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之杭州西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遗产之杭州西湖ppt课件.ppt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黄颖、谭启平、黄智,一、地区概况,二、资源评价标准,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一、地区概况,“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景区包括五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十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这些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2011年6月24日17点55分,
2、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成功,划入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区面积约四十三点三平方公里。,(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区域范围,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二)成因,按照地质学的解释,西湖是由泻湖演变而来的。据西湖志记载,西湖最早称武林水,又有明圣湖、金牛湖、钱塘湖等别名。唐代因湖在杭州城之西,称西湖,北宋以后,西湖之名得到了正式认可。西湖原本为海湾,因江潮挟带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
3、累,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泻湖,又经历代不断疏浚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之浅水风景湖泊。,(三)水文特征,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四)景区著名景点,返回
4、,二、遗产价值评价标准,评价标准(ii):西湖景观反映了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如佛教徒的平和安静和风景如画,而且它又对东亚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堤、岛、桥、寺、塔以及风格鲜明的景观在中国多处及日本都被效仿,尤其是北京颐和园。十景的概念在中国已流传七个世纪,并在16世纪朝鲜文人造访西湖后传到朝鲜半岛。,评价标准(iii):西湖景观是体现唐宋时代演变而来的系列景观入画这一天人合一的特定文化传统的杰出见证,其关联性一直延续至今。得到提升的西湖以及其背衬青山、怀抱堤、岛、桥、园、塔、寺的独特布局,可以被看做是反映这种传统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体。,评价标准(vi):唐宋时期,设计完善景观并
5、由画家为景观作画、由诗人为景观提名的这一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在西湖景观及其岛、堤、寺、塔和特色植物上得到完美体现。西湖在七个世纪以来秉承这一传统价值,使其传遍中国甚至日韩,使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返回,西湖生态问题,(一)、风景名胜区城市化,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
6、。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返回,(二)、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
7、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返回,(三)、资源利用不当,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二、发展对策:,下列措施有助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1加强通过不同的行政级别分开制定林业管理的决策和财政政策;2增加补偿并转移当地人民田地税收的标准或者指导他们去寻找替代毁林种茶的其他增收途径;3征收生态税或环境税,并继续确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施予者和受益者),
8、同时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4推进环境评估技术,完善反馈机制,加强监督权力的透明度;5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资源的知识普及教育;6加强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行政学以及心理学等角度的综合研究。,三、绿色设计:,生态旅游所要求的绿色交通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交通不仅要具备浏览性、舒适性、高效性, 而且应具备环保性、自然性、乡土性, 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 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西湖西进的绿色交通设计主要可以划分为绿色陆运交通和绿色水上交通。绿色陆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力游览车等;绿色水上交通方式主要有脚踏船、手划船、电力
9、游览船等。在设计游览线路等基础设施时, 充分考虑了以下方面:道路和人行小径不应很显眼。尽可能利用原有斜坡、树木、小丘等自然地形特征, 和原生地貌保持一致, 有利于水土保持。旅游线路不宜修在山脊线上, 否则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景观。合理修筑单行线, 有利于加快客流量。在设计停车场时, 注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生长有植物的地表土层遭破坏后可能不可恢复,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植被, 因而既不自然又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在修路、筑停车场前,应把那些影响基础设施的植物和土层分门别类地移走, 等完工后, 应该原样恢复。车行道尽可能地远离生态景区和生态脆弱区。,四、总结:,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
10、价, 相反,通过各种绿色设计不断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西湖西进的绿色设计中, 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最主要的资源是“ 自然” , 自然资源必须受到人类良好的保护, 才能永久持续地成为人类的“ 财源”,返回,后申遗时代“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创意开发,“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创意开发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它是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实证与典范,具有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实证与范例“它是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的审美导向为基础的,创造出来的一个美的范例”。西湖文化景观是一种“自然与人联合的程”,是人与自然关
