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142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二井建设有限公司驻贵州铝业分公司燕垅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 编二一五年十月目 录一、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4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5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8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9五、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管理制度10六、员工参与管理制度11七、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制度12八、安全检查制度14九、职业卫生(危害)管理制度19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0十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22十二、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制度24十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25十四、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回顾管理制度26十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27十六、设备、设施管理制度28十七、设备维护管理制度31十八

2、、特种设备管理制度33十九、升降人员、物料罐笼管理规定35二十、危险物品和材料管理制度36二十一、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与审批制度37二十二、特殊工种管理制度38二十三、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39二十四、安全生产奖惩制度40二十五、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40二十六、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42二十七、安全例会制度43二十八、消防安全管理制度44二十九、地面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45三十、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46三十一、施工队管理制度48三十二、管理评审制度50三十三、安全认可与奖励制度50三十四、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52三十五、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54三十六、设计管理制度

3、56三十七、“三同时”管理制度58三十八、采矿工工艺管理制度59三十九、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60四十、提升运输系统管理制度61四十一、电瓶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制度63四十二、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64四十三、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制度66四十四、通风防尘安全管理制度68四十五、局部通风与炊烟检测规定69四十六、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70四十七、水仓管理规定72四十八、防火系统管理制度73四十九、爆破器材库房防火管理制度74五十、变化管理制度77五十一、紧急撤离管理制度78五十二、顶板分级管理制度79五十三、采空区管理制度80五十四、采空区处理方案81五十五、地表塌陷区管理制度82五十六、井巷、硐室维护管理

4、制度83五十七、井巷、硐室报废管理制度84五十八、照明管理制度85五十九、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87六十、支护管理制度89六十一、爆破管理制度91六十二、交接班管理制度92六十三、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93六十四、出入井登记管理制度94六十五、充填管理制度95六十六、现场出入登记制度96六十七、填绘图纸管理制度97六十八、爆破器材储存管理制度98六十九、爆破器材运输管理制度99七十、高处作业管理制度100七十一、安全生产拒绝管理制度101七十二、矿柱回收管理制度102七十三、松软围岩安全管理制度103七十四、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104七十五、人机功效管理制度106七十六、安全投入管理制

5、度107七十七、安全科技管理制度108七十八、工伤保险管理制度109七十九、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10八十、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11八十一、绩效测量管理制度112八十二、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113八十三、安全办公会议制度115八十四、安全技术审批制度117八十五、安全员管理制度119八十六、矿领导入井带班管理制度120一、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表明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承诺,明确责任和责任人员相应职责,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切实贯彻落实,制定本制度。一、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1、安全生产方针制定应有员工参与并与相关方沟通,由管理层提出初稿之后,经企业安全生产委

6、员会讨论通过,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2、安全生产方针应体现: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企业风险特点,预防伤害和疾病,预防财产损失,持续改进。3、安全生产方针应文件化,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签发。二、安全生产方针的传达1、安全生产方针可采取会议、显著位置张贴、职工培训及再教育内容、印刷在现场安全手册中以及多媒体等形式向员工有效、充分传达。2、安全生产方针应传达给相关方。3、安全生产方针应能向公众获取或向公众披露。三、安全生产方针的评审对安全生产方针应定期评审,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的持续适应性。四、安全生产方针的修定当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应及时对安全生产广告进行修订,以保证其持续适宜性。

7、五、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安全生产方针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管理,并指定责任人,企业各部门应保留安全生产方针文本,以供查阅和查阅。121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的方法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是以公司一定时期内确定的安全生产总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标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安全目标体系的设定、安全目标的实施、安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一、公司安全目标体系的设定1、安全目标设定的依据和原则安全目标的设定主要依据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企业安全工作的

8、现状,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l)突出重点。目标应体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安全工作上主要达到目的,要切中要害,体现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问题。(2)先进性。目标要促人努力、促人奋进,要有一定的挑战性。(3)可行性。目标制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经广泛论证、综合分析,确实保证经过努力可以实现。(4)全面性。总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企业的全面工作和在经济、技术方面的条件以及安全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配合与协调的可能与方便。(5)灵活性。所设定的目标要有可调性。要求主要目标的实施有多种措施作保证,使环境的变化不影响主要目标的实现。(6)尽可能数量化。目标

