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为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12020)无为县商务局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无为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目 录1 规划总论71.1 规划编制的宏观背景71.2 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81.3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81.4 物流业发展的目标91.5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22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142.1 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142.1.1 我国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142.1.2 我国各地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92.2 发达地市及省内地市的物流业发展概况及政策202.2.1 发达地市物流业发展概况及政策202.2.2 省内地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政策分析262.2.3物流
2、业发展的经验借鉴312.3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322.3.1 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322.3.2 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前景分析363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383.1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现状383.1.1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383.1.2 物流业发展已有初步基础383.1.3无为县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383.2 无为县企业物流状况及运营调查分析393.2.1无为县被调查企业总体概况393.2.2无为县被调查企业物流状况393.3 无为县物流总量、增加值及物流费用预测413.4 无为县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423.5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453.5.1 日
3、益增强的经济实力453.5.2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463.5.3 产业基础厚实483.6 影响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03.6.1 对现代物流认识不清,发展意识不强503.6.2物流行业发展滞后,传统物流企业功能单一513.6.3 物流业规模小,物流资源缺乏整合513.6.4 物流外包市场发育不全,工商企业物流效率低下523.6.5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业务素质普遍不高523.6.6 物流技术应用落后,信息化程度低523.6.7物流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规范的政策引导524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空间节点布局与建设544.1 物流基础设施544.1.1 公路建设544.1.2 航运主通道建设554
4、.1.3 港口开发554.2 主要节点布局564.2.1 布局原则564.2.2 布局方案584.3 布局内容、建设规模及时间安排594.3.1 二坝综合物流园区594.3.2 无城综合物流中心624.3.3 高沟电缆产业物流中心664.3.4 土桥矿产物流中心694.3.5 白茆物流中心734.3.6 石涧物流中心764.3.7 物流节点功能定位与时间安排794.4 物流节点经营模式的设想804.4.1 经营管理模式804.4.2 物流中心建立与经营步骤814.4.3 物流中心投融资机制825 物流信息平台与物流标准化建设845.1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845.1.1建设原则845.1.2 系统
5、结构855.2 物流标准化建设885.2.1 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内容885.2.2 国内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905.2.3 无为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构想916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培育936.1 第三方物流企业936.1.1 发展方向936.1.2发展与培育方式946.1.3 发展重点966.1.4 发展措施976.1.5 开展示范工程986.2“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996.3 物流配套服务体系996.4 物流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目标1007 保障措施1017.1 增强发展意识,加强组织领导1017.2 出台和完善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1027.2.1 财政支持政策1027.2.2税收扶持政策1027.2
6、.3 用地政策1037.2.4培育龙头物流企业的政策1037.2.5 技改及其他支持政策1047.3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1057.3.1 规范物流企业注册审批1057.3.2 整顿和规范收费管理1057.3.3 优化运输车辆管理1057.4 多管齐下,加快物流人才队伍建设1067.4.1 引进物流人才,优化人才结构1067.4.2 开展岗位培训,满足急需缺口。1067.5 扩大宣传,营造物流促进生产的社会氛围106附件1A级物流企业评估标准108附件2无为物流状况调查问卷统计1111 规划总论1.1 规划编制的宏观背景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
7、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物流业,对于提高无为县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为县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概括为:(1)这是由物流业的特点所决定的。物流涉及领域广,就业人数多,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等方面作用大。(2)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了物流业的巨大作用。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表明,现代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这是由
8、无为县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决定的。近年来,无为县经济发展总量持续扩大,需要更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和更现代化的物流配套网络,这也为无为物流业进一步规范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根据无为县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沿江开发、工业振兴、项目拉动、外向带动、城镇辐射五大战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资源经济、配套经济五个经济,稳步推进化工、特种电缆、医药及医用品、纺织服装、船舶制造、羽毛羽绒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要把无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全省领先,国内知名的强县。为了整合和合理配置无为县物流资源,保证和推进现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形
9、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特制定本规划,以加强对全县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1.2 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无为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无为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无为县电线电缆发展规划无为县交通发展规划无为县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规划无为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无为县各乡镇总体规划无为县统计年鉴(2001-2010)其他1.3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围绕无为县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沿江开发、工业振兴、项目拉动、外向带动、城镇辐射等五大战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资源经济、配套经济等五个经济,稳步推进八
