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复苏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0271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与复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与复苏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麻醉与复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2,麻醉绪论,最基本任务: 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现代麻醉学: 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治疗、麻醉治疗学。,3,麻醉绪论,临床麻醉方法分类: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椎管内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复合麻醉基础麻醉,4,全身麻醉,概念: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无痛觉,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全麻四要素

2、: 意识消失,无痛,肌松, 不良反射消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反射),5,全身麻醉药,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 指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可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和麻醉诱导。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6,油/气分配系数吸入麻醉药的强度与油/气分配系数成正比关系,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则越小。血/气分配系数吸入麻醉药的可控性与其血

3、/气分配系数相关。血/气分配系数越低者,在肺泡、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分压越容易达到平衡状态,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浓度越容易控制,即可控性更强。,7,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 氧化亚氮(笑气,nitrousoxide,N20) 氟烷 安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8,吸入麻醉的实施,一、吸入麻醉的诱导 1、单纯吸入麻醉诱导 2、静脉诱导加吸入麻醉诱导 3、单纯静脉麻醉诱导,9,二、吸入麻醉的维持1、经面罩维持麻醉2、经气管插管维持麻醉,10,静脉麻醉药物(intravenous anesthetics):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 1、超短

4、效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2、可降低脑代谢率及氧耗量,降低脑血流量和颅内压 3、直接抑制心肌,扩张血管 4、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 5、 抑制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咽喉及支气管的敏感性增加,易引 起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临床应用:全麻诱导, 控制惊厥(高热惊厥、破伤风、局麻药中毒、癫痫发作): 23ml,11,静脉麻醉药物(intravenous anesthetics):氯胺酮(ketamine) 1、镇痛作用显著 2、增加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率 3、兴奋交感神经作用, 4、剂量大或注射速度快,可抑制呼吸、甚至呼吸暂停 5、 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临床应用:全麻诱导:12

5、mg/kg 小儿基础麻醉:肌注510mg/kg可维持麻醉30min左右 辅助用药:静注0.51mg/kg 注意:一过性呼吸暂停,幻觉、恶梦及精神症状。眼压和颅内压升高。 禁忌:高血压、颅内高压、眼内压增高、休克、心功能不良等。,12,其它静脉麻醉药 地西泮类 异丙酚麻醉性镇痛药: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 吗啡,13,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非去极化肌松药:万可松,14,应用肌松药注意事项,必须气管内插管或喉罩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必须辅助其他药物,不得单独使用; 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和颅内压升高者忌用琥珀胆碱; 体温降低可延长肌松药的肌松作用;吸入麻醉药、某些抗生素(

6、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及硫酸镁等,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重症肌无力忌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组胺释放的肌松药慎用于或忌用于过敏体质和哮喘患者。,15,麻醉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概念: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口腔内手术),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血液(肺手术);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便于吸入麻醉药的应用 全身麻醉时,凡难以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者,呼吸道难以保证通畅的病人,麻醉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者,以及应用肌松药者,必须行气管内插管方法:经口腔明视插管;经鼻腔盲探插

7、管,16,麻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实施,全身麻醉的诱导: 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丧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17,全身麻醉的维持: 维持适当深度满足手术需要;保证病人安全。 吸入麻醉药维持 静脉麻醉药维持 复合全身麻醉,18,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block, CSE)特点:病人神志清醒,镇痛效果确切,肌松良好,但对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干扰,也不能完全消除内脏牵拉反应,19,麻醉椎管内麻醉解剖基础,脊柱和椎管:仰卧时,C3和L3位置最高,T5和S4最

8、低韧 带: 脊上韧带、脊间韧带和黄韧带脊髓、脊膜与腔隙:脊髓下端:成人L1椎体下缘或L2上缘,新生儿L3下缘;腰穿成人L2以下。脊髓被膜:软膜蛛网膜硬脊膜;三个腔隙: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根硬膜、根蛛网膜和根软膜骶管:容积2530ml,变异较多脊神经:31对:C 8对, T 12对, L 5对, S 5对, Co 1对;运动神经感觉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20,麻醉椎管内麻醉机制及生理,脑脊液:成人总容积120150ml,其中蛛网膜下腔内仅2530ml;在腰麻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的作用药物作用部位:腰麻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 和脊髓表面 硬膜外阻滞时: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

