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7936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响潜能生发展因素的调查与分析234200 安徽省灵灵璧县虞姬乡范桥明德学校 王强摘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把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视之为“潜能生”,潜能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及学生自身智力因素或费智力因素影响而产生。我便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他们几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展开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并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谈对他们转化的对策。关键词:潜能生; 素质发展; 心理障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把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视之为“潜能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他们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阻碍其素质的正确发展。教育者该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端正学习态度

2、,提高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学生呢?为此,笔者曾在本校低、中、高年级分别从潜能生中随机抽取了10人、16人、12人为样本,以负重心理、对抗心理、过度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优越心理等方面为因素,并分别从每一个因素当中选取了几种现象为指标进行检测,调查结果如下:不良心理表现数据年级段各年级段潜能生不良心理调查情况表负重心理对抗心理过度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优越心理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低年级段n10220%110%220%220%330%中年级段n16425%3一八.75%425%3一八.75%212.5%高年级段n12216.7%216.7

3、%325%325%216.7%一. 心理分析1.由于太高的期望值带来的负重心理我们常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之为“潜能生”。通常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无法克服,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潜能生,在低年级学习成绩尚好,但进入中高年级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思维能力减退或根本不去思考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教师对他们寄予的期望值太高。在家长及教师的强压下,他们倍感学习压力沉重,处处小心,生怕出现错误。久而久之,由于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荷,造成心理疲劳,逐渐产生验血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失眠、焦虑、头痛,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样必然会扼制其素质的正常发

4、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近几年有多篇相关学生跳楼、喝农药、割腕等自杀事件的报道,这就是血的教训,也更应该引起我们去深思2 .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形成的对抗心理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起点,能鼓励学生产生力求认识世界、获取文化科学知识及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有愉快的情绪色彩。有些教师、家长对于潜能生不进行深入研究,不通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想动机等方面去改变他们,而是横加指责,一个劲儿地对他们施压,但结果是事与愿违。教育实践中,也有些教师对潜能生有意识无意识地采取不公平或漠视的态度,这样就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是导致他们

5、不良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当潜能生与优等生发生冲突时,一些教师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偏袒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或比较听话的孩子,这种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使得许多潜能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样不仅助长了优等生的傲气,更严重地伤害潜能生的自尊,便形成潜能生对部分教师的不满,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在学习上,对这些教师的学习要求持冷漠、推诿、拒绝的态度,常常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这样的心理一旦形成,极易出现偏激,与教师形成严重的隔阂,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3. 由失败的体验产生丧失自尊、焦虑、羞愧的心理潜能生由于学习成绩比较差,失败的机率太大,所以拒绝在老师、同学面前以及其他公开场合表现自

6、己。他们害怕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讽,便处处小心,不敢正视教师和同学。在与同学相处时,有些优等生特别倨傲,根本不管别人能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动辄就嘲笑别人“你真笨”、“你太糊涂了”、“你怎么又错了”甚至给潜能生起一些带有侮辱性色彩的外号,这样就大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加上他们自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无权和别人相提并论”等自卑心理作祟,更是难以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焦虑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直至最后放弃学习。4. 有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等影响产生的自卑心理在潜能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于智商过低、反应问题较慢,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形成烦闷、恐惧和自卑的消极心理

7、,在加上他们长期处在不良的学习生活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过低的错误的自我评价。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产生恐惧性的心理,生怕自己出现错误,结果是越学越糊涂,出现错误的频率就越多,在心理上就形成了“失败定势”。一旦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就会丧失自信心,缺乏意志,失去学习的动力,自卑性心理就愈加强烈。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的是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其自卑心理的萌发。在现代市场经济及不良娱乐环境、网络等影响下,家庭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我所调查的材料中,有10个左右的家庭父母长期吵闹,甚至长期分居、父母离异,孩子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累赘。在这10来个家庭中,竟有7个家庭的子女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他

