征1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1.1 企业经营战略是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分析自身条件基础上,制订企业的长远发
2、展目标的总体方案。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1.2 战略是一种计划。战略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使命与实现使命的有机结合,确定企业发展方向,规定短期计划的基调。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计划。说明在每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行的选择,即将不确定的环境因素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结合起来的计划。企业战略、战术、执行计划的结构与区别: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执行计划编制者高层领导、参谋集团主管组织,职能部门为主领导指导,职能部门组织内容市场、产品、发展资源配置资源分配基础内外部环境条件分析,企业使命及目标战略计划战略与战术计划形式无固定结构形式详细的结构形式具体操作的详细结构意向创新具体执行严格执行方案数多个(2
3、个以上)有限(少于战略计划)强调唯一性可靠性纲领性、指导性较大大周期515年25年1年信息情报外部环境、用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内部资料,定性资料,定量资料经营指标、各项指标的定量分解1.3 战略是一种计策。行业中存在多个竞争对手,战略制订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可能的变革,争取先发制人。1.4 战略是一种模式。战略体现为从战略制订到战略完成为止的一系列的行为。战略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1.5 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要解决的是确定经营方向的问题,强调的是企业经营性质和结构,研究企业希望向何处发展经营和怎样经营的问题。战略应当确定企业在环境中的位置,包括行业定位和行业中竞争地位的定位。由此
4、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协调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以及与利益共同体的关系,通过正确配置资源,形成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1.6 战略是一种观念。战略体现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体现决策者对企业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精髓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和组织成员共享的、能转化为共同行动的观念。2 企业战略的层次2.1 企业总体战略:决定企业目的和目标、企业重大方针与计划、企业经营业务类型 企业组织类型、企业对用户、职工和社会的贡献。2.2 经营战略:选择企业各分部经营的行业(市场、产品、服务)选择企业各分部在相关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长远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经营战略包括竞争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2.3 职能战略:为实现
5、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的职能活动做出的统筹安排。职能战略包括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战略、研究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3 战略的特征和制订战略的原则3.1 战略具有以下特征全局性与整体性:研究企业全局的发展,寻求整体效益最佳。需要综合运用各项管理功能,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长远性: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竞争性与合作性: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和资源的稀缺性,只有通过竞争去占有市场和获得资源。为了更有效的竞争,更有效的防范风险,资源的整合扩大到企业所能控制、影响和利用的范围,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竞争中的合作或合作中的竞争的联盟关系风险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资
6、源输出输入失误的可能性更大可行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可接受性强,可操作性强相对稳定性:战略原则是较稳定的,战略方案及实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弹性社会性:企业必须成为社会环境中的合理存在,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兼顾员工的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3.2 战略性思维特征:超前意识、长远和全局意识、权变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3.3 从战略特征出发,理解制订战略的准则:科学性准则,实践性准则,风险性准则,可操作性准则,可调整性准则等。第二章 战略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概念:使用企业战略作为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目的实现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实现宗旨、成就事业、报效社
7、会对象企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方法严密理性方法(多因素多层次复杂系统) + 非理性方法(经验、想象)中心环节企业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管理者企业家管理 + 员工积极参与成功关键创新,以变应变,善于利用环境的变化创新,关注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构架 战略 实施 战略 选择管理变革调整结构分配资源选择战略评价方案拟定方案资源能力环 境文化期望 战略 分析1战略分析阶段1.1 分析和提出问题:企业面临的主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以问题为导向的 威胁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方法论) 企业能够抓住的机会是什么?企业的优势是什么?1.2 外部环境分析企业是外部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其活动必然受