9、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椎管内麻醉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 腰麻用药的浓度较高,但容积小,剂量小(约为后者的1/51/4),稀释后浓度远较硬膜外阻滞为低,21,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术中并发症:1、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脊神经阻滞,高平面心加速神经阻滞)2、呼吸抑制(高平面);3、恶心、呕吐(高平面,迷走神经亢进,牵拉腹腔内脏,麻醉辅助用药)术后并发症:1、腰麻后头痛,与穿刺针粗细有关;细针,补液,平卧,硬膜外注入NS,5葡萄糖液或右旋糖苷1530ml,硬膜外填充疗法);2、尿潴留(

10、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阻滞后恢复慢;切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3、其他:化脓性脑脊膜炎;腰麻后神经并发症:脑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22,适应证: 23h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禁忌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休克,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脓毒症,脊柱外伤,结核或肿瘤,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不合作者,如小儿或精神病病人,一般不用腰麻,23,硬膜外阻滞,定义: 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脊膜外腔,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 分类:单次法和连续法硬膜外穿刺术: 直入法和侧入法;穿刺成功的关键是不能刺破硬脊膜,特别强调针刺破黄韧带

11、的感觉 判断硬膜外针尖是否达到硬膜外腔的方法:阻力消失法;毛细管负压法(负压现象),24,硬膜外阻滞,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全脊椎麻醉: 全部脊神经阻滞,关键在于预防; 局麻药毒性反应:静脉丛,导管误入血管,损伤血管,局麻药超量; 血压下降:出现晚,下降幅度小,局麻药用量大可加重循环抑制; 呼吸抑制:阻滞平面达T2以上,通气储备功能明显下降;降低麻醉药的浓度; 恶心呕吐,25,硬膜外阻滞(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穿刺针直接创伤或导管损伤脊神经根或脊髓,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对症治疗,数周至数月自愈 硬膜外血肿:26,引起截瘫的发生率为1:20 000;凡麻醉作用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再出现肌无力、截

12、瘫等,必须考虑血肿压迫,应及早行MRI做出诊断,8h内行椎板切开减压术,若超过24h一般难以恢复;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抗凝者,禁用硬膜外阻滞 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是一根终末血管,支配脊髓截面前2/3区域;患者一般无感觉障碍,主诉躯体沉重,翻身困难,可慢慢恢复,但亦有截瘫;原因有:动脉硬化,肾上腺素浓度过高,麻醉期间较长时间低血压 硬膜外脓肿:无菌操作;抗生素,椎板切开引流 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如折断,又无感染或神经刺激症状者,可不作处理,26,麻醉局部麻醉局麻药的药理,化学结构:由芳香族环,胺基团和中间链三部分组成;中间链:酯链和酰胺链 分类: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

13、,布比卡因和 罗哌卡因,27,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程度和血药浓度有直接关系。 常见原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误注入血管内;主要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未加肾上腺素;病人体质弱,耐受力差 高敏反应(hypersusceptibility): 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28,局麻药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酯类局麻药多见。是指用很少量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处理:停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氧治疗;维持循环稳定(补充血容量,血管加压药);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肾上腺素:1020ug静注,29,中枢神经系统:(轻度

14、)嗜睡,眩晕,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障碍意识丧失,面肌和四肢的震颤抽搐,惊厥呼吸困难缺氧,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传导系统和周围血管平滑肌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心博骤停 预防:不超限量,回抽,酌情减量,肾上腺素,术前用药 处理:停止用药,吸氧,轻度者静注安定0.1mg/kg;抽搐或惊厥时,一般主张静注硫喷妥钠12mg/kg;反复惊厥者可静注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及人工通气;麻黄素,间羟胺,阿托品;心跳骤停,则心肺复苏,30,麻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前病情估计:手术麻醉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药物

