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3919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园区规划研究综述1.物流及物流园区基本概念1.1物流的概念因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差异,物流及其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不同,人们对物流和物流业的认识也有迥异。根据美国的综合性物流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gisticsManagement,2000)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1】。欧洲物流协会将物流定义为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2】。这个定义已成为

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物流定义。日本标准学会以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形式,对物流的定义是:将物流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充分满足最终需要同时要解决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在此前提下追求高水平的、综合的完成包装、输送、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相关情报等各项工作,以谋求将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领域实现一体化、一元化的经营活动。WTO从物流组成的角度对物流进行定义:商品和劳务从生产向消费者转移时所经历的整个路线,以及取得这种商品或劳务的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的总和,包括运输、仓储、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一系列活动。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对物流领域主要的名词概念都进行

3、了定义,其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高艺林认为,现代物流“它包括了物资的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基本活动,以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高效率为主要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物流分散经营、低效率等不足。”【4】周正、刘平认为:“物流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终极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产地到消费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从而使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5】MorganStanley亚太研究中心对中国物流的研究报告指出,第一方

4、物流是指制造商自己拥有和处理如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的物流形式。第二方物流是那些能够提供运输或仓储等单项服务的物流形式。我国目前的传统仓储、运输和货代类公司都属于这类物流形式。而第三方物流则涉及了供应链的管理,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或TPL)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等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服务形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3】作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上述定义中,基于不同角度都对物流进行

5、了阐释,各有一定的道理。总体来说,物流就是在一个系统中,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需双方,完成商品快速、经济的空间转移的活动过程。1.2物流园区的概念目前,物流园区的概念在国内物流界还没有得到清晰、准确的和统一的界定。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园区的定义是:“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围各个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集结地。”定义解释了为什么要建设物流园区以及物流园区的内容是什么。董明望、谭道雄从功能上定义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形式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

6、是依据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方便与消费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1】 在日本,物流园区(Distributionpark),也称物流团地,是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较大规模和综合物流功能的物流集中用地。【2】王之泰(2009)通过对综合国标解释与其他学者的定义,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做了总结,即政府划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或者经济区)的功能区域,供物流企业进行聚集和运作。1.3物流园区的功能物流园区的功能指的是构成物流园区的各个子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这些能力通过有效整合而

7、构成物流园区的总功能。叶菁、张道臣(2008)认为物流园区的功能主要包括具体业务功能及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具体业务功能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咨询、辅助功能等;社会功能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区域整合及产业提升等。林敬松、周业付(2002)总结物流园区的八大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韩增林,李亚军 ,王利(2003)则是从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角度,将物流园区功能作如下划分:最近更有学者【3】总结了生态型物流园区的功能,更多的是在站在建设生态物流园区的角度上,从其基本功能、 延伸功

8、能、 配套功能以及其他功能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以下是生态型物流园的各项服务功能:1.4物流园区的类型物流园区分类有多种,根据不同,分法不同。按照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求稿,物流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张晶(2004)按照其地域作业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将物流园区分为国际枢纽型物流园区、全国枢纽型物流园区、区域转运型物流园区及市域配送型物流园区四种类型。林敬松、周业付(2002)按照功能的完备性分: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专业性物流园区;按服务对象划分: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面向商品零售的物流园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物流园区;按

9、物流作用的专业领域分:有行业型、社会型或者第三方物流园区。王占权、杨东援(2001)则从主要功能方面,将物流园区分为三种类型:(1)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2)仓储型物流园区;(3)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2.物流园区理论研究综述2.1建设规划研究目前针对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的研究主要包括园区选址布局、规模控制、建设序列等三个方面。2.1.1物流园区选址布局物流园区选址布局涉及到园区未来功能效益发挥问题,对物流园区的成败至关重要。王战权等(2001)分析了物流园区的类型和作用,阐述了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原则,分析研究了影响物流园区布局的主要因素。赵国峰总结了物流园区科学选址的七原则,既(1)位于城市中心区

10、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2)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 至少有两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连接, 特别是铁路和公路(3)位于土地资源开发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4)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条件较好, 一般有较大的物流量产生, 且可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5)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6)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按统一规划、 远近结合、新旧兼容、分期实施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7) 考虑绿化、生态、环保、环境因素,具有降低对城市居民生活干扰,改善城市交通物资流通的因素。【3】 婆绍庆、凌湖吉、王二卫、马娜通过调研认为,中国物流园区的选

