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5073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像园丁那样管理》.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像园丁那样管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你也许找不到管理学的北方,但你却能够莫名其妙地找到管理学的南方。-前言:写作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一从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到渔夫与管理学,再到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我好像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之旅。有人说,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蜕变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管理学专家。我不是专家。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一直是一个企业服务者,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的企业关张,无力拯救它们的命运。我也经常和一些上班族谈论压力管理和跳槽的话题,却很难对他们的人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我实在是一个很无能的人,徒有虚名而已。但是,我很愿意做一个上下求索的研究者。我一边做研究

2、,一边写作,一边应邀到全国各地去讲学,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客串起老师的角色。有两种角色的老师。一种是向导,为人们传道、解惑。一种是师傅,向人们传授某种操作性的技术。我很不幸地充当了第一种角色,引来了那么多的争议。许多朋友支持我的言论,但也有相当多的人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人,完全是因为我的不懂事。我经常为此感到痛苦。二可是,我的不懂事却表现出了孩子般的纯真。我在真实地面对管理学遇到的难题,然后把我的所见所思通过写作和讲学告知给我的读者和学员。很多人对我说:“成君忆,你的水煮三国很好看,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也非常有意思,但渔夫与管理学却很难理解,为什么呢?”我把管理学分为三

3、个层面,管理思想、管理艺术和管理工具。管理思想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管理艺术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管理工具是一个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人们喜欢水煮三国,是因为它有着一种让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人们很难理解渔夫与管理学,因为它在试图否定一种人们普遍认同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如果说水煮三国是我的艺术,那么渔夫与管理学就是我的思想。艺术可以赢得满堂喝彩,思想却引起了众说纷纭。为什么要否定英雄主义呢?我在不停地为质疑的人们做解答,为反对的声音做辩论。后来,我坐到电脑前面,开始整理一年来我为人们做解答、做辩论的资料。我一边整理,一边回忆,一边思绪纷飞。我经历着一种成长性的疼痛,但最终却成就了一棵美

4、丽的花树,就是您现在看到的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三有一句格言说:“古之学者得一善言,用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用于悦人。”那些古之学者的高山景行,常常令我为之仰止。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我越来越倾心于那种阳光一样古老的修身之道。于是,写作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一个用于悦人的过程,而是一个修身的过程。我面对着电脑,就好像面对着另一个我。我在跟自己对话,情绪激动之处,竟然忍不住泪流满面。妻子推开书房的门进来,诧异地看着我,弄得我只好害羞地躲避她的目光。所以,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的新作,其实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历过江风海雨,也看到了春暖花开。我背负着现代企业的管理难题,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

5、史一路寻找答案。我和古代的老师们一起欢笑,也和那些不逞之徒发生争吵,并最终形成了这种我用“园丁”命名的管理思想。写作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智慧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爱是人生的真理,也是管理学的真理。而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学论述,则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管理学体系。我相信,在我今后的人生和工作中,这些发现都会让我受用不尽。现在,如果这部书对您也能有所触动和帮助的话,我会感到由衷地高兴。四我从文化和历史的路径进入管理学的世界,并且在书中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案例。所以,它们不仅对目下流行的管理理论构成撞击,也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历

6、史(问题)的争辩。如果您感到某些言论显得放肆和不妥当,也请来信批评指正。我的e-mail是:joy600。五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下午,我看着邻家阳台上的花苗,思考着花儿们生长的学问,再一次想起了曾参当年“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从今天起,我将把“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已经深深地知道,管理学的问题其实就是做人的问题。如果您愿意,也请您帮助我,就像我乐意帮助您一样。六跟您说了半天了可是,您是谁呢?您是我的读者,还是我面对的另一个我?2006年4月10日于武汉西郊/-“寻找北方”的游戏-因为写了几本闲书,因为这几本书的热销,我被人们当作一位管理学专家邀请到全国各地讲课。听课的学员主要来自

