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4654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绪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由于建筑物的修建,使一定范围内地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这一范围内的地层称为地基。所以地基就是承担建筑物荷重的土体或岩体。与地基接触的建筑物下部结构称为基础。一般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和基础两部分组成。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具有一定埋深的基础传递扩散到土中间去。基础一般埋在地面以下,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图0-1表示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的关系。,一.地基与基础概念,由于建筑物的修建,使一定范围内地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图0-1 上部结构、地基与基础示意图1-上部结构;2-基础;3-地基,图0-1 上部结构、地基与基础示意图1-上部结

2、构;2-基,基础的结构型式很多,具体设计时应该选择既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建筑物使用要求,又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结构方案。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而把埋置深度较大并需要借助于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法来完成的各种类型基础称之为深基础。,基础的结构型式很多,具体设计时应该选择既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当地层条件较好、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较好、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时,建筑物的基础被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层上,这样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而当地层条件较差,地基土强度指标较低,无法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常需

3、要对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体进行加固或处理,这种部分经过人工改造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当地层条件较好、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较好、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地基与基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承重结构,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它位于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通常被埋置在地下,属于隐蔽工程;而地基属于地层,是支撑建筑物的那一部分土体。地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范围。同一地基上建造不同的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层上,它们的地基范围都是不同的。当地基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土层组成时,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如下卧层的承载力小于持力层的承载力,则称为

4、软卧下卧层。,地基与基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承重,在工程设计中,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地基有足够的强度,在荷载作用下, 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失稳。(2)不使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3)基础结构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不会产生过大强度破坏,并具有改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在工程设计中,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从基础设计角度,通常将基础底面适当扩大,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尽量选择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良好地基;若受场地条件限制,遇到软弱地基,则需要考虑地

5、基处理。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都与地基基础问题有关,而且一旦发生地基基础事故,往往后果严重,补救十分困难,有些即使可以补救,其加固修复工程所需的费用也十分可观。,为满足上述要求,从基础设计角度,通常将基础底面适当扩大,以满,二.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由房屋荷载传递路径可知,上部结构荷载将通过墙、柱传给基础,再由基础传给地基,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坚固而耐久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即使建造的再结实,也是要出问题的。基础是建筑物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地基

6、虽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好坏却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危。,二.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由房屋荷载传递路径可知,上部结构荷载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件-绪论,造成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施工、环境及使用问题,影响地基与基础事故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有些因素不可避免,有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事故偏多。现将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的原因综述如下:,1. 岩土工程勘察问题2. 设计方案及计算问题3. 施工问题4. 环境影响及使用问题5. 自然因素,造成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岩,下面将这些原因逐条地进行讲解,并会举出例子,以便于

7、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下面将这些原因逐条地进行讲解,并会举出,1.岩土工程勘察问题,1).无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盲目设计、施工.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欠认真,所提供的地质资料不确切.3).地基勘察时钻孔深度不够.4).地基勘察时,钻孔间距过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5).勘察技术力量薄弱,对各种特殊性土的性质认识不足而造成事故.,1.岩土工程勘察问题1).无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盲目设计、施工,例子,(1)内蒙古某校锅炉房、浴室为单层混合结构,片石基础,建筑面积408m2。工程竣工正在等待验收时,部分内纵墙和内横墙突然下沉,基础梁悬空挠曲,与墙体脱离1060mm,上部墙体出现多处阶梯状裂缝

8、,宽度0.510mm,裂缝从墙底起向沉降大的方向延伸上升,有的一直裂到屋顶。该工程设计前没有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事故发生后,在局部破坏区域开挖检查,发现沉降大的部位原是一口大土井,井内为素土、生活垃圾及大量腐植质土,呈软塑流塑态,承载力极低。,例子 (1)内蒙古某校锅炉房、浴室为单层混合结构,片石基础,,(2)武昌某办公楼,设计之前仅做简易触探,而设计者又按勘察报告提出的偏高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设计。经补勘查明,地基土质很差,结果造成该楼尚未竣工即出现很大沉降和沉降差,倾斜约为40cm,并引起邻近已有房屋严重开裂;江苏某县一小学教学楼,平面呈Z形,无地质勘察资料盲目套图设计,施工中即发现墙体开裂、楼

9、房扭曲倾斜、地面开裂,并发展到室外地坪,最后采用局部降低一层和加固地基方法进行处理;,(2)武昌某办公楼,设计之前仅做简易触探,而设计者又按勘察报,(3)南京某厂家属宿舍为五层砖混结构,采用不埋板式基础。当施工到五层时,发现基础断裂。后经补充勘探,发现宿舍西部地表杂填土1.4m以下,有一层2m厚的淤泥,压缩性很大。建筑物坐落在软硬悬殊的地基上,是造成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而断裂的主要原因。,(3)南京某厂家属宿舍为五层砖混结构,采用不埋板式基础。当施,(4)四川某县单层工业厂房位于丘陵地区,其地基中的基岩起伏较大(水平方向达0.5m/m)。地质勘察资料没有提供这些数据。设计时,将基础按相同埋深埋置

