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料物流需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料物流需求分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 1.2.2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研究角度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 2.1 生活资料物流 2.1.1 生活资料物流的内涵 2.1.2生活资料物流的特征 2.2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 2.2.1 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 2.2.2 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2.3物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2.2.4 物流需
2、求和物流供给的移动 2.2.5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分析 第3章 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 3.1物流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分析 3.1.1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1.2 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 3.2 物流与经济内在联系分析 3.2.1 分析方法 3.2.2 物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研究 3.2.3 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第4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4.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4.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介绍4.2 蓝色经济区内生活资料物流需求的分析4.2.1 蓝色经济区内物流需求的特点和内容4.2.2 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相关分析第5章 基于区域
3、经济等影响因素在区域物流需求中的应用研究 5.1 基于区域经济等影响因素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5.1.1 研究的出发点 5.1.2 “影响因素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5.2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实证研究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成分分析 第6章 实证研究 6.1 青岛市货运量预测实证研究 6.2 青岛市物流业产值预测实证研究 6.3 结论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
4、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内背景: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为山东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国际背景: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海国家纷纷调整国家海洋政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印度等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21世纪海
5、洋战略和政策。可以说,规划新世纪海洋事业发展,制定海洋政策的国际背景已经形成。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
6、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综合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
7、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应借此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在此过程中,青岛要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完善产业结构。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破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加强半岛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 郑贵斌认为,蓝色经济区是对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区的提升,是注重海洋资源与空间开发,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沿海经济功能区。“临海经济区是陆地功能区概念,陆地经济属性较强
8、;海洋经济区属于海洋功能区概念,海洋经济属性较多;蓝色经济区则兼具海、陆经济特色,具有海路统筹的集成型经济区的丰富内涵,它集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于一身,是包含海洋资源、产业、区位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经济功能区。”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着力突破海洋经济核心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满足海洋资源环境重大需求,重点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测观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深远海等前沿技术;围绕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
9、围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攻克海洋渔业种质与病害防治、滩涂海水灌溉、耐盐碱植物培育与种植、海洋化工应用等创新技术,努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
10、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
11、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物流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研究现状 首先,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出区域物流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而
12、且还能通过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等提高经济质量。然后,反过来讨论了新形式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最后,采用投入产出法,同样从物流对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影响两个角度,研究物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1)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及其矩阵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物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各部门发展的影响强弱,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的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等。通过建立物流业直接经济贡献模型,计算出各部门每万元投入的直接经济贡献。 2)通过研究各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长对物
13、流业产出的影响,说明了物流业受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具体情况 区域经济指一定区域范围,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区域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有所需要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等多个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为推动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4、。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最终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通过交换,达到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目的。而这个过程必须要通过物流来得以实现。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1.拓展城市辐射范围,形成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流通体系、流通渠道的再建过程。现代物流体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企业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流通模式,而转向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型流通模式,这将极大的促进城市新型商业形态如货柜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
15、代理制、经销制等的兴起与发展,使城市商业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而物流的发展将带来商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集中,为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先导作用。城市作为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是物流、商流、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将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辐射的深度也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而加深。这种效应的结果就是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
