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6926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5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xxxxxxxx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主要初审人员:总体设计:xxx(高级工程师)路 线:x立群(高级工程师)x 辉(高级工程师)路基路面:x山鸿(教授级高工)桥 涵:x建江(高级工程师)路线交叉:x立群(教授级高工)xxxxxxxx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目录1. 概述12. 总体评价53. 总体设计124. 路线145. 路基、路面186. 桥梁、涵洞257. 路线交叉688.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709. 其

2、他工程7410. 基础资料75附件1附件2附件3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10.基础资料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K0+210-K25+780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初审报告1. 概述1.1 项目背景三亚至亚希公路(以下简称丁凝公路)位于珠三角平原苏南县,起点位于下海市莲盛镇,与俞蒸公路相接,路线自东向西经三亚镇,穿越著名塘西古镇,经三溪镇,终于苏南县亚希镇与嘉兴市南湖区油车港镇交界处。丁凝公路是苏南公路网“三纵五横九连”布局中的“一横”,建成后将成为苏南县出省入皖的一条快速通道。2016年2月26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设计2016123

3、号”文批复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明确本工程主线全长约30.9km。全线设大桥4642.66m/14座、中小桥1207.16/29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项目核定概算为164698.9万元。本项目业主为苏南县交通运输局。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K0+210-K25+780段)。2016年8月19日,设计单位提交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共五册)

4、,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本次提交审查的施工图设计(K0+210-K25+780段)全长约25.57km,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我公司受业主委托,依据部颁编制办法、省发改委初设批复和省厅相关文件,对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初审,提

5、交初审报告供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和设计单位参考。1.2 审查依据1、交公路发2007358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2、国家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3、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4153号)关于印发黑龙江公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的通知以及黑龙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4、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1290号)关于印发的通知;5、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执行(JTG B01-2014)的实施意见(浙交办2015156号);6、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若干意见(浙交2009100号);7、省发改委(浙发

6、改设计201613号)省发改委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以下简称初设批复);8、省建设厅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浙规选字第2011101号)。9、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浙土资预2012177号)。10、上海省环保厅关于苏南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浙环建201158号)。11、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浙水许201069号)。1.3 审查要求设计审查在详读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和负责的态度,按照省交通运输厅

7、“浙交2014153号”文和“浙交2011290号”文中有关施工图设计的审查要点,通过必要的现场踏勘和设计沟通,对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系统的审查后,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优化建议方案。1、设计文件深度及内容应符合编制办法规定;2、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应符合初设批复;3、勘察设计文件应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技术规范的规定;4、工程详勘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内容和深度,基础资料应全面、可靠,并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5、设计文件应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6、桥梁等主要结构物的计算结果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计算过程符合有关规范的

8、规定;7、工程实施方案应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8、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审查的其他内容。1.4 审查内容本次审查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由于设计单位未提交施工图预算,因此本次审查未包含上述内容。2. 总体评价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内容基本齐全,图表清晰,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的要求。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现行技术规范的规定。总体设计原则的把握合理;路基路面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参数取值基本恰当,符合

9、规范要求;桥涵构造物布置基本合理,上、下部结构型式、尺寸基本适当;路线交叉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其中五路交叉平交口建议进一步优化方案。施工图设计基础资料暂缺,需尽快补充以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初设批复未提出分期设计,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2.1 符合性审查本项目初步设计已获批复,施工图设计中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设计单位承担的

10、工程在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内。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项目选址、用地、环保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复意见。2.2 总体及路线1、设计对项目进行了分期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而初设批复未提及分期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中应对本项目施工图阶段采用分期实施的设计补充必要的说明及相关依据,并在施工图预算中提供拆分后的初设概算进行对比。2、总体设计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存在表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建议进一步作核查修改,并补充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路线交点个数等指标项。3、基本赞同平面线形设计,其中起点为顺接上海市蒸俞公路受限JD3圆曲线半径采用了极限值,初审建议尽可能采用

11、较大的半径,提升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4、纵断面设计中K3+850K4+045、K4+045K4+220、K5+090K5+280等路段坡长小于200m(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不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8.3.1的规定,建议优化设计。5、本项目87个竖曲线中,仅有19个竖曲线长度满足一般值170m,其余68个竖曲线长度均位于一般最小值与极限最小值70m之间。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建议尽量采用满足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或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采用一般值的1.52.0倍或更大值” 以保证舒适性 。 6、K5+700 五路交叉口信号灯等设置情况难以达到