10、于上覆土层上,由于基础底面以下可压缩土层厚度变化很大,造成厂房基础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裂缝长达5m。,(4)四川某县单层工业厂房位于丘陵地区,其地基中的基岩起伏较,(5)山东省肥城市某六层宿舍楼,位于康王河的二级阶地上,土层上部为非自重湿陷性次生黄土。勘察单位并没有查明土的湿陷性及其危害,只按一般黏性土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结果施工至2层时,发现底圈梁出现裂缝,当时认为是温度缝,没有引起重视。施工4层时,底圈梁裂缝愈来愈大,上部结构发生倾斜。经专家鉴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用水管理不严,再加上为雨季施工,导致地基发生湿陷,产生不均匀沉陷。,(5)山东省肥城市某六层宿

11、舍楼,位于康王河的二级阶地上,土层,2.设计方案及计算问题,(1)设计方案不合理有些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变化复杂,由于设计方案选择不合理,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而引起建筑物开裂或倾斜。,2.设计方案及计算问题(1)设计方案不合理,某展览馆,由两层中央大厅和两翼展览厅组成。两翼展览厅与中央大厅相距4.35m,中间以通道相连。该建筑物坐落在压缩模量仅有1.45Mpa的高压缩性软土地区,采用砂卵石垫层处理方案。在2年半的沉降观测中,中央大厅下沉降量平均达60.5cm,造成两翼巨大差异沉降,使两翼展览厅外承重墙基础的局部倾斜达0.028。因而造成墙体内部产生的附加应力超过砌体弯曲抗拉强度,导致两翼

12、展览厅墙面开裂;,某展览馆,由两层中央大厅和两翼展览厅组成。两翼展览厅与中央大,(2)荷载计算不准确,设计计算错误 荷载计算不准确,设计计算错误。这类事故多数因设计者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水平,未取得可靠的地质资料,就盲目进行设计,设计又没有经过相应的复查审核,使设计错误未能得到及时纠正。有时小小的设计计算错误,也能造成墙体开裂,尤其软土地区更应慎重。,(2)荷载计算不准确,设计计算错误,(3)盲目套用图纸造成质量事故由于各地工程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即使同一地点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平面布置及使用条件也截然不同,所以无法作出一套包罗万象的标准图纸。如果盲目地死搬硬套标准图,将会造成不良后

13、果,出现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如山西太原某局宿舍楼,套用本市通用住宅设计图纸施工,没有按实际地基条件进行设计,结果造成内外墙体开裂,影响安全,住户被迫迁出。,(3)盲目套用图纸造成质量事故,3.施工问题,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地基基础属地下隐蔽工程,更应加倍重视施工问题。施工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未按图施工或不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2)工程管理不善,未按建设要求与设计程序办事.(3)建筑材料质量低劣,偷工减料问题.,3.施工问题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1)未按图施工或不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上海某住宅楼,底层为框架结构,26层

14、为混合结构。在北框架的基础梁上悬挑出一进深为3m平房,设计要求该梁底应做砖坑,保证梁底有20cm左右空隙。施工未按图纸要求做,致使基础底面受力不均,造成南面基底应力增加,北面基底应力减少。因此使建筑物南北面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造成建筑物严重倾斜。,(1)未按图施工或不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上海某住宅楼,底层为,(2)工程管理不善,未按建设要求与设计程序办事.,如不按图施工、不遵守施工规范、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不合理、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等都是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如洛阳市五层砖混结构宿舍楼,地基采用灰土桩处理。因管理混乱,工地上没有一个技术人员自始至终进行技术把关,缺乏质量检查

15、,施工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使灰土质量低劣,最后不得不全部返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工程管理不善,未按建设要求与设计程序办事.如不按图施工,(3)建筑材料质量低劣,偷工减料问题.,因水泥、钢材、砂石、砖、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质量低劣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再加上个别工程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更会加剧事故的发生。如武汉市某厂混凝土挡土墙工程,其试块强度仅达到设计值的58%。据查该水泥是国营某大厂生产的300号水泥,但实际标号只有200号,因而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3)建筑材料质量低劣,偷工减料问题.因水泥、钢材、砂石、砖,4.环境影响及使用问题,地基与基础的环境影响及使用问题,主要有以下