10、大产业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集中区建设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发展方针,以公路交通为主、以沿江水路航远为辅的综合交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节点建设为着力点,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发展制造业物流和扶持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为重点,逐步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使物流业成为无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动周边、辐射皖中,成为皖江城市带有影响的商品物流集散地。1.4 物流业发展的目标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规划,积极引导,抓住国家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江开发的历史机遇,利用无为县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
11、的有利条件,不断整合、提升传统物流,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争取规划期内,全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县域生产总值比率下降2个左右百分点。逐步建成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流社会化程度较高,现代物流技术得到较好运用,物流业与加工制造业深度联动,公、水、铁联运较为发达,能有效支持、带动县域及周边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无为县未来增进、保持区域产业持续扩容能力和集聚带动能力打基础、占先机。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1-2012年):完善基础设施,奠定发展基础。l 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成立协调指导机构,制定促进物流业及龙头物流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创造物流业发
12、展环境,加快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着力物流人才的培养,逐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l 根据规划要求,着手推动各项重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按照“重点突出,分批实施”的建设原则,到2012年,各专业物流中心的用地规划基本确定,主体工程完成可行性论证;农产品及城镇生活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用地规划、工程论证基本完成,个别条件具备且经济发展急需的物流中心进入实施阶段;逐步完善配送网络基础设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l 积极鼓励电线电缆、煤化工、船舶机械制造、羽毛羽绒、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联动,逐步构建产业物流供应链。l 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第
13、二阶段(2013-2015年):核心竞争力和支柱产业形成阶段。l 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围绕突出无为县物流业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二坝物流综合园区,无城综合物流中心,高沟、土桥、白茆、石涧等专业物流中心、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逐步搭建完善两个配送网络;推动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升级,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逐步形成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l 到2015年,基本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框架,集公路、水路、铁路联运方式,依托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以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节点,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将物流业打造成无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无为县成为皖江城市带长江北岸
14、商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至20%以下。第三阶段(2016-2020年):物流产业竞争力大力提升阶段。l 将无为县建设成为立足皖江城市带、面向长三角、较有影响力的区域物流的重要节点。逐步建成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流社会化程度较高,现代物流技术运用较好,物流业与加工制造业深度联动,公、铁、水运较为发达,能有效支持、带动县域及周边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无为县未来增进、保持区域产业持续扩容能力和集聚带动能力打基础、占先机。l 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物流业成为无为县的新兴优势产业,不断开拓新的
15、市场空间,扩大物流服务品种和服务半径,优化无为物流结构,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争取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县域生产总值比率下降2个左右百分点。1.5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无为县物流业发展规划要符合无为县经济和社会的总体规划,与城市和乡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衔接,与无为县其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与无为的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与产业调整、城市功能转变协调发展。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无为县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又要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3、市场
16、主导,政府推动。政府要转变职能,按照企业主导的市场化模式进行规划,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和管理体系,为物流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支持引导物流企业面向市场,积极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和物流发展中的新经验、新技术,加强物流人才引进,积极打造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4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大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园区规划,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加快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物流网络体系。5因势利导,突出重点。结合无为县实际,客观分析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循序渐进,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抓住现代物流节点和园区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的竞
17、争力。6高效利用,低碳发展。随着无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会逐步突出,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物流园区、集中区以及节点的布点建设上,应体现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的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特别是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有效保护。2 无为县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2.1 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2.1.1 我国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2.1.1.1物流需求规模和行业差异物流需求规模调查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工业企业物流的21%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商业企业13%的物流配送依靠第三方物流完成。调查材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比例约为20%,(北美企业是49%,西欧企业是65%)
18、,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该比例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摩根斯坦利预测,2010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625%,高于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2008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高于发达国家约1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一般为8%10%)。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我国物流运行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1.物流总成本高,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2.库存水平高,全社会库存占GDP的20%左右,发达国家一般为3%;3.管理费用高,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为2.3%,美国、日本为0.4%。表