7、当地的企业,包括企业中的老板和承担人事管理职责的员工们。通常,我会带领大家做一个“寻找北方”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达到破冰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员们得到一种意味深长的启示。游戏的步骤依次是:请全体学员起立,闭上眼睛,任意方向旋转身体;等到他们晕头转向之时,忽然叫停;接着,请他们抬起手臂,指向他们各自意念中的“北方”;最后,请他们睁开眼睛,看一看自己和其他人的手臂指向。所有的学员都觉得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因为当他们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千姿百态的手臂指向。事实上只有一个北方,但每个人的手臂指向都不一样,他们给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北方”。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在宁静的状态中,人们总是能够很快找到那个

8、永远正确的北方。然而,当人们面对管理学的时候,却总是无法宁静,以至于他们常常迷失了方向。人们在迷失的状态中往往会有两种表现,或者惊恐不安,或者自作聪明。就像“寻找北方”的游戏一样,只有一个北方,因为迷失而惊恐不安的人们却自作聪明地给出了各种不同指向的“北方”。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是,在管理学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北方?古代中国人似乎很容易找到北方的对立面南方。与现代人采用上北下南定向的习惯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喜欢采用上南下北定向。当人们在野外迷路的时候,他们会去寻找一些参照物。比如,他们会观察一棵独立的树,枝叶茂盛的那一面就是南方。或者,在树林中找一棵树桩,去观察它的年

9、轮,年轮比较宽的那一面就是南方。或者,去寻找蚂蚁的洞穴,因为蚂蚁的洞口大都朝向南方。至于在文化上,例如南辕北辙、南橘北枳之类的成语故事,以及建筑物的坐北朝南,也很有意思地反映了他们上南下北的思维定向。我以为,当代中国人之所以常常找不着北,恰恰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古代中国人那种文化上的参照。就像“寻找北方”的游戏一样,失去了文化参照的中国人显得如此迷惘而又惊恐万状。他们是如何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呢?这是一个比大熊猫更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一些自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却常常随意地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也许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他们数典忘祖,可是因为丧失了

10、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些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不像中国人的一群人。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南北指向,他们在寻找新的文化参照。他们曾经狂热地追随过欧洲的哲学,现在他们又认为在美国文化中才能找到新的“北方”。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中心的全球化社会,美国人的“北方”理论总是能够让许多惊恐不安的人们唯马首是瞻。在许多美国人眼里,19世纪是工业化的时代,20世纪是管理的时代,管理学的历史也因此被理解成美国人的100年。他们认为,以最初的探索和现实的情况而言,美国人一向是管理学的理论权威。事实上,正确的北方就像北极星一样永恒地存在着。它并不附从于任何权威,也不依赖于任何自以为是的逻辑和论证。它像真理一样

11、安静,超越于任何沧海桑田的变化。/-5000年与100年-我写的这几本闲书,无论是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还是渔夫与管理学,都具有鲜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此,对于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读者来说,显然有着“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我想,这应该是它们之所以畅销的主要原因吧?与此同时,我也遭遇到了很多批评。我注意到,批评我的这些中国学者,往往习惯于把上下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为“农业文明”,把100年以来的欧美文化定义为“现代文明”。他们似乎并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们却用这种“现代文明”的观点否定了它。他们好像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他们眼里,历史被一刀砍为两段。我

12、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看待历史问题,难道不是这种被他们定义的“农业文明”,养育了上下5000年的中国人吗?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把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与仅有100年的“现代文明”对立起来呢?以如此对立的姿态和仅有100年的狭隘眼光,又如何能够理解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呢?当看到我的作品时,他们好像看到了某种奇怪的返祖现象。他们对我的批评,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意见:1.“成君忆的这些作品虽然让人喜闻乐见,但他所宣扬的管理思想却是一种退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落后的农业文明,不可能解决现代文明的难题。”2.“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管理学的教科书,因为中国历史虽然悠久,但在企业管理方面却是一片