11、址主要有以下特点:(1)是依托枢纽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城、公路运输主枢纽进行布局。物流园区通常位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衔接处或者一种交通方式几条千线交叉口附近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组织枢纽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优势 减少装卸和搬运作业环节、降低费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2)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 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产业集中地的内部或其附近进行布局(3)是依托商贸市场或专业市场进行布局。【4】 汤珏 、孙有望在总结德国物流园区规划经验时指出,德国物流园区规划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紧邻港口,靠近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中心内至少有2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联特别

12、是公铁;(2)交通枢纽中心地带;(3)经济合理性(地价、劳动力);(4)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5】张得志等(2008)提出了考虑物流园区规模经济以及物流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物流园区布局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扩展网络最小费用流的混合遗传算法。2.1.2物流园区规模控制目前国内到处都在建设物流园区,盲目建设、过度扩张使很多地方资源浪费和园区空置,所以研究物流园区合理规模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赵锋、史欣向认为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合理规模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对某地未来物流量进行预测,然后再此基础上确定物流园区的合理规模【6】物流园区的用地规模受物流处理的总量、作业效率、对实效性的要求以及用

13、地条件等四个因素的影响。【7】德国物流园区协会对2002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有33个物流园区,其中28个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处于规划和土地开发阶段,每个物流园区的总面积平均在1.4km2左右。比利时的CARGOVIL物流园区占地75公顷。相比之下,在1988年建立的英国第一个占地只有1公顷的物流园区就显得小了一些。一般来说,国外物流园区平均占地多在70公顷以上,但不超过200公顷。【5】日本对物流园区建筑用地也相应作了限制,一般物流团地(物流园区)的用地为2050万平方米,不超过35万平方米(约500亩),要求高层发展。【8】刘有鹏(2004)通过对城市物流流量的分析

14、,探讨了城市物流园区规模建设的依据。李玉民等(2004)提出了一套确定合适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方法,确定了区域物流园区建设总规模与各个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给出了经验计算公式及各系数具体的测算方法。陶经辉(2006)提出了划分物流功能区域的方法,构建了物流同区数量确定和选址规划的约束非线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算法研究。岳意定等(2007)结合模糊集理论和多属性群决策理论,提出基于模糊语言多属性群决策的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模型。2.1.3物流园区假设序列对于物流园区建设序列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各种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对各规划的物流园区的建设顺序进行决策,该项研究有利于

15、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园区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胡刚等(2003)针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序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多指标决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张永等(2005)以墒权和理想解法为基础,结合德尔菲法和01型整数规划,提出了一个物流园区建设序列的多阶段多指标决策模型。陶经辉等(2009)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糊整数规划模型,利用三角模糊数中位值的大小比较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对于建设序列决策研究,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的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实用;另一方面在有关约束条件较多或条件不确定的条件下,应加强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灵活性。2.2

16、发展战略管理研究由于物流园区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园区初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园区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低效建设、规避园区建设风险、为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张国强(2004)探讨了物流园区的功能及物流园区产生的内因及外因,提出了物流园区发展的4个误区,给出了尽快规范物流园区的若干政策性建议。陆昱博、魏方(2008)立足于物流园区概念的科学理解,结合企业运作及政府管理实际,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物流远去的建议。李翔(2006)对现代大型物流园区的战略理念进行了概括,提出了现代大型物流园区应当具备的“五大功能”和

17、“十大服务体系”。王婧等(2007)借助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析物流园区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性,并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诉求和特点,研究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及战略重心。唐秋生、谢如鹤(2004)从城市与城市物流的关系以及物流园区在城市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出发 ,提出了城市建设物流园区应考虑的条件 ,指出了现有物流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只有将物流园区规划纳入城市物流规划、城市物流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同时将物流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融入到城市规划才能实现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王艳等(2008)阐述了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几种主要发展模式并对其优劣势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心城市物流冈区的发展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此

18、外,不少文献对地方物流园区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可见针对于园区发展道路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借鉴一般性的经验、方法,结合具体园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2.3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越发的显著,其应用更加趋于普及化和多元化,因此如何加强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将会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一方面园区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和网络化,系统可以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接口。聂规划、王翔、杨爱民(2009)根据物流园区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理论