19、1 我国近几年物流发展状况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中国GDP(亿元)159878182321209407246619300670GDP增长率10.10%9.90%10.70%11.40%9.00%中国物流总费用2911433860384144540654542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16.60%12.90%13.518.20%16.20%社会物流总额384000481000596000752283899000同比增长29.9%25.2%24%26.2%19.5%社会物流总额同上年相比-4.7%-1.2%2.2%-6.7%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8791141201698119965同比
20、增长12.7%12.5%/15.1%20.3%15.4%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我国物流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交通运输占比居于绝对优势,而仓储、加工、包装等相关环节的投资仅占到73,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1520,我国物流产业结构问题在于仅仅聚焦于运输环节,整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需求类别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的外包需求差异明显,我国的物流需求和外包市场的现实是:l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需求和外包态度存在差异外资跨国公司的外包需求巨大,准确的说正是外资企业的需求培育了中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我国物流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业
21、务覆盖面广、服务水平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民营企业物流外包存在阻碍因素,主要因素是基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考量;传统的国有企业存在 “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限制了物流外包需求。l 行业之间的物流需求和外包差异不同行业的物流业务外包需求差异明显,从理论上说:第一,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结构差异明显,是造成物流业务外包需求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二,物流业务外包需求的差异与行业的竞争程度相关。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将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资源的更高回报率,就愿意将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并且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根据调查,我国将物流外包和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较多的行业主要是:品牌类快速消费品
22、行业(食品和日用化工品)品牌类快速消费品涉及的物流业务主要是销售物流,物流采购相对简单,缺点是复杂的销售环节的地域覆盖面广,中间分销环节多,终端客户信息难以掌握。家电和通讯行业家电和通讯行业涉及的物流业务主要包括采购物流与销售物流。严格来说,在我国,这两个行业的企业都缺少以研发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核心部件需要外购,基本上属于简单装配型行业。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企业有很强的降低成本的压力,是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认识最早最深刻的行业。连锁零售行业连锁零售行业主要采取供应商整合与城市区域配送方式。美国沃尔玛借助其“无缝物流”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物流管理的标杆型企业。连锁零售商
23、有外包需求是我国的特色,这是由我国的地域性经济决定的,说明我国缺乏全国性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区域性明显,行业整体仍需不断整合,规模发展尚显不够。医药行业医药生产和销售属于利润比较高的行业,受到医疗体制和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药品的价值相对于重量和体积而言比较高,药品运输对物流设备的要求较高,一些贵重药品需要冷链运输,而对时效性要求比较低。医药连锁的经营独立于一般的连锁零售商业,一般以本地经营为主,对外来连锁零售药店持很强的排斥,对物流的需求基本限于本地配送。化工危险品行业该行业对物流的安全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化工危险品物流属于物流行业中比较高端的服务,需要专业运输设备,因为投入较大,目前尚未形成物
24、流专业市场。汽车整车和零配件行业汽车整车行业外包比例较大,但汽车零部件物流外包由于业务较为复杂,多为企业自有物流运输。但近年来,随着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零部件物流外包也开始逐步出现。比如,一汽大众已经准备将零部件采购环节的物流外包。大宗商品(主要包括煤炭、粮食和钢铁)大宗商品的公路长距离运输,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采取自有物流运输方式,但近年来出现了将物流业务剥离出的趋势。比如山东省的鲁能茂帆,济南钢铁的鲍德物流模式以及安徽的淮南矿业集团。2.1.1.2物流服务供应商类型及现状(1)“国字号”物流企业总体而言,铁路、邮政、民航行业都有垄断性,虽然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网络,但体制内部分割
25、,无法全国一体化运作,服务水平低。铁路,长期运能不足,出于政治目的,必须确保大宗战略物资的运输,难以成为为更多行业服务的全国性物流服务提供商;民用航空,基本属于航空零担型货物运输商;邮政,全国性分割,以省一级为核算单位,是否能够成为全国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要看邮政改革的结果;中外运集团,以国际物流业务为主;但以省为实际经营单位分割,难以形成全国一体化运作;中远集团,以远洋运输为主,道路运输业务属于海运的延伸,主要客户为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海集团,与中远相似,但以沿海运输为主,大宗货物为主。(2)跨国快递和海运公司目前,全球四大快递公司全部来到中国,并且正在投资铺设网络,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大;排名
26、前二十的海运公司全部来到中国,其物流业务主要属于客户追随型,从事国际物流为主;美国和欧洲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刚刚开始进入中国。(3)地方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业务类型多,包括客运、本地快递、本地配送,但覆盖面限于本市和周边地区,服务水平低,观念陈旧。(4)运输型民营物流企业运输型民营物流企业存在个体户居多的情况,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部分中心城市有运输网络布局,主要业务类型是大城市之间的干线运输以及有限的区域配送。既使服务于全国性的大客户,也必须再次分包。(5)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剥离”的独立运作的行业物流企业正在经历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过程,但总体
27、来看仍以服务企业自身为主,行业性较强。(6)跨国物流企业根据课题组的调查,跨国物流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素,主要包括:物流服务模式较为完善;管理水平高;有助于个人行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薪酬较高,对人才有吸引力;物流技术运用较为广泛。2.1.2 我国各地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全国各地兴起了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潮流,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制订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具有代表性的例如:(1)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2)作为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经济中心的天津市,把发展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编制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
28、纲要;(3)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4)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5)我省出台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将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第一位。2.2 发达地市及省内地市的物流业发展概况及政策2.2.1 发达地市物流业发展概况及政策2.2.1.1 发展概况以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及成都五个城市为例,梳理其物流发展经验。(一)北
29、京北京市的物流资源丰富,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发达,是北方重要的枢纽城市,仓储设施、货运站场数量较多,航空、铁路、公路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三大口岸直通国外,是北京对外贸易的窗口;同时,“三地两港一园区”的物流布局轮廓逐渐清晰。北京已初步成为了北方地区物流枢纽中心。(二)上海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选择。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随着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物流规模不断扩大,货运总量快速增长。信息港骨干工程的加快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从