13、空白。成君忆用了一种很牵强的方式,把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与现代的企业管理混为一团,看似有趣,事实上却犯了常识性的错误。”3.“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管理是有区别的,国家管理是政治问题,企业管理是经济问题,当政治与经济相勾结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可怕的官商现象。成君忆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管理智慧的想法是天真可笑的,因为他无法解释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官商勾结现象。”4.“这些年来,虽然不断有人吹捧中国式管理,其实不过是一种古为今用的权谋之术罢了。这些阴险可耻的权谋之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只能心存敬畏地奉行拿来主义,到西方的商业文明中去汲取营养。”凡此种种,无不是从理论基础上否定我的这些作品的价

14、值。坦率地说,我不是什么理论家,我只是想用有趣的方式表达我的个人看法而已。我也不敢奢望得到天下所有人的认同,连孔子这样为全世界所普遍敬重的圣人,连诸葛亮这样为千百年来所高度赞扬的君子,都遭到了某些当代中国人的否定和随意臧否,我不过一介布衣之士,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我依然愿意满腔热情地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与那些愿意追求真理的人们分而享之。/-不能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七大理由-我得承认,在批评我的这些中国学者之中,很多人都有着令人尊敬的道德自许。和他们一样,我也讨厌那些阴险和可耻的权谋之术,但我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的历史文化,理由有七:第一,当代中国学者缺乏自己独立的学术立场,他们对于

15、管理学的认识主要来自美国的教科书。这种美国式的管理学,当然都是以美国人为中心的,管理学的历史也因此被理解成美国人所看到的100年。值得注意的是,同样身为美国人的彼得德鲁克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否定了这种美国人自我中心主义的说法。他认为,当文明的曙光初现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管理学的探索和实践。第二,尽管中国学者还在否定祖先的历史,一些富有远见的西方学者却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西方人仍然没有找到管理学的有效答案。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终于发现了来自2500年前老子、孔子和其他圣贤的思想之光。第三,中国的历史文化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对于那些死去的先人们来说,历史

16、已经毫无作用,但对于今天活着的人类却有着指南针一样的重要意义。没有了这样的指南针,许多人在做人临事之时就会陷入惊慌失措、或者自作聪明的境地。以当代中国学者为例,当他们否定了祖先的历史文明之后,就只能“心存敬畏”地照搬西方的教科书。第四,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商业文明。商业这个概念,即源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以肉食品为例,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甚至在一些学术著作中,已经有了农业、工业、商业等三大产业的精彩论述。及至文景之治,民间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在钢铁、食用盐、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运输销售等方面,都有可观的表现。有些学者先生

17、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他们的批评意见显然是盲目的。第五,不要把官商勾结和权谋之术定义为“中国特色”。在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地方,也能频频见到令人不齿的官商勾结现象。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是权力经济,权力是本位;西方的政治是金钱政治,金钱是本位。所以,未完成西方化的地方流行“红顶商人”,已完成西方化的地方盛产“黑金政客”。只要有政治存在,就很难避免权谋之术。第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虽然大多来自于国家管理,但国家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许多管理学原理上的共同特性,当然可以互为借鉴。以创造财富的责任而言,国家无疑具有企业的性质。以公共关系而言,企业也无法逃避政治的难题。事实上,公共关系就具有政治的

18、属性,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就是公司政治(例如办公室政治)问题。第七,国家与企业虽然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但它们的社会性是相同的。对于国家而言,天下为公。对于企业而言,公司同样姓公。它们都应该以人为本,都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承担责任。因此,不仅企业管理需要杜绝权谋之术,国家管理同样需要杜绝权谋之术。我以为,在中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以及周、汉、唐、宋等历朝历代,有过许多令人称道的管理学格言和管理学案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要理解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用一种足够开阔的视野来阅读它、发现它,而不是用一种所谓“现代文明”的狭隘眼光来批判它。只有这样开阔的视野,才能看到跌宕起伏的上下5000年,才能

