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3800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8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优秀团队申报.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申报表服务团队名 称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人 数6人负责人院系、姓名、班级团队成员院系、姓名、班级 活动内容及其成效见附件:团队社会实践报告分团委意见 (盖 章)年 月 日 校 团 委 意见 (盖 章)年 月 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登记表团队名称指导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团队指导教师姓 名单 位职务职称是否随团电话手机领队(团长)姓 名性 别班级(系别、专业)电话手机活动主要联系人姓 名性 别班级(系别、专业)电话手机立项相关信息团队总人数(含指导教师及领队)6实际活动天数(不含路上时间)是否具有接收单位证明是否附有详细活动

2、计划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是否全部签字团队类型(2 )1、服务基层2、社会调查3、就业见习4、参观考察5、其他服务地区(3 )1、基层单位2、西部3、农村4、革命老区5、其他接 收 单 位单位名称联系人电 话地 址项目简介起止时间实践课题武当山景区酒店餐饮配套设施的发展状况调查实践目标1、 了解武当山景区酒店餐饮配套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立足于专业,在专业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此寓学习于实践;3、 将实践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为十堰市旅游发展及武当山的建设献计献策。实践方法社会调查、深入走访、相关部门询问咨询实践成果团队成员(不含指导教师及领队)姓

3、名性别班级(系别、专业)电 话备 注注:其他事项分团委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校团委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备注“汽院学子在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实践报告(2010年度) 题目:十堰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的相关研究系 别: 指导老师: 队 长:经管学院 成 员: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作品完成时间:2日 目 录序 言3一、 绪论4(一)问题的提出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可行性分析4(三)研究方法6(四)研究的意义6(五)本文内容安排6二、十堰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概况分析8(一)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8(二)新

4、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12(三)试论乡镇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13(四)十堰市2009年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15三、十堰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基地现状17(一)十堰市茅箭区17(二)六里坪镇狮子沟村成为新农村建设驻村组帮扶对象19(三)郧西县五龙河新农村建设20(四)房县新农村建设概况22(五)走进新农村建设第一人刘丰斌24四、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7(一)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27(二)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对策28五、总结与展望32六、致 谢33七、参考文献34八、附件:让我们记下这些名字35序 言改革开放以来,十堰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5、,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随之显露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堰市各级领导针对此状况,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依照三个代表伟大精神,确保十堰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打开十堰市农村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新篇章,在2005年逐步开展构建十堰新农村。今年十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逐渐显现,成为十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十堰市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我团队为了使社会实践能够贴近志愿服务,走进基层,关注“三农”,关注民生,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本地区和谐发展,结合目前我校大学生脱离基层,对农村现状了解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以有效地统筹社会实践与问题谈探讨解决的关系,以其

6、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本次社会实践呈现出准备充分、流程合理、历时长、人员参与多、整个实践活动呈现出系统化、有深度的特点。我们不仅向老师请教问题,向十堰市政府单位虚心询问,以补充调查团队成员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而且也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建立有效的模式和机制去解决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向十堰市市政府、六里坪、郧西清河乡、东城开发区、张湾区政府等地深入探访,寻求有效的解决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谓系统性,是内容本身我们不仅有行动上的实践,也有理论上的探索;不仅关注十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也探索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优秀的实践成员参与和合理分工,也有采访

7、的深度的扎实性,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有大胆的、多层面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在十堰市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大潮流下,我团队能为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1、 绪论(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快速发展,“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逐步深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农村建设展开了新的讨论与研究,“关注民生,关注三农”的思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而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对此倍加关注。所以我们团队通过了解农村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其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关心与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大学

8、生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立足于专业,在专业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此寓学习于实践;最终将实践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期望能够为十堰市五县一市新农村的建设献计献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同类课题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研究,其中论十一五规划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重要性及迫切性。大量的关于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文献和论文报告接踵而至。但是这些内容主要还集中在2007年之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革新,达到了新的局面,面对不同的新问题,就更需要我们深入实践,了解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汇总近年来十堰市五

9、县一市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了解其现状,对比过去,寻找优点与缺点,对于缺点总结问题根源所在,并提出切实的对策。基于本课题研究的区域为十堰市周边,范围小,但调查问题可以深入其中。课题研究的目的:了解农村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关心与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立足于专业,在专业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此寓学习于实践;将实践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为十堰市五县一市新农村的建设献计献策。预期成果:研究报告或论文,上交至十堰市政府提供参考,一遍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与十堰市地区发展结合,为本地建设提供知识资源。深入基层,切身的实际调

