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695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识记质性研究概念、质性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步骤、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执行研究的分析技巧,01,领会质性研究资料来源与收集方式、质性研究报告成文原则、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思维方式,02,学习目标,尝试写质性研究报告,03,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与原则,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质性研究与质性研究资料,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审查补充分类归纳摘要编整加注,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与思维方式,提高质性研究资料的真实性,质性研究资料的初步分析质性研究资料的深入分析从执行研究中建构理论,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质

2、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的思维方式,研究,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规范研究,质的研究,量的研究,研究的分类,第一节 质性研究与质性研究资料,.质性研究就是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不同的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视觉对质性研究有 不同的论述。.共性就是以有别与定量研究的方式收集、整理、分析描述性、解释性研究资料来达成研究目的。.质性研究

3、资料的直接来源是自然情境。.质性研究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一般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第二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质性研究资料的特点:最常见的就是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的以及研究对象的态度、意见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审查收集到原始的研究资料是否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是质性研究资料整理的第一步工作。资料审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审核收集的资料是否明确、完整,假如发现资料不明确或应有的内容缺失,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补充收集,充实材料,使之全面和完整。其二是辨别资料的真实与可靠程度。研究者反思资料来源,考察资料收集是否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分析与判断质性

4、研究资料真实性的主要方法。,1、审查补充,.定义: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是指按某种标准将原始资料分成若干类,同时归纳出各个类别资料的主要特点。.目的:将资料分类归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其条理化和系统化,便于分析。.分类的要求:在同一研究中资料的分类标准要统一。,2、分类归纳,做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研究中获得典型的、能有效反映研究问题的内容显现出来,将鲜明、生动、有着典型意义的研究资料作为分析的基本素材提炼出来,以便在研究报告中使用,增强研究的说服力。,3、摘要,编整加注是将各个类别的研究资料进行统一的编排和休整,分别注明它们的主要的用途,以备对研究资料做进一步分析时使用,也有利于保存。,4、

5、编整加注,第三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一、质性研究资料的初步分析,分析质性研究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按照研究目标和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必要的,形成一个有一定结构、有条理、有内在联系的有意义的系统。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编码与归类,浏览原始资料,登录资料,寻找“本土概念”,1、浏览原始资料.找资料的态度:让资料自己说话。.在阅读材料时不可以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理解资料的一个有效来源,我们只有深切体会自己对材料的分析,才有可能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资料的。.寻找的意义: 内容层面:寻找资料的内部故事线,主要时间,次要时间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题层面:寻找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反

6、复出现的行为和意义模式。 符号学层面:寻找探讨资料文本的内容与相关的符号系统及其社、文化、政治背景之间的关系。,2、登录资料.登录资料是指将收集到的资料打乱,赋予一定意义后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是质性研究资料分析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在资料登录中,确定思考单位与设码是两个重要的思维策略。.确定思考单位是指在已有的资料中提炼出某些有意义的内容。.所谓有意义的内容是指在资料中出现频率高,或者带有感情色彩的被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即被访者的意识形态,如信念态度、行为表现、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等。.设码就是对所确定的思考单位进行必要的编码,赋予相应的代码。 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是资料分析大厦中

7、最小的砖瓦。.寻找码号:一个标准是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评率,在资料中反复出现某些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那么这些现象往往是资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被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需要进行重点登陆。,3、寻找“本土概念”所谓“本土概念”是指研究者要尽可能使用被访谈人自己的语言作为思考单位号码。即通常是当事人经常使用的、注入其感情的、用以表达其看世界方式的那些概念。4、编码与归类依据研究的主题,理清研究记录中的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编组成号码系统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斯伯来德里的分类系统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空间(地点的物质环境);行动者(参与事件的人);活动(有关人员的一系列活动);实物(在场的物品);行为

8、(有关人员的单一行为);事伴(有关人员的一系列活动);时间(事件发生的先后序列);目标(有关人员希望完成的任务);感受(感受到的和表现出来的情绪)。,二、质性研究资料的深入分析,对资料进行归类要求研究者要同时考虑研究目的与所得资料本身的特点。常见的对资料进行归类的方式有类属归类与情境分析两种。,资料归类的方式,情境分析,类属归类,1、类属分析,类属是一个比较大的意义单位,是说按照资料所呈现的某个观点或者主题进行分析。.在进行分类时,研究者必须要注意两个问题。.类属分析的优缺点。.类属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前后关系、平行关系、包含关系、下述关系等。 类属与号码的区别,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失去自