19、恍然大悟地感受到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管理智慧,并且能够分辨出智慧与权谋的不同属性。/-权谋指向地狱,智慧指向天堂-在管理学的世界里,“寻找北方”的游戏依然没有终结。即使是那些抱持自我中心主义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哀叹,他们还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北方。正如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学的世纪(TheManagementCentury)一书中所感到困惑的那样:管理学似乎总在嘲笑那些解释它的理论家当那些理论家试图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时,它就会提出一些令人意外的问题。那个确定性的北方在哪里呢?有一件事被这些中国学者说中了,人们之所以邀请我去讲课,就是希望我用三国故事来演绎管理学的招数。那些学员(无论是老板、职业经理人,

20、还是普通员工),他们都喜欢听三国故事,喜欢听三国故事中用情节演绎的一系列克敌制胜的权谋和暴力。他们以为,从那些尔虞我诈的权谋中能够找到北方的答案。诚如一些中国学者所指责的,时下被另一些人所热衷的中国式管理,的确是一种古为今用的权谋之术。可是,不知道这些憎恨权谋的学者是否想过,他们所推崇的美国式管理,何尝不是另一种洋为中用的权谋?在这个迷失的时代,智慧与权谋被混为一团,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各种不同指向的“北方”令人眼花缭乱,究竟谁是谁非?人们往往把我看作一个鼓吹中国式管理的学者,我想我需要对此做出说明。究竟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是那些古为今用的权谋吗?当然不是,因为那些权谋从来都不是中

21、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恰恰相反,阴险可耻的权谋玷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令名。为了区别于这种以权谋为特征的中国式管理,我提出了一个被命名为新古典主义的理念。所谓新古典主义,区别于明清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近世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而是要求我们用接受的方式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智慧,让那种妙不可言的智慧,在我们的生命中重新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因此,新古典主义绝不提倡古为今用,因为那么做意味着“仁义在,有大伪”,意味着“邪人用正法而正法亦邪”。这样的动机是可耻的。新古典主义主张回归传统,回归唐宋以前的文化传统,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一种文化上的参照,然后心领神会地找到管理学的方向。我甚至满怀豪情地

22、设想,如果我们能够在唐宋文化的环境中搞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国一定能够重现当年繁荣富强的盛况,重现当年诗歌一样的人类生活。智慧与权谋之间有如南辕北辙。智慧指向天堂,而权谋却指向了地狱。智慧意味着对爱的体验,而权谋却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对于今天的商业社会而言,三国故事的确称得上是最精彩、最生动的案例教材,却很少有人想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怎么会成为一种战争形态呢?老板在控制员工,员工也在对付老板。企业要征服顾客,还要在竞争中打败其他企业。战争形态几乎无处不在,权谋和暴力也因此无处不在。我不愿意讲那些三国故事,虽然我因为创作水煮三国而一举成名。我讨厌战争,我否定权谋和暴力。从汉朝晚期天下大乱,

23、直至三国归晋,在1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战争。透过那些战争,我们看到的是“浪花淘尽英雄”的人间惨剧。有战争的地方就是地狱,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除了那些战争狂人,没有人愿意在地狱中生活。可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战争理念,却在试图把所有的人培养成战争狂人。于是,人们就深深地陷入了那种物质富裕、心灵痛苦、行为疯狂的地狱之中。/-上南下北的文化地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怎么能够成为战争的形态呢?管理学的意义,绝对不应该是赢得战争,绝对不应该是那些肮脏的权谋和令人恐怖的暴力。当人们要求我讲述那些三国故事的时候,在那样的大庭广众之中,我常常会百感交集地叹息起来。正确的管理学不是让我们如何去赢得

24、战争,而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你也许找不到管理学的北方,但你会莫名其妙地找到管理学的南方。如果说北方象征着冷酷的管理制度,那么,南方就意味着温暖的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南下北的方位取向,其实指向了一个字,那就是人间的爱。无论是老庄的道法自然,还是孔孟的仁义,或者是中国佛教的慈悲,无不体现出这种爱的取向。所谓道法自然,乃是取法于人性之初的自然状态。人之初,性本善。善即爱也,爱亦即善也。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只有那种纯洁和热诚的爱,才能创造出诗歌一样美好的天堂生活。无论是诗经还是汉赋,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表现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那些荡气回肠的岁月里,只有爱才会呈现出文明