8、们生活在这样的畸形家庭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孩子产生心理变态,有的“小女生”便开始混迹于社会。如此看来,家庭的不良环境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自卑,还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患。5. 由家长的政治、经济地位带来的优越心理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富裕起来,他们不再经受饥寒的煎熬,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童年在孩子身上重现,便尽力满足孩子的欲望。也有的家长官高位显,在当地政治上叱咤风云,请客送礼已成习惯。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便看淡学习,导致内心空虚,加之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思想品德上出现了滑坡的倾向。甚至有的教育主导者教师畏

9、惧或利用某位领导的权势,便对他们的子女大开绿灯,这样更是滋长了他们的优越心理,拜金主义思想日益严重。他们可以目空一切,无视教师的谆谆教导,成为教育实践工作中的绊脚石。二. 对策针对以上几种潜能生常见的心理表现,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谈一谈对潜能生转化的对策。1. 家长应充分发挥“第一任教师”的特殊作用现代“四二一”家庭越来越普遍,孩子也成了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时时处处都处于优越的地位。其实,“四二一综合症”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要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甚至违背教育要求的做法,应充分发挥“第一任教师”的特殊作用。(1) 多观察了解孩

10、子,多与孩子沟通作为父母,对孩子已十分了解,但青少年的心理很复杂,所以父母要热情主动地关心、观察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与孩子谈心,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动机教育。例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要经常与其谈心,认真分析导致孩子内向的原因,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于这一类的潜能生,父母应多鼓励、少讽刺,灵活地把握教育“尺度”。通过谈心,表扬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减少孩子学习压力,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切忌急躁,缺乏耐心,更不能动辄就打骂、侮辱,这样就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孩子的转化工作人为地设置障碍。(2) 家长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联系苏霍姆林斯基

11、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一代人这一及其细致、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是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所以对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双方应客观地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思想或学习上有问题的潜能生,切忌以偏概全,推卸责任,应找出双方思想感情的结合点,共同商讨教育对策。同时,对于潜能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必须表扬,帮助孩子和家长树立自信。(3) 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树立学习的榜样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模仿力极强。在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分辨能力很差,很容易学坏。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一

12、定要身正为范,做孩子的楷模。例如: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已十分富裕,但在生活上仍要精打细算,借日常收支情况,让孩子当家理财,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辛苦,做到“节约每一分钱”。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严格自律,力求做到“身教”,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受到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榜样。2. 学校是转化潜能生的“主战场”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潜能生的三大特征。自卑是潜能生的认识特征,厌学是潜能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潜能生的行为特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了解潜能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1)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以理解的心态才能客观面对潜能生

13、的落后现象。任何落后现象的形成都有它必然的原因,我们应以理解的心态,心平气和地面对潜能生的现实,冷静分析落后现象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屡教不改的现象。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改或不愿改,而是改得太慢,改得太不彻底,老师就等得不耐烦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以理解的心态去客观面对他们的转变过程,学生才会有转化的信心和动力。在这次调查中,高年级曾有一位同学吸烟成瘾,问其原因,是由于学习成绩太差,内心空虚,经常逃学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朋友而影响的。再加上教师的严厉批评,这位学生便“借烟消愁”,有时甚至变本加厉。最后在现任班主任的循循善诱下,以理解性的说教为动力,这位同学

14、终于把烟戒掉了,并与班主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理解是最有力的保障。(2) 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去量学生,这样会不可避免的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中“及格”或“太差”等一类的词语改为“加油!”、“请相信自己吧,你是最棒的!”、“请继续努力!”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衡量潜能生作业、学习的评价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状态(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是在教学环境影响下出现的”。实践证明:原来那种对“潜能生”的作业、学习成绩评价一味地采用“不及格”、“太差”等词语