16、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这也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更多的经济要素的流入,从而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像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具有西南枢纽地位的、国际水平的现代物流中心,对于发挥成都的区位优势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对于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 2 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 以及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关系的总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的适当配置和有序演进,使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而
17、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新型现代的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物流业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对所有地区的商贸、零售、外贸等行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由于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势必会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
18、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从而达到推动 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3.物流发展成区域的支柱产业,并促进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物流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区域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区域物流园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人力资源迅速聚集,支柱产业迅速形成、
19、资金迅速密集的特点。区域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兴起,有利于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第三方物流作为生产与销售企业的外部组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用户企业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可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最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少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由此而节省的资金、人力、物力可以集中到企业核心业务上,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物流的发展必然带动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的水平,增加基础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发达的现代物流业,
20、为本地企业提供及时、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来改善本地企业的发展环境,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为本地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能够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4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物流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的降低。物流基地是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它由若干物流结点集约而成,这些物流结点包括有:专业运输中心、专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综合型转运结点和流通中心等。它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综合功能,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
21、全面处理包装、装卸、储存、搬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信息、调度等工作。二是集约功能,集约了物流主体设施和有关的管理、通信、商贸等设施,规模大,集约程度高,是流通领域大生产的一种代表,是具有规模效益的流通设施。三是转运功能,可以有效集约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实现综合运输、多式运的最有效转化。四是集中库存功能,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并且实现有效库存调度。总之物流基地具有综合设施、多式联运、干线终端等大规模处理货物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功能。整合了区域的物流资源,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整个地区的交易成本。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
22、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总之,区域物流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区域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支撑的作用。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认识之。 1.2.2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从宏观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各种区域物流发展政策、区域物流规划的制定等都离不开区域物流需求的定量分析,在规划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宏观物流市场规模的预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可为国家和地区物流
23、经济主管部门制定未来物流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市场开拓策略提供依据,近而为宏观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来评估物流行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贡献,从而制定物流行业发展政策,并引导物流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从微观角度看,物流企业需根据对物流需求预测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和获得最大收益。国内外研究现状: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在本世纪初开始研究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对目前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发现,目前主要把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看作回归
24、问题。 根据发展历程和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基于传统统计学的预测方法,这是本世纪初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主要采用的方法。该类主要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模型、回归分析法、货运强度法、弹性系数法、聚类法、灰色理论模型、马尔可夫链、时空多项概率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等。该类方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对定序和线性的数据进行处理,且对于构造的模型有较强的解释性。随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的深入,大多数研究方法的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真实的区域物流需求数据样本非常少且难以收集,这极大地影响了预测方法的验证效果。第二,在处理高维度、含有非线性关系、程非正态分布、有
25、时间顺序的区域物流需求数据时,其效果不理想。第三,不能保证学习和泛化能力,缺乏灵活性,而且,整个处理过程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对所有数据一视同仁地进行同样的处理而不管是否需要进行这些处理。后面两个问题的产生促使了人们考虑在物流需求预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提高预测准确率。目前学者采用的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是人工神经网络(ANN)及其改进型。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的引入使传统预测方法中融入了人的智能因素,如神经网络的学习和泛化能力,专家系统的推理规则等,这样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不能从理论上保证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这使得对于经过训练后的预
26、测模型,对于新的物流需求量数据集没有稳定的预测效果。第二,在学习样本数量有限时,学习过程误差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学习精度难以保证;学习样本变量很多时,又陷入“维数灾难”。第三,主要依靠的是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其重要的缺点为:利用经验风险代替期望风险来选择决策函数,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与充分的论证,只是一种认为合理的方法;容易产生“过学习”问题,这是盲目追求小误差而导致泛化能力下降的必然结果。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预测方法,这使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跨入到了第三阶段,即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预测方法。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7、1.3.1 论文研究角度与内容 第二章概述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分析1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求与供给曲线对物流需求与供给进行SWOT分析。第三章主要对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从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两发面进行研究。第4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活资料物流需求分析。第四章详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生活资料物流上需求进行分析。第五章建立“影响因素一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基于区域经济等影响因素在进行区域物流需求研究。第六章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3.2 研究方法 论文通过对蓝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分析