15、治疗情况,平时体力活动能力及目前的变化。重点检查生命体征,心、肺及呼吸道,脊柱及神经系统,评估并存病。 ASA病情分级和围术期死亡率 分级* 标 准 死亡率() 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 0.060.08 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 0.270.40 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1.824.30 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050.7 *急症病例注“急”或“E”,表示风险较择期手术增加。,31,麻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前准备事项: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

16、态:营养不良,内科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状态的准备:访视取得合作胃肠道的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应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应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任何麻醉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32,麻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前用药(Premedication):药物选择: 全麻病人和椎管内阻滞:镇静药,抗胆碱药,麻醉性镇痛药 阿托品:选用异丙酚或硫喷妥钠行全麻者,椎管内麻醉者,术前心动过缓者,行上腹部或盆腔手术者 阿托品禁忌证:心动过速者,甲亢病人,高热,暑天或炎热地区,如必须,则用东莨菪碱,33,麻醉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前用药(P

17、remedication): 常用麻醉前用药 药物类型 药名 作用 用法和用量(成人)安定镇静药 地西泮(diazeparn) 安定镇静、催眠、 肌注510mg 咪达唑仑(midazolam) 抗焦虑、抗惊厥 肌注0.040.08mg/kg 催眠药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镇静、催眠、抗惊厥 肌注0.10.2g 镇痛药 吗啡(morphine) 镇痛、镇静 肌注0.1mg/kg 哌替啶(pethidine) 肌注1mg/kg 抗胆碱药 阿托品(atropine) 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 肌注0.010.02mg/kg 东莨菪碱(scopolamine) 滑肌痉挛和迷走神经兴奋 肌

18、注0.20.6mg,34,麻醉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呼吸:PaO2,PaCO2,pH;监测指标包括观察病人呼吸运动的类型,幅度,频率和节律,口唇粘膜,皮肤颜色,手术野出血颜色;SpO2,血气分析,ETCO2; 循环:维持有效血容量至关重要;监测无创血压,有创血压,CVP,PCWP等 全身情况:神志,体温,35,麻醉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首先要意识到麻醉恢复期的危险性,加强管理 严密观察和监测必不可少全麻后清醒延迟的处理:原因为全麻药的残余作用,以及麻醉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或过低,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等;治疗

19、 保持呼吸道通畅:颈部手术常规备有气管切开包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低血压;高血压 恶心呕吐的处理:氟哌利多,枢复宁,36,麻醉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反流与误吸: 产科和小儿外科病人多见;临床表现与误吸入物的性质,pH,量的多少有关;必须充分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处理 麻醉期间预防反流和误吸的主要措施:减少胃内容物的滞留,促进胃排空,降低胃液的pH,降低胃内压,加强对呼吸道的保护呼吸道梗阻: 以声门为界区分 上呼吸道梗阻: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喉痉挛:在浅麻醉下或缺氧时刺激喉头而诱发。 下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分泌物或呕吐物误

20、吸入后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支气管痉挛,37,麻醉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通气量不足: 表现为CO2潴留或(和)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显示PaCO250mmHg,同时pH0.4ml/kg危险性增加,氧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肺水肿:急性左心衰或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及机械通气治疗,38,麻醉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低血压: 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或绝对值低于80mmHg者应及时处理;表现为:少尿,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心肌缺血,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处理:减浅麻醉,补充血容量,恢复血管张力(用血管收缩药)及病因治疗; 内脏牵拉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必须立即停止刺激,必要时给予阿托品

21、0.51mg静注。高血压: 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常见原因:并存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颅内压增高等;与手术,麻醉有关;通气不足;药物:氯胺酮 处理:加深麻醉,控制性降压,39,麻醉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原因为浅麻醉,低血容量,贫血,缺氧;心动过缓原因为牵拉内脏(如胆囊)和眼心反射;房性早搏多与并存心,肺疾病有关,偶发不需处理,频发者有房颤可能,可用西地兰治疗;偶发室早不需处理,如室早为多源性,频发或伴有Ron-T现象,需积极处理,可用利多卡因,可达龙等处理高热、抽搐和惊厥:小儿麻醉多见,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环

