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美地区的开发之企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洲美地区的开发之企划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洲美地區的開發之企劃書組別:第四組組長:政四B 張景儀 政二B林官翰日二B林紫瑩日二B陳昱憲英三A林妤珊政二B陳禹仲 政四B林威齊政四A李經綸政二B李維育 英三A 蘇芳宜洲美地區的背景介紹血緣聚落漢人系種族向來以同宗親族亦可稱氏族的結合性強為理想,而事實上,台灣南部集居型居住型態,一部落由同宗同姓所組成的,屢見不少。但是,所調查的士林街,散居者勿論,集居的部落舊街、洲尾、社子、溪洲底、中洲埔等;都沒有一部落由同宗所形成的。同姓氏不一定有親族的關係住在一起較多的洲尾一處,總住戶89當中,有44戶姓郭。(村落與家族 -台灣北部的村落生活-岡田謙 昭和12年 社會學(日本社會學年報) 第五輯 春季號
2、 陳永寬譯)另外,在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血緣,因此宗族往往成為一地社會結構的根基,彼此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血緣聚落。而早期移入洲美的先民大都為郭姓宗族,其他尚有林姓、顏姓幾個較小的宗族,這些宗族長久以來一直在洲美從事農業活動,彼此相互照應,加上本身地理環境所形成的孤立性,以及後期限建、禁建的開發限制,外來人口並不多,居民流動性也不大,所以洲美聚落的居民彼此親密程度頗高。在此種複雜的歷史背景下,因為血緣、產業結構、及信仰的關係,再加上特殊地緣及禁建政策的影響,洲美居民彼此之間休戚與共,可視為生命共同體,也因為此種歷史背景的關係,長久存在的凝聚力與情感一直都是支持洲美人的主要信
3、念,也因為此種特殊的地方認同感使得洲美的地方發展獨樹一格,得以保持完整的地方文化。早期【洲美】地區以農業、漁業為主,隨著經濟轉型,農田逐漸消失,但仍留有稻田、田園步道、水溝及水壩。洲美里內有座屈原宮,是本里居民共同的信仰中心,也是台灣唯一一座以奉祀【三閭大夫 屈原】為主神的廟宇,每逢端午佳節,地方居民總是自發性全體動員,舉辦隆重莊嚴的祭典儀式湘水忠靈祭典儀式及獻江儀式、龍舟競渡、謝江儀式等,此傳統一直傳承至今。至於,為何祭拜【水仙尊王 屈原】是本里居民的共同信仰,乃肇因於兩百多年前(西元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本里郭姓先祖從福建渡海來台時,隨身攜帶奉祀的保護神,定居在洲美地區後,逐漸發展成
4、為地方上的共同信仰,每年農曆十月十日為本里的大拜拜日期,當天會擲筊選爐主,擲最多次者為爐主,擲中爐主者,當年一定好運道,也因為如此,每年擲爐主時人氣鼎盛,人人爭相祈禱期待能擲中爐主,當然,一輩子能擲中一次誠屬不易,此傳統也一直延續至今,未曾間斷。本里龍舟競渡的傳統由來已久,目前的兩艘龍舟已經是第三代龍舟,原始目的為祭祀屈原,並驅除水鬼邪氣,故由里內居民自組頂洲美協勝和與下洲美金蘭社兩支隊伍於端午節時,進行龍舟競渡。目前的第三代龍舟是於民國七十三年端午節前完成,由三腳渡阿正師依照本里第二代龍舟的樣式建造,第二代龍舟則是由洲美先民自行建造(16對槳、乘坐35人),其龍骨(中間樟木大樑)則是日據時代
5、日本皇太子來台,在明治橋觀賞洲美划龍舟(第一代)所贈送的,可惜大約於民國三十七年的一次水災中損壞,中間相隔了三十六年,這段期間洲美居民仍然有斷斷續續向外地租借龍舟來舉辦龍舟競渡。近年來,社區居民為延續此一具有地方特色之傳統民俗文化,特別將單純的祭祀活動擴大為多元的端午龍舟藝文活動,並邀請士林、北投地區的團體組隊參加龍舟競渡,每年都有十隊以上參加龍舟趣味競賽。屈原宮社子島島頭公園社子島島頭公園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的交界處,也是社子島的末端,在基隆河畔遠眺的是關渡平原與大屯山脈,往出海口的方向可以看到著名的關渡廟與關渡大橋,騎著腳踏車微風徐徐,看著夕陽暫時告別城市的紛擾。在這你可以與潮間帶的生物做再