28、,对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空间及其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运用统计数据和曲线分析,对蓝色为经济区进行可行性研究。第2章 生活资料物流基本概念 2.1 生活资料物流 2.1.1 生活资料物流的内涵 生活资料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产品。生活资料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人们的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2.1.2生活资料物流的特征 1.地域性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和区情,使生活资料物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空间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是形成区域物流的基础。空间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任何
29、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资源都不可能等量、均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生活资料物流就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2.适应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生活资料物流发展的基础,不同区域经济的水平、规模和产业形态,要求相应的区域物流服务 保障,也就影响了生活资料物流的规模和发展水平。3.相对独立性 在物流活动内部规律的作用下,物流活动往往超出行政区域的范围,这种跨行政区的物流概念上的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该区域内各物流主体共同利益的结合与表现。在不同物流区域间,物流主体、客体、载体与本区域的经济紧密联系、与本区域的文化融为一体,物流功能也存在差异,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生活资料物流体系。4.相对开放性正一个国家内,
30、不同区域物流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竞争又有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整个国家物流体系。国内区域经济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物流运行规则和货币政策等方面是一致的,没有国家之间常有的认为障碍,如关税、进口配额等,因而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生活资料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性是相对的,它受到空间距离和运输成本的制约。一般来说,区域规模越小,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规模越大,开放程度越低。5.距离、规模经济性 运输具有距离经济性(指运输费用随运输距离的递增而递减的规律)和规律经济性(体现为物流企业随着物流规模的增长,平均物流成本降低的规律),而运输一直是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
31、这两个属性对区域物流的划分具有重要影响。不论在哪个区域,在发达、健康的物流市场环境下,区域内的生活资料物流企业必然是区域生活资料物流组织的主体,因此,从物流企业运作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必然要遵循距离和规模经济原理,这就使得物流企业运作的范围有一个距离限制,运作的物流量需达到一定规模,即如何在最佳的距离范围(该距离范围确定了生活资料物流的辐射范围)内实施有效地物流运作,使得物流企业技能向顾客提供优质、满意的物流服务,有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生活资料物流作为区域物流的一部分,其物流活动也遵循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这两个基本原理。2.2生活资料物流需求与供给2.2.1 物流需求的内涵和特点 王培良
32、在物流服务的需求分析中指出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效率方面的要求。设计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赵启兰认为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经济意义上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构成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因此,所谓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物质资料(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空间位
33、移、时间效用和服务效率等物流方面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设计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有实现空间位移、时间效用或服务效率的愿望和有支付能力是物流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物流需求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呈现出来的一种引致需求,是对社会化物流服务产生的需求,是经济社会中的经济运行主体(工商企业、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以及经济活动中的个人)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事业开展以及生活之需要。产生的对物流服务的需求。2.2.1.2物流需求的特点1广泛性人类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时一项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经常性活动,而这种女里是以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交流为标志的,由此形成
34、了物流普遍存在的客观基础。供应链的现代物流企业渗透在各个行业中,任何社会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它而独立存在,因此,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比,物流需求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是一种普遍性的需求。2多样性物流需求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需求内容的多样化,物流需求包含运输服务需求、仓储服务需求、包装装卸服务需求、配送服务需求等多方面内容;二是需求客体的多样化,物流服务面对的是种类繁多的物体(鲜活农产品、大型设备、易脆易燃物品、一般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及有关的信息,而不同的物体犹豫在重量、体积、形状、性质、包装上各有不同。所以对物流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在物流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需要不同
35、的物流设备。因此正是由于区域物流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流园区。3派生性物流需求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引致需求。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需求派生出来的,则称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为派生性需求。引起派生性需求的商品或劳务称为本源性需求。社会之所以有物流需求,并非是因物流本身的缘故;人们对物流的追求并不是纯粹为了让“物”在空间上运动或者储存。相反,物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或者其他目的的需求。显然,物流需求的主体提出空间位移或时间变化要求的目的往往不是位移和时间本身,二是为了实现其生生活中的其他需求,完成空间位移和时间变化只是中间一个
36、比不可少的环节,这是物流需求的本质所在。4不平衡性物流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物流需求的时间不平衡性,是指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物流需求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5部分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不同的物流需求之间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例如钢铁物流需求不能代替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因为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物流需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却可以对某些不同的物流活动做出替代性的安排。例如,煤炭的物流需求可以被长距离高压线路替代。6空间特定性和时间特定性物流需求与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呈现一种灵活性和易变性,但在一定时期内,还具备空间特定性,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的特点流向,入煤炭企业
37、的煤从产地向电力企业的所在地流动。而在企业内部,物流空间的特定性就更强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物流发生于企业内部,发生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工序、各岗位之间,物流活动相对狭小和固定。时间特定性则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定时运输、配送等。7层次性物流需求是有层次的,可分为基本物流需求和增值物流需求等。基本物流需求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和包装等物流基本环节的需求。增值物流需求,主要对包括库存规划和管理、流通加工、采购、订单处理和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设施选址和规划等具有增值活动的需求。基本物流需求一般是标准化服务需求,而增值物流需求则是过程化、系统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2.2.2 物流需求