12、安全快捷通行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的要求,建议根据平面交叉初审意见对平交口方案进行归并优化后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2.3 路基、路面1、本项目软土埋深较浅,绝大部分搅拌桩桩长不超过10m,采用双向搅拌桩成桩工艺属于专利技术,造价较普通单向搅拌成桩工艺高。为节省造价,建议搅拌桩成桩工艺由双向改为单向。设计文件中对填土高度大于1.6m的桥头路段和填高大于3m的一般路段均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过于笼统,建议进一步优化软基处理设计方案,可视情况采用水泥搅拌桩方案、堆载预压、基础换填或轻质路堤等方案。2、挡墙设计中缺少挡墙工点设计图。建议补充并明确挡墙基础埋深及墙底地质情况,便于检查挡墙基底承载力

13、及挡墙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文件中挡墙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均采用水泥搅拌桩+砼垫层进行处理欠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挡墙基底加固方案,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基础换填、扩大基础等方案。3、缺少老路拼宽利用路段老路现状的使用情况、排水实施现状情况与路面状况的相关介绍。建议结合路面病害调查及路面检测结果补充完善老路现状情况说明。4、本项目新建路面结构与老路路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建议补充新老路面衔接设计图。5、基本赞同设计文件采用的排水方案,建议补充完善排水系统布置图。2.4 桥梁、涵洞1、本项目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均为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分别为55+90+55m和50+80+50m,红旗塘桥为

14、45+80+45m桁架梁,跨径均较大,设计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欠妥,建议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计算。2、设计20m及以下桥梁均采用空心板,如红旗塘桥引桥采用20m跨空心板,该结构后期较易出现病害,建议调整采用矮T梁。3、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承台及0号块尺寸较大,为大体积混凝土,为减少水化热影响,建议增设冷却管,避免混凝土表面开裂。4、本项目桥梁桩基采用C25混凝土,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第3.4.4条要求,对I类混环境,应调整采用C30混凝土。5、关于预应力1)设计预应力钢束张拉持荷时间为2min,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持荷5min

15、的要求,请核查修改。2)设计对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龄期要求各不相同,如说明中小箱梁混凝土的最小龄期要求为10天,而设计图中为14天,变截面连续箱梁也存在类似问题,建议统一。6、建议加大盖梁侧面水平钢筋端部弯钩长度,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建议在高低帽盖梁的柱顶位置设置断缝,避免该位置受力开裂。7、部分水中设墩的跨航道桥中设置有防撞墩,如跨级航道的塘港桥、陆家港桥等,但三亚桥(跨级航道)、红旗塘桥(跨级航道)等未设置,欠合理,建议补充船舶撞击力要求,并结合防撞计算说明是否需设置防撞墩。8、施工图在垫石、挡块等附属设施设计中,存在较多不一致,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垫石+

16、支座高度为30cm,挡块高60cm,顶宽30cm,芦塘引桥垫石+支座高度为20cm,挡块高50cm,顶宽25cm,建议统一,以方便施工。2.5 路线交叉1、K0+285.076交叉口形式应属Y形交叉形式,通视条件不好,对交通不利。建议如下图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2、K3+108.234与规划道路十字交叉,交角75,为便于车辆充分加速,建议主线右转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120m,规划道路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80m。3、对K5+715.913平面交叉设计进行了五路交叉和镇南路改造后十字交叉的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五路交叉方案。初审认为方案比选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工图阶

17、段不宜进行方案比选。如果施工图阶段对初步设计拟定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需要充分补充说明调整的理由。对于设计采用的五路平交方案,平交口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难以满足通行要求,各路之间交通转换不畅。因此初审建议采用T形和十字形的组合交叉口设计。2.6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1、施工图设计缺少环境保护设计相关内容,建议按环评批复、水保批复要求补充完善。2、景观设计中个别乔木如香樟采用20cm胸径尺寸。初审认为规格偏大,单价偏高。同时如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海桐散本等灌木种植密度偏大,种植密度25株/平米,超过了每平方能实际种植的最大数量。建议调整。2.7 其他内容1、改路设计中有7处改路工程平面位置与公路平

