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526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小儿基础知识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小儿基础知识(一),1,中医儿科学内容,一、儿科学基础二、儿童保健三、新生儿疾病四、肺系疾病五、脾系病症六、心肝病症七、肾系病症八、传染病九、虫症十、其他疾病,2,一、儿科学基础,3,一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儿期4.幼儿期5.学龄前期6.学龄期7.青春期,4,胎儿期,分期标准: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到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临床意义:妊娠早期12周的坯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5,新生儿期,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

2、新生儿期。临床意义: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6,婴儿期,分期标准:出生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临床意义: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一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7,幼儿期,分期标准: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临床意义:这一时期小儿由于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吐泻、疳证等脾系疾病;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识别危险、自我保护

3、能力差,故易于发生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8,学龄前期,分期标准:3周岁后到入学前(岁)为学龄前期。临床意义: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学龄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9,学龄期,分期标准:6-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临床意义: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10,青春期,分期标准: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

4、孩13-14岁到18-20岁。临床意义: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多,容易出现各种身心疾病,如月经紊乱,性心里障碍、酗酒等。应做好此期生理卫生教育,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11,二小儿生长发育,1、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身长(高)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4、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12,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身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

5、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以用一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以下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临床意义:体重低于正常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13,身长(高)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正常值: 出身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进入青春期,身高增长出现第二高峰,其增长速率约为学龄期的2倍,持续2-3年。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6、 身高(cm)=70+7*年龄临床意义: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考虑侏儒症;克汀病和营养不良,14,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囟门是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出身时约1.5-2cm。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身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临床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突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15,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

7、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1周岁时约46cm,2周岁时约48cm新生儿胸围约为32cm,1岁时约为44cm,接近头围。临床意义: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大过速,提示解颅。,16,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约在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临床意义: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17,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小儿呼吸、脉搏的正常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小儿血压

8、的正常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18,(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1)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1)发病迅速,传变迅速(肺系疾病发病最多)(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来得快,去得快),19,儿科四诊概要,20,儿科四诊概要,重点:指纹 个人史 脉象 囟门,21,四 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小儿有其生理、病理持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与成人有别,且婴

9、儿不会言语,有时年龄较大的小儿也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故历代儿科医家都重视望诊。,22,儿科四诊运用的特点(4点),1、运用困难,小儿不能言,或即言亦不足信,诊病时啼哭等干扰,四诊提供的诊治依据不多,难于诊断。 2. 看指纹是儿科特有的诊法,补充切脉的不足,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可辅助辨别小儿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轻重。,23,儿科四诊运用的特点,3. 因年龄不同,四诊内容亦有区别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 1.5岁小儿要察看囟门 3岁当察看指纹4. 配合现代诊法,补充儿科四诊运用的不足 ,如发热患儿可查周围血象,肺炎喘嗽患儿可作X光透视或拍片等,2

10、4,首重望诊,对病儿总体情况作全身望诊,然后再进行有目的、有次序,全面又有重点的分部望诊 内容:望神色 望形态 审苗窍 辨斑疹 察二便 察指纹,25,望诊望神色,望神色: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部望诊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26,五色主病,五色:红、白、黄、青、黑 白:寒证、虚证、吐泻 红:热证 黄:虚证、有湿、疳证、积滞、虫证、黄疸 青紫: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黑:寒证、疼痛、惊痫、水湿停饮,27,五部配五脏,钱乙的面上诊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肝 肺 心 脾 肾,28,望诊望形态,全身:健康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 黑泽, 筋骨强健,发

11、育正常。为胎禀充足, 营养良好 病态神态呆滞,肌瘦形瘠,皮肤 干枯, 毛发枯黄,筋骨软弱。发育落后, 为先天不足,29,30,31,32,审苗窍舌象,望舌:舌体、舌 质、舌苔舌体胖嫩、肿大,有裂纹 ,强硬,短缩干绛 , 木舌、重舌 ,连舌,弄舌,吐舌,33,审苗窍舌象,舌质淡白 淡红 绛红,34,舌苔白为寒 黄为热 腻为湿 剥苔津伤 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霉酱苔 染苔,35,舌质暗苔白厚腻舌质红苔黄垢舌质嫩红苔花剥,36,特殊舌象,新生儿舌红无苔乳婴儿乳白苔,37,望目,望目:目光、黑睛、瞳神、白睛、上下眼胞、目内外毗及五脏在目睛的分布,38,察口,察口: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腭 口唇外观