25、的美丽色彩。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爱,而不是权谋。所以,那些权谋一向都躲藏在阴暗的角落里,是见不得人的。权谋意味着人心的险恶,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道德败坏的小人和奸贼才会热衷于权谋。可是到了如今这个时代,某些学者竟然把这种阴险可耻的权谋之术美化成公共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学教材,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人们学习的课程。当权谋出现的时候,战争就出现了。当战争出现的时候,地狱就出现了。管理学的世界,也俨然成了一个群雄争霸的人间地狱。呜呼,人心的迷失,难道到了这样恬不知耻的地步吗?在管理学的世界里迷失的中国人啊,重新打开那张上南下北的文化地图吧!从那里,我们将找到爱的方向

26、,找到天堂的方向。当然,那也应该是管理学的方向。/在渔夫们的社会里,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他们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之间却仿佛是同床异梦的夫妻,经常发生争吵。-你相信爱情吗?-我走遍全国,在教室里,在会议厅里,在大礼堂里,我一遍又一遍地询问我的学员们:“请问,你们相信天堂的存在吗?”所有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觉得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我又问:“那么,你们相信爱情吗?”大约只有三四个人举起了手。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无法相信爱情。在他们中间,有一些夫妻模样的学员,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但他们不过是一些成双结对的陌生人罢了。在某些男人眼里,女人有很多用途。在某些女人眼里

27、,男人也有很多用途。他们仅仅因为可以互相利用而结合在一起,但他们并不相爱。我请那些举手的学员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他们各自的爱情。结果发现,他们对爱情的理解都错了。他们把彼此之间的占有当作了爱情。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某人因为朋友的一句话笑破了肚皮,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问,究竟什么话让你笑成这样?他一边笑,一边讲给医生听。结果医生在静默了一秒钟之后,也禁不住疯狂地大笑起来,笑得眼皮一翻,离开了人世。医生的老婆一纸诉状,把他告上法院。法院开庭审理,让他陈述案情。他只好再次讲出这个笑话,结果又是在静默了一秒钟之后,整个法庭的人都笑翻了。在前仰后合之中,又有许多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人事不醒。于是,他

28、成了众多媒体关注的名人。记者们问,你的朋友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让人们笑成这样?这个人一边笑,一边告诉记者们说:“他说的那句话其实很简短。他说,他相信爱情。”相信爱情居然成了这个时代的超级笑话。在这个充满怀疑的社会里,爱情不过是一个滑稽的幻觉而已。可是,当人们在怀疑爱情的时候,天堂也消失了,因为天堂不在别处,就在人们相亲相爱的欢笑之中。在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眼里,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就是一个幸福的天堂。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眼里,他们的家庭一定充满了天堂的温馨。可是,如果他们彼此怀疑,爱就开始远离,而天堂也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当爱成为一种别有用心的权谋-爱是一种体验。如果你不相信,爱便不存在,因为爱

29、就存在于你对它的体验之中。有人曾经列出了一个“社会流行词汇排行榜”,排行第一名的是钱,第二名就是这个“爱”字。可是,在这个权谋盛行的时代,许多人把爱看得像权谋一样可疑。拉封丹是17世纪著名的法国寓言诗人。老实说,我很不喜欢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中总是透露出一种世俗的权谋思想。但是,我却很喜欢他这个人,因为他在去世前两年表示忏悔,公开否定了自己的作品。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被拉封丹否定的那些寓言作品,却流传了300多年,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在上一章讲到,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地图中,南方意味着温暖的人文关怀,意味着爱,意味着春天常在的家园。在拉封丹的寓言作品中,也有一则南风的故事。故事说,南风与

