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449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24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1.1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 地形地貌山东省东临海洋,西接华北平原,泰沂山脉横亘中央,地形地貌复杂。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29%,平

2、原占55%,洼地、湖沼占8%,其他占8%。根据地形特征,可以分为泰沂山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部分。 水文气象山东省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度特征,四季界限分明,温差变化大,雨热同期,降水季节性强。冬季,全省在蒙古高气压冷气团的控制下,多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雪;夏季,亚热带太平洋暖气团势力增强,全省盛行东南、西南季风,冷暖气团在全省交绥机会较多,天气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天高气爽,春秋两季均干旱少雨。胶东半岛,因受海洋气候影响,春寒延后,夏季气温较内陆气温低且湿润。全省平均气温为1114,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无霜期200220天,年日照时

3、数24002800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5%65%。据19562000年降水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9.5mm。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为4506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001400mm,自西北向东南递减。1.1.2 水资源概况 降水量山东省多年(19562000年)系列平均降水量679.5mm。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川、湖泊等地表水体可以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根据19562000年系列计算,全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3亿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05.7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联系,并参与水循环的浅

4、层地下水,主要指矿化度小于2g/L的淡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19802000年)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0.5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80.90亿m3,扣除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重复计算量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6亿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25.52亿m3。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地表径流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山东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3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5亿m3。 黄河及其他客水资源黄河是我省最大的客水资源,根据19512000年黄河来水资料分析,高村站

5、年均径流量385.8亿m3,其中710月、11月次年2月、36月来水量分别为222亿m3、74.6亿m3、89.2亿m3,分别占年均来水量的57.6%、19.3%和23.1%。据高村站同期实测资料统计,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04亿吨,其中710月、11月次年2月、36月来沙量分别为8.11亿吨、0.91亿吨、1.02亿吨,分别占年平均来沙量的80.8%、9.1%、10.2%。目前,黄河入境水量逐年下降,可利用量呈减少趋势。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平均入省水量减至222亿m3,比多年平均减少了42.4%,今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上中游引黄水量将大幅增加,山东黄河来水量还将继续减

6、少。除黄河外,从省外流入我省的水量不大,可利用的只有卫运河和金堤河少部分水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761号文转发的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报告,黄河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80亿m3,为了黄河治理和防洪的需要,留有输沙入海水量210亿m3,剩余370亿m3黄河水量对沿黄11个省(市、区)进行了分配,山东省分配到的黄河水指标为70亿m3。1.1.3社会经济概况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总体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开发条件、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悠久的文化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些都为我省的社会经济

7、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根据2005年统计资料,全省总土地面积15.71万km2,耕地面积10322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7.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85万亩。总人口924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城镇人口4162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8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16.9亿元,占全国的10.2%,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96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0.6:57.4:32.0,产业比例日趋合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963.5亿元,粮食总产量3917.4万吨;全省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

8、9568.58亿元,火电装机容量1953.8万kw。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山东省境内交通发达,京沪、京九铁路贯穿南北,胶济、新日铁路横亘东西,蓝烟、桃威铁路纵横半岛,高速公路通路里程达2006km,国家级、省级、乡间公路交错成网,海运、空运、陆运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山东半岛伸入渤海、黄海之间,面向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是东西海陆纵深交通和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山东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各类矿藏128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黄金、石墨、菱镁矿、自然硫、石膏、铁、铝等,建立在这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基础

9、上,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黄金基地,以及石墨、菱镁矿、滑石等矿产品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3121km,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居全国第三位,海岸地形多样,港湾众多,滩涂广袤,沿海岸线有天然港口、海湾20余处,滩涂面积3223km2,为发展海洋渔业、盐业、水产养殖等提供了优越条件,为建设海上山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1.2.1人口及城镇化进程2005年全省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总人口92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62万人,非农业人口314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5%;山东省总人口由1980年的7289.78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9248万人,年均增长