9、具体并尽可能数量化,不但有利于对目标的检查、评比、监督与考核,而且有利于调动职工努力实现目标的积极性。(7)目标与措施要对应。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措施作保证,只设立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措施,目标管理就会失去作用。2、安全目标设定的内容安全目标设定的内容包括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两部分。(1)、安全目标安全目标是企业全体职工在计划内完成的劳动安全卫生的工作成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重大事故次数,包括死亡事故、重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急性中毒事故等;死亡人数指标;伤害频率或伤害严重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工作日损失、工伤治疗费、死亡抚恤费等;作业点尘毒达标率;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完好率、隐

10、患整改率、设施完好率;.全员安全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2)保证措施保证措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教育措施。安全检查措施。危害因素的控制和整改。安全评比。定期组织安全评比,评出先进班组。(3)安全目标的分解公司总目标设定以后,按层次逐级进行目标的分解落实,将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展开,将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部门直到每个人,形成自上而下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目标分解的结果对目标的实现和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目标分解的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纵向分解。安全目标的纵向分解是将总目标自上而下逐级为每个管理层次直至每个人的分目标。企业安全总目标可分解为矿领导级、管理级、班

11、组级及个人安全目标。横向分解。安全目标的横向分解是指将总目标在同一层次上分解为不同部门的分目标。企业安全目标可分解为安全、生产技术、财务部、机电等部门安全目标。时序分解。按时间顺序分解总目标是将总目标按时间顺序分解各个时期的分目标,如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等。二、安全目标的实施安全目标的实施是指落实保障措施,促使安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在制定和展开安全目标后就转入目标实施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着重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必要的监督检查以及信息交流这三方面的工作。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l、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的目的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企业

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的途径主要有网络、培训、上级的各种规定、新闻媒体、报纸等国家认可的有效途径:3、对已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在员工中熟知程度通过试卷、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做以跟踪调查,每年初始,作为首发文件;4、法律法规的普及需做到涉及所有层面的员工;5、法律法规的普及以培训、电视宣传、会议、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6、对法律法规的识别应做到及时、有效、可靠;7、建立法律法规的识别、评审、更新等相关制度;8、识别的有效法律法规应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等;9、须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获取的渠道畅通、及时、有效;10、须将安全法律法规融入公司安全

13、标准化建设工作中;11、对员工培讽工作应融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12、有效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获取、评审等更新制度,并逐一落实。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根据矿山安全法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提高企业各级管理者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和各类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效果,规范各自应奂其安全生产责任,建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体系,制定本制度。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测量的管理制度,明确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与评审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二、建立企业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主要责

14、任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制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三、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层人员应明确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并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安全生产的承诺。四、责任制沟通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详细说明和交流,确保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五、各级管理层均应接受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的培训,并取得安全生产任职资格证书。六、建立落实责任制的配套制度1、签订责任状。2、遵循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授予权,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晋职加

15、薪,评优等;建立约束机制,对失职或不尽职者实行降职撤职,降薪、罚款;全员风险抵押。七、企业应定期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八、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定期评审,并根据需要予以更新。五、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管理制度l、企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依法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必须持有有效资格证书上岗;2、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依法配备、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任命和更新须以文件或任命书加以体现;4、企业最高管理者可依法在高级管理层中指定安全生产管理者;5、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依法以书面形式任命安全负责人、员工代表、消防队负责人、抢险救援人员、事故调查

16、员、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等;6、企业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应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及员工代表;7、文件或任命书应由最高管理者及接受任命人员签字;8、依法建立企业安全委员会职责及成员职责;9、管理层应依据接受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沟通技巧、法律依从性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变化管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等培训;10、员工代表不仅需要熟悉职责范围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风险情况,而且应完全胜任其职责所要求的所有条款。六、员工参与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定本制度。一、建立员工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员工关心的问题得到积极响应。二、定期收集员工关心的安全、事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会议形式、公告形