18、面总体设计图中的位置不对应,建议核查修改。2、改路工程有12个路段需下穿本项目主线桥,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相应的净空高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经计算(主线设计标高-梁高-路拱-改路设计标高),总计 10处桥下改路工程净空不能满足公路建筑限界要求。建议根据实地调查,重新进行改路工程的设计。2.8 基础资料1、项目起点至里程桩号K14+000段的各拟建桥梁,布置的勘探孔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多座桥梁在施工图阶段所布置的勘探孔尚未完成,出具的成果资料仍以初勘阶段的勘探孔为主,对于这部分桥梁而言,尤其是大桥,尚不能达到施工图勘察阶段勘察要求,应在政策允许

19、的情况下及时补勘,完成该部分勘察内容,出具满足施工图阶段的勘察报告。2、本次勘察桥梁孔深基本在6070m左右,最深可达90m,对于拟建的中小桥梁而言,孔深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桥址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以淤泥质土及软塑软可塑状的软弱土层为主,当采用以这些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如此长的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可满足设计的要求。但由于软弱土层性质差,沉降量难以控制,易造成后期桥梁桩基沉降大导致桥梁开裂等现象,所以当采用这些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务必对桩端下卧层进行沉降验算。3.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路线地理位置图、说明书、平纵面缩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附件以及公路总体设计图等内容,其内容、图表基本齐全

20、,基本符合编制办法的要求。3.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底图分辨率低下,建议在嘉兴市域交通图中标示本项目地理位置,显示本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路网情况。3.2 说明书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对任务依据作了说明,建议按编制办法的要求,对测设经过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作出说明。2、技术标准1)建议补充说明本项目的道路功能是干线公路还是集散公路。2)建议补充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建议按土建工程、路面工程、安全设施、绿化工程等补充合同段划分。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 但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其起点、终点

21、、路线长度及建设规模与初设批复不一致。建议补充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及依据,并补充对应拆分后的初设核定概算与施工图预算进行对比。4、按照编制办法的要求,建议补充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3.3 路线平、纵面缩图路线平、纵面缩图建议在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标示,同时补充标示平纵比例尺、控制点、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相关内容。3.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拆迁房屋数量与拆迁建筑物表中的数量不一致,建议核查修改;2、表中缺少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

22、、路线交点个数、平曲线占路线比例、直线最大长度、同向曲线间短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断链桩等指标项,请补充完善。3.5 公路总体设计图基本赞同施工图设计的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3.6 附件附件内容基本齐全。建议进一步补充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协议和纪要等复印件。4. 路线施工图设计文件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平、纵面指标作了进一步优化,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和走向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精神。路线平、纵面设计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符合现行部颁标准。本次提交审查的K0+210-K25+780段主线全长25.57km,共设21个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0m,最长直线长度201

23、5.943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43.7%;最大纵坡为3.3%/1处,最短坡长200m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3000m/1个、凹型2000m/1个。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符合现行部颁标准,采用的部分技术指标需进一步优化。4.1 设计说明1、说明书对初设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阐述,但遗漏了本次实施K0+210-K25+780段与初设批复不一致的原因说明及相关依据,应进行补充。2、建议补充本项目各路段设计洪水位、主要交叉与规划道路纵面标高等具体数据;3、建议补充征地拆迁的相关说明。4.2 路线平、纵设计1、路线平面设计1)JD3圆曲线半径采用极限值,主要为顺接上海市蒸俞公路受限所至,其他平面线形设计基

24、本合理,取用的缓和曲线适宜,基本赞同路线平面设计。2)新建段JD19JD20直线长2015.943m,采用较长直线线形,容易使驾驶者产生单调、疲乏和对向车灯炫目的现象,建议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路线纵断面设计1) K3+850K4+045段坡长为195m,K4+045K4+220段坡长为175m,K5+090K5+280段坡长为190m。以上3段坡长小于200m(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不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8.3.1的规定,建议优化设计。2)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时速80km/h的竖曲线长度一般最小值为170m,极限最小值

25、为70m,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中只有19个竖曲线长度满足一般值的要求,其余68个竖曲线长度均位于一般最小值与极限最小值70m之间。由于竖曲线较短,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议优化设计,尽量采用满足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或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应采用一般值的1.52.0倍或更大值。” 3)施工图设计中K0+460、K0+785、K7+375、K11+610、K25+160凹形竖曲线底部位于缓和曲线上,这种平纵组合不利于路面排水,建议优化设计。4)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桥下改路工程的设计标高,以便核查改路工程的设计标高能否满足公路建筑限界的要求。4.3 其他1、根据编制办法补充总里