10、率0.96%,19851990年年均增长最快,1990年以后趋缓,各流域情况大致相同。全省城镇人口稳定增长,由1980年的1029.9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162万人,1980年城市化水平为14.1%,2005年达到45%;2005年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城市化水平最高,海河流域最低。预测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人口增加到9501万人,城镇人口增加到4731.90万人,城镇化率到50%。预测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6,人口增加到9864.31万人,城镇人口增加到5954.98万人,城镇化率到60.37%。1.2.2国民经济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8516.9亿元

11、,农业总产值3741.81亿元,农业增加值1963.5亿元,火电累计装机容量1953.75万kw,工业总产值35387.43亿元,工业增加值9568.58亿元,耕地面积10322万亩,播种面积16104.0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85万亩,粮食产量3917.4万吨,农田实灌面积6012.65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855.2万亩,牲畜7301.06万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712.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8516.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92%居全国前列,20002005年年均增长最快,为16.73%,各流域情况大致相同。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长情

12、况:全省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由1980年的763.13、268.29亿元分别增长到2005年的35387.43、9568.58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59%、15.37%,20002005年年均增长最快,分别达到23.11%、20.69%。各流域中,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河区年均增长最快,分别为17.30%、16.40%,黄河、海河流域发展稍慢。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80年的6631.0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7185万亩,19851990年有所减少,其他时段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各流域中,海河、黄河流域增长较快,淮河流域增长较慢。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年增长率

13、6.58%,工业增加值达到15184.92亿元,年增长率15.05%,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315.08亿元,年增长率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100亿元,年增长率13.87%,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0亿元,年增长率13.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77.28万亩,年增长率3.27。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604亿元,年增长率4.15%,工业增加值达到32783.1亿元,年增长率8%,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964.9亿元,年增长率4.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9648亿元,年增长率10.3%,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00亿元,年增长率8.5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89.28万亩,年增

14、长率1.49。1.3 水资源供需态势分析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供需态势分析是在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与供水预测的“零方案”之间进行,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状节水水平和相应节水措施基础上,基本保持现有节水投入力度,并考虑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水定额的变化趋势,所拟定的需水方案;供水预测的“零方案”是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所拟定的供水方案。1.3.1 需水要求山东省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不同水平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多年平均总需水量分别为302.8、343.3

15、、370.7亿m3,20002010年、20102020年年均总需水量增长率分别为1.26%、0.77%。各流域与全省情况基本相似。1.3.2 供水能力分析山东省供水预测的“零方案”是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所拟定的供水方案。多年平均供水预测的“零方案”的2000、2010、2020年分别为262.7、265.8、267.6亿m3。当地地表水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地下水开发本着涵养地下水源、作为水资源战略储备的原则,开采量比基准年略有减少,所增加的供水量主要为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资源量主要为污水处理回用量和海水利用量(包括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回用量根

16、据全省及南水北调治污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回用率等指标综合分析确定。1.3.3 供需分析由上述需水和供水能力分析可知,全省2000、2010、2020年多年平均总缺水量分别为40.1、77.5、103.1亿m3,缺水率分别为13.3%、22.6%、27.8%。全省2000、2010、2020年均有一定程度的缺水。根据各水平年配置结果,各水平年缺水性质主要表现为农村生产缺水。各流域供需状况与全省情况基本相似。1.3.4 用水量趋势分析 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198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39.42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9、8.4、85.8。四个水资源二

17、级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4.36.5、3.113.4、81.192.6。 1985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184.80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6、80.1。四个水资源二级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5.39.6、6.417.7、72.788.3。和1980年用水量组成比较,1985年工业用水量比例明显提高,农业用水量比例有所下降。 199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11.15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6、12.8、78.5。四个水资源二级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范围分

18、别是5.310.5、5.718.8、70.689.0。1990年用水量组成比例与1985年接近。 1995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52.80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14.9、75.5。四个水资源二级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6.211.8、9.220.7、67.984.6。和1990年用水量组成比较,1995年生活、工业用水量比例略有提高,农业用水量比例有所下降。200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47.54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9、18.0、71.1。四个水资源二级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范围