17、式、合理化建议箱、投诉箱、个别员工阅读等形式,收集员工关心的安全、健康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按程序进行了梳理、调查、采纳、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向员工反馈。对员工投诉事项,要根据员工意愿进行保密。三、选举员工代表,参与企业各项安全活动。员工代表应有代表性,并侧重一线员工。四、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处理安全问题,并对“问题解决小组”成员进行了技能培训。五、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应正确对待员工的拒绝行为,并对拒绝事项进行公正调查,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六、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七、企业安环部负责员工参与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八、建立职工参与安全活动记录。七、文

18、件与资料控制管理制度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保证标准化文件系统效力与效率、标准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效力、记录控制效力以及标准化系统文件质量,制定本制度。一、建立文件控制的管理制度1、制定文件与资料的识别与控制制度,确保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产生,使用、评审、修订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2、企业应定期代号不定期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了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废除。3、标准化系统文件制定、评审与修订过程应有员工参与。4、标准化系统文件应分发到相应的员工。5、标准化文件要求:标准化文件系统应做到文件需求响应及时,文件产生的流程畅通、用户界面良好,文件分发充分,确保文件系统效力与效率;标准化系统文件控

19、制系统包括主索引表、分配的适用性、制定时间、版本、解释权、准批、变化、废止、存储媒介、保存期限、外部文件、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可获取性,确保系统文件控制效力;记录控制系统包括识别与检索、可追踪性、存储有效、可读性、保持期限、维护效果、可攻取性等,以确保记录控制系统效力;保证标准化系统文件质量。二、根据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制定标准化系统文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3、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4、重大隐患整改制度5、危险物品和物料管理制度6、职业危害预防制度7、特种作业管理与审批制度8、特殊工种管理制度9、事故与事件管理制度10、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1、安全生产档

20、案管理制度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三、有效保留安全生产记录安全生产记录包括:1、管理评审报告2、事故、事件记录3、风险评价信息4、培训记录5、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6、事故调查报告7、检查记录8、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9、安全生产会议记录10、安全活动记录11、法定检测记录12、任务观察记录13、许可文件14、应急演习信息15、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16、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17、维护和校验记录18、技术资料、图纸八、安全检查制度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及时排查安全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规避风险,并为整改提供准确信息和依据,达到除患及时发现,整改及时到位,不断消除和控制生产过

21、程中的风险,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防止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一、一般要求1、制定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所进行的安全检查覆盖所有的作业现场、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严格按照“全员参加、我厂拉网、全方位排查、全面集中整治”的“四全”要求进行排查和整治,努力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空位、不留隐患”“四不留”,并遵循“谁检查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提高检查的有效性。2、针对检查内容、检查频率、检查范围、检查人员要求,制定检查制度。3、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渠道。4、应对所有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类安全检查方法和技巧。培

22、训内容为危害识别、危害分类、有效的补救技术和报告的要求。5、安全检查的频率应依据风险水平确定。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抓住主要部位或部件,以及相邻或交叉作业岗位可能造成伤害的环节,并针对不同检查对象制定不同的检查表。检查内容应做到对象明确、标准具体。检查表应文字精练,含义准确。7、在检查发现的问题未彻底消除前,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临时措施,以避免隐患被触发引起事故。8、应定期对安全检查的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更新检查内容和方法。第年或在有变化发生时对检查表进行回顾和更新。9、所有安全检查应记录存档,并可获取。10、检查的结果应作为安全考评的依据。二、巡回检查1、制定巡回安全检查制度,明

23、确各级管理机构的巡回检查路线,检查时间,明确检查内容,考虑各级检查之间的联系,确定检查部门和检查人员。各部门依据巡回检查制度进行了巡回检查。2、检查频率:以每季度末检查一次为宜。3、巡回安全检查表包括下列内容: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作业环境;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行为;识别不当安全的设备、设施与工具;识别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依从情况;识别人机功效的需求;识别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效力。4、保持巡回检查记录,并可获取。5、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6、对重大不安全因素和行为立即报告并采取行动。7、管理层应对巡回检查报告内容及建议作出回应及采取行为。8、管理层的意见应反馈给提交报告