22、境温度的影响。 处理:积极行物理降温,尤其头部降温,以防肺水肿。 恶性高热:表现为持续肌肉收缩,PaCO2迅速升高,体温急剧上升(1/5min),可超过42,死亡率高。最容易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是琥珀胆碱和氟烷,40,麻醉局部麻醉局麻药的药理,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procaine,novocaine):麻醉效能弱,粘膜穿透力很差,不用于表面麻醉和硬膜外阻滞;毒性小,可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成人一次限量为1g丁卡因(地卡因,tetracaine,pontocaine):强效,长时效;粘膜穿透力强,适用于表面麻醉,神经阻滞,腰麻及硬膜外阻滞;不用于局部浸润阻滞;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40mg,

23、神经阻滞80mg利多卡因(赛罗卡因,lidocaine,xylocaine):中等效能和时效,组织弥散性能和粘膜穿透力都很好,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为100mg,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为400mg;快速耐药性布比卡因(丁吡卡因,bupivacaine,marcaine):强效和长时效;神经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很少用于局部浸润阻滞;产科分娩镇痛,0.125%以下;成人一次限量为150mg;心脏毒性罗哌卡因(ropivacaine):与布比卡因类似,但心脏毒性低,低浓度、小剂量时几乎只阻滞感觉神经;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浓度为0.5%,而0.75%1%浓度可产生较好的运动神经阻

24、滞。成人一次限量150mg,41,麻醉局部麻醉局麻方法,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1%2%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滴眼用0.5%1%丁卡因;部位:眼,鼻,咽喉,气管,尿道;气管和尿道吸收快,注意剂量局部浸润麻醉:降局麻药注射入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注意:水压作用增强麻醉效果;降低浓度,减少用量;回抽;实质脏器和脑不需要注药;加肾上腺素1:20万40万(2.55ug/ml)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用药

25、同局部浸润麻醉;优点:避免刺入肿瘤组织;避免小肿块无法扪及;避免局部解剖难于辨认,42,麻醉局部麻醉局麻方法,神经阻滞: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臂丛神经阻滞:C58和T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阻滞方法有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腋径路 适应证:肌间沟径路可用于肩部手术,腋径路更适于前臂和手部手术 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可能引起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和Hornor syndrom(霍纳综合症是因星状神经节被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鼻粘膜充血和面部潮红等症候群);锁骨上径路可引起气胸,肌间沟径路可引起硬膜外阻滞,

26、全脊麻 颈神经丛阻滞:C14脊神经组成。深丛阻滞(颈前阻滞法和肌间沟阻滞法),浅丛阻滞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深丛阻滞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麻痹(不做双侧深丛阻滞),霍纳综合症,43,麻醉局部麻醉局麻方法,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阻滞部位在肋骨角或腋后线处;侧卧或俯卧;肋骨下缘 并发症:气胸,局麻药毒性反应 指(或趾)神经阻滞:手指,脚趾和阴茎等处局麻药不得加肾上腺素,用药量也不能太多,以免血管收缩或受压而引起阻滞缺血坏死,44,麻醉椎管内麻醉机制及生理,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

27、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交感神经较感觉神经高24个节段,运动神经比感觉神经低14个节段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对呼吸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以运动神经被阻滞的范围更为重要 对循环的影响:低血压:交感神经阻滞,与麻醉平面和病人全身情况密切相关;交感阻滞,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使心率减慢;高平面阻滞时,阻滞心脏加速神经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容易恶心,呕吐;尿潴留,45,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定义: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分类:给药方式:单次法和连续法 麻醉平面:低平面腰麻为达到或低于T1