10、查来发现新农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并将实际调查的内容加以分析总结整理,引起社会关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课题的深化:可将此作为典范,加以宣传报道,并将其上升为如何更优质、高效的解决“三农”问题。课题前期工作:联系媒体,包括校园BBS,十堰电视台等,对此次实践做相关报道,联系接收单位,做好交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搜集相关资料等。实践期间的详细安排:根据社会暑期社会实践的课题“十堰市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特成立“汽院学子在十堰新农村”团队,对十堰市农村的建设进行实地调查,以此了解十堰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实

11、际情况和时间限制,我们初步做出了如下时间安排:1)时间安排2010年7月5日到十堰市政府2010年7月5日到十堰市电视台2010年7月6日-10日搜集已有资料2010年7月20日 到十堰市茅箭区2010年7月21日到张湾开发区2010年7月22日 到郧县2010年7月24日 到房县2010年7月30日-8月5日整理资料2)人员安排:李鹤:负责公关、调研、数据统计安排、人事安全万丽君:数据统计、调研、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熟悉路线、人事安全华文龙:网络宣传、调研、数据分析、熟悉路线、人事安全肖松林:问题思考与分析、调研、人事安全刘立佳: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人事安全张梦洁: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王婵媛:

12、公关、问题思考与分析、搜集资料、采访刘可:采访记录、整理资料、数据汇总、蔡静轩:采访记录、摄像、整理问卷数据(三)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一方面依据战略学基本原理,一方面依据重要文献,并且以重要文献为主。文献资料为中文文献,中文文献主要来自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查询,以及向相关事业单位查找资料。通过对以上查询到的文献的阅读、分析,必要时进一步研究文献中引用资料的原始出处,掌握原作者的基本思想,指导论文中的理论分析。在本报告中采用和借鉴的理论框架有:政府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十堰市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比较;在信息的收集和汇总方面上,采用以下调查方法:(l)

13、实地考察、相关人员的调查和采访(2)典型事件的记录(3)各种背景文件和信息汇总(4)各种媒体信息的搜集(5)论文材料(四)研究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希望通过对十堰市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分析,对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郧县、房县、市政府相关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已达到学习与实践双赢。解读农村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关心与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立足于专业,在专业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此寓学习于实践;将实践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为十堰市五县一市新农村的建设献计献策。(五)本文内容安排 第一章是绪论内容,提出了研究方法及意义、研究和调

14、查方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文内容安排。第二章主要是对十堰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概况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对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新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论述了乡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对十堰市2009年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作了介绍。第三章总结了十堰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基地现状。在这一部分先对选取的十堰市四大新农村试点基地茅箭区、六里坪狮子沟、郧西县五龙河、房县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农村建设第一人刘丰斌进行了追踪报道。第四章着重探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可行性措施。第五章总结与展望。二、十堰市新

15、农村建设整体概况分析(一)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我们组织课题组,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内容,按高、中、低山三个不同海拔层次,不同分布区域,不同发展类型,对全市26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富裕村进行了系统调查,旨在从先进典型的实践中,寻求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支撑点和着力点。通过调查分析,总体感到:建设具有鲜明十堰山区特色的新农村,必须运用现代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构建现代农村为载体,以培育现代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创新机制,扎实推进。 把握十堰农村发展态势,坚

16、持生产发展领先 “十五”以来,十堰农业农村经济在改革调整中推进,在开发创新中发展。1、优点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农村经济收入123.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44.3:29.1:26.6。其中,农业总产值31.5亿元,年均递增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到55.7%,非农产业正在成为山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柑桔、茶叶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面积之比由“九五”期末的32.2:67.8调整到80.2:19.8,实现了历史性调头;农村一、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49.3:21:29.7。一产业内部从事劳力下降到50%以下,全市每年约有53万农民外出务工,2005年,劳

17、务经济收入30.48亿元,占农民当年现金收入的63.4%,务工经济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山地优势正在显现。2005年,全市八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330万亩,产值27.85亿元,同比增长8.4%,农产品加工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8.1%,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达到1035.7万美元。高举有机农业旗帜,打造山区农业精品名牌。全市目前已通过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达89个,其中有机食品品牌近30个,占全省的1/3,6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农村生态水电、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以生态经济为主的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

18、的30%,山青、水秀、民富的生态经济开发来势,显示了山地农业的巨大潜力,展现出十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明天。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多年努力,十堰山区依靠科技,总体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温饱难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元,五年年均递增6%。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9.3 m2,比2000年增加2.7 m2;农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0.51,比2000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山区农民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新阶段。恩格尔系数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的一个定律:就是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

19、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率。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扶贫开发加速推进,生