9、我,身体劳累,沟通障碍,放弃工作,个人时间受限,类属分析实例,2、情境分析,.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置身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当中,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出在整体脉络下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续性。.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情境分析的步骤:第一步要求系统认真地通读资料,发现资料中的核心叙事、故事的发展线索以及组成故事的主题内容。第二步是按照已经设立的编码系统为资料设码。第三步就是要对资料进行归类。.情境分析的优势与不足。,三、从质性研究资料中建构理论,.质性研究中的理论:是指在原始资料中提取出来的,适用于特定情境中

10、解释特定社会现象和实际的语言表述,其一般包括前人的理论、研究者自己的理论与资料中呈现出的理论几个方面。.在质性研究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路线,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自下而上建构理论采用的一般模式是: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描述、分析和综合,从中提炼出许多概念来,然后不断地归纳提炼,并依据资料的特性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其次按照初步建立的理论框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在原始资料与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和命题之间不断地进行比较和对照,建立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扎根理论.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了“扎根理论”,就是指从经验材料中提取与建立理论的一种研兖方法。其强调只有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

11、能逐步地形成理论框架,认为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理论要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要求开放地、灵活地处理资料。.“扎根理论”的主要操作程序是:对原始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中提升概念一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并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一建构理论,不断地对理论概念进行高度整合,并在写作中生成理论结果。其中对资料进行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第四节 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与原则 一、质性研究报告的成文结构,质性研究报告一般要包括6个部分: 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背景知识;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结果;研究的结论。,二、质性

12、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质性研究报告一般要包括6个部分: 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背景知识;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结果;研究的结论。,1、深描.详细引用当事人的原话,提供较多的未经分析的原始材料是深描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具体到引语的使用格式,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一是保留主义的态度,即在引用当事人的语言时尽量使用原话,包括各种语气词。其二是标准化的态度,就是要对资料进行标准化的编辑,在尽量保持原话的同时,删除没有实质意义的语气词、停顿、重复的话语、非言语表情等。2、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研究者自己的语言一般分为描述型语言与分析型语言两种,前者是一种“隐蔽性语言”,后者是一种直接的“介入性言

13、语”。3、充分尊重读者 考虑自己的读者是“谁”是撰写质性研究报告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五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思维方式 一、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 在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无论是类属分析还是情境分析,研究者都需要运用一些操作技巧与分析技巧对资料进行归类。,1、操作技巧.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常用的操作技巧一般涉及有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分析两种。.手工操作一般程序是研究者将资料复印备份,原件保留,把复印件上的相关资料剪下,并标上相应的代码,分别放进档案袋.运用计算机其分析步骤是:第一步,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第二步,选择或发展相应的类别系统,并利用它对电子文件中的每个分析单位编号。第三步,

14、给类别系统归类。第四步是得出结论,发现质性研究资料中的概念或主题。,2、分析技巧,分析技巧,交流,写备忘录,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画图表,备忘录又称分析报告,它是质性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手段。,.备忘录常用的有:描述型、方法型、分析型、理论型。.内容摘要是从资料信息比较密集的部分将一部分内容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提取的原则是这些信息对回答研究的问题比较有效。,图表是很好地展示质性研究资料的方式。,交流是指与同事、朋友、家人、其他研究者交谈与阅读有关的文献或资料。,二、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的思维方式 对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1、比较分类.比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事件或现象

15、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方式,包含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两个思维方向。.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件按照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思维方法。.分类大致有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两种,以事件的某种外在特征或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是现象分类,以事件的多种内在属性为标准进行的分类为本质分类。,2、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件本质性的思维方法。.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主要分析方式:因果分析与系统分析。 .综合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进行,它在思维过程中是一个与分析相反的方向,是将有关事件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力求从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时间本质性的思维方法。d.阐释循环的两层基本含义。对资料分析的两种开始方式。.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另一个手段是“追溯觉察之重组”。,3、归纳,.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着个别性的结论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4、直觉与想象,.质性研究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相应的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的必要前提,对其的探讨,务必要涉及对研究的效度分析。.质性研究中的效度。.影响质性研究效度的原因:记忆问题、研究效应、文化前设、间接资料来源。.提高质性研究资料的真实性方法。,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