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621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功能发育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认知功能发育,认知即个体认识客观世界和信息加工活动,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认知既包括了解事物的具体概念,也包括抽象概念。人类通过认知活动,认识并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知结构,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判断和解决问题。认知是人们制订和执行计划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目 录,第一节 认知功能发育规律 一、认知功能概述 二、认知功能的发育 三、婴幼儿

2、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 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 五、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第二节 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及异常发育 第三节 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概述,(一) 基本概念,1. 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每一种感觉都有特定的感觉器官。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2. 知觉 (perception),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态度、知识和经验。特征:具有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和理解性分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对别人的知觉和

3、人际知觉,时间知觉概 念: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取决因素: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刺激的 物理性质和情境。空间知觉概 念:是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 间特性的知觉。运动知觉 (movement perception)概 念:即动觉,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运动和位 置状态的感觉。,3. 社会知觉 (social perception) 概念:是人对客体的认知和认识过程。 社会知觉中有关对他人知觉的内容又称为人际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得到的信息,是未经整合的各种具体信息;而知觉则是有组织的信息,他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赋予意义。知觉是确定人所接受到的刺激信息,并给予

4、它们意义和诠释信息的过程。,区别,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整合。感觉越多样,知觉越丰富越完整。,3. 注意 (attention),概念: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最基本功能:是能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方向和强度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 个人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的影响。注意能使人的感受性高,知觉清晰,思维敏锐。,3.记忆 (memory),概念:是在头脑中对于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检索、提取过程。三个步骤:编码,获得信息加以处理和组合;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记录;检索和提取,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

5、忆一些暗示和事件。4个基本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 识记 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2) 保持 是过去的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3) 再现 是对已存储信息进行提取使之恢复活动。(4) 再认 已存储的信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被提取,但当被刺激重新出现时却仍能加以确认。,5. 思维(thinking),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感知觉与思维的联系与区别: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

6、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二)认知功能的特点,(二)认知功能的特点,1.多维性多维性是指对同一个人或事物,不同的人因为自身经验和经历不同易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看法,即使是同一个人,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理解。对事物认知的形成应该考虑其多维性。2.相对性许多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的部分组成,如动物有雌雄之分,事物有好坏之分,时间有昼夜之分等。人们常常会因为某事而出现“大喜大悲”的情感表现,其实质可能只是认识到事物的一方面,并未认知到事物的相对性。3.联想性人类的认知活动并不仅仅是感知觉的活动,而是与人的经验、理解能力等有关,

7、其中包含了个体的想象和思维成分,并且渗入了情感的因素。,(二)认知功能的特点,4.发展性由于认知活动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相关,因此人的认知功能有其历史性或发展性的特点。因此,认知活动与一个人的知识发展水平有关,即认知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5.先占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经常会发生先入为主的现象,或以第一印象来判断和解决问题,这便是认知的先占性。一般来说,认知的先占性与个体的既往经历和个性特征有关,个性敏感、拘谨、内向的人易产生认知上的先占性。6.整合性所谓整合,就是个体最终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知或认识,往往是综合了有关感知、记忆、思维、理解、判

8、断等心理过程之后获得的。一般来说,正常成人因为认知整合性的特点会经常自我修正一些认知错误和偏见,学会自我调节。,(三)认知和情绪,1.感觉处理系统(1)认知处理系统:感觉神经-丘脑感觉中继核-新皮质-运动中继核-运动神经,即新皮质系回路。经由此系统,产生对特定事物的认识。(2)情绪处理系统,即感觉-知觉-认识-情绪处理系统:感觉神经-中脑-丘脑下部感觉中继核-梨状叶、海马、齿状回-运动中继核-运动神经,即旧皮质系统回路。经由此系统,产生对特定事物的情绪。,(三)认知和情绪,2.认知和情绪的关系情绪是以个体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认知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

9、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情绪并不是彼此分离和相互对立的系统。,(三) 认知功能与相对应的脑功能,(三)认知和情绪,2.认知和情绪的关系认知和情绪并不是彼此分离和相互对立的系统。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注意能唤醒情绪的产生,思维能影响情绪反应的方式和速度;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

10、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1.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一)认知功能发育理论及概念,心理发展的实质,1.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一)认知功能发育理论及概念,主体,客体世界,适应 实质,动作 起源,反作用,本质(平衡),(一)认知发育的本质,图式 (scheme):儿童自身的行为或思考方法;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图式最初来源于先天遗传,但在个体适用环境的过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图式不断得到改变和丰富。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同化:将环境刺激纳入机体已有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称之为同化 ;顺应:原有图式无法实现,根据现实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情