6、一次的接觸,生命的奇蹟重這裡又再一次的展開。社子花市社子花市位於社子島的入口處,交通方便,位於洲美快速道路旁,花市內有別於一般的花市,以批發的花束做為販賣,他走的是花田園藝與休閒結合的一個花市, 這裡也可渡過一可優悠閒的假日午後。另外還有洲美地區的地標北投焚化爐,但是此焚化爐有開發四大疑點。一、規劃不當二、回饋不公三、設計錯誤四、嚴重衝擊環境洲美地區的地標北投焚化爐並附上相關洲美地區的照片來僅供參考。五分溝九份溝舊雙溪河步道洲美地區如何開發的問題探討我們這組提出了幾個問題來討論相關議題,說明如下:1. 洲美關渡平原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與規劃道路邊界緊聯,要如何才能讓洲美關渡平原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與規
7、劃道路達到雙方獲利,不會影響到各方的需要與維持?關渡平原除了是基隆河與淡水河匯流處外,並鄰近淡水河口,使河水與潮汐帶來的營養物質在此聚積。另外,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期,北有大屯火山群阻擋強風,因而使得關渡成為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洲美關渡平原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為台北市最重要之保育綠地,而洲美建民里一帶長期禁建四十年,市府之第三副都心計畫將此劃定為媒體特定園區與重要商圈開發。由於關渡平原區段之開發,涉及關渡洲美防洪設施佈置改變、各界對於關渡平原之發展定位、強度及期程有不同之看法與期待,以及淡海新市鎮之開發政策與都會區整體交通網絡等問題尚未釐清,因此若要改變必須做審慎的規劃及思考。但若不進行任何道路規
8、劃開發,對於洲美關渡平原的發展會有不良影響,因此我認為因此取逐步開發,在開發的同時一邊尋找洲美地區的替代道路並同時規劃洲美地區日後所通用的主要道路。如此一來在開發完成後,亦可兼顧到洲美發展及生態維護。2. 隨著經濟轉型,環境因此變化很大,人因為自身利益而漸漸破壞環境,關於此,以關渡平原最為例子,我們應該怎麼規劃才是最好?關渡平原是指今日的臺北市北投區關渡里,是一片廣大的沖積平原,它位於臺北盆地西北邊,基隆河匯入淡水河處的北岸,距離淡水河出海口僅約十公里,而關渡自然公園則位於這片平原的西南隅。人類早期的文明多半是順著河流發展而成的,臺北盆地的開拓與發展,也是如此。臺北盆地主要有三大水系,分別是新
9、店溪、基隆河、大漢溪,三者最後匯流成淡水河,而這最後的匯聚點,便在關渡。淡水河系不但供給人們豐沛的水源,除飲用、捕捉魚蝦貝類、灌溉農作之外,甚至可供河運往來之便,使得沿著河邊的市集迅速繁榮,而關渡正是其中之一。渡平原沼澤區內泥地鬆軟泥濘,植物生長茂盛,隱密性大,食物豐富,天敵少,年年有大批候鳥在此落腳,市府已於年公告設立關渡水鳥自然保育區。關渡地區同時具備平原濕地、河岸濕地及河口濕地的生態特色,開闊的草澤、水域及基隆河沿岸泥灘地孕育豐富的底棲生物,吸引了大批水鳥在此停棲、過境或度冬,是秋冬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但近年來由於人為的破壞及廢土的傾倒,破壞的關渡地區的部分生態。若要開發關渡平原,應採
10、取部分開發的方式,保留關渡平原大部分的自然生態,只針對影響生態不大的地區進行小部份的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畢竟自然生態環境若一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同時對關渡平原也是一大損失。3. 對於社子島居民的需求,提出幾點配套措施來因應。目前社子島居民12,000人,沒有公園,圖書館,而福安里活動中心以前是用來躲避的避難所,而其目前的休閒地點有:福安里活動中心:消防隊樓上。 富洲里活動中心:廟宇。富洲里的老人參加長青會。坤天亭廣場有老人在那下棋與談天。居民希望的相關需求如下:解除滯洪區,開始建設社子島。民生:開發水電。 設置抽水站,建立排水系統。交通:公車班次太少。社子島的馬路太狹小,希望能將道路拓寬