24、的部门。三、例行检查1、制定例行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例行检查内容和检查人员职责。2、各级管理机构应对其责任范围内安全管理情况定期进行了例行检查。3、检查频率:以每半年检查一次为宜。4、例行检查员内容包括:为实施标准化系统所提供的组织保障情况;无意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安全检查与纠正措施、隐患整改情况;标准化作业落实情况;员工参与标准化作业落实情况;文明生产情况;违章违规情况;应急响应的准备与演练情况;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员工的安性情况。四、专业(项)检查1、制定专义(专项)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部门职责及检查责任。2、检查频率及检查人员要求:检查频率:针对检查人员要求。检查频率:针对

25、检查对象的风险等级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查人员要求:应经培训,熟悉并掌握检查方法和技巧。3、专业(项)检查对象,主要针对风险等级较高或对生产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单元,检查对象包括:提升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紧急通讯系统;应急救援系统;供配电系统;其他重要设备和设施。4、专业(项)检查的类型包括:顶板检查;提升系统检查;排水系统检查;通风系统检查;紧急通讯系统检查;应急救援系统检查;危害气体监测设施检查;机械安全装置检查;供配电系统检查;受法律法规约束的其他设备及建筑物检查。5、根据确定的专业(项)检查类型编制检查表;6、编制要求检验设备的登记表、索引表,包括:用于检验的设备的唯一性识别;校准

26、方法,要求的精确性,校准周期;环境条件,参考标准;校准资质与要求,校准状态;处理保存和存放方法。7、保存已完成的专业(项)检查记录,并方便获取。8、专业(项)检查可由企业的有关专业部门进行,必要时也可要求中介机构进行检查。9、专业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重大隐患时,应及时进行了专业检查。五、综合检查1、制定综合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部门职责和检查人责任,并针对通过检查识别出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行动。2、检查类型:节假日前的安全大检查,明确连续放假时间3天(含3天)以上的节假日;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按要求时间和内容进行检查。3、检查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的适合检查要求的人员参加。4

27、、内容一般包括: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执行情况;有关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其他有关情况。5、针对识别出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行动。六、安全检查组织领导与检查组职责、人员配备。1、在企业分管生产的副矿长领导下,由安环部策划,统一组织实施检查行动。2、在实施检查前,由企业安全环部制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时间和具体要求,沟通信息,协调各级管理机构的检查工作。3、各级管理机构按要求成立安全检查组,配备相应检查人员。4、实施检查。按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5、由企业安环部汇集和整理各级管理部门检查小组的检查资料,对检查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

28、编写检查报告。6、检查结果及整改建议就及时向被检查单位和人员气馁信息。7、安环部应对安全检查进行了回顾,并对不适应的检查表和检查方法进行改进或更新。8、安环部保存检查记录和相关资料。九、职业卫生(危害)管理制度1、新工人上岗前,医疗部门必须进身体健康检查,不适于从事矿山井下作业时,不得录用,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不得从事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2、对职业病和其他病患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3、在淋水的井筒内作业,要设防水圈,井下巷道内淋水,要导入排水沟,人员来往的巷道经常清扫杂物和污泥,定期清洗岩壁,保持井下卫生:4、地面和井下各作业地点附近必须设饮水站,及时供应清洁开水,并设专人供应饮

29、水,饮水容器必须有保温装置并加盖上锁,送保健食品的器具要经常消毒,巷道内的空气必须新鲜不受污染;5、每一个中段应在项板岩石稳定,回风巷道处设置厕所,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井下卫生:6、井上和地面各作业地点的噪声水平,不得超过90 分贝(A声级);7、各坑口应设保健站或医务室,并备有电话、急救药品箱和担架,班组长应学会急救知识,医务部门每年要进行培训;8、井下凿岩必须湿式作业,不能出干货,爆破后要洗 刷巷道: 9、必须搞好矿区环境卫生,作到文明生产;10、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要提交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报告;11、每年要对职业病重点人员进行医疗诊断,对接触危害人员进行普查,必须对