16、几个方面:(1)基础的施工影响。(2)地下水位变化。(3)使用条件的改变引起地基与基础质量 事故。,4.环境影响及使用问题地基与基础的环境影响及使用问题,主要有,(1)基础的施工影响。,打桩、钻孔灌注桩、强夯地基及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当前城市建设中反映特别突出的问题。如南京市某出版事业局外文书店,在桩基施工中,因打桩震动影响,引起附近某部队家属宿舍楼墙体开裂、底面楼板裂缝;,(1)基础的施工影响。打桩、钻孔灌注桩、强夯地基及深基坑开挖,(2)地下水位变化。,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会经常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水位上升,降

17、低了地基土的强度,增大了沉降量,会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最终导致建筑质量事故。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的质量事故尤为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建筑物开裂破坏。,(2)地下水位变化。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山东省泰安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已形成范围很大的降落漏斗,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先后出现地面塌陷140余处,最大塌坑深5m,直径达10m,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倒塌,造成津浦铁路路基、桥涵毁坏,多次中断行车,危及津浦铁路的安全。岩溶地面塌陷是泰安市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当地经

18、济和建筑物的安全。,山东省泰安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已形成范围很大的降落漏斗,在降落,(3)使用条件的改变引起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房屋盲目加层,引起地基土的应力发生改变。如哈尔滨市大直街拐角处的居民住宅,由原来的一层增至四层,加层不久底层内外墙出现严重裂缝,最后整栋房屋全部拆除。,(3)使用条件的改变引起地基与基础质量事故。房屋盲目加层,,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发生多起这类事故;大面积地面堆荷引起地基内应力改变,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此类事故一般发生于工业仓库、工业厂房和工业渣山堆放区。厂房与仓库地面堆载范围和数量经常变化,容易造成基础向内倾斜,造成吊车卡轨、构件变形影响使用等

19、问题。原苏联某料库因地面堆载过大,设计又未考虑其影响,致使这幢42m跨三铰拱结构的建筑物,在地基失稳后倒塌。,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发生多起这类事故;大面积,5.自然因素,异常的环境条件诸如地震、大风、大雪、暴雨、洪水等自然因素,也是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一般是不可预见的,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来减少其危害。,5.自然因素异常的环境条件诸如地震、大风、大雪、暴雨、洪水等,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地基基础是一项古老的建筑工程技术。早在史前的人类建筑活动中,地基基础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就被应用。人类在其建筑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经验和知识,但是由于受到

20、当时的生产实践规模和知识水平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基基础仅作为一项建筑工程技术而停留在经验积累和感性认识阶段。,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地基基础是一项古老的建筑工程技术。早在史,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水利、铁路的兴建,遇到了与土有关的力学问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遇到了失败的教训。它促使人们对土的研究寻求理论上的解释。1773年库仑根据试验建立了库仑强度理论,随后发展了库仑土压力理论。接着库仑于1776年又发表了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指出无黏性土的强度取决于粒间摩擦力,黏性土的强度由粘聚力和摩擦力两部分组成,以上统称为库仑理论。,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21、、水利、铁路的兴建,,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在研究砂土透水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达西定律。同时期,斯笃克研究了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1857年英国工程师朗肯假定挡土墙后土体为均匀的半无限空间体,应用塑性理论来解土压力问题。1885年布辛奈斯克在研究半无限空间体表面作用有集中力的情况下,提出了土中应力的解析解,称为布辛奈斯克课题,它是各种竖直分布荷载下应力计算的基础。,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在研究砂土透水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1916年瑞典彼得森首先提出,继而由美国泰勒和瑞典费伦纽斯等进一步发展了的圆弧滑动法。该方法被广泛用于土坡稳定问题的分析。1920年法国普朗特尔发表了地基滑动

22、面计算的数学公式,至今仍是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方法。1925年土力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太沙基著名的教科书“Eoubakmeceanik的出版,被公认为是近代土力学的开始。他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其中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和固结理论,是对土力学学科的突出贡献。,1916年瑞典彼得森首先提出,继而由美国泰勒和瑞典费伦纽斯等,20世纪50、60年代,基本上处于对土力学理论和技术的完善和发展阶段。1955年毕肖普提出土坡稳定计算中考虑竖向条间力的方法,应用有效强度指标计算土坡稳定。20世纪50年代后期,詹布与摩根斯坦等人相继提出了考虑条间力,滑动面取任意形状的上坡稳定计

23、算方法,在强度理论、强度计算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了莫尔一一库伦准则。,20世纪50、60年代,基本上处于对土力学理论和技术的完善和,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应用,土力学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力应变模型的建立,标志着土力学进入了计算机模拟阶段。从1936年开始,每4年一次的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一直延续至今。各大洲区域性的土力学会议二到四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土工刊物岩土工程已创刊多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编写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已改名为岩土技术杂志。这些会议和期刊的创办,较大地推动了学科的交流和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应用,土力学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的非,新中国成立后,我