30、北风比赛,看谁更有力量。北风说,你看,路上有一个行人,谁能让他脱掉身上的大衣,就算谁赢。南风笑了笑,同意了。于是,北风立即呼啸而起,让行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可是,行人不仅没有脱掉大衣,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北风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目的,只好无可奈何地退了回去。温暖的南风开始轻柔地吹拂行人的脸庞。他感到越来越暖和,越来越燥热,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然后脱掉了大衣。这样,南风就用一种洋洋得意的姿态,向北风宣告自己赢得了胜利。人们普遍认为,南风与北风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过严寒,关怀胜过苛责。在管理学中,甚至称之为“南风法则”。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似乎也在鼓吹爱的力量。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

31、南风装模做样的关怀,其实是为了达到一种自私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比赛。装模作样的关怀怎么能够称之为爱呢?那是一种可耻的权谋。当权谋出现的时候,战争就出现了。战争摧毁了人世间最初的纯洁的爱,以及信任、忠诚、善良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由于彼此的怀疑与对抗,人们陷入了那种物质富裕、心灵痛苦、行为疯狂的地狱之中。/-渔夫与管理学-渔夫是这个世界上崇尚权谋的一类人。就像猎人对于森林一样,渔夫对于海洋同样充满了贪婪的野心。他们喜欢权谋,因为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在与猎物的对抗中赢得胜利。如果你愿意做一些搜集,你就能够搜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猎人故事和渔夫故事,数量之浩繁,足够装满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在所有的渔夫故事中,最著

32、名的渔夫可能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描写的这一个。当年,海明威以这个老渔夫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因此获得了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著名的渔夫,甚至被某些人看作美国文化的象征。翻开老人与海,老渔夫外表英勇、内心痛苦的艺术形象,就会立即给你一种人世苍凉的感叹。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在赞美老渔夫在大海上孤身奋斗的英勇气概,可是有谁思考过,他的痛苦究竟来自怎样的因缘与果报呢?当爱消失的时候,天堂也消失了。曾经那么美丽壮观的大海,如今却变成了痛苦的深渊。不,我们再也不能接受老渔夫那样的生活,因为无论他怎样英勇,也不可能用一种奋斗的方式到达天堂。感恩是到达天堂的唯一方式。当你学会感恩的时

33、候,你才能懂得什么是爱。当你爱着的时候,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因为天堂也不在别处,就在你对生活的热爱之中。可是,渔夫怎么会懂得爱呢?渔夫只懂得贪婪、权谋、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利益和痛苦。半个世纪过去了,渔夫眼中的海洋,也演变成了我们今天这个全球化的商业社会。被渔夫们所信奉的权谋,也像病毒一样复制给了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我怜悯渔夫的痛苦,我也痛恨渔夫的权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觉得在我的工作领域里,我有责任去帮助人们远离这种痛苦,也有责任去制止那些像病毒一样扩散的权谋。我再次向人们讲述老人与海的故事,并以此为线索来展开我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评论。这些讲述构成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管理学作品,我把它名之为渔

34、夫与管理学。渔夫与管理学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但很多读者看不懂。他们说,这本书不过讲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生命意识罢了,怎么是一部管理学作品呢?真理就在这里,因为真理就在人们的生命意识之中。渔夫与管理学就是这样一部直指人心的管理学作品。管理学的奥秘之处,其实就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作为一种人的行为活动,管理工作必然受到这些生命意识的驱动。爱是一种伟大的生命意识,也是唯一值得尊敬的管理智慧。可是,如果你是一个渔夫,你怎么会懂得爱呢?如果你不懂得爱,你怎么会懂得真正正确的管理学呢?于是,从渔夫与管理学的中文简体字版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这部作品就遭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质疑。/-成功技巧+运气-你可能没有看

35、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可能没有看过我的渔夫与管理学,所以,我要再次向你讲述那个老渔夫的故事。那个著名的渔夫名叫圣地亚哥,他每天都会驾着小船,在湾流中打鱼。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懂得很多权谋,通常而言,人们把这些权谋称之为打鱼的技巧。是的,他有很多神奇的技巧,但他并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能打到鱼。有时候他打得到鱼,有时候他打不到鱼。为什么会这样呢?渔夫们把这种现象理解成运气。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渔夫,仅有打鱼的技巧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很多人向我询问成功的奥秘,我要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是一个渔夫,奥秘就是你的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成功方程式:“技巧+运气成功”。你所能够