11、。紅綠燈設置不足引響行人安全。協調居民開發計劃,反對成為賭場或遊樂區。醫療方面的需求。希望能設立圖書館及公園以便使居民於假日有休閒之場地。原定於河堤旁的公園預定地,以開始施工,卻因經費不足,現在東工程停擺。由於社子島處於台北市較隔離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因此其醫療設施為一種相當重要的設施。因此居民希望多舉辦一些義診及健康檢查的服務,並期望恢復衛生所,以使民眾能享有方便及廉價的醫療資源及衛生服務。以前社子島內有衛生局設立之醫療站,但於1996年撤除。4. 若洲美開發成觀光區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由於觀光區是供遊憩使用,會受到許多人為的干擾而造成環境的衝擊,因此,瞭解衝擊之種類,並依此尋求降低衝
12、擊之經營管理方式,是開發區未來發展的前置作業,也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以下就開發對生態環境衝擊提供其衝擊層面可分為實質環境衝擊、生物衝擊、視覺景觀衝擊等三方面,茲分述如下:1.實質環境衝擊:包括土壤、水、空氣、以及其他衝擊a.土壤:發展旅遊及遊客之不當行為等會對土壤產生不同程度之衝擊,最為常見的是人們對於土壤的踐踏,所產生的植群覆蓋消失或組成改變、土壤緊壓化、歩道加寬及歩道沖蝕等問題;以及遊憩設施興建、硬舖面等皆會造成地表的侵蝕與土壤流失。在歩道周圍的土壤更是容易受到踐踏而受到沖蝕,遊客量越多,交錯行走機會越大,在歩道狹窄的情況之下,踐踏道路旁的機會越多。 b.水:人類行為對於水資源所造成的衝擊
13、,包括濫捕而使水中生物數量減少、垃圾或有毒物質污染;或者過度使用而導致淡水資源的耗竭、水土保持不好造成泥沙淤積而氾濫、人類活動的侵入造成水中生物棲地改變等,人類遊憩活動對於水質源造成之衝擊為泥沙沉澱、污染、優氧化等,致使許多物種喪失棲地等結果。 c.空氣:人類的遊憩活動對空氣造成的影響,包括車輛所排放的廢氣、露營烤肉的黑煙等,由於植物暴露在污染物質下,會產生氣孔關閉而增加葉表面的溫度,而使得對於空氣敏感度較高的動、植物,難以生存或降低壽命、或被敏感度較低之物種所取代,而影響整個生態平衡。 d.其他衝擊:例如沙漠化是一種土地退化的現象,除了全球氣候變遷等大環境的天然因素外,人類過度的開發活動、砍
14、伐森林、破壞植被等,都會使草原的生產能力下降,導致土壤退化為沙漠,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 2.生物衝擊:包含對植物、動物之影響a.植物:人類的旅遊活動對於植物生態的影響,除了開通道路與興建硬體設施時,需大量砍伐樹木而造成植物資源的衝擊之外,較為直接的影響是對於歩道沿線生態所造成的衝擊,其中以踐踏衝擊效應使歩道兩側的土壤變密實,影響到地被植物的生長高度遠比未受踐踏干擾的植物低的多之影響最為顯著;而歩道沿線週邊的植物,則因踐踏傷害或旅客的攀折而死亡、消失,以致被其他對於踐踏抵抗力較高的植物所取代。b.動物:野生動物對於人類干擾所產生的反應相當複雜,不同種類的動物對於人類干擾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有些物種
15、可能因為遊憩的利用,使族群大量減少,但有些物種族群卻可增加,通常忍受力差的往往被適應力強的動物取代。人類對動物造成的干擾,大致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直接的效應是直接影響野生動物,間接的效應是干擾棲地。3.視覺景觀衝擊視覺景觀的衝擊主要是由於景觀上的改變所形成的,例如遊客人數的多寡、開發建設等,對於旅遊地區自然景觀、環境美質的破壞,產生不調和或不自然之現象,皆會造成遊客在視覺上的衝擊。一般遊客在心理上對於擁擠、衝突、景觀不協調等現況上的認知,造成遊客在遊憩體驗與心情狀態上呈現負面的影響。總結洲美關渡平原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關渡平原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是台灣面積最大、較完整的水筆仔純林,也是全世界水筆仔分