24、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成功地处理了许多大型的基础工程,为验证土力学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本学科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基地。我国有不少学者对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有所建树,对现代土力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等16项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地基基础理论和实践产生很大促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成功地处理了许多大,四.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要求,本课程共分10章,主要岩土的基本知识、地基土的原位测试、土方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降

25、水与排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阅读与基坑验槽、地基处理、浅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季节性施工等基本理论与施工方法。书中附录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等16项新技术、新工艺。,四.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要求本课程共分10章,主要岩土的,第1章岩土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岩石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定义、物理概念;土的工程分类与现场鉴别。第2章地基土的原位测试,主要介绍土体原位密度测定;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

26、板剪切试验等内容。,第1章岩土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岩石的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土的,第3章土方开挖工程施工,主要介绍基槽、基坑、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土方调配方法及原则;土方工程机械性能、特点和机械选择;土方开挖;基坑的填筑与压实等内容。第4章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主要介绍基坑工程等级,基坑支护类型;排桩墙;水泥土墙;加劲水泥土搅拌墙;地下连续墙;支撑结构;土钉墙;逆作拱墙等内容。,第3章土方开挖工程施工,主要介绍基槽、基坑、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第5章地基基础降水与排水工程,主要介绍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渗透系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地下水控制方法;基坑明沟排水工程;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27、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管井井点降水;截水帷幕、地下水回灌等内容。第6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地基验槽,主要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阅读;地基验槽内容、方法、基槽局部处理方法等内容。,第5章地基基础降水与排水工程,主要介绍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第7章地基处理,主要介绍基处理方法及使用条件;换填垫层法;预压固结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搅拌桩法、高压喷射灌浆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复合地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等内容。第8章浅基础工程施工,主要介绍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杯口基础;

28、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等内容。,第7章地基处理,主要介绍基处理方法及使用条件;换填垫层法;预,第9章桩基础施工,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承台施工;桩基检测与验收;沉井基础施工等内容。第10章地基基础工程季节性施工,主要介绍地基基础雨期施工;土方工程冬期施工;基础工程冬期施工;雨期、冬期施工安全技术。,第9章桩基础施工,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沉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内容繁多、琐碎,系统性差,涉及到测量、材料、构造识图、力学结构等知识,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2)隐蔽性。(3)易变

29、性。(4)季节性。(5)区域性。(6)时效性。(7)经验性。,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内容繁,(1)复杂性,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复杂性,由于成土母岩不同和风化作用的历史不同,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繁多,分布复杂,性质各异,甚至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点,地基土的类型和性质都有可能相差很大,所遇到的地基基础问题具有复杂性。,(1)复杂性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复杂性,由于成土母岩不同和风化作,(2)隐蔽性,建筑物的基础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通常被埋置在地下,而地基土更是埋于基础以下,两者均属于隐蔽工程。地基基础一旦出现事故,将不可弥补。因此应严格施工工艺,精心组织,精心事故,确保施工质量。,(

30、2)隐蔽性建筑物的基础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通常被埋置在地下,(3)易变性,由于环境的改变,如地下水水位、温度、湿度等因素,地基土的性质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因而会影响到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如地下水位上升,会产生水压力、浮托力,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对地基基础发生不良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土的自重应力增加,会引起地面沉降;,(3)易变性由于环境的改变,如地下水水位、温度、湿度等因素,,(4)季节性,由于季节不同,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发生变化,其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也应随之改变。如雨季施工的排水问题、边坡稳定问题,冬季施工的防冻问题、开挖困难问题,都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4)季节性由于季节不

31、同,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发生变化,其施工,(5)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条件不同,土的沉积环境不同,产生了许多特殊性土,如淤泥、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等,这些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工程性质,由此地基基础的选择与施工必须考虑区域性。在山区地区,地形起伏大,地基土颗粒较粗,甚至含有大量碎石,因此挖灌注桩用得较多,而在平原地区,地基土多为细粒土,预制桩用得较多;,(5)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条件不同,土的沉积环境不同,(6)时效性,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在施工过程中,对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施工工艺,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如桩基础在灌注混凝土时,为保证桩的质量,必须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基坑

32、开挖时,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不能随意颠倒施工顺序。,(6)时效性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在施工过程,(7)经验性,地基基础工程,大多数的理论并不成熟,施工工艺一般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及时修正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7)经验性地基基础工程,大多数的理论并不成熟,施工工艺一般,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的上述特点,给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带来了困难。在处理地基与基础工程问题时,必须运用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原理,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制订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施工方案。随着地基基础各种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需要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针对当地地质条件,及时积累施工经验,改进施工工艺,才能够杜绝各种质量事故,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的上述特点,给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带来了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