26、程及断链桩号表,封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相关项中应按换算后连续里程进行标示。2、耕地分为五种: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养殖塘、鱼塘应属其他农用地,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中把它列入了非耕地,建议在公路用地表中区分计列土地类别,并补充其他工程用地数量。 3、本项目拆迁建筑数量较大(9.2545万m2),建议拆迁建筑物表中列出建筑物所在路线的桩号、距路中心线的距离(左右),所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等,并签订相关的拆迁协议。4、本项目所涉及的电力电讯杆线较多。建议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在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详细列出各项设施所在桩号、交叉角度、所属单位、用途等。并与相关部门签

27、订书面协议,以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4.4 安全设施4.4.1 设计说明1、基本赞同安全设施设计原则,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基本可行。2、设计依据中建议补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等。3、本项目设置了附着于护栏的轮廓标,但中分带护栏非连续设置时,行车道左侧的黄色轮廓标如何设置,建议补充说明。4、太阳能爆闪灯为非标准安全设施,采用依据不足。建议改为太阳能黄闪灯。5、交通标志的说明内容均为背光照明的标志说明,而本项目采用的为逆

28、反射型交通标志,建议修改。4.4.2 设计图表1、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中缺少区域内各道路名称、区域内高速公路线位及本项目线位的标注,建议补充完善。2、沿线标志、标线平面布置图1)K0+285.076交叉口建议参考路线交叉意见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在行车道上划线等措施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并相应调整安全实施设计。2)起点位置设置的指路标志中“上海”信息层级偏大。因同一方向设置可最多2个地名信息。考虑到远近兼顾的行车需求,建议在上海前增加一处低层级的地名信息。3)K2+000等前后无指路标志的空旷路段,建议可增加设置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标志。4)部分平交口车道内指示行驶

29、方向的地面标线箭头前后不一致,如K3+100平交口右侧车道前为直行箭头,后为直行兼右转箭头,建议核查调整。5)设置了指路标志的平交口前后可取消三角形的交叉口警告标志,如K4+220等。6) K5+700 五路交叉口(1)五路交叉仅设置了4相位交通信号灯,其中水泥支路未设置信号灯,会引起通行混乱。(2)平交口各路口停车线之间距离遥远,无明确车道行驶指示、无平交口行车辅助线。无完善的信号灯控设计,当绿灯直行放行时,右前方道路是允许直行还是转弯极容易使司机认知错误,导致误行。(3)多路交叉口因交通流之间存在大量冲突点,通行能力不足,为本项目中通行能力低下的节点,而且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困难。(4)根据

30、相关研究,在五路交叉口不设置环岛,仅通过信号灯控制来消除冲突点,达到车辆安全、快速、畅通的通行需求是极为困难的。但设置环岛又会影响平交口车辆的通行能力。(5)评估认为现有平交口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难以满足通行要求,各路之间交通转换不畅。建议根据平面交叉初审意见对平交口方案进行归并优化后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7)K6+430匝道被交路上缺少指路标志,建议补充。8)K20+450平交口右转匝道缺少让行标志,建议补充。3、标志设置一览表中标志名称“线性诱导标”应为“线形诱导标”,建议核查修改。4、 路侧波形梁护栏设计图中缺少上游端部设计图,建议补充。5、防抛网仅有设计图,缺少设置一览表与说明,建

31、议补充。5. 路基、路面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包括一般路基、路基防护设计、特殊路基设计、路面工程、路基路面排水等,图表清晰,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设计深度基本满足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5.1 设计说明1、一般路基设计缺少对老路现状的使用情况、排水实施现状情况与路面状况的综合说明。建议结合路面病害调查及检测结果(老路路面结构强度和弯沉实测值等)补充完善老路现状情况说明。2、软基处理1)本项目软土埋深较浅,绝大部分路段搅拌桩长度不超过10m,设计采用双向搅拌成桩工艺欠合理。由于双向水泥搅拌成桩工艺属于专利技术,造价较普通单向搅拌工艺高。建议搅拌桩改用普通单向