16、部最北界,因其生態的豐富與珍貴性受文化資產保存法規範保護。該規劃道路緊貼保留區邊界而過(林務局測量紅樹林站西側規劃路段緊鄰保留區不到2公尺),施工前後及道路開通將造成化學污染、噪音污染、撞擊傷害、路廊阻隔、棲地破碎等威脅,對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內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衝擊與影響。此外,根據行政院核定實施之臺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本開發區為淡水河口保護區之一般保護區,依規定一般保護區屬不影響環境之生態特色及自然景觀下,維持現有資源利用形態。若開發便已違反”維持現有資源利用形態”規定而背離國家生態保育政策。5. 焚化爐對洲美影響又是甚麼?解決方案: 焚化爐社區需要更積極的環境監督體系位於台北市北投
17、區的洲美社區與福興里,自從北投焚化爐開始營運之後,當地居民生活裡便多了一份莫名的不安,總覺得那裡不對勁,當地的居民說,曬棉被時發現上面多了小黑點,而農作物收成有減少的現象.。為了減低居民對焚化爐的疑慮,政府的作法是成立環境監督委員會,此委員會由學者專家所組成,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主要的工作為監督焚化爐的操作營運與污染防治,遺憾的是,委員會運作以來,卻始終無法達到其應有的功能。政府設置監督委員會的心意其實很單純,後面的意識型態便是認為只要機器操作、空氣品質照規定指標監控的好,污染問題對居民及環境的影響就會微乎其微。但是對當地的住民來說,假設式的科技理論與事實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成為他們
18、心理最大的焦慮,與對任何官方說法充滿質疑的來源。如何縮短這個差距應該是焚化爐社區居民最需要的社區建設。偏狹的科技官僚心態不足以成事,運作更積極與組織更開放的環境監督委員會才是解決地方衝突的正途。依照當前的科學知識,任何污染防治標準都不足以完全確保污染行為對人體健康的無害性,法定污染指標與人體健康的相關關係應該只是反應風險度的高低而已,目前的環境監測工作僅止於監看空氣品質,如何能使地方民眾面對具體的農業收成減量與異常生活落塵時,信服焚化爐對身家安全無虞。因此,後續的流行病學調查與針對農作物與植物的環境監測實有必要。而事實上推動流行病學調查與深入的環境監測並不是沒有經費,福興里的居民便指出,雖然政
19、府針對垃圾焚化爐區域社區訂定了提供回饋金要點,但是要點上明言,設立回饋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積極推動垃圾處理計畫以及順利興建區域性垃圾焚化廠,這與地方的認知有本質上的差距,地方認為,回饋金撥放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補償或防範在地居民因為焚化爐的營運,而可能遭受的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不利影響。兩種心態造成了回饋金不同的使用方式,當地民眾不滿意現在地方上大部份的回饋金都被使用於環境綠美化或加強公共設施等用途上,卻忽略了後續的環境監測與有關人體健康的流行病學調查。此外,監督委員會將在地居民排除在外,更加深了地方民眾原本的不信任感。當地的居民不能了解,為什麼當地的事務反而不能有當地人的參與,因此開放環境監