11、况;平衡(equilibration):主体图式在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就是认知发育的本质和原因。,2.同化和顺应,(一)认知功能发育理论及概念,(二)皮亚杰认知发育阶段理论,1.认知发育阶段 在环境的影响下,人体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四个阶段(见表8-1),图式:感知运算,1.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一)认知功能发育理论及概念,平衡,不平衡,平衡,平衡,不平衡,不平衡,同化,同化,同化,同化,同化,顺应,顺应,顺应,顺

12、应,顺应,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形式运算,2岁,7岁,15岁,12岁,(二)皮亚杰认知发育阶段理论,二、皮亚杰认知功能发育理论2.认知发育阶段理论的特点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二)皮亚杰认知发育阶段理论,2.认知发育阶段理论的特点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并且一定有交叉。(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

13、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二)皮亚杰认知发育阶段理论,2.认知发育阶段理论的特点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三、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一)感知觉在婴幼儿认知功能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三个特点:从无意感知向有意感知发展;从整体和部分知觉分离向统一发展;感知觉和情感的联系由未分化向分化发展。,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三、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一)感知觉1.视觉的发育(1)眼球运动发育:(2)视觉敏感度发

14、育:(3)颜色视觉的发育:,1)视觉 vision,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投射特点: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上(下)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下)缘;黄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前)部。,1)视觉 vision,新生儿能觉察亮光、区分不同亮度的光;出生后24h96h能觉察移动的光;15天可分辨颜色;1个月会主动寻找目标;2个月可改变自己的焦点;34个月会积极用眼睛寻找目标。,2)听觉的发育 hearing,(1)皮层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2)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声音感受能力,听阈个体差异较大56个月可听到母亲体内的声音;4个月可准确定位;58个

15、月可觉出声频的变化;,2)听觉的发育 hearing,(3)嗅觉和味觉 olfaction and taste,嗅觉:位于边缘叶的前底部;味觉:位于中央后回底部即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下部,新生儿出生不到12小时嗅觉就有表现;1周左右,能区分多种气味;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4)皮肤感觉,包括触压觉、痛觉、温度觉,它对维持个体生命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新生儿的触觉已经很发达,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反应;新生儿出生就具有痛觉反应和温度觉反应。,3.知觉的发育,(1)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2)数的知觉:辨数、认数、点数(3)时间知觉:生物钟,婴幼儿知觉,空间知

16、觉由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是个体对时间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56岁以前不稳定、不准确,小学以后开始发育。,方 位 知 觉,3岁辨 别上 下,4岁辨 别前 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辨别上下、左右和前后,深 度 知 觉,视 觉 悬 崖,三、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二)注意功能的发育新生儿已有无意注意,具备了对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出生第一月内,强烈的刺激可引起注意;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56个月出现无意注意;1岁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3岁开始有意注意。,三、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三)记忆的发育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期。婴儿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

17、主,有意识记忆刚刚萌芽。婴幼儿的再认能力也逐步开始发育。34个月的婴儿可感知人和物;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标志;1岁左右出现明显的回忆;以后各种动作记忆、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逐渐出现。3岁儿童的记忆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记忆一般在34岁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5岁以后可以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帮助记忆。学龄儿童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的效果。此期儿童记忆的的另一个重点是形象记忆。,三、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四)想象的发育新生儿没有想象;12岁,由于语言发育较差,经验缺乏,最多只是一种生动的重现;2岁左右出现想象。3岁进一步发展,但是缺乏目的性。幼儿想象的特点: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

18、意想象有了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育。(五)思维的发育形象思维、直觉判断、间接推理判断。新生儿没有思维;1020天,出现了条件反射;11.5岁,是思维的初级阶段;,7. 智力的发育,3岁前婴幼儿主要的智力特点是感觉运动协调性;1岁后,婴幼儿有了初步概括能力,产生了直觉运动思维;2岁末,幼儿开始摆脱对动作的依赖,出现某些当时不存在的某些事物的表象。,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认知起源于动作,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和自动化。因此,在教育中,让儿童多动手,多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四、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婴幼儿上肢功能主要指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即个体主要凭借手及手指等

19、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和人类的认知、语言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精细运动的发展依赖于感觉、认知等其他智能发育,同时精细运动技能的快速发育也促进视觉、触觉等感知系统发育、进而影响认知功能的发育。,四、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一)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手的知觉能力发育手的知觉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人类单凭用手触摸物体就能识别物体。用手识别物体不同于视觉识别,通过用手触摸物体后能够理解物体的属性,同时也能感觉手的动作和其与身体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婴幼儿期,手的知觉能力是优先发展的。有了手的知觉能力,婴儿就

20、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大量精细活动,同时,手的精细活动发育扩大了婴儿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了感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育。,四、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二)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和视觉功能发育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视觉功能发育完善后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觉提供。视觉功能的发育导致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使其更加精细准确、更为协调迅速。随着精细运动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的关键。精细运动过程可通过直接激活大脑皮层认知部位进而促进认知发育。,五、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育中的作用游戏是激动人心的、使人愉快的活