15、,虽能让他们从“望分生畏”的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但对于“太差”、“重写”、“不及格”等夹杂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不同程度的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地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经常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潜能生,让他们似乎“透视”到了老师那亲切、信任和鼓励目光,从而变“自卑”为“动力”,在认识等情感方面都自发的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达到师生情感和谐与默契。另外,我们也可根据“潜能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利用“鼓励性的评语”进行“有的放矢”地“精雕细琢”,让他们找到自信,发现优点,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16、。(3) 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某课程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把学习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可通过解题、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帮助潜能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潜能生学习成绩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未必就差,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时,就想进一步弄清其中道理。这样通过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再次可进行个别指导,有的放矢。教师要善于了解潜能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给

17、予及时地正面指导。如有的潜能生好动,但他们大都有好奇心,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作为转化的突破口。如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他们的特长,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好学的积极性。3. 社会环境对潜能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正处在由心理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模仿成人或一些媒体中出现的行为。一些青少年在接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品质正面引导的同时,更易在不自觉中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1) 齐抓共管,净化社会环境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未成年犯罪呈日益增长趋势,其中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所以,为潜能生营造一

18、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首先,是各级领导重视,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对学校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制定出对学校素质教育考评的量化标准,突出考核学生德育、智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舆论氛围,使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抓住各种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潜能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第三,要切实做好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力度。学校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内、外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确保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当前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许多家长都能感受到孩

19、子之间存在着攀比风。据中国教育报刊载:西安市一位下岗职工为高考儿子的千元“谢师宴”发愁,原因是为了与同学之间攀比,否则自己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现在许多孩子穿衣要名牌,吃饭“上档次”。对青少年来说,在受不良习气危害的同时,社会上一些腐败和丑恶现象也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净化社会风气,引导他们识别和抵御不良习气、社会丑恶现象的侵袭,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 抵御“网上垃圾“侵蚀,化弊为利如今,中学生上网相当火爆,“泡网吧”、“包夜”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网上垃圾”开始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孩子们幼小的

20、心灵,毒害他们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在2010年3月17日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栏目报道的一则题为兄弟俩为筹上网费,街头捡垃圾的新闻,有俩兄弟为了上网,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街小巷捡垃圾,然后到废品收购站卖掉,把换回来的钱到网吧上网。画面出现:电脑桌上摆放着饮料等物,当记者拍摄时,他们很漠然当我看到这个画面时,无不感到痛心。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必须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监管体系。学校和班级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网络教育向学生第二课堂和学生互动影响的空间延伸。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用网的道德观,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

21、观、休闲态度和休闲目标。提倡网络学习的活动方式,批评玩乐型、黑客型网络观念好活动方式,形成健康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学生上网,可采取“堵”“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首先是堵,即堵住不良信息,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即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对于潜能生上网,家长、教师都有密切注意,及时联系,积极而全面地正确引导,化弊为利。必要时,家长可对潜能生上网的时间、地点作出限制,甚至可陪同孩子上网,借助网络正确指导孩子浏览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三. 思考潜能生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身智力、非智力及其他因素等方面。但不能否认,也有相当一部分潜能生是由于学习困难而导致内

22、心空虚,加之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思想品德上出现了滑坡的倾向,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评价学生时的尺度单一所致。其实,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来审视这些潜能生,你也许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可爱之处、许多优点。教师、同伴、家庭、社会都给予他们一些关照,那就是雪中送炭。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方法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失当,往往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而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甚至极端的方式进行消极抵抗于是他们便被认为是品劣生。教师和家长不去真正地理解他们,不去深究其原因,只是一味地指责、打骂,更易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潜能生,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并针对其特点实施有效的差异教育。只有这样,他

23、们才会茁壮健康地成长。 四.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影响潜能生发展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有机结合,在对潜能生给予理解、关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不良心理的成因,潜心研究对策,并实施有效的差异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被转化,甚至会迈入优秀行列的。参考文献1 李山川.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173页。2 王利 储国强.莫让“社会染缸”污染下一代N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9日第2版。3 杨正午. 提高学生的“免疫力”,抵御“网上垃圾”的侵蚀J班主任,2001年,第4期,第20页。12.18.202202:5602:56:5022.12.182时56分2时56分50秒12月. 18, 2218 十二月 20222:56:50 上午02:56:50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02:56: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