19、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提出了 中小型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以及协同机制。同时对中小型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任务进行了设计。张锦等(2001)分析了现代物流系统中全程物流、物流信息、物流园区等的内涵和作用,探讨了物流园区信息表征及网络容量规划分析,构建了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功能、内容,并设计了系统结构和通信方案。龚志锋等(2005)构建了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式及层次结构,设计了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网络结构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赖平仲等(2004)提出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成:石晶等(2006)提出如何运用GISGPS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20、手段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进行建设。桂寿平等(2007)基于SOA架构提出了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谢英红等(2009)将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分为三部分:物流企业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作业管理信息平台,并提出了每个平台的构建方案。现在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参与企业各自研发,缺少有效标准来统一规范平台建设,使得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途径。如何推进平台建设的统一标准,增加园区之间、园区内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2.4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对于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则是对园区建成投入运营之后,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

21、理。崔志军(2007)针对物流园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入手,对物流园区的运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梁春燕(2009)分析了与生态型物流园服务功能相关的指标,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生态型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选择,提出在物流园区的开发中应当对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王红敏(2008)、刘伟文(2005)、刘长检(2006)等多数学者总结了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有益探索,如日本物流园区的运营方式可分为:个别方式,协同组合方式,共同出资方式,半官半民方式,公营方式。 而欧洲物流园区则是的运营应由中立的机构来组织,并能全面地为入驻企业提供服

22、务。欧洲发达国家物流园区则是将中立的运营机构称为业主,即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这个实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性质的企业。此外,对于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集中于针对各地方园区案例的探讨,人们对于在实践中的部分成功案例做了总结,但是针对于园区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仍不完善,有待于人们在进一步的探讨当中不断发展成熟。2.5相关综合评价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园区当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园区的建设规划分析和物流园区经营绩效评价等两个方面。随着综合评价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被应用于园区建设规划的辅助决策当中,其中对评价方法的集成应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张得志等(2005)运用模糊

23、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陶经辉(2006)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物流园区的投资规模规划进行投资效益评价,并对其进行了有效性改进。杨茂盛等(2007)通过建立三角模糊数和一种新标度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对园区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在人们对于园区选址、规划、规模等方案进行决策时借助了评价方法进行辅助决策,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如何减少人们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造成的误差仍是下一步所要探讨的问题,此外在对评价方法组合运用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其适用性、实用性与针对性。关于物流园区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的应用研究。钟静(2009)按经济

24、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从总量指标、质量指标两方面对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价陋。王丹竹等(2009)给出物流园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关系评价方法对物流园区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关于物流园区经营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评价体系建立尚不够完善,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在实践应用中的进一步解释不够具体;另一方面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应适当推广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方法来增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6集群效应研究园区的集群效应主要是探究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业竞争力。黎继子等(2006)提出集

25、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的三种模式,并总结了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演变规律”。宋阳、王立海(2009),通过对产业集群概念及其竞争优势的分析, 指出物流园区应属于产业集群的一种形式; 针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数量众多而实际运营的比例较低的特点, 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 “ 一个城市只建一个物流园区”的规划思路。曾路(2007)提出了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萌芽、成长、成熟、衰退、蜕变五个阶段中,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物流需求的发展来调整物流园区的建设战略。王静(2008)研究了产业集群式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之间的演变规律,证明了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可以实现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优化和整体

26、提高。2.7区域互动研究区域互动研究主要是探索了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邹辉霞(2003)探讨了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及涓滴效应,研究了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及政府的均衡机制。王健(2007)提出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三大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两大体系(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韩立清等(2005)认为可以从环境与政策、供应链的管理和需求三个方向对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进行评估。王真等(2008)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27、建立了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反馈模型,在区域层面上探寻了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此外还有部分文献探讨了地方物流园区与当地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3总结本文对近十年的物流园区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通过以上综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物流园区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研究方向却并不均衡。首先,人们对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项目立项前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论证体系,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过度建设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其次,针对园区运作模式、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相关研究尚待进一步发展,伴随着物流园区的快速建设,对于建成以后的园区运作管理将会面临一个理论瓶颈期。再次,对于中小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案例研究较少。(2)部分研究内容与园区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园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从无到有,在园区实践当中经常会发现针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支持还很不够。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提高研究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3)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趋势。由于物流园区在全生命周期内涉及了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物流园区与规划理论、管理理论、信息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结合将更为密切。此外研究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无论从模型的建立到数据的分析,多方法结合使用也更为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