20、督委員會讓民眾得以參與,使成為民間監督機制的一環,便成為焚化爐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當然,我們必須再次強調,嚴格要求回饋金的專款專用、進行積極的環境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建立有力的民間監督機制並不能真的就能保證焚化爐的危險不存在了,但是能有效地降低其危害風險,更重要的,有效地加強社區民眾對環境問題的了解與對政府施政的信心,這些都是解決當前我國焚化爐社區環境衝突問題的重要工作,值得政府與民間一道積極推動。6. 興建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的利弊?規畫中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簡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位於士林、北投交界處,園區範圍橫跨雙溪兩側,包括雙溪以南、承德路東西二側土地,以及雙溪以北、文林北路、承德路所圍
21、地區及承德路以西沿基隆河一帶的農業區,面積總計約194.29公頃,是繼內科及南軟後第3個科技產業園區。園區鄰近捷運淡水線明德、芝山及士林站,附近鄰近榮總、臺北護理學院、新光醫學中心、陽明醫院暨陽明大學、振興醫院及和信醫院等醫學研究資源,加上天母、士林一帶的商業機能蓬勃興盛,還有東吳大學、銘傳大學等多所高等教育學府,及雙溪南側的文化、商業等機能,未來將是臺北市最適宜發展生物科技、媒體、資訊、通訊等知識經濟及科技產業的地點。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利弊之分析a. 就經濟發展的層面來看,科技園區的設立,對於我國年產值、吸納就業人數、對外貿部門與總體經濟成長貢獻等等,都有極可觀的效益,目前然而再擘劃科技走廊此
22、一美好願景的同時,亦應注意許多顯性、隱性的成本與外部性之計算,例如說徵收土地的成本、供應廠商低廉土地的價差、建設園區的成本、政府各種補貼,減免的稅收、公家行庫低利貸款的利率差額、園區管理單位大量員工未來的退休金等等。另外有論者也對於科技園區的一再設立提出質疑,例如說年產值的計算方法是不是有過度膨脹之嫌,有沒有可能出現園區過度浮濫的問題(光一個台北市就有三個科技園區會不會太多?),向來缺乏的產業政策以及大陸政策不夠完善的公部門是否會再招商方面出現問題,使許多研發中心外移,讓科技園區閒置成蚊子館等等。b. 至於從環境保護以及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園區成立的同時,也會造成一些難以估計的損失和風險,例如
23、人文景觀的破壞(例如屈原宮遷址)可能傷害了當地居民的歷史情感,而土地徵收的價格的減半(15萬變到7萬)也傷害的當地住戶的基本權益。至於破壞了許多自然環境則有可能引發其他的問題,例如台北盆地的熱島效應的加劇,保土與水源涵養能力降低等問題,以及汙水排放的問題(從矽谷到竹科這類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又例如園區的開發須開挖5萬立方米外雙溪淤土(相當於7.5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來加高地勢,河濱高灘地也會受影響,外雙溪會可能會難以承受。另外許多人認為台北的處女地以及農地景觀面積已經不多了,應該對這塊淨土多加保育而不是一味的開發,因為這是沒有回頭路的。綜合以上各點,本組認為,都計單位須有很審慎的評估其成本效益以及風險,若真要開發為科技園區,也須要有很詳盡的配套,不僅在環保、人權等面向上,都須要有更多的補償措施,也須要結合一些環保人才、配合一些生態社區的理念來規畫,且應該要發展成所謂的環保科技園區或綠能園區,才是比較合理的辦法,且才能真正達到塑造綠色運輸以及生態節能空間環境建構雙溪河岸示範性生態社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