30、职业病重点人员建立健康监护挡案;12、井下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得低于20%,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13、对井下通风、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温度、湿度、噪声等应定期检测,发现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种类及办法;1、新入矿人员的矿级区段、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公司级安全教育由主管经理负责,公司安环部会同有关门组织实施: 各单位安全教育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区段、班组安全教育由区段、班组长组织实施;三级安全教育的时间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调换工作岗位或脱岗3个月以上重新上岗,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31、、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的人员的重新培训:3、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国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指:爆破工、通风工、信号工、电工、金属焊接工、水泵工、主扇风机操作工、卷扬(绞车)司机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3号令)的要求,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和培训教材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经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位工作。未经过培训教育,或虽经过培训教育,但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工作。对已持有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每两年要进行一次复审,复审不合格者,除不准上岗工作外,还应在接到

32、通知之日起30日内申请再次复审。对不参加复审,或接连两次复审不合格者,吊销其操作证。复审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作业记录检查、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4、生产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生产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以班组安全教育为主。主要形式包括班前安全活动、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日、每年一次的“安全生产周”或安全活动月以及安全检查、事故分析会等。要求生产作业人员每年的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5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公司对班组长和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每12年应进行一次,以提高其安全意识,每12年应进行一次,以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和班组安全管

33、理水平,每次轮训都要命题考试。考试不合格者要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建议免职;6外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如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临时用电有关规定、现场动火制度、高处作业规定、个体防护用品佩戴规定、保持作业区安全通道畅通的规定、厂内设备、开关、阀门、仪表不得擅自触动的规定、电气、仪表控制室不得吸烟、吃食物的规定、厂区不得随意乱跑和骑自行车的规定、施工作业后及时做好四清(清扫、清洁、整理、整顿)工作的规定等等;各施工单位须按“三个不准”严格把关,即没有签订安全协议的不准进行安全教育,没有经安全教育的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没有经过现场安全交底的不准进行作业。7、经理及矿长管理资格培

34、训考核:凡在职的经理及矿长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轮训或自学的办法,学完规定的安全知识教育通过考试达到合格要求并取得资格证书;对经理及矿长须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内容以国家标准为依据。8、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由上级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 9、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十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1、死亡事故;2、重大伤亡事故;3、特大伤亡事故;(1)按事故类别分类: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中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

35、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2)按受伤性分类: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4、伤亡事故报告:(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负责人:(2)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3)单位主管部门接到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的同时按系统逐级上报省、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集团总公司等;5、伤亡事故统计: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行考核为主的制度(以公司年度经济责任制为依据)。6、伤亡事故处理:(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建议,以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36、;(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公司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公司将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十二、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了提高事故、事件调查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一、建立事故、事件调查制

37、度,调查制度包括事故、事件类型是,调查主人员,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时间要求,所需装置、设备、现场调查要求,事故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事故、事件信息沟通的方式,附录和时间,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调查的要求。二、书面任命事故、附件调查员。并为事故、事件调查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装置。三、被任命的调查员应撑握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培训,包括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事故、事件调查报告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四、事故、事件调查按规定进行,确保员工、中高管理人员及时响应现场参与,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五、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应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六、要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

38、成事故结案工作。七、事故结案后,及时跟进防范措施的落实,关有效。八、按要求将事故调查结果报送相关部门。九、事故调查相关资料经整理后归档保存。十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1、公司应设立各类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组织机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部;2、组织机构成员由公司各部室、各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成,各成员须具备国家行业资格证且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等条件;3、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要完成和满足指标要求、内容要求、时间要求等;4、统计、计算的指标及计算方法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未遂率;5、公司为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提供人员、资金、设备、运输等足够资源;6、事故、事件的统计整理以本月及过去12 月的死