12、、颜色及干湿度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 青紫血瘀或寒证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之征,39,察口牙齿、齿龈 牙齿出牙、换牙、齿。 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齿龈属胃,齿龈的形、 色红肿胃火上冲 婴儿有白色斑块,影 响吮乳,俗 称板牙,40,察咽喉 咽红发热外感风热 咽红乳蛾肿大风热 或肺胃之火 咽痛微红,灰白色假膜不易拭 去白喉,41,察腮、颚,腮腮内(颊部)有无白屑、溃烂等;炎症,鹅口疮,麻疹粘膜斑颚颚部的外观和颜色,42,察鼻,察鼻 外形、皮肤颜色、分泌物及性状。有无鼻塞;流清涕;流黄涕;长期流浊涕,气味腥秽;鼻翼煽动;鼻孔干燥鼻衄;鼻准部疹点麻疹外透。,43,察耳,察耳 外观、颜色、分泌物及一些病证在耳

13、部的特有症状等。 流脓;痄腮;耳背络脉隐现,耳尖发凉,壮热多泪麻疹先兆,44,察前后二阴,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色。阴囊紧松、肿、疝气,红赤、潮 湿、 瘙痒;尿道口红、包皮 肛门:潮湿、红痛、肛裂、脱肛,45,辨斑疹,“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细疹:麻疹;风痧;奶麻;丹痧 疱疹:水痘;脓疱疮 斑疹:,46,风团:荨麻疹 白:白痱、汗疹,47,察二便,大便:察量、次、颜色、气味、形状等 须注意婴幼儿粪便的特点 。燥结;稀薄夹凝块;稀薄色黄秽臭;下利清谷;痢疾;肠套叠(呈果酱色,阵发性哭闹); 胎粪;母乳喂养者金黄;牛奶喂养者淡黄白硬小便:热淋;血尿

14、;黄疸;夏季热;积滞与疳证(米泔水),48,婴幼儿粪便的特点(一),正常粪便胎粪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混合喂养儿的粪便,49,婴幼儿粪便的特点(二),粪便肉眼检查的临床意义有臭味蛋白质消化不良有酸味多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奶油状脂肪消化不良粪便颜色与胆汁化学变化有关,50,察指纹 部位:虎口直到食 指 内侧的桡侧浅 静脉三关:风、气、命对象:3岁以内(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51,察指纹观察姿势,观察姿势:在自然光线下,用手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52,察指纹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53,6. 察指纹病理指纹,浮沉分表里 浮主表(显露),沉主

15、里(不易显露)红紫辨寒热 红主寒,紫主热 鲜红-风寒;淡红不露-虚寒 ; 暗紫-邪热郁滞; 紫黑-热邪深重,闭郁血络淡滞定虚实 淡主虚(气血不足)滞为实(病邪嵇留,营卫阻遏) 淡青-体虚有风;淡紫-体虚有热 ;指纹郁滞-常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54,察指纹病理指纹,三关测轻重 风关病邪初入,证轻浅 气关病深入加重病邪方盛 命关疾病危重,55,对指纹的评价,古代医家看法不一不如脉诊准确“舍纹从证”,56,二、闻诊,语言声 清晰响亮为佳。低弱;呻吟; 高声尖呼;谵语;语声嘶哑 啼哭声 宏亮而长。饥饿绵长无力。洪亮为实证;微细而弱为虚证;清亮和顺为轻,尖锐或细弱无力为重,尖叫多为颅内压升高。,

16、57,二、闻诊,咳嗽声:畅利;清扬;重浊;干咳无痰; 阵作回声;嘶哑如犬吠声 呼吸声:气粗有力;急促哮鸣;急促鼻煽;窘迫面青不咳;低微;双吸气如哭泣 声;稍促用口呼吸 嗅气味:口气臭秽;臭腐牙疳;伤食;腥臭。大便秽臭;酸臭而稀;下利清谷无臭气 。 小便短赤,清长少臭,常为脾肾虚寒,58,问诊 问年龄,1周内初生儿(脐部疾病) 乳婴儿(鹅口疮、脐突、夜啼) 3岁以上(遗尿) 麻疹、风痧6个月婴幼儿 水痘、顿咳幼童期12岁接近成人,59,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 更添片语告