21、动,因为它是满足探索内驱力的一种途径。游戏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游戏对儿童情感发育和个性形成有促进作用。,五、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二)幼儿游戏能力的发育1.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或称为机能性游戏阶段。是游戏发育的第一阶段和最初形式,主要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几乎不存在任何象征性活动。机能游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五、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二)幼儿游戏能力的发育2.象征性游戏阶段(37岁)幼儿的游戏在此阶段达到高峰。幼儿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象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同化与自我。通过这种游戏达到自我的开展和欲望的实现。幼儿集体象征性游戏的发

22、展趋势呈现倒“U”形,5岁达到高峰,6岁为次高峰,幼儿独自的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趋势呈现正“U”形,5岁处于低谷。,五、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二)幼儿游戏能力的发育3.规则游戏阶段(812岁)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逐步解除自我中心性,能站到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利用别人的观点去校正自己的观点,所以游戏中大家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便成为可能。,1. 婴儿精细动作的发育 -婴儿手的动作发育1)手的发育,使婴儿逐步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还可以导致手和眼的协调活动,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概念的发育奠定基础。2)手部动作对大脑的活性化程度有影响。,(一)婴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功能发育,2. 动作发育对婴

23、儿认知功能发育的意义:1)婴儿动作发育与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2)动作发育为认知发育准备条件。3)早期的动作发育水平标志着认知功能发育水平。,(一)婴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功能发育,3. 婴儿动作发育训练: 婴儿动作发育的好坏,对促进或延缓其认知功能发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有计划的、符合年龄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一)婴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功能发育,动作发育对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意义 幼儿期的认知发育建立在婴儿的认知发育基础上,又受到身体的继续发育、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进入学龄期儿童的认知发育及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充分的基础。包括:双手动作 、躯体动作、

24、幼儿游戏与模仿。,(二)幼儿的动作发育与认知功能发育,游戏通常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用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是儿童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游戏的概念,社会性 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具体性 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一) 游戏的特征,1. 按游戏的目的分类 创造性游戏 教学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 2. 按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分类 偶然游戏 单独游戏 旁观游戏

25、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二) 游戏的类别,游戏的发展阶段,(三) 幼儿游戏的发育,通过具体操作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育;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育;游戏对幼儿情感发育和幼儿个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四) 游戏在儿童认知发育中的作用,第二节 其他年龄阶段认知功能发育,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一)观察力观察了缺乏随意性、独立性、细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的概括性也差。观察的有意性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他年龄阶段认知功能发育,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二)注意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而且

26、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并且经常带有情绪色彩,任何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分散他们的注意。,重视学前教育和培养,可提高有意注意,并可迅速发展起来。,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三)记忆,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四)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期儿童思维的特点。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例如,学习计算时,利用物体的具体形象(实物或图形),儿童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五)游戏、学习和劳动,而非学习,游戏,主要的活动,主要为自我服务,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意识地教育。

27、学前期儿童劳动的形式主要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劳动的形式,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其他年龄阶段认知功能发育,一、学龄前期认知发育(六)想象和好奇、喜问此期儿童逐渐能按要求进行想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象还只是初步发育,主要特点: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想象主题易于变化;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但仅是萌芽阶段。好奇多问是此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二、学龄期认知发育,(一)观察力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单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空间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因果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整体,二、学龄期认知发育,(二)注意,二、学龄期认知发育,(三)记忆,低年级儿童,机械记

28、忆的方法为主,解记忆逐渐占据优势,高年级儿童,形象记忆的作用大些,理解记忆为主,形象性材料的一般优于抽象性材料的记忆效果。,理解困难的材料,理解了,记忆效果,二、学龄期认知发育,(四)思维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对于比较熟悉的、较容易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概念,思维水平较高,对于比较生疏而距形象较远的概念,思维水平较低。儿童掌握的概念日益丰富,还能掌握概念系统,即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儿童的智力活动从孤立、片面日益向精确、全面、系统方向发展。推理能力逐渐发展。由比较简单的直接推理,到逐渐掌握演绎、归纳、类比

29、能力即间接推理能力,如由“甲比乙高,丙比乙矮”推理出“甲比丙高”。,三、青少年期认知发育,(一)青少年感知、注意与记忆的发育青少年各种感觉的发育达到完善,感受性的发育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初中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且女生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在记忆的有意性、记忆的理解性、记忆保持的时间、短时记忆的广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青少年期认知发育,(二)青少年思维的发育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思维是不同的。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其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更多属于理论型。到青年初期,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第三节 影响婴幼儿