32、搅拌成桩工艺。2)本项目软土厚度较小,大部分路段软土厚度不超过3m,基本赞同设计对于填土高度不超过3m的一般路段不进行软基处理的方案;设计文件中对于填土大于3m的一般路段一律采用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过于片面,建议结合软土埋深和路堤填高情况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基础换填方案、堆载预压方案、水泥搅拌桩方案或轻质路堤方案等进行综合比选后确定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3)K3+972-K4+102拼宽路段,最大填土高度2.5m,软土层厚度02.2m不等,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超载预压方案过于保守且不经济,建议将超载预压改为等载预压并将搅拌桩加固方案与堆载预压方案。4)K8+000-K9+200路段,最大填土高度约2m

33、,软土层厚度1.01.3m(上覆硬壳层厚度1.11.5m),设计对于桥头及过渡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欠合理,建议改为堆载预压或基础换填+堆载预压处理方案。5)缺少水泥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标准、钢塑格栅性能指标、堆载预压时间、堆载预压加载速率及卸载控制指标等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3、路基防护1)基本赞同设计单位提出的路基防护方案。2)设计对于挡墙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一律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基础处理欠合理。建议根据挡墙基底地质情况灵活采用基础换填、设置扩大基础和水泥搅拌桩加固等方案。4、取、弃土场本项目弃方主要为清表方约1.9万方,虽可用于绿化填方,但仍需临时堆置,建议设置弃土场。5、路面

34、结构设计1)缺少老路利用拼宽路段路面拼接设计及施工要求相关说明。2)缺少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规格、沥青粘层和防水粘结层技术指标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3)桥面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说明中缺少沥青洒布量、洒布温度、矿料用量及碎石粒径等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6、路基路面排水基本赞同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路面排水方案。5.2 路基工程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基本赞同设计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2)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缺少排水设施示意,建议补充完善。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四)”中缺少路基设计线标注,建议补充完善。2、低填浅挖设计设计图中明确当路基填高H66cm时换填厚度80cm;66c

35、mH2m时,建议清淤回填至满足机械作业高度后开始打设水泥搅拌桩。8)缺少软基处理纵断面布置图,建议补充全线软基纵断面布置图,以便于检查软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6、中间带设计图1)中间带设计图尺寸比例与标注不符,建议修改完善。2)老路拼宽利用路段需对老路行车道开挖设置2m宽中央分隔带。设计文件中缺少相关设计图纸及说明,建议补充完善。7、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中未计入河塘填方、软基沉降方、碎石垫层土石方,路基实际总填方量应为断面填方+沉降方+河塘填方-碎石垫层-台背回填级配碎石方。建议核查后修改完善。8、路基防护设计1)缺少挡墙工点设计图。建议补充挡墙工点设计图,明确挡墙基础

36、埋深及墙底地质情况,便于检查挡墙基底承载力及挡墙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2)设计图中桥头路堤的坡面统一采用预制块植草护坡进行防护。建议对不同位置的桥台加以区分,跨地面道路等不受水流冲刷的桥头可采用空心预制块植草防护;而跨河流的桥梁,可能受到淹没或冲刷时,建议采用浆砌片石满铺防护。3)喷播植草设计图中缺少培土数量,建议补充完善。4)软基路段挡墙基础一律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欠合理,建议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及挡墙高度优化墙底基础加固设计。5)“沿河(塘)路段路基防护设计图”中浆砌护坡基础埋深至河(塘)底60cm处,建议护坡基础埋深至河(塘)底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以减少水流冲刷对护坡体的影响。5.3 路面工程

37、1、基本赞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2、缺少老路利用拼宽路段路面衔接设计图,建议补充完善。3、本项目新建路段路面结构层厚度为66cm,而“原有公路路面构造物利用、维修、拆除工程数量表”说明中却将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标注成67cm,建议修改完善。4、缺少桥面铺装路面结构设计图。建议补充完善。5、填方路段土路肩设计图中,建议培土顶面5cm小石子砼下方设置20cm级配碎石排水垫层,排水垫层下设置防渗土工布。5.4 排水工程1、排水设计图(一)中,未明确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排水措施。建议补充完善。2、设计文本中分离式路基中央分隔带采用矩形流水槽排水,建议改为填方边沟排水。3、缺少填方边沟与通道、