17、儿科, 麻豆惊疳须占验。,60,问诊问病情,问寒热:体温计测量、热度、热型、发热的时间 持续时间,有无恶寒 问汗:生理性出汗;自汗;盗汗;汗出热不解、 大汗淋漓;头汗;前半夜、后半夜出汗 问头身:头痛、眩晕,肢体疼痛,皮肤瘙痒问二便:大便次数、质地、量和颜色等;小便次数多,质地稀薄、粘冻,干结;清长,夜尿多;频多疼痛;刺痛,滴漓不尽砂石,61,问诊问病情,问饮食:纳食不思乳食,所食不多,嗜食 异物,食不下呕恶腹胀 。 饮水喜饮冷,喜饮热,口不渴;频频引饮,渴不欲饮 问睡眠:喜俯卧;磨牙;睡中露睛;恐惧难眠;睡眠不宁;佝偻病有烦躁盗汗;蛲虫病有肛门发痒;昏睡、嗜睡痰蒙清窍 。 问胸腹:闷窒哮鸣;

18、胸痛发热;脘腹饱胀; 脐周腹痛阵作;急性腹痛,62,问 诊 个人史,生产史胎次、产次 是否足月 顺产或难产 接生方式 出生地点 出生状况 孕期母亲的营养和健康情况等,63,问 诊 个人史,喂养史方式 添加辅食 是否断奶 断奶后情况 饮食习惯 现食物种类和食欲等,64,问 诊 个人史,生长发育史体格、智力发育 坐、立、语、行等开始时间 出牙和囟门闭合时间 学习情况等 推测智力发育情况,65,问 诊 预防接种史,预防接种史卡介苗、麻疹减毒活 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 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伤寒、副伤寒等,记录 接种年龄和反应等,66,问 诊 遗传史,遗传史:家庭成员尤其是直系亲属健康情

19、况 近亲婚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染色体病:常显、常隐、 X连锁显性、隐性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 线粒体遗传病;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 ;如支气管哮喘(多基因),血友病(X隐),智能低下,Alport Syndrom( X连锁显性、常隐)等,67,切诊切脉,小儿脉诊,较成人简单:因疾病单纯,少七情影响 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 切脉的年龄:3y以后的小儿 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68,切诊按头颅,按头颅:囟门大小、凹陷、隆起。 逾期不闭,囟门宽大 凹陷(囟陷)高凸(囟填)过小、早闭,69,切诊,颈腋:浅表淋巴结痰毒;

20、瘰疬四肢:厥冷;挛急抽动;手足颤动或拘挛、肢体强直;一侧或二侧肢体细弱,不能活动 皮肤:寒、热、汗。肢冷汗多;肤热无汗;手足心灼热;水肿;干燥松弛,70,切诊,胸腹:鸡胸;龟背;串珠,肋外翻虚里:搏动太强,或节律不匀,宗气外泄;动而微弱,宗气内虚;搏动过速,伴有喘急,为宗气不继,病情危重痞块:脾肿大;肝肿大 腹痛:喜按;喜热敷;拒按;条索状包块;青 筋显露;鼓声,液体波动,71,四诊注意事项,注意基本方法,有序进行。先运用患儿最易接受的诊法,最后进行患儿不易接受的诊法,如咽喉的望诊等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合理运用现代诊法,补充四诊的困难与不足,72,课后思考(作业),1、为什么历代医家都重视

21、望诊?2、正常小儿指纹是什么?3、小儿切脉的方法、健康小儿脉象、6种基本病理脉象各是什么?,73,儿科治概要,一、儿科常用内治疗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1、用药原则:(1)治疗及时准确(2)方药精简灵巧(3)重视先证而治(4)注意顾护脾胃(5)掌握用药剂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期儿童用成人的2/3或接近成人量。2、给药方法: 新生儿10-30ml,婴儿50-100ml,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120-240ml,学龄期儿童250-300ml。,74,儿科治概要,二、儿科常用外治疗法及临床应用:1、熏洗法 2、涂敷法3、罨泡法 4、热熨法5、贴敷法 6、擦拭法7、药袋疗法 8、推拿疗法,75,感谢大家,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