19、分别是7.212.9、12.623.4、63.980.2。和1995年用水量组成比较,2000年生活、工业用水量比例略有提高,农业用水量比例有所下降。1980、1985、1990、1995、2000年各水资源分区各年用水量组成看,农业灌溉用水量是各分区各年的用水大户,全省农业灌溉用水量所占比重基本在70以上。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近些年各分区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生活、工业用水量比重逐步提高。1.4水污染状况及态势1.4.1水污染状况1.4.1.1地表水水质状况 河流水质状况根据2004年河流水质监测资料,共评价监测河段69个。其中,没有达I类水质标准的

20、河段;II类水质监测河段有5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7.2%;III类水质监测河段有3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4.3%;IV类水质监测河段有6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8.7%; V类水质监测河段有6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8.7%;劣V类水质监测河段有49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71.0%。总评价河长为4841.5km,其中超标(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以下同)河长为4338.8km,占总评价河长的89.6%,劣V类评价河长为3524.6km,占总评价河长的72.8%。从分类评价结果看,全省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小清河、大汶河、泗河、光府河等河流污染尤为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

21、。主要超标污染参数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化学需氧量(COD )、挥发酚和氟化物。其中,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河段48处,最大超标倍数13.7(南运河临清);氨氮超标河段53处,最大超标倍数38.0 (淄河白兔丘);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河段51处,最大超标倍数27.7(东猪龙河道庄);总磷超标河段41处,最大超标倍数14.3(光府河黄庄);化学需氧量超标河段58处,最大超标倍数17.5(南运河四女寺闸);挥发酚超标河段30处,最大超标倍数68.1(东猪龙河道庄);氟化物超标河段18处,最大超标倍数1.8(北胶莱河流河)。 南四湖水质状况根据2004年监测资料评价,微山湖

22、微山岛、昭阳湖二级湖闸上、昭阳湖二级湖闸下和韩庄闸水质均为类,南阳湖南阳水质为V类。主要超标污染参数为总磷(总P)、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 水库水质状况依据2004年30座大中型水库水质监测评价资料,无一座水库达I类水质标准;II类水质水库有6座,占总评价水库的20.0%;III类水质水库有22座,占总评价水库的73.4%;IV类水质水库l座,占总评价水库的3.3%;劣V类水质水库1座,占总评价水库的3.3%。从评价结果看,2004年水库水质主要超标污染参数是总磷和氨氮。1.4.1.2地下水水质状况根据山东省水利厅和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2004

23、年8月完成的山东省水质调查评价报告成果资料,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对全省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山东省平原区总评价面积73720km2,地下水以V类为主,占总评价面积的65.6%,其次为IV类,占总评价面积的25.3%,符合III类的占总评价面积的7.8%,符合II类的仅占总评价面积的1.2%;山丘区面积79476km2,地下水符合III类、IV类和V类的分别占本区评价面积30.3%、37.0%和29.6%,符合II类的仅占总评价面积的3.1%。全省地下水水质类别面积统计情况详见表1-1。表1-1 山东省地下水不同水质类型统计表水质类型类类类类类合计平原区面积(k

24、m2)9095787186794834573720比例(%)1.27.825.365.6100山丘区面积(km2)246224059294342352179476比例(%)3.130.33729.6100山东省平原区地下水水资源量1086962万m3,地下水以V类为主,占总地下水水资源量的64.2%,其次为IV类,占总地下水水资源量的25.8%,符合III类的占总地下水水资源量的8.5%,符合II类的仅占总地下水水资源量的1.6%;山丘区地下水水资源量846696万m3,地下水符合III类、IV类和V类的分别占地下水水资源量的31.2%、37.3%和28.3%,符合II类的仅占总地下水水资源量

25、的3.1%。全省地下水水质类别地下水水资源量统计表见表1-2。表1-2 山东省地下水不同水质类型资源量统计表水质类型类类类类类合计平原区资源量(万m3)17433919722798966976611086962比例(%)1.6 8.5 25.8 64.2 100山丘区资源量(万m3)26588264212316018239878846696比例(%)3.1 31.2 37.3 28.3 1001.4.2 水污染变化态势在19条省控河流的67个监测断面中,有23个断面污染呈下降趋势,有34个断面污染呈上升趋势。南四湖和大明湖水质有所好转,但整体水质仍劣于类。东平湖水质污染稍有加重,但符合IV类水