11、系和谐共处的表现。而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对自然良性干预的表现,对西湖的人文塑造可以反映出历朝历代哲学、美学、建筑、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的理念。西湖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修筑湖堤事件都和当时地方官是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居易和苏轼在修筑湖堤时的初衷是民生建设,但也把自身审美理念融入到西湖湖堤修筑每一处细节,他们的审美观念对后世西湖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返回,具有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在申报世界遗产时,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定义,要求杭州西湖具备“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 ”根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文本研究阐述,西湖文化景观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承载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两堤
12、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现“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六大要素。反复对照“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标准,最后确认西湖文化景观满足了其中影响价值、历史见证价值、文化价值等三个方面。,返回,对城市文化产业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在后申遗时代要让“西湖文化景观”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因为西湖丰富的历史资源对于集中打造“西湖特色”的文化产品有着较大优势。例如以印象西湖为代表的文化演出产品的成功可见一斑,其主题曲印象西湖雨曾获第 52 届格莱美奖提名。另一方面,随着西湖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高效上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西湖文化景观中人文和自然
13、资源再次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吸引力。,返回,1 对非物质文化项目建立保护机制,后申遗时代,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发展,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保护,让这些无形性的文化寻找到归宿。目前,包括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江南丝竹、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王星记扇制作技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杭州铜雕、杭州绸伞、余杭滚灯等均已获得不同级别的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体措施:目前我国大多采用行政手段来保护非物质文化,如通过立法、加强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等。浙江省“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除了行政手段外,增强社会参与也是
14、必要手段之一,如加强宣传教育,吸收社会资金,加强国际交流等。 对非物质文化项目的资金支持,从政府财政支出单一层面拓宽至吸收社会团体的公益基金等多种资金筹集方式,一方面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民众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强国际交流包括增加国际间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交流、文化活动交流等几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项目不是仅属于某一个城。国家的宝贵财富,而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共同的财富。,2 为非物质文化项目搭建发展平台,在西湖文化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保护性创意开发策略中,我们以西湖边自发的歌唱组织为民间文化代表,以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为传统手工艺代表,就不同侧重点的发展平台进行说明。,例:近
15、年来在西湖边有许多自发的民间歌唱组织,主要表演地方剧和京剧,组织者多为戏曲爱好者的退休老人,还有些擅长弹奏传统古典乐器,如二胡、扬琴等。戏曲始终扎根于民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创意开发应该注意在这类民间戏曲文化中挖掘出可开发的价值。,例: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绿茶在中国茶史上最负盛名,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技艺特点是以炒茶工用手当工具,讲究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目前流行用机器炒茶,虽然漂亮,口感却与全手工茶相去甚远,而且会让西湖龙井失去特色和传统。“西湖龙井”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目前有茶农 5 000 多人,会炒茶的
16、仅占 50%左右,而且年纪大多在 40 周岁以上。因此,搭建发展平台,鼓励和培养一批年轻炒茶能手,事关重要。,返回,西湖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产业化” 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形成文化产业,对其进行一定规模、专业的产业化开发。学者高宏存提出,把对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提出的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链战略、品牌战略等三种开发战略选择,我们可以把这战略选择引至对西湖文化景观及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策略中。,返回,今后保护和发展方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通过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也对其今后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游客管理妥善处理香格里拉饭店建筑开展景观要素监测保
17、护山际轮廓线科学控制相关发展项目,对此,后申遗时代西湖的保护和发展的方向有:其一,如何利用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文化搭台。接待能力接近饱和的西湖景区,在后申遗时代如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杭州经济发展,应是目前最为直接也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其二,如何保障杭州市民继续享有使用西湖景区的权利。这是位于城市中心的人们生活聚居直接面临的棘手问题。西湖文化景观遗产肇始于公元9世纪,形成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一千多年的朝夕相处,使杭州市民与西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依山傍湖而生的杭州市民,本身就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要素,因此杭州市民享有西湖的权利理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三,如何找到西湖发展和保护的平衡点。,如何找到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实现人群与遗产的互动共生,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动态平衡。跳出旅游单一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保遗产、限容量,保障市民享有使用西湖的权利保护原生态地貌,确保西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