36、做的,就是在运气来临之前训练好你的技巧。令人悲哀的问题是,技巧可以被训练得越来越娴熟,但你却无法保证你每次都有好的运气。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懂得很多技巧,可是他的运气似乎不是太好。整整84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所以人们说,老渔夫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很多人笑话他,另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渔夫却在暗暗地同情他。直到第85天,圣地亚哥总算等来了他的好运气,一条大鱼上钩了。运气来临的时候,总是让人感到一种难以相信的意外和惊喜。他在想:那是一条多大的鱼啊!如果肉质良好的话,在市场上能够卖出多大一笔钱啊!上了钩的大鱼还在拼命挣扎,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可怜的圣地亚哥,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啊。不

37、过,他终于凭借着令人惊叹的耐心和勇气,杀死了这条无与伦比的大马林鱼。他成功了,可是他心情复杂。“它是我的财产。”他触摸着他的战利品,心里想。过了一会儿,他又告诉自己说:“它是如此优美,我不过是靠诡计才赢过它的!”他捕获的这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甚至比他的小船还大。圣地亚哥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然后怀着欢喜和不安的心情开始了归航。这个时候,他看到一道蓝光划破水面,直向小船冲来。他知道,那是一条灰鲭鲨的蓝色脊鳍。鲨鱼是嗅着大马林鱼的血腥气而来的。它感到兴奋,不顾一切地冲上来,袭击这条大马林鱼。坏的运气来临了,好的运气和坏的运气一样令人难以捉摸。圣地亚哥立即开始了他的“财产保卫战”。他奋力杀死了第

38、一条鲨鱼,但鲨鱼们依然像幽灵一样前仆后继地冲上来。终于,他消耗了所有的武器和力气,最后只得悲壮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万念俱灰,一心只想回到家乡的港口。等到他精疲力竭地回到岸边的时候,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18英尺长的骨架。渔夫是水面上的鲨鱼,鲨鱼是海水中的渔夫。圣地亚哥深深地知道,他遭遇到了自己的宿命。/-商业社会的两种渔夫-如今,在这个海洋一样神秘的商业社会,出现了另一种意义的渔夫。他们的人生使命,似乎就是为了捕捞到更多的金钱,或者别的商业利益。由于他们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些渔夫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渔夫,人们习惯地把他们叫做老板。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也就如同一条或大或小的

39、船。有一些渔夫独自驾驶自己的小船,有一些渔夫则需要领导一种被叫做公司的大船。他们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他们能否打到鱼,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打鱼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尤其是那些担任领导者的渔夫,他们还需要管理一个渔夫团队的技巧。第二种渔夫,就是那些大船上的打工族,人们把他们叫做员工。这些渔夫没有自己的船,所以需要到别人的船上去上班。在这条被叫做公司的渔船上,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通常有明确的分工,但他们也需要彼此之间的协作。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支人数不等的渔夫团队。在渔夫们的社会里,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然而,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尽管他们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之间却仿佛是同床异梦的夫妻,

40、经常会发生争吵。他们都是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每个渔夫的眼里,他的团队和伙伴都是可供利用的工具。他们之间在互相打量:他会听从我的使用吗?为了使用他,我付出的成本划算吗?他作为工具的性能和效用能够让我满意吗?有时候他们也会接受利用,但他们会计较: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利用我呢?因此,在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之间,经常会发生剧烈的矛盾和冲突。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互相利用、互相控制、彼此折磨,以至于某些企业成了一个尔虞我诈、充满憎恨的人间地狱。于是,船儿就在人心险恶的惊涛骇浪之中颠簸了起来。/-中国历