28、0,中平面腰麻为高于T10但低于T4,达到或高于T4为高平面腰麻 局麻药液的比重:与脑脊液比,重比重,等比重,轻比重腰麻腰麻穿刺术:L2-3,L3-4,L4-5 直入法和侧入法 穿刺的解剖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46,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0150mg,鞍区麻醉为50100mg;5重比重液(150mg加5葡萄糖溶液或脑脊液2.7ml,再加0.1%肾上腺素0.20.3ml),可持续11.5小时;1.5%轻比重液(150mg溶于注射用水10ml) 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29、;0.33%重比重液(脑脊液1ml加10mg丁卡因,再加10葡萄糖溶液和3麻黄碱溶液各1ml),起效时间510min,作用时间22.5h;0.1%轻比重溶液(10mg溶于注射用水10ml) 布比卡因:常用剂量815mg,常用浓度0.5%0.75%;重比重液(10葡萄糖液配比);轻比重液(注射用水稀释成0.25%以下)麻醉平面的调节:影响因素有局麻药麻药的比重,剂量,容积,身高,脊柱生理弯曲度和腹腔压力等;药物剂量是主要因素;假使这些因素不变,则穿刺间隙,病人体位和注药速度等是调节平面的重要因素 鞍区麻醉:L45间隙,1/2药液缓慢注射,坐位,47,麻醉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阻滞,常用局麻药和注射方法

30、: 利多卡因:1.5%2%,起效时间58min,持续1h 丁卡因:0.25%0.33%,起效时间1020min,持续1.5h2h 布比卡因:0.5%0.75%,起效时间710min,持续2h3h 罗哌卡因:0.75% 试验剂量35ml,观察510min,确信后注入全量麻醉药物; 连续法追加剂量:为初量的1/22/3 麻醉平面的调节:麻醉平面是节段性的。影响平面的因素有: 麻醉药容积;穿刺间隙;导管方向;注药方式;病人情况;药液浓度,注药速度,病人体位等,48,麻醉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阻滞,适应证:常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不受时间限制;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较少采用禁忌证:穿刺点皮

31、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肿瘤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49,心肺脑复苏,概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三个阶段: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 BLS) 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CPCR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后4min内开始初期复苏,8min

32、内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50,心肺脑复苏,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BLS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尤其心和脑)地血液灌注和供氧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主要措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51,心肺脑复苏,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有效的人工呼吸应该能保持病人的PaCO2和PaO2接近正常 人工呼吸分类: 徒手人工呼吸(口对口(鼻

33、)人工呼吸):开始时可连续吹入34次,然后以5s吹气一次的频率(12次/min);吹出的氧浓度可达16以上,病人获得的VT可达800ml,对于原来肺功能正常者,PaO2可到75mmHg,SpO2高于90 器械或呼吸器人工呼吸:后期复苏和复苏后处理,52,心肺脑复苏,初期复苏(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 心脏停搏三类型: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 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触诊

34、颈总动脉或股动脉)以及无自主呼吸,即可诊断为呼吸循环骤停 脑细胞经受46min的完全性缺血缺氧,即可引起不可逆性损伤,53,心肺脑复苏,初期复苏(心肺复苏):心脏按压: 有效的心脏按压: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诱发心脏的自律性搏动,可能预防重要器官(脑)不可逆改变 胸外心脏按压:压迫胸壁所致的胸内压改变起着主要作用(胸泵机制); 正确操作动脉压可达80100mmHg;按压点剑突上45cm处,即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胸骨下陷45cm,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1:1,80100次/min;单人:15:2,双人:5:1,若已气管插管,f 12次/min,可不考虑是否与心脏按压同步的问题 ETCO2

35、升高表示心排出量增加,肺和组织的灌注改善 并发症:肋骨骨折 开胸心脏按压:解决冠脉,脑灌注问题 胸廓严重畸形,胸外伤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破裂需要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者,开胸手术心跳骤停者,首选开胸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6080次/min,54,心肺脑复苏,后期复苏:ALS是BLS的继续,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包括:继续BLS;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监测心电图,识别心律失常;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药物,电除颤等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呼吸道管理: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呼吸器的应用:便携式人工呼吸器,