39、亡、受伤(重、轻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统计资料为准;7、所有事故、事件以事故性质、类别等数据通过条型统计表、折型统计表等图形形式显示,并通过图形反映、寻找事故规律及特点;8、寻找事故规律及特点主要针对事故原因种类、伤害发生的时间特点、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职业卫生重要分析、工伤事故率分析、事故事件费用分析、标准化元素分析等;9、依法定期对职业病症进行评估、辨识非职业病和职业病,并公布统计分析结果;10、及时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结果;11、统计过程应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统计方法科学合理;12、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应体现

40、数据合理且有针对性、数据有可比性、明确规律和趋势变化等;13、以会议、培训或通过报纸、板报、电视等方法对事故事件进行回顾,起到总结经验、警钟长鸣;14、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为纠正错误行为提供有效信息为宗旨。十四、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回顾管理制度1、班前安全教育可针对具体工作对事故、事件做以回顾;2、班组长以上干部、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事故、事件的当事人等均可牵头对事故进行回顾;3、事故的回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为原则;4、事故事件的回顾必须依法确保事故当事人的各种权益不受侵犯;5、事故事件回顾的宗旨是汲取经验、警钟长鸣,努力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6、事故、事件回顾可采用电视宣

41、传、板报、报纸、演讲或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7、建立事故事件分析记录,注明时间、内容等;8 、事故事件的回顾在员工中须做到广泛性、实效性。十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公司重大危险源,一般来说,包括尾矿库、爆炸物品发放站、采空区、塌陷区、危化品库房等;3、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登记建档制度。登记的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等。登记建档应当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连贯性;4、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十六、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42、设备、设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设备、设施管理水平,对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为适应公司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单位的设备管理。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原则: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预防设备事故,管理与使用相结合、定时维护与定期检修相结合、修理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第四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的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装备的技术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合理调配使用,

43、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五条:必须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设备管理,对所有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编号、台帐清楚、帐物相符。 第六条:设备主管领导对设备管理进行全面负责,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并制定设备管理的考核内容。第二章设备规划第七条:设备采购必须严格执行设备采购工作程序及要求。第八条:设备安装必须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安装。安装结束后要进行测试及试验,并出具报告。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要由专业许可人员进行安装、改造。第九条:库存设备管理要严格,并专人负责,做到入库设备严格验收、登记上帐、妥善保管,确保“三好出库”。第三章固定资产管理第十条:所属固定资产为此设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

44、00元及以上者,均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第十一条:对生产设备均须建立设备台帐,并根据设备变化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和设备技术档案做到数据准确、技术资料完整。第十二条:主管部门机动处对设备的验收、增减、转移、报废等做好业务记录,并于年末进行实地检查、盘点,做到帐、物、卡相符合,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十三条:设备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由主管部门统一调拨,要严格执行设备调配、调报制度。设备调配时,原使用单位必须保证设备完好,调出、调入单位及设备管理单位三方人员共同交接验收,交接后,一个月内如需发生维修费用,一律进入原使用单位成本。第十四条:各使用单位未使用和不需用的设备应及时清理、维护、并报主管部门将闲置

45、设备调出,由主管部门进行调配、不得私自进行调配、转借或出租。 第十五条:新投产设备应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安装部门应提供全部有关技术资料及完整的安装施工记录与图纸,具体验收工作由主管部门负责,验收后的原始资料存入技术档案。第十六条:特种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出具检验合格报告。第十七条:设备的革新改造,应予先制定技术方案或设计,由主管部门审批,如审定应记入档案。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报废要符合条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书,报上级领导审批,已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移交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第四章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第十九条: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第二十条:各使用单位要对本单位的设备进行登记造册,要落实到具体班组、个人,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负责,要保证设备的完好,提高利用率。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注重维修、保养、提高设备人员素质、正确使用、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设备事故的发生,以确保设备长期正常运行。第二十二条:需取得矿用安全标志的设备必须取得矿用安全标志,电气设备、刀闸、开关等要有永久性标签。第二十三条:设备维修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方针,认真执行使用与维护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