30、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大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智能障碍。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先天性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结节性硬化、神经节苷脂沉积症等,都影响神经发育,伴有精神发育迟滞、肌张力改变及运动障碍。故应重视遗传因素及遗传咨询。,第三节 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2.妊娠期和围生期危险因素妊娠期主要的有害因素是感染,尤其是妊娠早期的感染。还有害理化物质对胎儿的影响。妊娠妇女严重慢性疾病也可影响胎儿。早产、分娩过程中的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以及出生后

31、严重的中毒、感染、缺氧、外伤等导致胎儿脑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影响儿童的健全发育。,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3.营养因素几乎所有的必需营养素在认知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脑细胞的平均增殖速度可达到每分钟数十万个。此阶段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就可能引起脑细胞分裂减慢,脑细胞数量减少;或者使神经元的增大和成熟减慢,脑细胞平均体积减小。最终影响情感和认知行为的发育。,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4.慢性疾病因素慢性疾病对儿童认知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突出,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呆小病)。有些

32、长期慢性疾病可使儿童产生不适、疼痛;有些影响或限制了儿童的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有些使儿童感到恐惧和焦虑、自卑等。以上种种变化会对儿童自身行为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到儿童认知发育。,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5.家庭环境因素(1)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后者家庭紧张事件较多。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儿童易像成人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5.家庭环境因素(2)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潜移默化、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儿童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充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

33、5.家庭环境因素(3)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担心和过分保护,以及歧视和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等均对儿童行为有影响。父母之间的矛盾甚至家庭破裂,对儿童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一、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有利于儿童认知发育,反之则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良好的保健及体格锻炼、早期学校教育等对儿童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异常发育,精神发育迟滞: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良。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另外还有非特定的精

34、神发育迟滞。,二、异常发育,1.地方性克汀病又称地方性呆小病。(1)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临床表现大多以安静、迟钝、萎靡、活动减少者为常见,少部分性情暴躁,哭笑无常。(2)体格发育迟缓、发育不良是本病的另一特征。患者身材矮小且不勻称,身体下部短于上部,骨骼发育迟缓,表现为骨核出现迟,发育小,掌指骨细小,不少患者合并运动功能不良,重者可见瘫痪。胎儿期缺碘和碘缺乏纠正不足,碘摄入每天小于20U,则会有地方性克汀病出现。,二、异常发育,2.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病,是遗传缺陷所致精神发育迟滞较常见的类型。由于先天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体内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临

35、床表现主要有智力缺损,而且一般损害严重。但出生时往往正常,在出生数月后即见患儿发育延迟,烦躁、易激惹、易兴奋、反应迟钝,有明显的语言障碍。神经系统体征见震颤、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甚至瘫痪,25%的患儿合并癫痫。本病若能在出生后短期内及时发现,及早予以饮食控制或低苯丙氨酸蛋白,智力发育可望正常。早期诊断,可在新生儿出生48h后取足跟血滴于滤纸上,用细菌抑制法进行检测,如血中苯丙氨酸含量大于4%,可视为阳性结果,这时可进一步进行定量检查,一般大于20%诊断意义较大。,苯丙酮尿症,白化病,二、异常发育,3.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发育迟滞占有相当重要位置。在中、重度的患儿中可达35%,轻度为8

36、%。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很多,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躯体症状和智力损害较重,性染色体引起的症状较轻,有的只是部分患者涉及智力损害。不同类型染色体发育不全的预后不尽相同,但多数治疗困难,预后不良,患儿多出现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等现象。因此,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孕妇应该定期做产前检査,如果胎儿有问题,至少能及早发现。抽羊水诊断是能检验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染色体缺陷的方法之一。,第四节 认知功能发育常用的评定量表,一、新生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1.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该量表是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T.B-Brazelton)于197

37、3年制订的,是目前适于新生儿行为的最常用量表之一,从出生第一天到满月为止皆可使用,目的在于诊断和预测。2.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即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由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儿科医生鲍秀兰根据NBAS量表,结合自己的经验制订。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认知功能发育常用的评定量表,二、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1.丹佛发育筛选测验是美国丹佛学者弗兰肯堡(W.K.Frankenburg)与多兹(J.B.Dodds)编制的,适用于06岁的婴幼儿。DDST具有省时的特点,一般做一次DDST只需20min。2.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4周3岁婴幼儿。每次检测约需要lh。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育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3.贝利婴儿发育量表是美国加州柏克利婴儿研究所儿童心理学家贝利(N.Bayley)于1933年发表的,1969年再次修订而成。该量表适用年龄为230个月的婴幼儿。4.韦氏幼儿智力测评由美国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能反映整体的智力水平和各分项的水平,应用于46.5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估。,认知功能发育常用的评定量表,三、国内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1.CDCC中国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2.儿心量表四、成人认知功能评定量表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2.Loeweistein作业治疗认知评定,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