8、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和竞争(行业)环境分析。1.2.1 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1.2.2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替代品威胁、入侵者威胁、供应商和用户讲价地位)竞争者分析(现有竞争者及其战略特点)产业政策分析(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政策的演变发展及未来趋势预测)1.2.3 通过外部环境(条件)分析,识别环境产生的机会和威胁,考察企业竞争地位,审定企业经营范围。回答“企业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1.3 内部环境(条件)分析1.3.1 企业是由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组成的系统,企业活动必然受资源条件及相互匹配关系制约,
9、内部环境分析除综合考虑各元素(财务、营销、技术开发、人力)的影响作用外,需对企业文化进行分析评价。1.3.2 通过内部环境(条件)分析,弄清企业现状,了解企业现行战略并预测其成效,识别企业资源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回答“企业能作些什么、想做些什么”的问题。1.4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的综合分析,简称SWOT分析,为战略制订寻找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弥补劣势及防范威胁的切入点。1.5 战略分析的意义:明确企业面临的问题,为企业战略制定或调整提供判断基础和逻辑前提。2 战略制订阶段2.1 规定组织的使命
10、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定义企业的根本性质,以和其他类似企业相区分。定义企业的使命必需清晰回答两个问题:企业生存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现有的顾客和潜在的顾客是谁?企业是一个生命体。必须把员工和用户放在首位,这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必须具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使命应成为全体人员共同衷心渴望实现的愿望和美好前景,激励他们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学习能力,使企业充满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使命是战略的灵魂,指导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战略方案的制订。组织的使命包含组织哲学和组织宗旨两方面的内容。2.1.1 组织哲学: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组织哲学不管
11、认识与否,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企业的活力,左右企业的前途。2.1.2 组织宗旨:企业宗旨的一般定义是“创造顾客”,具体是指规定企业要去执行的活动,以及所要形成的组织类型。宗旨能够使企业始终保持明确的方针和目标。 2.2 制订战略指导方针: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行为总则。如“在发展中求稳定”的方针要求敢于创新,“在稳定中求发展”的方针则会较保守以避免风险。2.2.1 制订战略方针特别关注政府规定的竞争法规、产品标准、用工和职业安全要求、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以及竞争对手在以上方面的基本方针。2.2.2 企业方针相对稳定,但要经常评价其适应性,适时调整以更好指导组织行为。2.3 目标的确定:将组织使命
12、具体化为企业的长(短)期目标,规定执行使命所预期的成果。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性目标,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组织目标一般包括:盈利能力(利润、投资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每股平均收益)市场销售(市场占有率、销售量、销售额等)生产率(投入产出率、产品成本)产品(产品销售量和盈利能力、开发新产品周期)财务(资本构成、资产占用、现金流等)研究与开发(研究开发费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人数、培训费用)顾客服务(交货期、顾客投诉)社会责任(参与的社会活动及投入)2.4 制订企业的战略方案2.4.1 提出战略目标:想做什么样的选择,应该是个什么方案?2.4.2 确定方案标准:限定性标准指可列为可行性方案的最低标
13、准;合格标准指可行性方案是否达到满意方案的合格判定标准。标准的确定从战略目标出发,抓住方案实施成功或是失败的关键因素。由于存在多个合格标准,需要按重要性对标准排序,以决定取舍。2.4.3 建立、比较和选择备选方案:通过调研按限定性标准建立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找出可行性方案,对每一个可行性方案的各项限定性标准给出评分。2.4.4 评估风险:分析评价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方案实施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及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评价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3 战略实施阶段3.1 建立或调整组织结构:不同的战略要求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相适应。3.2 实施计划的制订和资源分配。3.3 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的
14、有效实施是要达到目标实现宗旨,也是战略制订的延续,也是对战略分析战略制订工作的反馈。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 宏观环境分析1.1 主要宏观环境因素及影响(见下页表)1.2 各方面环境因素相互影响,都会影响行业环境,但是同一因素对不同行业影响的重要性可能不同。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因素有六项,依次是:政府行政干预与控制,通货膨胀,资源供应,国内经济气候,源自外国企业的竞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性。2 行业(任务)环境分析行业(任务)环境也称竞争环境,指直接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行业要素及利益共同体。2.1 行业结构分析行业同类(产品经济用途相同相近,原材料相同,工艺性质相同)企业组成