36、多功能呼吸器 监测:心电图非常重要(鉴别心室停顿和心室纤颤,其他的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肾功能监测(血气分析,有创血压,导尿,CVP,SpO2等) 药物治疗:用药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首选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10ml) 1.肾上腺素(epinephrine):首选药物;有助于自主心律的恢复;增加心肌和脑的灌注量;细颤变粗颤,提高电除颤成功率; 用量:0.51.0mg/次,或0.010.02mg/kg,必要时每5min可重复一次,55,心肺脑复苏,后期复苏: 药物治疗: 2.阿托品(atropine

37、):降低心肌迷走神经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进房室传导;适用于严重窦缓合并低血压,低组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 心脏停搏时用量为1.0mg静注,心动过缓时首次用量为0.5mg,每隔5min可重复注射,直到心率恢复到60次/min以上 3.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增强心肌收缩力,延长心脏收缩期,并可提高心肌的激惹性;适用于高血钾或低血钙引起的心脏停搏者,使用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后心搏未恢复者,以及电-机械分离时; 10氯化钙2.55ml,缓慢静脉注射 4. 利多卡因(lidocaine): 适用于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除颤后又室颤者; 常用11.5mg/kg缓慢静

38、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亦可24mg/min维持,56,心肺脑复苏,后期复苏: 药物治疗: 5.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血气分析来指导应用,一般碱剩余(SBE)达到-10mmol/L以上时,才予以处理 碳酸氢钠(mmol)SBE体重(kg)/4 若不知血气分析,首次按1mmol/kg给予,然后每10min给予0.5mmol/kg “宁酸勿碱”原则,大量使用碳酸氢钠的缺点:低钾血症和氧离曲线左移;高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升高;CO2产生增加导致高碳酸血症,并引起心肌和脑细胞抑制 注射速度以5碳酸氢钠15ml/min 左右的速度为宜,同时过度通气 6.其他药物:多巴胺:25ug

39、/(kg.min) 去甲肾上腺素 0.04ug/(kg.min) 异丙肾上腺素 220ug/min,57,心肺脑复苏,后期复苏: 体液治疗:积极恢复有效循环容量,晶体和胶体(代血浆),不主张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失血 心室纤颤和电除颤: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唯一有效办法,应尽快实施,室颤后4min内,CPCR8min内除颤可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电除颤(defibrillation)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办法 胸外除颤:成人200J,小儿为2J/kg 胸内除颤:成人2080J,小儿为550J 最大可达360400J 室性心动过速不超过50J,心房扑动25J,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7510

40、0J 起搏:起搏器(pacemaker)是以电刺激波激发心肌收缩的装置 治疗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58,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是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而在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首先应保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的良好和稳定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良好的氧合,轻度过度通气(PaCO22535mmHg)减轻脑水肿 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严密监测;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有利于脑内微循环血流的重建;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防治肾衰竭:维持循环稳定,保障肾脏的灌注压;避免肾损药物,纠正酸中毒,肾血管扩张药物(小剂量多巴胺);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1、脑复苏: 主要任务是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减轻和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 原则是防止或缓解脑组织肿胀和水肿,脱水,降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三大措施,59,心肺脑复苏,复苏后治疗: 脑复苏: 1.脱水: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而血管内液不仅不应减少和浓缩,还应保持正常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低于15mmHg,白蛋白在30g/L以上,血液渗透压在280330mmol/L;以渗透性利尿为主,快速利尿药(如速尿)为辅助措施 甘露醇:20甘露醇0.51.0g/kg静滴,46次/d,必要时可加用速尿2040mg以保持利尿有效;可同时用白蛋白;50葡萄糖50ml在两次甘露醇间用;在第34d脑水肿达到高峰,脱水治疗应维持57d 2.降温:心脏停搏未超过34min或病人已呈软瘫状态时,不是低温的适应证;心脏停搏较久,或病人呈现体温升高或肌张力增高者,予以降温 头部冰帽,大血管处冰袋,体温降至3533即可,加用辅助药物丙嗪类,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且在体温恢复12d后再行停药 3.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争议;对于预防神经组织水肿似乎较为有效 心脏停搏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以后用地塞米松2030mg/24h,34d后可全部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