30、流通企业到职能部门,都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并已初步形成覆盖面广、横向纵向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三)南京南京市物流业发展大体经过两个阶段,上世纪末连锁业态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为企业内部产供销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苏果公司、麦德龙卖场、南京华诚超市、华联超市、联华超市等内部配送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物流热开始升温,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南京市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王家湾物流基地已初具规模、南京市龙潭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基地、幕
31、燕金属物流中心及江北化工园物流基地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其中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已获国家批准,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之中。南京市物流协会得以成功组建,带动了一批物流设施的建设,现代物流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四)重庆重庆市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目前约有500多家注册的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较高水平的有长安民生(汽车物流)、中海等企业在重庆设立的分支机构。除此之外,大多还是传统的仓储、运输等企业,大多还没有现代物流的概念。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唯一可做江海联运的城市。自2004年开始,政府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上议事议程。目前,重庆市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初稿已经完成。主要目标是将重庆建设成西部的航
32、运枢纽,建设“三大枢纽园区、八大综合型基地”等。(五)成都2008年,成都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01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拥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50多个、大型连锁商业企业近2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2000亿元。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80亿元,现有运输企业1500多户,货代公司2000多家,仓储企业300余户,仓储总面积500万多平方米;培育了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地物流企业,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殖民物流企业入驻成都。目前,成都市正建设以“一网二平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平台),三园区四中心(三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若干个物流服务站”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大
33、力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2.1.2 物流政策(一)北京1、优化税收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改善物流企业的税收环境。2、积极推动物流园区建设。采取市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区政府积极推动建设的模式,积极引进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3、努力培育物流市场。推动工业、商业、运输、货代、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整合物流资源,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4、完善投融资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对符合北京市物流发展规划、列入市重点扶持的综
34、合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保税仓库、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经市政府认定的重点物流企业,市政府采取补助资金、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二)上海1、优化税收环境。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其将承揽的业务外包给运输、仓储等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国家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物流企业,按照规定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支持服务产品研发,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按实计入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可按照规定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放宽市场
35、准入。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行业和领域。3、简化审批手续。对浦东新区工商分局登记权限内的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直接登记办法。4、保障土地供应。对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用地优先供应,确保项目落地。5、积极引进人才。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服务业领域,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在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时,可按照要素计分办法,增加产业导向分值。6、重点建设物流基地。采取市政府与交通集团、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
36、划、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的模式,重点建设外高桥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和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基地。(三)南京1、加快物流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通过规划、优惠政策侧、财政资金引导等手段吸引企业进驻龙潭、禄口和丁家庄三大物流基地。2、加快沿江物流资源开发。充分利用长江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加大港口投资、提高港口功能、增辟国际航线、提升港口次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比较优势。3、完善口岸环境、建立大通关体系。抓住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契机,以港口与机场两个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以四大开发区为主要枢纽,以现有海关监管点、保税仓库、
37、保税工厂为主要节点,构筑全市保税仓储物流网络体系。4、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按照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优先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用地进行规划预留。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优先安排用地计划,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5、支持大型物流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的骨干物流企业项目、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及其它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物流项目,经批准,免征或缓交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等。6、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投资运营环境,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吸引国际集装箱承运人、国际快递企业、跨国公司等在宁设立地区物流营运中心或采购中心。鼓励外商参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和公共物流节点的运营。(四)重