15、的总体。行业结构分析 对企业所从事的每一经营领域内与企业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因素的具体分析。分析涉及与企业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诸多利益集团所构成的整个供应链,是行业环境的结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行业发展的前景,审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研究行业长期盈利的潜力,发现影响行业吸引力的因素,寻找机会和威胁。项目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关键战略因素政治国家政治形势、政局、政治发展趋势政府制订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政府机构的组成、办事程序及效率 外国政治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变化政府政策法规规范市场及行为、分配权利,是强制性约束力只有适应环境的需要,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制定战略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关注正在酝酿中的法律政治和
16、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法、经济法、经济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税法、外贸法规最低工资限制、劳保福利财税及货币政策、汇率政府机构组成、办事效率及程序,行政干预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总貌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社会基础设施正常经济高涨,取扩张型战略非正常高涨,取压缩型战略经济衰退,取紧缩型战略经济复苏,企业采取进攻型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决策,对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决策 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及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高低,货币供给松紧,通货膨胀率变动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工资
17、与物价控制状况,汇率升降,能源供应与成本市场机制完善程度技术技术水平、技术政策、产品开发、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向高新技术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高技术化,生物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也给某些企业带来威胁需关注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研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保持竞争优势研究费用投入程度国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政策、措施、经费比例;产业研究开发投入情况,技术开发力量集中的焦点;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新产品开发动向,实验室技术向市场转移的最新发展趋势,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可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前景社会文化指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社会道
18、德风尚,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环境保护,公益性设施建设状况,人口及人均收入水平文化因素决定人们的价值观与士气文化教育水平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环境因素影响经营管理行为人口及收入水平关系消费量消费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公益性设施建设状况,环境的保护人口及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的演变,人们期望的工作水平,消费趋势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人口区域的迁移,平均寿命变化,出生率自然所在地域的全部自然资源条件稀缺性资源地理、气候限制影响企业活动对稀缺性资源依赖程度2.2 行业性质2.2.1 行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资本密集型-单位劳动力占用资本较多,反之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9、高,手工操作人数少知识密集型-以高科技知识、高素质人才为主由于科技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知识密集型产业越来越重要。2.2.2 行业内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规模经济优势进退入壁垒原始投资数量规模市场行业举例分散型无小小多小而均完全竞争农副产品加工,饮食集中型有大大少大而均寡头垄断石油,钢铁,航空中间型多差别大大企业主宰汽车,机械制造,家电2.2.3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值、上缴利税、吸收劳力、对国民经济和其它行业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汇能力等),是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科技有更多的发展机遇。2.3 行业生命周期 分引入期、成长期
20、、成熟期、衰退期,是行业发展需求状况和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轨迹的综合。政府产业政策可能影响行业发展过程。处于新兴产业成长期的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处于衰退期则面临威胁,要考虑是否退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品设计未定型逐步定型缺乏变化落后用户反映了解少购买踊跃重复购买放弃购买企业规模小扩大大萎缩企业数量少多减少很少销售增长缓慢快饱和下降生产能力过剩不足过剩过剩利润低,亏损增长快稳定,回落大幅降低竞争较少形成激烈缓和风险很大抗风险能力增强大大重点职能研究开发营销、生产营销、成本转移资本2.4 市场状况分析2.4.1 用户需求分析 需求性质分析:需求多样化、需求变化、需求连锁反应 市场容量分析:
21、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 行业营销手段分析:目标市场差异性集中性、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促销策略比较2.4.2 生产要素供应分析 能源、原材料供应充裕情况、运输条件、有无代用品 劳动力供应充裕情况、流失比例、培训条件 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信贷条件、规模,国家金融政策等2.5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2.5.1 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波特竞争模型)+ 政府力量含 义影 响防 范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在行业导入期或成长期以直接或兼并的方式进入本行业,将形成新的竞争力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形成进入威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抢夺部分重要资源侵占部分市场份额提高进入壁垒,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进入威胁较小替代品与本行业产品有相