26、质标准,呈重富营养化程度。有5座省控水库水质均有所下降。山东省地下水的污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天然污染源引起的海咸水侵染,另一类是人为的污染,包括城市液体废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地表雨水径流)、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污泥等)、农药和化肥以及采矿活动形成的污染。 海、咸水入侵污染莱州湾滨海平原区由于连年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咸水入侵持续发展,侵染面积达1000km2,海水入侵最严重的莱州市达234km2。近年来,尽管国家先后列重点课题对区内海咸水入侵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采取了一些诸如拦蓄补源、淡水帷幕、节水灌溉、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综合措施,使该

27、地区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减缓了入侵速度,但是由于投资和治理的力度有限,海咸水入侵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海咸水入侵仍在发展。上述情况表明海咸水入侵一旦发生,治理比较困难。 人为污染地下水超采加剧了地表污水的滞留与下渗,也降低或破坏了土层的自净能力。地裂缝、塌陷、干枯的泉眼均成了地表污水进入地下的良好通道。山东省鲁中石灰岩地区共计4550亿m3 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新汶东都、楼德、东庄、华丰、磁窑、泰安市西部,济南市南部,明水南部,枣庄十里泉、丰城及临沂市西部等地也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有的城市已到了有水却不能饮用的局面。山东省山前倾斜平原由于砂的自净能力,污染还不突出

28、,但是许多平原及河滩阶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鲁西南、鲁西北及鲁北地区地表水污染地段的地下水及排污河道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造成当地群众的吃水困难。据调查资料显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水源地都受到污染。全省17个设区市的地下水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2的城市污染严重。全省县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占35.4,其中严重污染不能饮用的占10.9,有些地方因长期饮用污染的地下水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浅层地下水或深层地下水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以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严重,且呈上升趋势。浅层水污染严重,

29、深层水水质也在变差。有的水源地污染已严重到不宜作为饮水水源地的地步。 泰安市的监测资料表明,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色度超标0.6倍,浑浊度超标0.8倍,进行监测的毒物污染严重,检出率较高,个别地方最大超标0.36倍。地下水污染以地下水中含量、硬度、的迅速升高以及地下水已遭受,酚、,等人为环境物质的污染为主要标志。根据全市101眼自备水源井水质资料分析,深层承压水部分水源地水质也在变差。大部分水井的水质普遍存在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浓度偏大,硫酸盐和三氮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已使部分水井水化学类型转向重碳酸盐硫酸盐型,且硫酸根离子浓度在加大,菌类和挥发酚、氯化物、砷化物污染普遍。大武水源地是淄博市城市生活

30、及工业供水的特大型水源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中部的山前地带,总面积110km2,主要富水面积27km2。 该水源地补给区的主要污染源,是大型化工企业及其各厂,年排工业废水600万t。该水源地的开采历史已近40年,超采严重,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新区已不宜做饮用水源,老区专项指标检出率为78,超标率为7.4。氰化物检出率为7.4,砷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类检出率为74,超标率为52,污染严重。1.5 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1.5.1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经过这些年的调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林牧渔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品种结构中优质品种率低,产品质量不高;三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滞

31、后。近几年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始升级,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耗能、耗水大的产业所占的份额还较大。服务业发展滞后。1.5.2 资源与生产力配置布局调整水资源天然分布,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重点要调整水资源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使其与水资源天然分布相适应,重点要调整水资源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1.5.3 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水资源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

32、实现可持续发展;超越了,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生存条件恶化。为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其核心是发展节水产业。用水户节水是微观层次的节水,经济结构调整是中观层次(产业层次)的节水。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和经济结构调整,其动力是科技进步。2 现状用水与节水2.1山东省用水现状分析 用水量按用水户特征分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三大类。生活用水按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分别统计,与城镇和农村人口相对应,并包括城镇和农村的生态用水;工业用水量按新鲜用水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由于各工业行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差别

