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889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比较,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Vs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比较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前言,地理课程改革史:我国中小学于1904年正式设立地理课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颁布的各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我国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章程正式规定在中小学均开设地理课程,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理文学。,前言地理课程改革史: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颁布的各种中学地理课程标,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各种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制订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大纲制订的,地理课时多,自然地理同经济地理分开讲授。,使用“课程标准”,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各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年份大纲名称1,前言,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 三起两落,曾被取消地理高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前言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前言,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2005年,江苏2006年,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天津2007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08年,河北、山西、江西、新疆2009年,湖北、甘肃、云南、重庆、内蒙古2010

3、年,四川、上海、河南、贵州、青海、西藏2012年,广西,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 我国各省份实行地理课程改革的时间,前言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前言,比较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身为教育硕士的我们,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在比较中得到更深入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准备。,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之间有哪些不同?,前言比较的意义:,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结构的比较,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各部分的整体编排更具系统

4、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师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对教材编写者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十分有益。,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比教学大纲多出了前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地理学的定义和特点、地理课程的性质、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地理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这部分的内容对新地理课程的课程观做了全面解释。,课程结构的比较课程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1.课程性质1,课程结构的比较,地理课程观的比较,三种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 学生中心课程观、 社会中心课程观,课程结构的比较地理课程观的比较三种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课,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

5、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目标的比较,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由“双基”、“能力”、“德育”三方面构成,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建构课程目标体系,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有力保障。,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1知识与技能 1获得对,课程目标的比较,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纲与课标都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都重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但地理课标不仅重视能力本身,还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与教学大纲相

6、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教学大纲相,课程目标的比较,3.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3.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的比较,4.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大纲与课标共同关注的是: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不同的是课程标准还关注学习兴趣、科学态

7、度和审美情趣、全球意识良好的习惯等。,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4.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1.新课程内容以精简为主,突出各种关系。 如精简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自身特征与类型,突出资源和灾害与人类的关系;增加了地形、气候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要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变化,1.新课程内容以精简为主,突出各种关系。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变,2.精简了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重复及难度较大的内容 如板块构造学说、

8、地壳物质循环等。,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变化,2.精简了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重复及难度较大的内容课程内容的比,课程内容的比较,3.增强动态性 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角度来组织内容,改变静态的从组成、分类、特点等方面组织内容的做法,精简单列的陆地水、生物、土壤等内容小单元。,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3.增强动态性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1.新课程增加了人口内容;,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1.新课程增加了人口内容;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2.精简了人文要素自身内容,突出各种子关系。如精简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自身内容,突出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的关系;,主

9、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2.精简了人文要素自身内容,突出各种子关系。如,课程内容的比较,3.加强理论性,增加了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理论、环境承载力等内容。,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3.加强理论性,增加了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理论,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程重视区域性,增加了区域的含义、区域差异与联系,从区域角度具体探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旧课程就环境论环境,就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新课程重理论联系实际旧课程重理论自身。,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 新课程重视区域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比较,海洋地理,宇宙与地球,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城乡规划与生活,自然

10、灾害与防治,选修,并列关系,课程内容的比较海洋地理 宇宙与地球 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星空观察、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地球的演化等。,变化,旧必修课程中的宇宙和地壳自身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没有这种内容的选修课程。,宇宙与地球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星空观察、变化 旧必修课程中的,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海洋的海岩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等。,变化,旧必修课程中有关海洋自身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无此选修内容。,海洋地理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海洋的海岩带、变化 旧必修课程中有,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旅游资源类型

11、和分布、旅游景观欣赏、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则、旅游设计、旅游与环境保护等。,变化,旧选修课程中有关旅游的部分内容迁移到这门选修课中。,旅游地理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变化 旧,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地乡分布、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等,变化,旧选修课程中有关城市规划的部分内容迁移到这门选修课中。,城乡规划与生活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变化 旧选修课程,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自然灾害概述、我国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变化,旧必修课程中有关灾害的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无此选修内容。,自然灾害与防治部

12、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自然灾害概述、变化 旧必修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地图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变化,是必修课程相关部分的拓展,旧课程无此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变化 是必修课程相,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人口、文化、政治、城市、旅游、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等,变化,已部分迁移到新课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中,而文化、政治等选修内容则己精简。,环境保护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人口、变化 已部分迁移到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比较,结构差异分析,内部联系不紧,高度融合,“标准”是对教学大纲中“内容要点”和“知识要点”的

13、高度统一; “活动建议”是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同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之中。,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标内容标准“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内,课程内容的比较,内容选择差异分析,便于操作,难以评估,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标教学大纲 从地理教育的需要,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实施的比较,在内容表达上的差异,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1、教学建议教学1、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内,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14、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学大纲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改进学习方式。4、钻研地理教学大纲。5、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新课程的教学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小点上都附有案例及其分析,便于教师采纳建议,而大纲只是一些纲要性的语言。,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教学大,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

15、标准 (评价建议 ),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3 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学大纲 (教学评价 ),1.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2. 采用多种方式对任课教师诸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3. 学业成绩的评价,可采取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检查等方式。4. 考评后,教师要及时 向学生进行讲评,大纲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评价形式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忽略了个体差异,忽视被

16、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与过程评价结合,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建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内容全面的评价体系。,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 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教学,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1. 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2. 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3. 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大纲 (教学设备和设施 ),1. 图片 2. 仪器、模型3. 标本4. 音像教学器材及软件5. 根据条件设置地理教学专用教室、地理活动场 所和地理实习基地。,教学大纲仅限于校内课程资源中的部分资源; 课程标准将课程

17、资源的目光由校内引向校外,由利用走向开发,,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 1. 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教学,课程实施的比较,在具体教学上的差异,刚性“要求”变为弹性“建议”,实施更具有可行性,利于教师的教学与能力提升,新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比较在具体教学上的差异刚性“要求”实施更具有可行性,在课程实施上的差异,刚性“要求”变为弹性“建议” 地理教学大纲: 提出的要求一般是必须做的,语言表述也多是“要”等命令式 地理课程标准: 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可选择的,语言表述常常是“应”、“可以”、“建 议”等商量式的。,实施更具有可行性 地理教学大纲: 主要是“了解” 、“理解”等动词,这些动词对学生学习

18、行为结果的描述比较笼统、模糊。大纲中的知记、了解、应用对知识点的描显得述扑朔迷离。 地理课程标准: 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是清晰的、可评估的。使用词语:说出、背诵、辨认、解释、说明、归纳、推断、完成、制定、简述、分析、选出、绘制、安装、识别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能力提升 对众多教学材料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和资源; 用教科书教,把教材作为一种学习的材料,根据“课程标准” 可增删教科书,也可增加课外的书籍以补充教科书,同时也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 面临巨大挑战,提升自己的素质,也在提升着教学质量,1,2,3,在课程实施上的差异 刚性“要求”变为弹性

19、“建议”,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评价的比较,教学大纲的重点是规定地理教学工作,主要是规定怎么教,对学生怎么学重视不够。主要重视评价结果,不重视评价过程。 课程标准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评价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评价强调诊断、激励和发展作用过,课程评价的比较,课程标准的突破,评价地理考试 评价的地位有所提高,不再是教学过程之后的检验过程,而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与地理教学过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评价地理学习的终结 评价不再是为地理学习盖棺定论,而是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反馈环节,为教师了解教学过程及其改进教学过程提供基本依据。,课程评价的比较课程标准的突破评价地理考试,课程 管理,课程 评价,课程 实施,课程 内容,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课程管理的比较,课程管理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国家管,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