22、同功能,可相互替代的产品形成替代品威胁:影响本行业现有产品的销售和利润高质低价提高进入壁垒积极引进供应商供应方为提高供货价格、降低供货质量而讨价还价形成讲价威胁:使成本升高、利润降低选择供应商、多渠道供应,后向一体化买方买方为压低购入价格、提高购货质量而讨价还价形成讲价威胁:影响销售额、使利润降低选择用户、多用户前向一体化现有企业企业为改善市场地位采取竞争性行动对竞争对手产生消极影响促使现有企业竞争加剧,最终可能导致所有企业蒙受损失差异化提高竞争优势政府力量政府对竞争产生巨大影响:制定法规指导约束各行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制定政策影响行业竞争;作为政府采购方和国家控制的自然资源的供方通过一定的
23、政策法令影响行业竞争2.5.2 波特 (Michael E. Porter) 认为:企业的获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取决于市场上所存在的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度因行业而异,并非五种力量都同样重要,并可随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每个行业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结构,五种力量的联合强度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最终盈利能力。2.5.3 行业中企业竞争地位分类竞争地位企业行为或经营状况统治地位控制竞争者行为战略上有广泛选择权强大地位不受竞争者影响可从维持长期地位的角度采取独立行动有利地位有较多的机会有能力利用一些特定的战略防守地位有较少的机会在居统治地位企业的容
24、许下,维持进行足够满意水平的经营虚弱地位有机会经营业绩不满意,但存在改善的机会垮台地位无机会经营业绩太差,无力改变例:竞争地位和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竞争实力高迫使竞争对手接受本企业方案认真合作低接受竞争对手方案主动配合低 与主要竞争对手配合能带来的利益 高2.5.4 行业进入和退出障碍(壁垒)分析进入行业的障碍:企业进入某行业的难易程度。表现为一定的规模经济要求、较大的资金投入需求、建立销售渠道的困难、超出企业现有水平的更高的技术(人才)要求、用户对现有产品独特性能的强烈兴趣等。退出行业的障碍:企业退出某行业的难易程度。表现为资产专用性强、退出的固定成本高、总战略目标要求的制约、情绪障碍、政府和
25、社会的限制。退出障碍高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程度逐渐加剧,导致行业获利能力较低。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往往相关。最有利的情况是进入障碍高而退出障碍低,反之最不利。2.6 行业发展动力分析-哪些因素的变化形成行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般有以下几种:行业长期增长率的变化 企业投资决策变化 企业退出或进入 行业供求关系变化 竞争强度变化产品创新 拓宽市场需求 差异化竞争 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行业结构变化而发展政府法规和调控政策的变化 企业结构发展变化用户消费偏好变化 新的市场需求 企业战略进行适应性调整3 竞争分析3.1 识别行业竞争特点3.1.1 竞争强度表现(热点)识别识别方法:考察行业发展历史,收集分析各
26、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竞争热点:产品市场和关键的资源投入,企业在竞争热点上的重大行动,都会引起行业中其它企业的关注,导致原有的竞争形势变化。3.1.2 竞争强度变化原因分析影响竞争压力和强度的结构性因素有:需求增长率、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水平、资本需求、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化、转变成本、价格性能比,企业集中程度、交易批量集中程度,购货质量的重要程度、购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购方利润率、购方信息灵敏度、购方后向一体化能力,政治、法律法规及政策。常见原因有:行业中企业数量与规模,多或规模相近,竞争激烈行业增长速度,变慢或者下降时,竞争强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并且产品处于成熟
27、期,竞争残酷产品特点,通用产品、无差别产品、季节性产品,竞争强烈决策者偏好,不愿轻易退出,加剧竞争政府支持使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行业竞争激烈3.2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决定行业的竞争强度,直接影响行业性质。3.2.1 竞争者识别:所有重要的现有竞争者或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者(可容易克服进入障碍、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厂商,可前向一体化的供应商,可后向一体化的用户)3.2.2 竞争者的战略分析:获得关于竞争者竞争反应的可能性及性质强度的信息分析战略目标(期望、风险观、组织结构职能设置特征、控制和激励政策支持效果、理财方针会计制度等),判断其战略改变可能性大小(对现状的满意度、对行业竞争变化的反应能动
28、性),识别其经营活动意图。分析竞争者对未来的假设(对自身、行业、对手的想法和看法,指导其竞争行为)分析各竞争者的现行战略,包括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相关策略等。3.2.3 竞争者的关键能力分析:获得关于竞争者对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状况的信息核心能力分析(各职能能力强弱、优势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核心能力变化预测)增长能力分析(主要能力增长情况、潜在能力变化预测、财务实力对业务增长的支持性)快速反应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借贷能力、现金、技术的储备,新产品开发与未来需求的一致性)适应变化能力分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关系、职能对变化的适应性、资产的专用性、关联交易的制约)持久耐力分析(为维持长期的较量,是
29、否有相应的现金储备保证、有部门间的一致性支持、能否达到长期财务目标)3.2.4 竞争者的反应判断推测竞争者可能发动的战略变化,可能采取的行动及预期强度,可能首先攻击谁,如何竞争,可能获益多少等。分析竞争者的防御能力,其薄弱环节,不易受攻击方面,麻烦环节(强烈坚持的目标、道义职责),什么样的竞争竞争者难以奏效等。辨析竞争者的市场信号(行动提前宣告、事后宣告、对产业情况的公开评论、对自身行动的讨论和解释,是竞争者直接间接反映其意图、目标、内部情况的行动),正确判断。4 外部环境关键战略要素分析方法4.1 环境扫描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确定外部环境关键战略要素,比较主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