20、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市扶贫资金投入16.1亿元,扶贫搬迁6万多人,减少贫困与低收入人口38.9万人,基本解决了42.4万人饮水困难,完成283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1%和14%。 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村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2005年全市农户通电率达99.4%,生产、生活用电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电气化试点市的要求;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81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级公路通村率达98%。

21、光纤通乡(镇)率达95%,农村有线和无线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电话、手机通讯信号实现了全覆盖。 (如下图)2、缺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必须看到,受历史、人文、自然、区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较大。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全市五县一市均为国家重点贫困县,有941个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占行政建制村的51.2%。2005年,全市贫困人口(包括不得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仍有90万人,这些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处于深山、远山、边缘山区,且已脱贫的人口极易因灾、因病返贫。据统计,全市每年约有8-10万人因灾返贫、4万人因病返贫,有8万人需要常

22、年接受救济。减少贫困人口,实现生活宽裕,任务异常艰巨。 (返贫原因统计结果见下图)二是农民收入差距拉大。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十堰山区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过渡的转型时期。2000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比全国、全省少652元、664元,2005年分别低1265元、1192元,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市农民收入水平仅相当全国1996年的水平。(下图为我市农村发展与全省全国的差异)三是城乡发展反差强烈。2005年,全市五县一市实现生产总值117.2亿元,仅占全市的37.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平纯收入之比为3.6:1,高于全国3.2:1和全省2.

23、8:1的平均水平。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全市28%的村还没有卫生室,7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医疗条件。农村科技文化事业弱化,社会保障缺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四是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据统计,全市农村人均耕地0.8亩,比全省少0.15亩,旱涝保收面积0.2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23.3%;比全省低64.1%。此外,还有43万多人存在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强化农业基础,提高生产能力,在山区农村显得更为紧迫。 上述四大突出问题,其根本症结在于生产发展不够,农民收入较低。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实现生活宽裕才有不竭之源,改善村容村貌才有物质条件,形成文明乡风才有厚实沃土,实现农村

24、社会进步才有永恒动力。 (二)新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在十堰山区,农业生产能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能持续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资源禀赋看,并不占优。富裕村农村总人口3.5万人,版土面积23.5万亩,人平6.7亩,比全市人平10.5亩少3.3亩。其中耕地面积2.36万亩,人均耕地0.67亩,比全市农村人平少0.13亩。在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农业农村经济中,26个富裕村同其他村一样,比较优势在丰富而独特的山水资源,耕地资源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尤其是低山地区,人均版土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别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31.5%和58%。 第二、从收入水平看,贫困山区农民也能富。200

25、5年我市几个新农村试点农民人平纯收入262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36元,其中有8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按高、中、低山分,分别比全市高483元、542元和825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高、中、低山,呈现出依次递增的态势。这说明,在生产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农村区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从收入增速看,山区也可实现较快增长。20002005年,新农村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递增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高、中、低山村,2005年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9.3%、30.9%和28.8%,中高山地区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山区农业的比较优势

26、正在呈现,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第四、从收入构成看,特色产业成为增收大头。新农村2005年人平工资性收入为1031.7元,家庭经营收入为1064.6元,转移性收入为155.5元,财产收入为272元。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到当年人平纯收入的40.6%和39.3%。家庭经营收入中主要源自于特色产业开发。2005年,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按高、中、低山分,分别占30%、28%和49%。这说明,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在26个富裕村农民纯收入中贡献最大,其次为务工经济为主的工资性收入,两项合计占农民纯收入的79.9%,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地区与发达地区和新农村

27、建设的目标相比,农民收入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其共同特征在于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三)试论乡镇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前进方向,也是全党工作的一个重心,按照政协工作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原则,结合工作体会,就乡镇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谈一管之见。1、政协在乡镇基层政权机构中的地位及作用政协在我国任何一级政权机构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其一,行政所到之处,必然有监督与协商。无论是三权分立,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行政的监督和为行政的协商,是他们最终

28、的目的所在。政协监督与协商的最大优势在于涉及全阶层、牵动全社会的渊源,因此客观、科学,且不可替代。其二,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统一战线,我国最大的统一战线就是政协组织。“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既定方针中,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协于其中大有所为。其三,尽管政协工作的宏观性更强一些,但在乡镇基层的新农村建设当中,政府的定位在宏观战略性的指导和服务,因此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协立足于长远建言献策的重要舞台。2、乡镇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标任务和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

29、标任务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以“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面貌新变化。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本着体育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拓宽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新领域。以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保障,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和乡风民俗新风尚。政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乡镇政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是当好农村干群矛盾的协调人和维护农民权利的代言人,使农民的物质利