38、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活动对物流的需求是通过各种物流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但是,“物流需求量”与“物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另外,物流供给量也不同于“物流量”。物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有购买能力的客户愿意购买物流服务的数量,物流供给量是指物流企业等物流服务提供方能满足社会经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物流量则是在一定物流供给条件下,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际进行的实体流动量和信息流动量。物流量可以是货物运输量,仓库里的仓储量,配送中心的配送量或是流通加工中心的加工量。物流量的大小与物流需求的水平和物流供给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但他们不是一回事
39、,物流量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量,也不能完全代表物流的供给量。物流需求量能否完全实现要取决与物流供给的状况。在物流量发展的初期,物流供给不足,物流量不能代表社会经济活动对物流的需求,物流业完成的物流量仅是社会经济物流的一部分,尚未满足的物流需求部分就是潜在的物流需求量,此时的物流量基本可以反映物流供给量。如图2-1所示。当物流服务设施得以改善,物流服务能力得以加强时,被不正常意志的物流需求量即潜在物流需求量就会转化为物流量,此时的物流量基本可以反映物流需求量。当无流量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时,物流需求量,物流供给量和物流量三者之间基本一致。当物流发展过热,其供给能力超过了社会经济的物流
40、量时,物流量反映的基本就是物流需求量,它们小于物流供给量。2.2.3物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物流需求曲线物流需求曲线(Logistics Demand Curve)是假定在物流服务价格以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心的曲线。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物流服务的价格上升(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需求者便会倾向于购买更少的物流服务,物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反之则增加。即满足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如图2-2所示,曲线LDC即为物流需求曲线。需求量的活动是指物流需求方对于物流需求因物流服务价格涨落而发生变化,其变动是沿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从一点移至另一点。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趋于下降
41、呢?原因主要有:替代效应,当一种物流服务的价格上升时,增加的物流成本就会转移到所服务的物品上,从而使该物品的价格上升,此时,人们就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或服务来代替它;收入效应,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穷了些,购买物流服务或产品的能力就降低了,所以相应的购买数量也会降低。2物流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物流服务的价格与物流服务提供者的物流服务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流供给曲线(Logistics Supply Curve)体现。图2-3所示。图2-3示意的是物流服务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一般情况。“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其向下倾斜的重要原因。当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服务时,就会有更多的劳动追
42、加到物流行业中,但每一个新增加的劳动所增添的服务在数量上是递减的。因此,此景供应量增加所必须的价格水平就要上升。通过提高物流服务的价格,社会诱导物流提供商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物流供应曲线因此便向上倾斜。2.2.4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移动 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物流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物流服务价格以外的其他条件发生变动,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引起需求增加,则曲线LDC右移至LDC;需求减少,则曲线L左移至 LDC。如图2-2所示。当物流服务价格以其外的其他条件发生变动,导致整条供给曲线的变动,如物流成本的下降,引起物流供给的增加,则曲线LSC右移至LSC。如图2-3所示。2.2.5 供给
43、和需求的均衡分析 前面我们看到,需求者对于物流的需求是物流服务价格的函数。同样,物流服务商愿意提供的物流服务也取决于它们的价格。当我们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时,会发生何种情况呢?答案是:供给和需求的力量会相互作用,产生均衡的价格和均衡的数量,即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的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和数量的点上。在此点,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服务正好等于物流提供商愿意提供的服务。只要其他条件不变,当供求力量平衡时,价格就没理由继续波动。由于把图2-2和2-3在横轴和纵轴上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单位,所以我们可以把图2-2的需求曲线和图2-3的供给曲线放在一起。这样我们通过图2-4的供求图来描述市场均衡。2供给或
44、需求的移动对据横的影响供给分析和需求分析不但能告诉我们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它还能预测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如油价的上涨提高了物流成本,是物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需求趋向却没有移动,如图2-5所示。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上,油价的上涨使得物流服务商效益受到影响,一部分物流服务商退出该行业从而导致需求超过了供给量。价格会因此上升,物流服务供应会受到刺激,因而在抑制消费降低需求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供给量。价格持续上升明知道需求量和供给量正在新的均衡价格上重新达到相等时为止。如图2-5所示,新的平衡点发生在新的供给曲线LSC与原来的需求曲线的相交点E。因此,油价的上涨提高了物流服务价格,且由于需
45、求向下倾斜规律,需求量会降低。例如,当物流设备采用新技术,在其他情况不变而更省油时,物流成本也相应降低,从而增加了供给,及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的到一条新的供给曲线LSC,以及对应的均衡点E。如图2-6,此时的物流成本的降低提高了物流服务价格,且由于需求向下倾斜规律,需求量也会增加。我们也可以用供给与需求远离考察需求变化如何影响市场均衡。当积极发展带动了物流需求,表现为“需求的移动”,这一变化如图2-7。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都需要更多的物流服务,因此,需求曲线从LDC向右方移动到LDC。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上, 需求的移动会发生物流服务短缺,接着会争抢物流服务,随后物流提供商会提高价格,知道供给和需求
46、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恢复平衡,如图2-7,需求的增加导致市场均衡从E移动达到E。此时物流供给量会增加。供给或需求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可以归纳如表2-1所示。 可见,物流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高度的敏感性,我们根据物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通过科学分析物流需求的发展趋势,可以合理地提供物流服务从而避免盲目的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而经济发展又是带到物流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经济,围绕物流需求问题进行一些探索。第3章 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3.1物流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3.1.1物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物流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47、条件,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物流对经济增长起着支撑作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社会专业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正常运行。社会专业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工,必然带来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专业化分工越高,货物的集散在规模上就越大,在空间上就越广而物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越容易被体现,因此可以说只有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才能保证货物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从而带来经济的增长。2.物流对经济的发展其基础性作用物流对经济的基础作用,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描述,可以认为物流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使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并且同样可能存在时间的差异,只有依靠物流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是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的快速发展起到气体保障的基础作用。物流除了对我国经济增长起支撑作用以外,物流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