30、识别主要威胁和机会。环境威胁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可能削弱企业的竞争地位。环境机会指环境中一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趋势,形成有吸引力的领域。机会威胁扫描示意如下:威胁出现概率机会成功概率高低高低严重程度大12(表中“1、2、3、4”代表所确定的关键战略要素)吸引力大12小34小344.2 环境风险和机会描绘法:设计评价矩阵,设定各因素权重(按对战略影响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各因素权数相加等于1),确定评价值(按很好、好、较差、差四种程度赋分4、3、2、1),计算加权评价值之和,与行业平均水平“2.5”比较,超之则较优,否则不利。4.3 主要环境因素趋势分析:通过销售人员估计、经理人员判断、市场研
31、究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经济模型、回归分析、趋势外推等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章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1 企业资源条件调研资源条件泛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所需的人、财、物、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条件,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因素。其制约作用表现在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条件于战略需要,能否创造并实现价值及价值水平高低。资源条件的审核是对企业可得(企业所有和所控制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调研评估。1.1 财务资源1.1.1 财务资源(生产经营所需各类资金)调研资产结构:考察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资产负债率和资本结构,研究负债率不适的原因销售收入、成本和盈
32、利状况:考察总销售收入、总利润增减和主要产品、新产品销售量、利润变动,联系其所处寿命周期阶段分析变动原因;考察各种产品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总成本升降及物价涨跌因素关联现金流量:企业利润和折旧增减及原因分析融资能力:分析融资渠道多少及有效性投资风险:对长期投资进行效益与风险分析,审视其安全程度1.1.2 理财(包含投资、融资、股息决策功能,表现为盈利、偿债、营运能力)分析预算水平:财务预算与经营计划的联系,部门预算与总预算的一致性,预算制定过程对各相关职能要求的协调综合程度,对企业损益、负债、现金流的预测水平盈利率:销售利润率、产品盈利能力系数、资产利润率、投资回报率、权
33、益利润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能力:存货周转次(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天)数、流动资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融资能力:资本结构(负债权益比)、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收益)、股利发放率(每股发放现金股利/每股收益)1.2 市场营销资源(将企业与市场密切联系,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宗旨)分析市场研究:当前产品是否适合市场需要,应如何改进,应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现有服务对象,市场发展前景,新市场开拓可能性价格:定价方法(价格结构)、定价地位、与市价比较促销手段:促销手段、费用和效益比较分销渠道:经销网络规模、与经销商关系、销售人员和费用水平、售后服务的组织,分
34、销渠道效率和结构变化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反映产销适销对路的程度1.3 生产资源(将原材料、劳动力与信息等投入转化为产品或劳务的产出,分制造组织创造产品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性组织提供无形产品的运行活动)分析生产能力状况:生产线或分类设备生产能力配套水平,生产单位间和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水平,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机动程度,规模经济水平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在行业中的地位生产成本结构的控制水平企业设备价值、产能、年限、维修、工艺技术水平等与同业比较优势劳动力、能源、原材料对生产能力的保证程度存货状况: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的储备量,减少存货量的可能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特征、运输工具和便利程度、生活条件、环
35、境污染程度1.4 研究开发资源(企业工程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实现企业中短期和长期收益率的均衡发展)分析研究开发费用在行业内的水平,研究开发的机构、人员、经费、信息等条件,研究开发成果和应用推广情况,与外部研究开发机构的联系技术资源(应用技术、技术储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专利和技术诀窍:数量、期限、效果,专利产品、独有产品、新产品在产值和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工程技术:技术力量与生产经营的适应性、潜力,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实施条件及效果,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效果,环保技术的运用及效果新产品储备:处于研究和试制的新产品数量、市场前景预测1.5人力资源调研与任务相比人员数量余缺情况,人员素质(思想、文化、技
36、术)与人员结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比例,男女员工比例,年龄结构等)与企业性质和业务发展的适应性人员的安排使用:是否人尽其才,有无大材小用、人浮于事的情况,人员培训方式、条件、效果,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人才流失情况,员工的劳动保护状况人事制度:人员挑选任用、业绩考评、工资奖励、职务升迁等规定的合法性有效性,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及效果1.6 组织资源(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调研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划分的合理性、集分权是否适度、运转的有效性、领导班子的继承性及结构是否优化管理效率:是否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管理职能履行情况,管理气氛是否融洽,战略管理水平;企业社会责任、道德规范实施;员工与组织的关系,非