30、益得到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维护,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其根本途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乡镇基层本身就在市场之中反映滞缓,他们组织引导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虚弱,产业调整步伐不及时,致使农民对干部的信任程度下降,从心理上与基层干部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长期集蓄是不行的,必须有人疏导和沟通。乡镇政协委员要利用自身所长,充分发挥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加强团结方面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因改革深化、利益调整带来的矛盾,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积极倡导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

31、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协助党委、政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彰显正义,创造良好环境,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立他们作为新农村建设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的主体认知。由于对农民教育引导工作的缺失,形成了农民与基层政权的对立情绪,农民普遍重自身权利,要求政策执行刚性化,对乡村组织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提出偏高要求,却对自身义务相互推诿,小农意识占据主流,集体观念荡然无存,这对乡村干部行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事业发展不足与农民群众需求的提高产生的矛盾越来越深。解决这些矛盾,乡镇政协组织和委员要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准确把握新农村

32、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意义,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投入、社会各界参与和农民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决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由于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强烈,他们希望对自己的事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这应该是各级党政干部高兴可贺的事。但是,由于基层政权有些组织者“以民为本”意识确立的不稳定性,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简单,有时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农民要求民主的档路者。在这个时候,政协应该坚定的站在群众的立场,在村民委员

33、会选举,三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四民主(村民享有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过程中认真负责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做好农民代言人,党委政府使者、沟通对话能手的角色。总之,乡镇政协组织只要勇于履职,善于履职,把党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服务的重点,就一定能够找到位置,发挥作用,谱写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新篇章。(四)十堰市2009年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十堰新闻频道1月12日讯 十堰日报记者覃祥彦通讯员汪天会杨俊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5.02亿元,占年初预算 49.35亿元的111.4%,比上年增

34、长22.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76亿元,占年初预算22.65亿元的113.7%,比上年增长30.9%;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市州前列,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一般预算收入25.5亿元的奋斗目标。其中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六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1%。 调整支出保民生。一是按政策落实教育投入。全市筹措资金2亿元,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落实资金1.3亿元,用于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二是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筹措资金1.9亿元,支

35、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惠及农民227.1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4.9%;筹措资金1700余万元,专项用于艾滋病防治、计划免疫、甲流免费救治等工作。三是支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全市社会保险五项基金支出13亿多元,按时发放了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金;发放农村低保金2.5亿元,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筹集资金1.2亿元,服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四是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措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按政策兑现惠民资金。全市财政拨付资金6亿元,按时足额兑现了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补贴;拨付资金5300万元

36、,兑现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筹措资金5100万元,确保政府“十件实事”落到实处。统筹城乡保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省管县(市)财政体制下,市级财政继续对县(市)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全年共筹措资金7000余万元,支持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二是改善城市环境。筹措资金近3亿元,支持泗河污水处理工程、神定河污水处理改造及城区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筹措资金1.2亿元,服务“三城联创”和市政建设。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市级预算安排支农资金2775万元,重点支持了城区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三、十堰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基地现状(一)十堰市茅箭区十堰市茅箭区坚持以加强农

37、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抓好农村社区、“难点村”治理两个试点工作,重点在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机制、环境整治、班子队伍建设方面明确思路、加强指导、重点帮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以鸳鸯村为全区的试点单位,各乡镇(街办)、赛武当保护区管理局、东城开发区结合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等工作,确定各自的试点村。各试点村采取联建、自建方式重点抓好“135”建设。即: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城建保洁、综治民调、科教文体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建设警务室、图书室、慰劳助残服务室三个服务场所;建设农民文化队、农民志愿者、农民体育队、农民义

38、务巡逻队、农民环保队五支专业服务队,着力落实农村社区基本服务。结合十堰市茅箭区自身优势和发展现状,以扩大产业规范化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按照“抓建设,打基础;转产业,促发展;抓管理,促和谐”的治理思路,整合产业资源、帮扶资金、惠民政策等综合资源,分步骤实施环境治理、道路新修、农户庭院硬化及村委阵地等基础建设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各项强惠农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市、区、乡各级政府及扶贫帮建单位的关心支持,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使村容村貌取得较大改观,不断探索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形式,要靠农村群众的集体力量治理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有:农民种养品牌化 十大项目中的 新建一批高山蔬菜