33、很大,且各年统计年鉴中对工业产值的统计口径不断变化,本次规划将工业用水划分为火(核)电、高用水(冶金、石油化工、化学、纺织、造纸、食品)、一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林牧渔畜用水。2.1.1用水变化历程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198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39.42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9、8.4、85.7;1985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184.80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6、80.1,和1980年用水量组成比较,1985年工业用水量比例明显提高,农业用水量比例有所下降;199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1

34、1.15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6、12.8、78.6,1990年用水量组成比例与1985年接近;1995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52.80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14.9、75.5。2000年山东省总用水量为247.54亿m3,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9、18.0、71.1。和1995年用水量组成比较,2000年生活、工业用水量比例略有提高,农业用水量比例有所下降。五年用水量变化趋势图见图2-1。从1980、1985、1990、1995、2000年各年用水量组成看,农业灌溉用水量是用水大户,全省农业灌溉用水量

35、所占比重基本在70以上。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逐步下降,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生活、工业用水量比重则逐步提高。以设区市为统计单元,在社会经济情况和用水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1980、1985、1990、1995和2000年山东省各用水指标,五个年份全省人均用水量在240328m3/人之间,平均279.4m3/人。2.1.2农业用水现状分析根据山东省水利统计年鉴(2000)统计,2000年山东省总灌溉面积7949.64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237.29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1826.01万亩,其中渠道防渗灌溉面积475.65万亩,低压

36、管灌面积1072.02万亩,喷灌231.3万亩,微灌47.0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5.2,非工程措施节水灌溉面积达2315.9万亩。大小牲畜6338万头,农业生产总用水量180.3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64.6亿m3,林牧渔业用水11.4亿m3,牲畜用水4.4亿m3。灌溉保证率按50%考虑,2000年基准年种植业灌溉毛定额为280m3/亩,净定额为149 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533,为非充分灌溉;林果灌溉毛定额为83 m3/亩,草场灌溉毛定额为219 m3/亩,鱼塘补水毛定额为1142m3/亩,牲畜用水毛定额19.5L/头日。根据山东省水利统计年鉴(2004)统计

37、,2004年山东省总灌溉面积7994.8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50.23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122.0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9.7%,其中渠道防渗面积635.69万亩,管道输水面积1203.87万亩,喷灌面积224.73万亩,微灌面积57.78万亩。非工程措施节水灌溉面积达2359万亩。灌溉保证率按50%考虑,2004年种植业灌溉毛定额为277 m3/亩,净定额为150 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543,为非充分灌溉;林果灌溉毛定额为132 m3/亩,草场灌溉毛定额为100 m3/亩,鱼塘补水毛定额为1130 m3/亩,牲畜用水毛定额23.8L/头日。现在,全省农业节水工程正

38、向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适应现行农村生产体制的农业节水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其中由政府扶持,农民广泛参与建立的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及节水灌溉工程自建自管,即个体服务组织等形式得到推广普及。农业用水的水价机制正在进行改革,并逐步向供水成本水价的过渡,合理地制定农业用水水价关系到农业节水的长期稳定发展。高新技术也正逐步应用到节水灌溉管理领域中,现代化的自动控制灌溉技术可使水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使有限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自动采集进行实时灌溉预报,可实现作物的精准灌溉,极大提高灌溉水效率,真正发挥了节水效益。2.1.3工业用水现状分析山东省单位GDP用水指

39、标、火电用水指标和一般工业用水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水平的提高,用水指标呈下降趋势。单位GDP用水量由1985年的1342m3/万元到2000年降至290m3/万元,火电用水指标由1985年的349880m3/万kw到2000年降至189349m3/万kw,一般工业按增加值用水指标由1985年的431m3/万元到2000年降至112m3/万元。2.1.4生活用水现状分析山东省城镇生活用水指标、农村居民用水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指标不断增加。城镇生活用水指标由1980年的58L/人日到2000年增加到109L/人日,农村居民用水指标由1980年的41L/人日到20

40、00年增加到47L/人日。山东省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指标详见表2-1所示。 表2-1 山东省各用水指标成果表年 份19801985199019952000人均用水量(m3/人)328240263291275单位GDP用水量(m3/万元)33621342954529290城镇生活用水指标(L/人日)58707588109火电用水指标(m3/万kw)495316349880246694245114189349一般工业用水指标(m3/万元)按总产值2521521095433按增加值732431330180112农田灌溉用水指标(m3/亩)367273283286259农村居民用水指标(L/人日)414