41、史上的第一个企业家-渔夫的宿命难道真的无法避免吗?我再来跟你讲一个中国渔夫的故事。我相信,他的成长历程,他的感悟,他的智慧,将会给今天的老板和员工们带来醍醐灌顶一样的启示。这个渔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企业家,他生活在3000年以前的商朝。当我们查阅古代的文献,经常可以看到“牙郎”的资料。所谓“牙郎”,不是牙科医生,而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商人。有意思的是,这位企业家的名字,就叫做姜子牙。你也许会感到诧异,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商业文明就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兴旺,手工业也颇具规模。于是,从事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的商人也随之出现。到商朝后期,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以肉食

42、品为例,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姜子牙当年就在朝歌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公司。当时在朝歌有十几家肉食品公司,尤以他的公司名气最大,以至于他占据了全城牛肉食品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商朝王室、贵族府第所需要的牛肉食品,也都是由他供给。据说,他腌制的牛肉,肉质鲜嫩,清香扑鼻,极有风味,朝歌牛肉也因此成为一种地方特产流传至今。他还制造和销售过一种叫做笊篱的竹制餐具,开过一家面粉店,经营过餐馆。后来,还听说他卖过酒,卖过鱼总之,他的一生和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极为相似。有时候他的生意做得很好,有时候又亏得厉害。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却再一次惨遭失败。老婆也跟他

43、闹起了离婚,输得家徒四壁、妻离子散、一贫如洗。据说那一年他已经72岁了,也有人说他已是80岁的高龄,总而言之,他已经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还会有什么作为呢?白发苍苍的姜子牙来到了渭水之滨,看着远逝的河水,心中好像惊涛骇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曾经那样努力,那样苦心经营,可是他的命运,为什么还是这样多灾多难呢?他看见河水中有几个渔夫,在那里往来打鱼。他想起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渔夫?这时,他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灵光。于是,他制作了一副特别的渔具,穿着蓑衣在渭水上垂钓。注意,他的“鱼钩”竟然是直的!直的“鱼钩”怎么能称之为鱼钩呢?直的“鱼钩”怎么挂得上鱼饵呢?直的“鱼钩”怎么钓得上鱼呢?他究竟想干

44、什么?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是,谁愿意上钩呢?恐怕只有无知的傻瓜才会愿意上钩吧?有人说:他后来不是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吗?所以,周文王就是他钓上来的一条大鱼。按照这种说法,姜子牙似乎设计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鱼钩他在策划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人们会纷纷传说,看啊,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头,竟然用直的“鱼钩”钓鱼,这真是千古奇谈啊!于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于是惊动了周文王。由此看来,姜子牙之所以用直的“鱼钩”钓鱼,为的是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求职。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想想看,姜子牙失败了一辈子,他有什么长处值得周文王垂顾呢?更何况,他已经是如此的苍老,有哪个老板愿意聘请这样一个失败的老

45、人呢?更有甚者,这个失败了一辈子的老人居然还在玩这种哗众取宠的把戏,岂不是荒谬吗?要知道,周文王是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被这种荒谬的把戏蒙蔽自己的双眼呢?由此可见,姜子牙垂钓周文王的说法,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不过是一个事后的猜测,一种想当然的猜测。然而,姜子牙后来的确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的意见是,在周文王来到之前,姜子牙一定有过某种石破天惊的变化。/-姜子牙的伟大转变-巧妙的鱼钩和芳香的鱼饵是钓鱼的两个必备条件。因此,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用那种直的“鱼钩”钓到鱼儿的。可是,没有了巧妙的鱼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所有的阴谋诡计。透过清澈的河水,姜子牙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它们是那样地快乐,那样地无忧无虑。忽然,他会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也因此找到了管理学的答案。当一个渔夫能够感受到鱼儿的快乐时,他就不再是一个渔夫,而是一个觉悟者。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噩梦消失了,而那种对于生命的爱,就像第一缕晨光照亮了黑暗的心灵。鱼儿们只是随意地游动着,但它们的生活却透露着一种神秘的暗示。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终于读懂了这种暗示,终于在心领神会中理解了生命的本来意义。还是那一身蓑衣,还是那一头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