39、、畜禽养殖示范村和建设千亩生态茶园两项目,决定扶持浪溪、卡子等村为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村,蔬菜面积占本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扶持一批高山村发展山羊生产,每村山羊存栏量达到1000只以上;扶持建2000亩生态茶园。目前,被农业部认证为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浪溪菜,在市场上已形成了品鲜味甜嫩薄脆、俏销各地他难替、一年三熟不断季的良好口碑,畅销市内各大超市、酒店;蔬菜种植户每亩年收入超过1万元。利用高寒村自然优势生产蔬菜,进一步采取流转土地等措施扶持一批高寒村成为浪溪品牌生产村,将有力推动全区高寒村农民增收。同时,茶叶、山羊生产同样因高寒环境而有市场前景。 产业扶持特色化 完善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

40、护区的申报、建设赛武当动植物标本馆、建设赛武当植物园、建好旅游廊道三大项目,明确了制作、陈列珍稀植物标本500种,配套相关科普设施;新增珍稀植物150至200种,配套建设步游道及植物标识、标牌;在茅塔河、百二河等地段建步游道、休闲亭、公厕、景观大门,统一农家乐标识等。为推动这一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通过国家环保局的评审,茅箭区委区政府将制定旅游扶贫规划促其进展。此项目建成后,既能保护赛武当自然风景资源,又利于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还能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年内可使景区沿线300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 农村设施城市化 继续推进马赛路沿线景观林建设;推进紫薇林景观建设;推进桃

41、花林建设;在该景观路边村庄栽植竹林,在裸露山崖种美国地锦;在马赛路景区沿线建4A级标准的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扶持 农家乐进行星级设施改造等内容,是茅箭新农村建设项目中对设施建设硬件要求,体现了茅箭区落实中央2009年1号文件,构建一山 (赛武当)、三线 (马家河、百二河、茅塔河沿线)、一区 (城区工业游、特色街区游)等景观旅游格局的决心和实力。茅箭今年拟投资近百万元,完善如上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区旅游综合收入。 农家生活市民化 对赛武当景区旅游主干道沿线村庄、农户庭院进行环境整治、绿化、美化项目,要求新建、续建一户一达标的沼气池,硬化、美化牲畜栏,建男、女分设的农户厕所等;对旅游

42、主干道等进行美化,这是让赛武当景区旅游沿线农户实现 市民化生活的可考核指标。为此,今年茅箭将投入300多万元专款,让赛武当景区游路沿线的村庄,村村如花园;景区游路沿线的农居,户户像宾馆。全区的农村社区、难点村试点工作分别从城中村、南部山区村中推选一至三个试点单位,分类别指导,分层次规划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全区将以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健全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基本满足广大农村多层次、全方位、分类别的社区服务需求,全

43、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六里坪镇狮子沟村成为新农村建设驻村组帮扶对象暑期我们一行九人走进六里坪镇狮子沟村进行调查,在村主任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十堰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组由十堰市委办、保密局、房产局、610办公室等5个部门组成,帮扶组分三年时间对六里坪镇狮子沟村进行帮扶,使其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原来这里农村生活很贫困,各种条件都已与十堰市区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帮扶组的努力帮扶之下,在全村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勤劳奋战之下,狮子沟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335户、1436人,耕地面积568亩,柑桔种植面积2800亩,山林面积12000余亩,年产柑桔500万公斤。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1万元,人均纯

44、收入3580元。放眼望去山头田头、河滩湾畔,四处生机勃发,尽展和谐新景-一条条水泥村道贯穿乡间,一座座新村绿化美化,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欢声笑语漫溢田野这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村干部们的创业热情让我们不由的有一种钦佩之情。此外,在今年三月的市领导帮扶小组审查过程中十堰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家义要求,十堰市新农村建设驻狮子沟村帮扶组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要统筹城乡,帮助该村尽早完成科学、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各部门要合理安排好每年的帮扶计划,切实帮助该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新农村建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重点,将该村已形成的柑

45、桔产业板块及正在发展的蔬菜产业板块进一步做大做强,争取早日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三)郧西县五龙河新农村建设在调查途中我们也在思考建设新农村的路子怎么走,农民群众最盼望、最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为了能够将这一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我们又深入郧西县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向当地村委会干部询问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发展。村干部们指出经过他们的研究与讨论,要通过旅游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产业链,动员各方力量,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主要的旅游地区为七夕广场和水体景观,村干部们带我们来到这里的途中回忆起以往建设工地气势恢宏的建设场景:几十台挖掘机一字排开,近百部大卡车来回穿梭,数千施工人员正在挥汗奋战,来回运转,一辆辆工程车鱼贯出入清运土石-火热的施工场景传递着春日的气息。 做为“牛郎织女”故乡的郧西围绕深度开发“七夕”文化,全面建设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把郧西县城建成旅游城这一目标,打“水”牌,唱“古”戏,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