38、涵洞等相交处连接设计图。建议补充完善。4、排水设计图(五)中,集水井与流水槽相邻处砼总厚度为15+23=38cm偏厚,建议该处集水井与流水槽宽度归并为23cm。5、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雨水通过急流槽流入填方边沟,建议增设防滑台阶和消力砍以减少急流槽中雨水对边沟的冲击。6、缺少排水系统布置图,建议补充完善。6. 桥梁、涵洞本项目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其中利用老桥进行两侧拼宽桥3座,利用半幅老桥新建半幅桥1座;圆管涵1373.5m/36道,箱涵161.32m/6道。本项目桥涵设计图纸基本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39、,桥型方案、配跨总体合理、上下部结构形式尚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满足编制办法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6.1 设计说明1、技术标准基本赞同本项目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2、初步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初步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批复意见。3、图纸中的错漏缺1)说明中参照的规范有部分已作废,如第1页设计规范及第2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桥涵部分)、第9页设计计算相关参数中提到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3页钢材中提到的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 5224-2003)等,建议参照现行规范执行。2)第3页桥梁一览表中红旗塘桥上部结构“先简后连

40、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与设计图中先简后连空心板不符,请修改统一。3)第9页第五节“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预应力砼斜拉桁架、空心板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小箱梁按全预应力设计”。小箱梁通常为A类预应力砼构件,请核查;建议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预应力砼斜拉桁架按照全预应力砼构件设计。4)第9页五.9)条“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取值”有误,应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第4.3.12条取值。5)第9页七.(一).1.节“在9、1号主墩两侧搭支架”,其中的墩号与桥型布置图中不符,请核查修改。6)第10页第节预应力钢束的张

41、拉程序中,“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7)第13页、15页要求预制小箱梁、空心板张拉时钢束时龄期不小于10天,与设计图中龄期不小于14天的要求不符,请修改统一。8)第14页“预制梁顶板要求埋设U型抗剪钢筋”,与桥面铺装加强钢筋构造图中倒L型钢筋形状不符,请核查修改。6.2 共性意见1、建议根据编制办法要求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全桥材料数量表1)钻孔桩采用C25砼,与说明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部分桥梁缺少护栏伸缩缝处钢遮板工程量,如塘港桥、祥荡桥等,请补充完善。

42、3、桥位平面图1)建议补充地质钻孔平面位置示意。2)洪家村桥、东厅漾桥、屠家浜桥等拼宽桥梁,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桥型布置图附注中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不符,请修改统一。4、桥型布置图1)建议立面中标注地层分界线。2)对于航道桥,塘港桥、陆家港桥等通航孔两侧桥墩设置了防撞墩,部分桥梁如三亚桥、红旗塘桥等未设置,建议统一防撞墩设置原则,并补充防撞墩桩基中心坐标。3)建议上跨等级航道处在桥面两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并将相关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4)建议标注桥下道路路面高程、净空等。5)同类型上部结构支撑高度不同,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支撑高度为30cm,芦塘桥为20

43、cm,建议统一采用30cm,以便更换支座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5、部分空心板桥缺少梁底楔形块构造图,如马家浜桥等,建议补充完善。6、关于预应力1)本工程预应力砼构件张拉钢束时混凝土强度、龄期要求各不相同,详见下表,建议统一。张拉钢束时砼强度、龄期要求强度/设计强度弹模/设计弹模最小龄期(天)说明中空心板、小箱梁90%/10设计图中空心板、小箱梁90%90%14变截面连续箱梁纵向钢束90%/10变截面连续箱梁横向钢束90%/714红旗塘桥桁架钢束95%/红旗塘桥横梁钢束90%/注:表中“/”表示无要求。2) 部分预应力砼构件张拉钢束时要求“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44、-T 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7、桥墩1)建议水中墩桩顶或系梁底面置于低水位以上,以便水上施工墩柱、系梁。2)部分桥梁墩高较矮,如中王桥、洪家村桥、陆家港桥等,柱高约1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形式,以便于施工。3)部分桥墩构造尺寸欠合理。如同为30m跨径小箱梁,三亚桥右交角65,采用三柱式墩,芦塘桥正交,引桥采用双柱式墩,两桥桩、柱直径相同;三亚桥桥墩柱间距4.8m,盖梁高170cm,宽190cm,芦塘引桥墩柱间距7m,盖梁高1.6m,宽1.7m。建议根据计算合理确定结构尺寸。4)盖梁钢筋图(1)建议盖梁等宽段侧面水平钢筋端部弯钩长度增大,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2)设置高起块的过渡墩盖梁,建议在柱顶位置(或实体墩悬臂根部位置)设置断缝,避免高起部分参于盖梁总体受力而发生破坏;高起块顶面水平钢筋按照构造要求配筋。5)挡块(1)同类型上部结构挡块形状不同,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挡块高度6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