37、正式组织的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优势信息资源调研:是否满足需要、充分利用、安全、灵活及重视外部信息收集利用2 企业能力分析-价值链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并予以实现的能力,与企业资源条件及其有效配置和利用程度正相关,但企业能力与企业资源条件构成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采用价值系统-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资源进行总揽,在配置资源-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分析这些活动及相互关系,解释评价企业资源的战略能力。2.1 价值链分析法的概念价值: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创造的产品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在与相互竞争的产品的比较中,乐意为该产品支付的价格。价值活动:企业从事创造价值的具
38、体有形的、实际操作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价值活动具有经济性(发生相应的成本费用)、价值性(应为用户创造所需要的价值)、可比较性(用盈余表示价值活动的贡献,比较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价值链:是价值活动的综合,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包括完成全部价值活动的全部支出和盈余(或亏损)两部分。价值系统:由于多数企业不是完全独立承担从产品开发到售出的全部价值活动,许多价值活动在企业以外的供应和销售环节上,形成了由供应商价值链-生产企业价值链-分销商价值链-用户价值链组成的价值系统。价值系统的构成决定了产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活动、价值链、价值系统的概念把企业的所有活动和企业的最终目标联系起
39、来,从资源评估走向了资源使用的评估,形成了简化而清晰的分析指南和结构框架。2.2 价值链分析法的意义分析各个价值活动对企业总效益的贡献,准确抓住所寻求的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分析各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配合促进关系,评价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不同的价值活动的成本或差异特性,为竞争战略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分析价值系统,了解与企业外相关价值链的配合,为竞争战略方案选择提供依据2.3 价值链的构成2.3.1 价值活动的分类来源生产经营活动(向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必须完成的活动)行政管理活动(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职能管理活动,使其正常或有效)价值活动分类投入过程:为获取投入要素而发生技术性:能力储备、开发、
40、专有获取生产过程:将投入要素转换为产出财务性:预算控制、资金运营产出过程:将产出送抵用户人事性:人员配备、报酬管理结构性:综合管理活动2.3.2 价值链的构成 辅助活动分 企业基础设施:计划、财务、组织 质量、法律、政府事务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获取资源输入的活动过程盈利:价格减成本费用基础活动分内部后勤:接受、存储、分配输入给产品或服务部门生产作业:将输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外部后勤:接受、收集、储备、分销产品市场营销:促使、引导顾客购买服务:所有能提高和保持产品或服务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辅助活动分别对各项基础活动及相应的其它辅助活动提供支持,而企业基础结构(企业管理系统
41、)通过整个价值链起作用2.3.3 资源审核企业将投入资源分散到各项基本活动中,即通过基本活动把投入要素的价值附加到企业的产出上去。辅助活动的作用是支持基本活动掌握、使用、控制所拥有的资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结合点成为资源审核的要点。辅助活动基 本 活 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采购资本获得运输仓储机器 消耗品运输仓储产品/服务专利/许可证品牌 市场调查专卖机制贷款设施技术开发技术诀窍 设计 技术转移工艺开发运输工具信息网络故障诊断人力资源管理招聘 供应商检审企业形象 股东与债权人关系 团队精神 工作满意程度 分包合同分包合同代理商 经销商销售力量 商人友好关系 售后服务声誉 维修
42、人员管理系统购买系统 车辆计划 原材料处理 生产计划 质量控制 现金管理 库存控制 设备摆放送货计划订单处理 债务人控制用户服务系统2.4 资源效用分析2.4.1 分析步骤:确定价值链:分解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价值活动(按不同的经济性、对差异化或成本影响大的原则将技术上和经济效果上分离的活动分解出来)确认支持组织竞争地位的关键价值活动。不同的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不同,每一类价值活动的重要性也不同。所以应略去影响作用小的环节,选取主要环节分析。分析关键价值活动的关键因素(称成本驱动因素或价值驱动因素):与供应商距离近,使供给成本低,如向其它地区扩张,此优势会消失。资源效用和价值活动的关联,如:基本活动
43、之间的重要关联:增加库存使价值升高也使成本升高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之间密切关联:英航(BA)计算机系统快速查询与供应者的价值活动的联系:作者提供软盘书稿,大大降低出版成本和周期从整个价值系统评价决策的优劣:企业降低库存经销商保持高库存增加销售成本销价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研究自制还是购买、专业化还是多样化,企业的合资合作可降低总成本或增加价值。2.4.2 资源利用效力分析:资源利用方式是否符合企业的总目标。如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率过高、片面提高广告费支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缓慢、资产专用性过高、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用等反映资源利用效力的问题。2.4.3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对资源利用并发挥效力后获得价值增值的程度的度量。如同时销售互补的商品,与供应者的价值活动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供应渠道上加强对易损易坏货物的控制,减少浪费,提高原材料产出率;在额定能力内增开班次,提高能力利用率;图书馆采用计算机检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