41、1434347牲畜用水指标(L/头日)大牲畜3631323233小牲畜18161613162.2现状节水及存在问题2.2.1用水总体效率分析参照山东省统计年鉴(2000年)及各设区市上报资料,对山东省48个大、中、小城市的用水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山东省城市用水管网漏失率为19.08%,节水器具普及率为48.23%,计划用水率81.47%。2.2.2农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分析随着全球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农业节水列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在雄厚国家经济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量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如美国的喷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5以上,先进的沟畦灌占地面灌溉

42、的80以上,以色列的微灌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5,喷灌占25。在灌溉用水管理方面,美国和以色列都采用先进的田间土壤监测技术,灌溉预报技术,气象自动监测等技术为用水者提供准确的灌溉信息,极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大部分在0.8以上,以色列更是达到0.90.95。从1980、1985、1990、1995和2000年五个年份用水变化历程分析,随着节水措施力度的逐步加大,农田灌溉用水指标存在下降的趋势,农田灌溉用水指标由367m3/亩降低到259m3/亩;而山东省牲畜用水指标五个年份基本变化不大,大牲畜用水指标在31L/头日36L/头日之间,平均32.8L/头日,小牲畜用水指标在13

43、L/头日18L/头日之间,平均15.8L/头日。多年来,山东省在推广农业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00年底,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26.0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5.2。其中渠道防渗占节灌面积的19.3,管道灌溉占43.6,喷灌占9.4,微灌占1.97;截至2004年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122.0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9.7%,其中渠道防渗占节灌面积的30,管道灌溉占57,喷灌占11,微灌占3。从2000年数据可以看出,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较小,只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3,而且灌溉工程标准较低,喷、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仅占节灌面积的11.37。水库、引黄、引河(湖)等灌区

44、由于渠道老化防渗能力差,渠系配套差,田间工程标准低,缺乏科学的运用管理,政策不配套,水费标准偏低等,山东省现状灌溉水平仍然较低,2000年基准年种植业灌溉毛定额为280m3/亩,林果毛灌溉定额为134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53,粮食灌溉水分生产率在1.3kg/m3左右,农业现状用水水平亟待提高。由附表4统计分析山东省各市农业现状用水水平见表2-2。 表2-2山东省各市农业现状(2000年)用水水平分析表 城市节水灌溉率(%)灌溉水分生产率(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城市节水灌溉率(%)灌溉水分生产率(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济南市22.39%1.170.54威海市54.94%1.

45、270.63青岛市40.97%1.670.58日照市25.31%1.330.54淄博市68.05%1.410.70莱芜市71.58%1.330.63枣庄市44.33%1.250.58临沂市24.90%0.960.52东营市5.30%0.970.48德州市8.95%1.510.49烟台市65.94%1.070.64聊城市10.23%1.590.49潍坊市27.37%1.590.53滨州市9.59%1.140.49济宁市21.19%1.320.53菏泽市1.54%1.310.46泰安市43.95%1.640.59全省平均25.23%1.300.53从表2-2农业现状用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胶东

46、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鲁中地区节水水平较高,农业用水的效率较鲁西南、鲁北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要高,青岛市的灌溉水分生产率达到1.67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最高为淄博达到0.70。而临沂市灌溉水分生产率仅为0.96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全省平均节水灌溉率为25.23%,灌溉水分生产率达到1.30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与世界先进的农业节水水平相比,山东省农业节水整体仍处于低水平。2.2.3工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分析 工业用水定额山东省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34m3,万元增加值取水量95.9 m3,在我国北方地区属于用水水平较高的省份。在国际上,美国1995年万美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为230m3,同年日本为74m3,按当年汇率计算,分别折合万元(人民币)工业产值取水量为27m3和9m3。我省现状的用水水平大体与1995年的美国、日本用水水平相当,尚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山东省2000年工业综合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6.6%,供水管网漏失率20.1%,应该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美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早在1995年已经达到94.1%,工业用水水平相当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