38、庆实施物流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对列入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其用地和各种规费按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免收配套费;土地出让金按照工业用地标准执行。另外,还有税费优惠政策和建立了快速审批机制。(五)成都1、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由市财政自2005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连续三年)建立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专项资金;物流集中发展区所在区(市)县政府也要配套建立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物流项目的贷款贴息,重大物流项目的财政补贴,国家、省重点物流项目的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开辟物流通道初期的亏损补贴;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2
39、、物流集中发展区的扶持政策:(1)用地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转让;(2)土地出让金、土地增殖收益全额返还用于集中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3)报建费减半;(4)实施土地滚动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3、物流通道的扶持政策:对于物流企业开辟的铁路货运班列、公路货运班车,航空公司新开的货运航班,可享受市、区(县)两级财政给予的一定数额的奖励。4、物流运输车辆的管理政策:凡在成都登记注册的集装箱专用车辆、大件运输车辆、海关监管车、冷藏运输车以及15吨以上箱式货车在市管公路按三类车标准缴纳路桥费;对城市配送车辆也有相应的优惠措施等。2.2.2 省内地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政策分析2.2.2.1 省
40、内地市物流业发展状况(1)芜湖经济快速增长,为芜湖现代物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GDP总量从2000年的205.9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02.4亿元,增长了84.1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70.59亿元发展到120.74亿元,增长71个百分点。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流通市场的繁荣和现代物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以2006年为例,全市货运总量15070.43万吨,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3534.05万吨,邮电业务总量15.7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4.2%、11.1%和23.0%。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通信、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等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有了
41、较大程度的改善(交通部将该市列入中部地区客、货运枢纽城市之一),“十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固定资产累计66亿元,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功能得到大力提升。园区建设上有所突破。2003年6月,长江物流园区投入运营,现有规模达到8万平方米,从事货运配载、代理业户210家,每天的车流量达1500多辆,货物日吞吐量7500吨,业务辐射到全国各地,已开通20多条物流专线,初步为我市及皖南地区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物流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全市222户物流企业,2001年及以后成立的占53%,其中2003、2004年新增企业分别占19%和18.5%,目前安达物流、长远物
42、流等一批有一定实力物流企业正在加盟芜湖物流业。2005年以来,新增物流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大的15户企业完成投资1.4亿元(计划投资3.2亿元)。物流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芜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企业的成长,其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开始出现,其中一些依托大企业做配套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尤为突出,如为奇瑞、美的、海螺等大型企业服务为主的安得物流、远方物流、安顺物流等,另少数大企业自办的物流企业如芜烟的安泰物流公司、裕中纺织的升汇物流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物流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开始成为芜湖物流的主流;不少物流企业,依托其
43、原有的资源优势,在加快物流速度、降低成本、延伸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马鞍山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商贸经济快速增长,商贸物流需求崭露头角。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副产品物流需求稳中有升。物流企业实力逐步壮大,竞争力逐渐增强。货运量持续增长、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显现。“十五”以来,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货运总量由2001年的838万吨猛增到2007年的6900万吨,年均递增42%。物流业增加值从2001年8.01亿元增加倒007年的近30万亿元,年均增长24.6%。(3)铜陵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工业经济发达;物流市场供需两旺,潜在物流需求释放增长较快。企业
44、物流观念逐步转变,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初具规模。物流基础设施节点资源丰富,但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农村物流受到关注,物流信息化和政策环境建设正在起步。(4)安庆随着“双百城市”的加速建设,安庆市物流业呈较快发展态势,港口物流园建设步伐加快,光彩物流园、英德利国际汽车城物流园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中邮、中烟、安庆汽运、运通、鸿达、金正航运、福冰和远航控股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为适应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安庆市货运物流协会”也应运而生。安庆市规划重点建设港口、铁路、高速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构建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需要,配合三大园区、八大基地建设,建设化工、
45、建材、城市商贸物流配送、农村综合物流配送、外贸物流等若干综合和专业物流中心。(5)毫州亳州市交通便捷,京九铁路、徐阜铁路,311、105国道,202、203、224、305、307、308省道,以及商阜、界阜蚌告诉公路从境内穿插而过;涡河航运可直通上海、杭州。2007年,运输线路长度为11303公里,其中铁路里程149公里、公路10792公里,内河362公里。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从2000年到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5亿元增长到31亿元,增长101%,年均增长10.5%。流通企业数量增多,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新型流通业态开始起步,发展势头强劲。2.2
46、.2.2 物流发展政策(1)芜湖根据市政府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符合条件的新老物流企业可获资金奖励。政策规定,对新建投资额在 1 亿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项目,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固定资产投资上给予优惠和分档奖励,每户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于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 5000 万元以上且入库税金达300万元以上、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 1 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达 500 万元以上、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 5 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达1500 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别给予分档奖励。自该企业符合奖励条件年度起连续考核2年,考核期满奖励兑现。此外,该市还在合理确定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计征基数、符合物流业发展规划企业的土地规划以及投资额5亿元以上现代物流企业“一事一议”等提出了相关优惠政策。市政府将设立三产兴市发展引导资金,单列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政策规定中市级承担的奖励或补助项目支出。该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2)马鞍山根据马鞍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统一协调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落实重点物流建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