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668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一、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的定义二、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的关系三、影响课程组织结构的因素四、典型的课程类型,第一部分,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的定义,“课程组织结构”简称“课程结构”,是指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返回,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的关系,课程类型是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学校的课程结构应当是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各种课程类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差异则主要取决于既定的课程目标。,返回,影响课程组织结构的因素的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流派二是课程的功能三是

2、课程开发所处的层次,返回,几个典型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返回,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一、学科课程1、定义: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2、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3、学科课程的特征:一,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二,课程组织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4、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一是有

3、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二是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三是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一是由于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二是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悠久的学术传统,都有其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逻辑系统,容易忽略现实需要;三是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四是变革起来难度较大。,二、经验课程(活动课程)1、定义:亦称“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2、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3、经验课程

4、的特征:第一,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第二,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第三,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经验课程的优、缺点:,第一,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学习者是真正的主体;第二,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第三,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第一,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二,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第三,要求教师要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三、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

5、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经验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心理经验和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儿童当下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返回,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分科课程1、定义: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2、分科课程的特征: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3、分科课程的优、缺点: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

6、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第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二是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三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综合课程1、定义:有意识的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有“综合经验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经验本位综合课程”三种类型。2、综合课程的优、缺点:,首先,使学科知识学习走向综合化;其次,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自然科学、

7、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兴趣、动机、意志的培养;再次,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第一,知识琐碎化的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两种课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联系性。综合课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分科课程的抛弃,相反,它是建立在传统分科课程的基

8、础上的。,返回,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定义必修课程: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返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定义:国家课程: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

9、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地方课程:广义的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而狭义的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

10、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返回,现行的课程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课程类型的单一使得在注重发挥一种或几种课程类型价值的同时,忽视或放弃了其他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